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头找给孤独长者,说:「如果你要邀请瞿昙沙门的团体来这里,必须答应一项条件,否则我们不会信服。」
长者问:「你们有何条件?只要将来大家能和睦相处,不管你们提出任何条件,我都会尽量想办法。」
外道徒众说:「瞿昙沙门座下有一位舍利弗,据说他智慧第一,请他来和我们较量一番,比比高下。」
长者认为这不困难,便前往王舍城,向佛陀说明此事。佛陀认为要教化舍卫国必须有个开端,这倒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于是,派舍利弗前往,佛陀说:「当地的工程正在建设,你最好先去安抚当地的人心!」舍利弗欢喜地答应了。
给孤独长者请教舍利弗说:「尊者什么时候可以和外教徒论理较量呢?」
舍利弗说:「七天后吧!给他们七天的时间准备。」长者即和对方联络。
外教中有一位最被尊重的领导者,他认为这是一件大事,胜败就决定于这一次的较量,如果输了,沙门僧团进入城内,他们原有的利养和地位就会大受影响,所以,这场辩论一定要非常慎重。七天之中,他们到处纲罗最好的人才,也召集许多人在当天助阵。
给孤独长者对此事也很慎重,他搭设大讲台,用心安排舍利弗和外教徒的座位。较量的日子终于到了,外教徒浩浩荡荡地排开阵容走来,而舍利弗却是单独应阵。
舍利弗向众人说:「好吧,时间到了,你们要选择以辩论或神通来比较?」
外教徒说:「道理从何辩起?还是比神通较快吧!」
外教徒随即幻化出一片非常美丽的花园,花朵盛开芳香四溢。舍利弗即化出一阵清风,花园里的花摇曳生姿,犹如仙境;可惜,没多久花办、叶子纷纷掉落,这一比外道教输了!
接着,外教徒化出一座清净的池塘,里面的水清澈见底。舍利弗便化出一头大象到池里洗澡,大象一翻身滚动,池水立即混浊,这次评分,当然又是外教输了。
那时外教徒非常生气,于是化出一条凶恶的九头龙冲向舍利弗,舍利弗立即化出一只大鹏金翅鸟,牠飞翔自在,然后稳稳地坐在九头龙的头上。此时,外教徒非常惶恐,就认输了;有些人立即请求皈依,但是,也有一部分较顽强的人不服气便离开了。
那些顽强者仍然要阻碍工程的进行,即假装成工人,要求长者让他们工作,长者心里有数,知道外教徒可能会混入工人群中,于是告诉舍利弗,舍利弗说:「工程若想加快进行,当然必须号召许多工人,好吧!让他们来。」舍利弗就亲自监工。
有一天,舍利弗于大树下看到一群工人来了,工人手里拿着棍子、锄头、铲子等等工具向舍利弗走来,但不知为何忽然人人满心疲倦,好像即将睡着一般,他们挣扎向前;但是,脚却愈渐沉重,不听使唤。
他们累得坐在地上,并且向舍利弗求救,舍利弗即向前为他们宣说「四谛法」,工人听了如梦初醒,大家都被舍利弗降伏。从此工程进行顺利,如期完成祇树给孤独园的兴建。也正因为有这一段兴建的过程,佛教的经典里才会常常看到「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的经文。
这段工程的建设,真是倍受障碍,而障碍源于外教徒的嫉妒,但到头来他们还是被降伏了,心魔终究无法于正道法中生存啊!
一位年轻比丘的遭遇
在佛陀的僧团中曾发生一件事——有一位好乐佛法的年轻比丘,原本对佛法很精进,很用功追求真理,心境也常在静定之中。但是,人的心念有时却像海浪一样,遇到强风就兴起狂涛大浪。
有一天,他出去托钵,走到城里时,看到一群穿着很艳丽,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人。当他的眼睛扫视过这群女人时,被一位身材、面貌、穿着都很美丽的少女吸引住了,这位比丘顿时被色欲摄住,一直注视着那群嘻笑的女人,直到她们走远了。
从此他的意识中常常有那位少女的倩影浮现,那群艳丽美女的影像也一直在他的脑海中重现。
他日思夜暮,以致日常生活失去正常的作息,他食不知味、辗转难眠、仪容不修,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他的同伴不忍心看他堕落,都关心地问:「你到底怎么了,为什么这么没精神呢?看你现在落魄邋遢成这样,和以前精进用功的样子实在判若两人,到底为什么?」经过很多人的关心探问,他才将心事说出来:「我很惭愧,因为我的眼根被色所迷,那色相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无法消除,我很痛苦,也很懊恼啊!」
比丘们觉得他很可怜,但是他们无法辅导他,于是劝他去见佛陀。但是这位年轻的比丘说他不敢见佛陀,比丘们就半强迫地带他到佛陀面前。佛陀看到他肮脏邋遢的样子,就问比丘们:「发生了什么事?」
