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纪晓岚随机应变方圆之道-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年,纪晓岚踌躇满志地入京应会试。在聚集于京城的各地俊才中,他显然是一位引人注目的人物。
    然而,在崎岖坎坷的科举道路上,谁也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纪晓岚中举后,应礼部会试时却未能考中。好友董曲江也同样败下阵来。俩人于同病相怜、垂头丧气之际,常聚在一起以海天阔地的鬼怪之谈来解除郁闷,诚所谓“青灯话幽修,狂来抵夜分,吃吃语不休。”
    纪晓岚这次赴京,虽然会试未中,但却在来京应试者中结识了许多新朋友,他们之中,有串世祯的孙女婿袁曙海,有后来名著一时的汉学家卢文招与钱大昕。纪晓岚与这些落第的朋友们结成文社,大体上半月一会,商榷八股制义,往往至天明。闲暇时又往往彼此过从,或三四人,或五六人,看花命酒,日夕留连,时以诗句相倡和,“一时朋友之乐,殆无以加也。”
    岁月如织。乾隆十五年(1750年),纪晓岚磨拳擦掌,准备一举考中进士。谁料应考前生母突然病逝,纪晓岚在失去亲人的同时,也失去了早年登科的机会。因为按封建礼法规定,举人须为父母守制三年,才能参加科考或做官,这也是中国的“孝道。”
    纪晓岚没有浪费这段时间,他深居简出,开始了《史通削繁》一书的撰写。这是他的一部考证学专著。考证学又称考据学,萌芽于对历史文献的质疑,肇端于汉代学者整理的文献典籍。而后,考据一直是历代学者用来整理历史文献的技法。到了清代,考据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作者蜂起,著述丛生,成为当时的“显学”。纪晓岚深居家中,博览群籍,锐意穷搜,继承了前人的史学传统,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理论,遂在批判继承唐代刘知己的《史通》等史学理论基础上,对《史通》一书提出的史学批评等理论,进行归纳总结,取其精华,著成《史通削繁》四卷。
    书成刊印,纪晓岚立刻名噪一时,人们没有想到,这部精深的史学著作,竟出自一位年仅二十六七岁的年轻人之手。这时期的刻苦钻研,为他20年后总纂《四库全书》,作了知识和理论上的准备。
    乾隆十九年甲戌科殿试时,纪晓岚考中二甲第四名进士,选入翰林院,开始了他一生的仕宦生涯。这一年他31岁,从做官而言,正是人生得意时。
    后来他在福建学政任上的一次宴会上,出席者都是当时福建的风流名士,一个个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谈笑间有人向纪晓岚请教作学问的秘诀:“纪大人学识如此渊博,除了得天独厚,天赋异常而外,当另有什么治学的秘诀吧?”
    纪晓岚听了,谦逊而又十分严肃地说道:“常言说的好,‘梅花香自苦寒来’,我并非得天独厚,也没什么捷径可循,只不过是苦学不倦罢了!”
    他把自己的成才经验归结为“梅花香自苦寒来”,苦学不倦,当是真言,因为他在自己的笔记中也说,他从四岁起便开始受书,“自是时始,无一日离笔砚”,而且学习生活“督之甚严”。这才应该是他成才的根本内因。

