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1630-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文德心知定然是关于筹款之事,他心中暗喜赶忙跟随老仆,穿过两进院子,便到了杨鹤的书房。他进得屋来,只见杨鹤正站在墙边,皱眉看着墙上的舆图。赵文德赶忙躬身行礼:“下官参见大人!“

    “免礼!“杨鹤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你方才向城中士绅筹款,可有详细方略?“

    “自然是有的!“赵文德笑道:”若是直接要钱,城中士绅恐怕是不肯出血的,至多拿出个三五百两应付应付,于事无补。下官的意思是以盐引换银。“

    “盐引换钱?“杨鹤皱了皱眉头:”你这是仿效先贤吧?“

    “不错!“赵文德笑了起来,脸上颇有自得之色:”本朝开国之时,有开中之法,商人运粮至边关,然后换取盐引,于是商人在边境屯田种粮以换取盐引,使得士马饱腾。现在官府里没钱,但却可以开出盐引,换来钱粮饷士击贼。“

    杨鹤点了点头,却没有说话,他心知赵文德说的是一个可行的办法,虽然作为三边总督,他并没有权力向陕西藩台索要计划外的钱粮,但发放盐引的权力却是有的,毕竟这玩意实际上不过是一张凭证,官府想开多少就能开出多少来,就算后来盐产地没法兑现那也是几个月以后的事情,眼前这一关总是能熬过去的。但这么做意味着要插手地方事务,这必然会与陕西省的地方官员产生冲突,而且也会和垄断盐业的商人集团产生冲突。杨鹤权衡了一下利弊,最后还是决定采纳赵文德的建议。

    “你马上给我立一个章程下来,需要支领多少盐引,换取多少钱粮,都理好了,就在这儿写,写好了就随我去见藩台!”杨鹤点了点书案对赵文德道。

    “是,总督大人!”看到杨鹤采纳了自己的建议,赵文德的脸上立即露出了跃跃欲试的神情。

    按照明朝的风俗,每年正月初八开始到十七日结束,各地都会组织灯市,以庆祝新年的开始。虽然崇祯三年的西北大地处于战争与饥荒的统治之下,但这并没有影响西安的灯市,许多为了躲避战祸的官绅携带着家人和财产躲入了这个坚固的堡垒,这反而给西安带来了一种畸形的繁荣。在这十天的灯市期间,从东门到鼓楼这段数里长的大街上白日里是市场、晚上则是灯市。来自南北两京十三行省的、甚至海外的各种货物按照行业分类,罗列在这条街道的两侧。每天巳时刚过,大街小巷便涌动着人流,有买东西的、有看热闹的、有来开眼界的,甚至连平日里较少出门的大姑娘、小媳妇也在家人的陪伴下出了门,人们有时被踩掉了鞋、有时被偷走银两、还有甚至被与家人挤散了的,叫嚷声、呼唤声,就好像滚了的一锅粥。到了晚上,店铺关了门,路上的行人开始观赏灯笼和烟火。在以鼓楼为中心的东西长街两侧,尽是彩楼,这些彩楼上多半挂有帘幕,这说明彩楼上关灯的是某位官宦或者缙绅的女眷。在道路两侧,挂满了各种灯笼,还有烟火、杂耍,在鼓楼上更有成队的彩衣童子通宵击鼓,时人称之为“太平鼓”。

第十八章 夜饮() 
“想不到明末的西安便有这般热闹了!”刘成站在街口,向远处的鼓楼望去,相比起两个月前刚刚穿越的时候,留长的头发勉强挽了一个发髻,看起来已经是个寻常的明朝人了,他有些出神的看着长街上的人流,作为西安保留的最完整的古迹之一,鼓楼对于他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但此时看起来却又是特别的陌生。

    “大人,咱们逛逛去吧!“一个声音打破了刘成的遐想,他回头一看,看到杜固、脱脱不花、徐显明等人,个个脸上都有些不耐烦。原来他这些日子在西安操练人马,眼看着灯市到了,几个手下都撺弄着要来看新鲜,刘成只得留下老成的杜如虎在营里守家,自己领了几人来逛街。

    “也罢,都去看看吧!”刘成自失的一笑,走入人流之中。一行人越走人越挤,即使有时刘成想要停下脚步看看某家店铺,却又被人潮不由自主的推向前走去,不一会儿便被冲散了。走了一会儿,刘成走到一个珠宝铺门口,出于好奇便走了进去,正好看到一个身着红袍,颔下无须的男子正在店主的陪伴下说话,那男子一开口声音便尖的出奇,刘成才知道对方是个太监。为避免惹来麻烦,刘成没有靠近,只是站在一旁随意看着,小心听着那太监的说话。

    “两千两不能少了吗?”那太监手里举着一块宝石,在灯光下仔细观赏着问道。

    “实在是不能少了!藩台老爷家的管事前几天已经来过了,说是让小人将这玩意给他留下,若非是公公您开了口,小人是连看都不会给别人看的。若是往年这玩意四千、五千也是卖得出去的,只是这两年年成不好,好玩意也卖不出好价来。公公开了口,小人便赔几百两银子权当是孝敬公公的,以后还请公公多多关照!“

    那太监将宝石端详了一会,说:“也罢,我便留下了,倒也不是我要用它,只是我家宗主爷(太监对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尊称)的帽子上还空着,看看嵌在帽子上合适不!”