有一位比丘回答:「佛陀啊!他被色相所迷惑,现在心中充满了苦闷。」
佛陀很慈悲地问那位年轻的比丘:「你是不是如他们所说的被色所迷,因此心生苦闷呢?」
那位比丘抬起头,注视着佛陀,佛陀鼓励他说:「你尽管说吧!」
他看到佛陀的慈容,忍不住从内心发露忏悔、泪流满面。他说:「佛啊!确实是这样,我的眼根没守好、被女色吸引了,现在内心充满烦恼,觉得很不快乐。因为觉得自己很不清净,看到人就抬不起头,为何内心会有污秽的念头呢?我很忏悔,所以面对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能自在。」
佛陀慈祥地说:「只要你懂得忏悔就能恢复清净,就像你现在流下的眼泪一样,可以把邪念完全洗清。你还年轻,定力还不是很坚固,难免有凡夫之欲。以前也有修行很久,已得五通、具有禅定的人,因为短暂散心而迷失;你才出家不久,凡夫之欲短暂的现前,这不算什么。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你要赶快面对现实,整理好仪态、调整好心念,多亲近僧团的道侣,心里不要有挂碍就可以恢复以前无欲自在的日子了。」
年轻的比丘听到佛陀的教导,他想:佛陀说比他修行更久、功夫更深的人,有时也会遇到这种境界,何况他自己修行尚浅,所以就比较安心了。于是脑海中的那些形象忽然间随风飘散了,忏悔惭愧的眼泪,真的洗净了他心中的污点。烦恼扫除后,他抬头挺胸、露出和以前一样欢乐自在的笑容,他顶礼佛陀,也向同修们致谢感恩。他说:「我不再被色所迷了,我会好好顾守心念,稳住定力,希望从此可以净心向道。」
佛陀所教导的也就是「净心向道」,这是佛陀弟子中的一则公案,因为大家都是由凡夫地而入佛门,凡夫的习气谁能没有?只是有的人较少现前,有的人则长久无法排解,一直让外境困住心境。而学佛就是要学得境界现前时,能够明朗地透视它,心不被境所转,这才是真功夫。
频婆娑罗王捐林地
佛陀开始宣扬佛法时,弟子渐渐增加了,僧团也逐渐扩大。不过,他们的生活非常简单——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居无定处。有一次佛陀带着僧众来到首都王舍城。那里有一片竹林,国王频婆娑罗王听说悉达多太子已成佛,而且来到竹林一带正要度化众生,国王很欢喜地去迎接。
见到佛陀,频婆娑罗王欢喜地说:「很高兴见到大觉圣者,记得您要出家前曾和我约定——您成道后要回来度我。现在您终于来了,所以我赶紧来拜望,您的威仪德行,真的让我无比敬仰。」
佛陀说:「久违了,当时你以喜舍之心,愿意分半个国家予我,可见你真的有大舍之心,能够大舍,即有大福!」
国王说:「我平生有五个愿:第一、当我身为太子时,希望有一天加冠接掌王位,此愿已满。我接掌国政后又立愿要以德领政,使人民安居乐业,这第二愿也已达成。第三个愿,希望能有圣人出世,而且能够亲见圣人,现在我有幸遇见大圣世尊,所以,这个愿也达到了。第四个愿,希望世尊能给予开示。第五个愿,希望不只听闻佛法,还能彻底领会,从内心深刻地体会真理。」
国王又说:「今天似乎能完全满足这些愿望。『人生无常,无一物实为我有』——佛陀讲的道理,我已深深体会。不过,现在我又有所求。」
佛陀问:「你还有何愿未满呢?」
国王说:「希望佛陀收我为在家弟子、拥护佛法。」佛陀即为他皈依。国王又说:「我另有一个心愿,但愿佛陀慈悲应允……,希望明天能迎请佛陀和僧众到王城接受我们的供养。」佛陀也答应圆满他的心愿,这是佛陀第一次接受国王的供养。
隔天,浩浩荡荡的队伍进入王宫,频婆娑罗王非常虔诚地以弟子之礼供养佛陀和僧众。供养之后,国王又说:「佛陀,我非常欢喜,因为,所求的愿都已满愿了,现在想再求一愿……。」
佛陀问:「你还有什么心愿呢?」
国王说:「佛陀您带着僧众居无定所,这不是很辛苦吗?这次您来到王舍城住在那片竹林中,那个地方您喜欢吗?我想把这片竹林捐出来,让您和僧众安住在那里,」佛陀欢喜地说:「难得你有喜舍之心,从最初见面直到现在都是如此,你有这喜舍的大愿,我当然很欢喜!」
从那时起,佛陀和僧众就在竹林安居弘法修行,于是有很多人到那里听经闻法。有一位长者也常常去听闻佛法,他看到佛陀和僧众住在林中,下雨时就会受到雨露的侵袭,他很不忍心,因此向佛陀要求说:一是否容许我向居士们呼吁,在竹林下建筑房舍来供养佛陀和僧众?」
佛陀问比丘们意见如何?大家都很欢喜。于是,竹林中房舍一间间地盖起来了,总共有六十间静室,这是佛陀和僧众第一个安居之所,一切建设都来自听法的居士,他们闻法欢喜捐弃贪念、布施供养,这都是由「喜舍」之心所成就的,也因此佛法可以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