方圆实战:积极入世的态度是博取功名的最强大动力

    在纪晓岚的观念中,积极入世,有补于世事显然是最大的“善”,是人的社会价值的最高体现。也许我们认为这是很简单的事,而事实上,作为一个才华横溢的文人,能够积极入世做官,确实不易。
    在中国历史上的帝国时代,官吏集团极为引人注目。这个社会集团垄断了暴力,掌握着法律,控制了巨额的人力物力,它的所作所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的命运。支配这个集团行为的东西,经常与他们宣称遵循的那些原则相去甚远。例如仁义道德,忠君爱民,清正廉明等等。真正支配这个集团行为的东西,在更大的程度上是非常现实的利害计算。这种利害计算的结果和趋利避害的抉择,这种结果和抉择的反复出现和长期稳定性,分明构成了一套潜在的规矩,形成了许多本集团内部和各集团之间在打交道的时候长期遵循的背后规则。这是一些未必成文却很有约束力的规矩。
    在封建官场上,不遵循这些背后的规则,你很难生活下去,而遵循这些规则行事,就必定是一个贪官。
    海瑞是一个不贪污不受贿,也不接受任何“灰色收入”的清官。这位清官在浙江淳安当知县的时候,穷得要靠自己种菜自给,当然更舍不得吃肉。有一次海瑞的母亲过生日,海瑞买了二斤肉,这条消息居然传到了总督胡宗惠耳朵里。第二天,总督发布新闻说:“昨天听说海县长给老母过生日,买了二斤肉!”
    海瑞最后当到了吏部侍郎,这个官相当于现在的中组部副部长。这位副部长去世之后,连丧葬费都凑不齐。监察部的部长助理王用汲去看,只见布衣陋室,葛帷(用葛藤的皮织的布,比麻布差)还是破的,感动得直流眼泪,便凑钱为他下葬。当时有一个叫朱良的人去海瑞家看,回来写了一首诗,其中有四句可以作为海瑞真穷的旁证:“萧条棺外无余物,冷落灵前有菜根。说与旁人浑不信,山人亲见泪如倾。”
    海瑞是明朝晚期嘉靖和万历年间的清官。比他再早一百年,在明朝中期的成化年间,有个叫纮的清官。纮为人刚毅,勇于除害,从来不为自己顾虑什么。士大夫不管认识不认识,都称其为伟人。正因为他清廉,坚持原则,分外之物一文不取,便闹得妻子儿女“菜羹麦饭常不饱”,家里人跟着他饿肚子。
    成化十三年,纮巡抚山西,发现镇国将军奇涧有问题,便向皇帝揭发检举。奇涧的父亲庆成王为儿子上奏辩护,同时诬陷纮。皇帝当然更重视亲王的意见,就将纮逮捕,下狱审查。结果什么罪也没审出来。宦官尚亨奉命去抄家,抄出来的只有几件破衣裳。宦官报告了皇帝,皇帝叹道:他竟然能穷到这种地步?于是下令放人。
    无论哪朝哪代,人的一生必定要做平一个等式;一生总收入等于一生总开支。节余的是遗产,亏损的为债务。官员们要努力把这个等式做平,最好还要做出节余来恩泽子孙。而规定的工资注定了他们很难做平。孝敬上司和送往迎来是年年不断的,外地官员上京朝觐是三年一次,考满则需要九年的时间。即使按照最有利于开销者的标准估计,九年花20万,这个大窟窿需要县太爷全家十四五年不吃不喝不穿不用才能填平。还没有计算养老和防病所必须的积蓄。
    相差如此悬殊的人生不等式,怎能做得平?勉强去做,当然不能保证相对体面的生活,不能让老婆孩子不数叨,不能留下像样的遗产,弄不好还有头朝下被领导吊起来的危险。另外,在开支方面还有一个比较的问题。人总会留意自己的相对地位的,都有“不比别人差”的好胜心。而县太爷每年的那些收入,并不比自耕农强出多少。手握重权的社会精英们,能心甘情愿地与自耕农比肩么?
    由此看来,当官不易。
    纪晓岚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官儿穿着官服昂然而入阎王殿,自称所到之处只喝一杯水,现今无愧于鬼神。阎王讥笑说:“设置官员目的是治理百姓,即使是管理驿站、闸门的官吏,都有或利或弊的事情要处理。如果说不要钱就是好官,那么树立一个木偶在堂上,连水都不喝,不更强于你吗?”官儿又辩解说:“我虽然没有功,也没有罪。”阎王说:“您一生处处只求保全自己,某案某案为避嫌疑而不讲,不是辜负了百姓吗?某事某事怕烦难吃重而不办理,不是辜负了国家吗?三年一次考核官吏,是为了什么?无功就是有罪了!”听了阎王的训斥,这官大为不安,锋芒锐气顿时消减。

方圆实战:抛掉成年人的面具

    1966年12月,一个曾给无数人带来乐趣和美妙幻想的名人去世了。他的名字叫沃尔特·迪斯尼。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要让每一个成年人都回忆起自己的童年,从而唤醒他们心中纯真的快乐。著名的“迪斯尼”乐园是他的遗产之一,而他所创造的米老鼠“米基·穆斯”则风靡了全世界。商人们制造出各种材料的米老鼠模型;英国人吃米老鼠牌的果酱;肥皂、灯泡、闹钟、枕套都有了米老鼠的图案商标,一只普通的手镯,一旦嵌上一颗米老鼠头像的钻石立刻就价值连城。米老鼠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因为“米老鼠系列影片”中表现出来的情趣是那样欢快、轻松、自然、幽默和富有创造性,它启发着人们去过一种更纯真、更动人的生活。
    中国有句“少年老成”的成语,用来赞扬那些看起来不动声色,善于掩盖自己真情实感的年轻人。过于沉重的历史负担和种种无形的陈规陋习,使许多人误以为冷淡和不显露感情是成熟的标志。我们所受的早期教育总是要求我们刻意修饰自己的形象,要显得稳重并循规蹈矩。我们日益变得只相信“规范”、“责任”等等抽象的概念,终日受到种种担忧顾虑的干扰和威胁,而不再倾听或竭力回避着自己内心的呼唤。人们总是担心遭受这样的议论:“那个人总象一个孩子,永远也长不大了。”
    过分地、浮夸地表现感情并不可取,但我们不能因此对生活中真正打动我们内心的人和事也装做视而不见。把感情封闭起来,戴上所谓成年人的千篇一律的面具去生活,只会使我们的生活腐败变质。人类的内心世界是由感情凝结而成的,所以我们才能在邻居或朋友之间建立起诚挚的友谊;才能在夫妻间建立起成功美满的婚姻和家庭;社会也才能通过感情的纽带协调运转。真挚的感情无影无形,但它却比任何实际的东西都更有价值。正因为如此,寻找失落的童年时的笑声和真情也才会成为人们历尽磨难后的梦想。
    自我封闭的性格不仅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寂寞、沉重、多疑和孤僻,而且使我们一度拥有的创造能力丧失殆尽。与成年人相反,儿童更多地是使用脑的右半球,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