    刘成现在已经知晓两千两银子足以养活他手下那支小部队半年有余,此时却不过用来买来做一个太监帽子上的装饰品,不由得暗自咋舌,却不想动静大了点,引来那太监侧目而视,刘成不想惹来麻烦,转身向门外走去,刚走了几步,背后被人猛拍了一掌,倒把刘成吓了一跳,回头一看,不由得又惊又喜:“哎呦,竟然是你!”刚要说话,那人却使了个眼色,道:“这里人太挤,咱们找个僻静的地方说话!”

    两人回头向来路挤去,走了一小段路边看到路旁有个胡同人比较少,两人进了胡同拐了几个弯子,人烟便少了许多,刘成开口问道:“徐兄,你怎的在这儿!”

    那人停住脚步,却是徐鹤城,头上戴了个狍子皮帽,一身绸缎面的滩羊皮袍子,倒像是个殷实商人,刘成见他这般打扮,不由得问道:“徐兄你怎么这般打扮!“

    徐鹤城微微一笑,抖了抖袖子气度俨然的模样:“俺现在是瑞蚨祥的东家!“

    “瑞蚨祥?“刘成闻言一愣,旋即反应过来:”那不是刚刚我进去的那件珠宝铺子吗?“

    “不错,那家珠宝店也是教中产业,兄弟你在外面里我正在里面盘账,于是便追出来了。“

    “竟然这么巧!“

    “也不能说巧!“徐鹤城笑了起来:”这家店便是鄙教在西安城内的桩脚,我曾经留给兄弟的地址便是这儿,若是兄弟前些日子有空的话,说不定早就碰上我了。“

    刘成听到这里,不由得闹了个大红脸。虽然对方对自己有救命之恩,但在内心深处他始终对白莲教这种民间宗教组织抱有很强的戒备心,因此来到西安后明明兜里缺钱却始终没有去搭上这条线。徐鹤城在江湖里打滚那么多年,哪里看不出刘成的心思,他却也不揭破了,拍了拍对方的肩膀:“今日正巧碰到,你我兄弟二人且好好喝上几杯。”

    刘成赶忙应了,他虽然对白莲教有提防之心,但对徐鹤城本人却是颇为感激,救命之恩、赠金之德,都是了不得的大恩。两人找了家干净点的铺子,便点了几个小菜,温了壶酒边吃边聊了起来,几杯酒下肚,两人脸上也花红花红起来。刘成将自己的近况随口介绍了下,便问道:“徐兄,你这些日子都去哪儿了。”

    徐鹤城脸上露出了一丝神秘的笑容:“这些日子我在做一桩大买卖!”

    “大买卖?“刘成听了一愣,眼前可是一个大邪教头子,他口中的大买卖可以理解为很多种意思,在联想起眼下里西北的乱事,该不会徐鹤城要造反吧?

    徐鹤城四下看了看,这小店里此时的生意颇为萧条,只有他们两人,掌柜坐在柜台后面有一下没一下的打着算盘,跑堂的蹲在灶台后面打着盹。他伸手在酒杯了沾了沾,在桌面上写了两个字,待刘成看清了便伸手擦去,道:“我便是做了这两桩生意。”

    借助昏暗的灯光,刘成已经看清了徐鹤城写的是“盐”与“药”两个字,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这药倒也罢了,盐在古代可是绝对的官营商品,由于盐是每个人都必须的,而且除了沿海地区以外,绝大部分内陆地区无法生产

    食盐,盐这种商品实际上成为了国家征收人头税的工具、调节经济的杠杆,因此自古以来走私食盐都是国家大力打击的对象——原因很简单,走私食盐等于是从国家的口袋里抢钱,而且破坏国家的经济秩序,自然不是抢劫杀人之类的可以比拟得了。至于药虽然并非国家控制的商品,但看徐鹤城刚才说的“大生意”,恐怕也不是一般的药品。

    “你说的药可是红药(外伤药的俗称)?”刘成低声问道。

    “果然瞒不过刘兄弟!”徐鹤城笑了起来,他从怀里取出一锭银子随手向后一丢,便落在那掌柜的柜台上,大声道:“掌柜的,我要与兄弟说些体己事,今晚这家店我变包下了,你将门板上了,莫让生人来打扰。”

    那掌柜的一掂量,约莫有三两重,心中不由得大喜,满口答应。他与跑堂的将门板下了,又送了些卤肉、蚕豆、酱豆腐之类的下酒菜上来,便回到后面灶房里听候吩咐,店里只有刘成与徐鹤城两个人,徐鹤城给刘成倒满了酒,笑道:“兄弟你在总督手下当差,肯定知道眼下里西北不太平,到处都兵荒马乱的,许多生意都做不成了。可只要是人就要吃盐。”

    刘成看徐鹤城说的意气风发,低声问道:“据我所知,西北那边都要吃人肉了,哪里还有钱买盐?”

    “别人没钱买盐,那些乱兵们也没钱?他们开了那么多的山寨、宅院钱可不老少。”徐鹤城微微一笑:“红药和盐送过去,就是这么多的利!”一边说话,徐鹤城右手五指摊开,又翻转过来,做了个“十倍”的手势。说到这里,徐鹤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