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诡辩的艺术-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捅鹑擞屑榍椋拖蚬俑孀匆笸嘶椤�
  袁枚告诉他们说:“古代有风吹女子到六千里外的事,你知道吗?”李秀才不相信。
  袁枚就取来元朝郝文忠公的《陵川集》给他看,说:“郝文忠公是一代忠臣,岂是肯用大话来欺骗的人?当年吹吴门女。最后此女子竟嫁给了宰相。恐怕你儿子没有这样的福份。”
  李秀才听了,非常高兴,从此两亲家关系和好如初。施用以史为鉴诡辩术时往往选用与现实相似的史实两相比较,说服对方。
  据《贞观政要》载:
  唐太宗有一匹骏马,他特别喜爱,长期在宫中饲养。有一天,这匹马无病而暴死,太宗大怒,要把马夫杀掉。这时,长孙皇后劝谏道:
  “从前,齐景公因为马死的原因要杀马夫,晏子控诉马夫的罪行说:‘你把马养死了,这是第一条罪状;你使得国王因为马的原因杀人,老百姓知道了,必定怨恨国君,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诸侯知道这件事,必定会轻视我们的国家,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结果齐景公赦免了马夫。陛下读书曾见过此事,难道你忘记了吗?”
  唐太宗听后,怒气全消,对皇后大加赞赏。
  现实是,唐太宗的马死了,太宗要处死马夫;历史上齐景公的马死掉了,要处死马夫,这是何等相似的现象,长孙皇后巧妙地引用晏子谏齐景公杀马夫这一史实,使唐太宗从愤怒中清醒过来,放弃了自己错误的主张。要用好以史为鉴的诡辩技巧,就必须熟悉历史。历史似乎常常是漫不经心地重复着自己。在卷帙浩繁的历史典籍中,我们总可以探寻到与现实相联系的史实,引古鉴今,往往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58。借古喻今古为今用
  ——引经据奥术
  所谓的“经”,是指人类长期积累的经验和智慧。所谓的“典”;是指占今中外的典籍、典故、名言、格言、成语、谜语、寓言故事、趣闻轶事等。在论辩中恰当地选用“经”和“典”,可以深化观点,益人心智,妙趣横生,增强说服能力,这种诡辩技巧便是引经据典诡辩术。孔融10岁时,跟随他父亲到了洛阳,会见李膺。
  当时若非学者或至亲,李膺拒不接待,门人也不给通报。孔融就对门人说:“我是李膺的亲戚。”
  于是门人通报后让他进去了。孔融刚刚坐下,李膺就问了:“你和我是什么亲戚?”
  孔融回答说:“我的祖先孔仲尼和你的祖先李伯阳有师徒关系,所以我和你应该算是世交。”
  李膺又问:“你想吃点东西吗?”
  孔融回答:“要吃一点。”
  李膺说:“我教你做客人的礼节吧!当主人问客人吃不吃东西的时候,客人应该是推让,而不应该说要吃。”
  孔融说:“我也教你做主人的礼节吧!当家里来了客人的时候,你应该赶快把吃的东西摆出来,不应该去问客人吃不吃。”李膺听后,叹口气说:“可惜我快要死了,不能看到你荣华富贵了!”孔融答道:“你离死还远着呢!”
  李膺问:“为什么呢?”
  孔融说:“古人说过:‘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你刚才说话还很不友善呀!”
  这时,有个叫陈匙的大夫走了进来,正好听到孔融这句话,便说道:“小时候聪明的人,大了未必就聪明。”
  孔融回答说:“你小时候一定是很聪明了?!”
  引经据典诡辩术的最大特点是借古喻今,古为今用,做到根据主旨,顺手牵羊,随口此证,出口成章。同时“经”与“典”得扣紧辩题。1954年,在北京就“是否拆除首都街道的牌坊问题”,一些专家学者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有的认为牌坊有艺术价值,市政建设要服从艺术价值,所以牌坊应保留在原地。有的认为牌坊虽有艺术价值,但要服从大局,从整个市政建设的大局出发,应拆除牌坊。
  双方争执不下。对此,周恩来同志巧引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周恩来善喻巧譬的话,一语道破,片面强调艺术价值的同志愉快地抛弃了“黄昏思想”,牌楼被“请”到了公园之中。
  马克思在谈到演讲风格时,曾引用过伏尔泰的一句话:“除了乏味的体裁之外,其余的一切体裁都是好的。”尽管风格与体裁完全是两码事,但这恰到好处的引用,正是使辩论摆脱乏味,变得生动而深刻的好方法。在论辩中运用引典据典诡辩术可以取得言简意赅,清晰明了的效果。在商业广告中亦常运用引典据典诡辩术的。像“金丝小枣”的广告介绍中就有“天天吃三枣,一辈不见老。”“五谷加小枣,胜似灵芝草。”为样的谚语。这对消费者了解商品的特点有很大帮助。59。不动声色麻痹对方
  ——圈套诡辩术
  所谓圈套诡辩术,就是故意麻痹论敌,使对方丧失警惕性,然后对论敌实施突然袭击,进而将论敌制服的诡辩技巧。
  清朝时,某人控告有人偷了他的鸡。
  县令传来他的邻居审讯,没有一个人承认,他们都围着案桌跪在地上。县令假装不予理睬,转而审理别的案子。过了很久,才装着疲倦的样子,说道:
  “你们暂且先回去。”
  众人都站起来,县令突然勃然大怒,拍案喝道:
  “偷鸡贼也胆敢走啊!”
  那偷鸡的人不由自主地颤抖着双腿,屈膝跪在地下。一审讯,他只得从实招来。
  当初县令审讯他们,偷鸡贼先有思想准备,就是不肯承认。于是县令改换手法,假装审理别的案子,不理会他们,这样偷鸡贼的警惕性就慢慢放松了,县令猛然一喝,偷鸡贼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便现出了原形。
  在论辩中实施圈套诡辩术,首先必须是不动声色,使对方思想麻痹;然后是冷不防地发起攻击,这样对方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失言而不知不觉地落入我方的圈套之中。
  一天,甲、乙两个人拉拉扯扯去见法官,甲说乙欠他钱,而乙硬不承认,坚持说:“我是第一次见他,从来没有同他共过事。”“你要他还的钱,当时是在什么地方给他的?”法官问甲。“在离城三里远的一棵树下。”甲回答道。
  “你再去一趟,把那棵树上的叶子带两片回来,我要把它们当见证人审一下,树叶会告诉我真情的。”法官向甲提出这么一个奇怪的建议。甲去摘树叶了,乙留在法庭上。法官没有和他谈话而去审理别的案子。乙作为旁观者津津有味地看法官审案。正当案子审理到高潮时,法官突然转过头来轻轻问乙道:
  “他现在走到那棵树没有?”
  “依我看,没有,还有一段路呢?”
  “既然你没跟他去过那儿,你怎么知道还有一段路呢?”乙这才知道自己说漏了嘴,不得不承认诈骗之罪。法官在这里所使用的也是圈套诡辩术。先使乙完全能除心理武装,然后使乙在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说出了真话,顺利地达到了将诈骗犯制服的目的。
  在很多论辩场合都是这样,一本正经地进行争辩难以奏效,而冷不防地突然一问,却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论辩效果。
  60。多种组合不同结论
  ——引申诡辩术
  关于某一事物的未来发展往往会有多种不同的可能性。比如,一粒小小的种子,它有可能发育成参天大树,也有可能因缺乏阳光水分而夭折;一个新生的婴儿,他将来有可能成为工人,也有可能成为科学家。
  引申诡辩术就是针对论敌关于某一事物未来的可能情况的论断,反其道而行之,从中选择与之尖锐对立的可能情况进行反驳的诡辩技巧。萧伯纳成名后,一位著名的舞蹈家向他求婚说:
  “如果你同我结婚,我们生下的孩子,将像你一样聪明,像我一样漂亮,那该是多么美好呀!”
  萧伯纳以他特有的风趣回绝道:
  “如果你同我结婚,生下来的孩子长得像我一样难看,头脑像你一样愚蠢,那该多可怕呀!”
  男女结婚生下来的小孩像谁有多种组合的可能性,萧伯纳选择了与对方相反的可能性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结论。
  使用引申诡辩木,必须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能够想象到某一事物发展的各种不同的可能并从中选择于我方有利的可能性来反击对方。唐宣宗时,有一个不太出名的诗人叫李远。虽然他的诗水平不太高。但为人很有才干。
  当时的宰相今狐绹十分赏识他,竭力向宣宗皇帝推荐,希望予以重用。唐宣宗李忱用人重视写诗的才能。令狐绹向他推荐李远,他就命人把李远所写的诗拿给他看。
  当唐宣宗看到李远的“青山不压三杯酒,长日惟消一局棋”时,冷冷地说:
  “他过的是‘三杯酒’与‘一局棋’的生活,如此沉迷于饮酒、下棋,岂不误事?”
  令狐绹很了解李远的为人,为了不埋没人才,说服宣宗皇帝,便婉曲进言:
  “李远诗中的‘三杯酒’、‘一局棋’。并非是他沉迷于饮酒、下棋,不堪任用。他只是闲居无聊,借以消遣;要是一旦得到重用。他一定会发挥他的才能,尽力效忠朝廷。”
  宣宗听了他的话,觉得也有道理,就命李远为杭州刺史。李远到任后,果然政绩卓著,百姓安乐,显示了他政治上的才干。令狐绹的辩辞即是运用引申诡辩术,使李远终于由唐宣宗眼中的浪子成为才子。
  61。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身体语言术
  身体语言诡辩术,是指诡辩音在论辩中不置言语,仅用动作或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此诡辩术多用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不愿多说的论辩当中。1945年,当富兰克林·罗斯福第四次连任美国总统时,《先锋论坛报》的一位记者去采访他,请总统谈谈四次连任的感想。罗斯福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很客气地请记者吃一块”三明治。记者得此殊荣,便高兴地吃了下去。
  总统微笑着请他再吃一块。他觉得这是总统的诚意,盛情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