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时空走私1859-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倒不是李永吉托大,实在是占领了格兰德湾之后,己方部队与北部的维克斯堡主城区之间都是一马平川,再也没有什么险阻,而25英里,也就是40公里的距离,在李永吉的摩托化部队面前,最多也不过是两个小时的路程罢了。

    甚至是,由于格兰德湾北部渡口与维克斯堡之间有一条简易公路,因此如果加快点速度,部队一个来小时就能到维克斯堡,并对外围的格兰特军团主力展开进攻。

    就在格兰德湾遭遇战的第二天。李永吉率领精神饱满,且士气高昂的梦之师车队,重新踏上征程的时候,维克斯堡城外的格兰特将军,也终于获得了格兰德湾失守的消息。

    也不能怪格兰特这么慢才收到消息,实在是一种阴差阳错。

    其实格兰德湾与维克斯堡之间,原本是有一条电报线路的,一开始,是邦联军队设置的,为的是方便维克斯堡主城区与格兰德湾能够及时联系。

    后来。格兰特的部队拿下格兰德湾做基地之后,这条线路依旧被保存下来,并没有遭到什么破坏,甚至还做了一些整修。

    这也就是说,正常来说,格兰德湾如果被拿下来,通过电报线路,维克斯堡城外的格兰特应该是第一时间就能知道消息的。

    但问题在于,格兰德湾遭遇战中。谢尔曼主动率领全军主力出击,结果败的太快太惨,而等到这支部队全部被歼灭后,中**队迅速发挥了摩托化机动的特色。一边留下部分人打扫战场,另外一部分则继续挺进格兰德湾。

    结果,由于中**队的行军速度太快,等三千人的先头车队进入格兰德湾基地的时候。留守格兰德湾的那一百多守军很干脆的就选择了投降,连抵抗都不抵抗一下。

    正因为留守格兰德湾的部队投降太快,所以那些留守的电报员才没有机会向后方发报。把这里的信息传递出去。当然,就算他们能够及时赶到电报房发报,其实也是没用的,因为他们会发现,他们无法把消息传递出去。

    原因很简单,在梦之师的部队挺进格兰德湾的时候,他们还分出了一支小分队,以更快的速度,提前切断了格兰德湾与维克斯堡之间的电报线。

    此时西方世界的电报传输,全是有线电报,必须用铜导线来传递信息,而且用的还是摩斯密码,不可能直接说话,所以电报员在这个时代是一种十分高大上的精贵职业。

    而在这种有线传输中,用的是木质电线杆加电缆的模式,又因为电缆使用的是昂贵的铜,所以电报线路数目很少,像维克斯堡与格兰德湾之间,就只有一条电报线路。

    因为线路只有一条,且伫立在地上的电线杆目标太过明显,所以这支小分队要去切断这条电报线路相当简单,只需要提前赶到,然后爬上电线杆,用特殊的钳子切断就可以了。

    切断电报线路,是既定策略,目的就是为了减缓信息传递的时间,给中华远征军获得更多缓冲。

    因为如果没有电报通报,格兰特就无法第一时间知道格兰德湾被占领,那么他要想获得确切信息,就只能用传统的方法,比如人员传递之类的。

    由于格兰德湾战役中,并不是百分百的歼灭,总有一些漏网之鱼,且这些漏网之鱼几乎都是骑兵,所以李永吉也不奢望能瞒住格兰特多少时间,能隐瞒一天是一天。

    就算不能及时隐瞒也没关系,就算格兰特及时知道了这边的消息,又能及时的带兵撤退,估计也跑不过自己的摩托化部队,顶多是对方撤退到山地,给自己多造成一些麻烦而已。

    但不管怎么样,及时切断对方的对外联系,这是必须要做的,而且要形成惯例。这样做能够培养军队的指挥官,让他们有个学习的范例,形成指挥惯性,从而在以后的作战中,把这种切断敌人通信的方法根植在骨子里。

    要知道,李永吉精力有限,不可能事事亲为,以后必然要靠手下人去打仗,提前让他们学会现代战争思想,对他们的成长是十分有利的。

    正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军官,中**队有个铁律,那就是每次战役都要做记录,战役结束后,所有少尉以上的军官都要针对战役记录,做集中讨论,并且每个军官都要写出心得体会,当作是军官的作业。

    这种心得体会一样的作业,可不仅仅是写写就算,那是要计入个人档案,伴随你一生的,而且,以后你在军队的晋升情况,也要参考这些心得体会。

    比如说。如果你是一个普通军官,而且是个后勤官,虽然没有什么机会能亲临一线战斗,去获得实际的战功,但只要你跟着部队走一遭,完后根据战役记录写一篇漂亮的心得体会,能够打一个高分,那么你也有机会晋升更高军衔。

    不但是战斗部队的军官能够根据战役记录写心得体会,并因此而得到升迁的资格,就连后方没有亲自参加这场战斗的军官。也有机会因此而升官。

    因为这些战役记录在战斗结束以后,是要送回后方的军校,以及各级部队之中的函授课堂的,由于是实战经验,所以要第一时间像下面的军官发放,当作他们的作业,让他们就算没有亲临一线,也能够根据作战记录去揣摩,并作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如果他们写的心得体会言之有物。同样可以获得一个高分,这个高分也会伴随一生,成为晋升的积累条件,当他们积累的总分数足够高。已经足够晋升更高军衔的时候,参谋部就会给他们晋升军衔,让他们成为更高级的军官。

    也就是说,在中华帝国的军队体系中。是有考试制度的,这种考试主要面向军官,而且实行了一种数字化与标准化。

    所谓的数字化与标准化。是指尉官到校官之间的升级,是有明确标准的,每一级都有一个综合分数,叫做军功值。

    获取军功值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可以在军校或者军队的函授课堂学习,通过相关考试,获得相应的分数,而这个考试的分数,就可以算作军功值。

    另外,平时训练的时候,每个人都有一个基础纪律分,如果你一直能遵守纪律,期间不被扣分,那么一年以后,这个基础纪律分就会成为你的军功值,如果你期间被扣分,那么去掉被扣分数后的数值,就是你的军功值。

    要是你太恶劣,纪律基础分被扣成了负分,那就要被降级或者被开除。

    还有,训练期间如果特别刻苦,或者某项成绩特别好,比如打靶成绩特别优秀,开炮成绩特别好等等,都有奖励分数,这个奖励分数,也是军功值。

    而如果你平时有见义勇为的行为,或者做了一些有利于宣传中**队形象的行为,又或者有了发明创造之类的,也可以加分,这些分数都是军功值。

    这些说的都是和平时期获得军功值的方法,战争期间,也有相关的军功值或许途径,比如杀敌多少,比如一个人没打死,但却亲临过一线,实际体会过战场氛围等等,都有相应的奖励分数,这些奖励分数都是军功值。

    总之,为了在最短时间内培训出合格的军官,李永吉也算是煞费苦心,当然,这里面也有张信达的很多功劳,因为这里面的军功值升级体系李永吉只是提出一个大概的构思,具体鼓捣出来的,还是靠张信达。

    其实,这种军功值的升迁体系,跟现代社会的大学考评差不多,也是分成绩分,考评分等等,然后根据重要程度,做不同的加权。

    比如说中华帝国的军队中十分注重纪律跟服从,所以纪律分就比较重要,而且是基础分。

    又比如说,帝**队注重战役目标的达成以及通力协作,不注重单兵的杀敌能力,所以杀敌的分值虽然也不少,但比达成战役目标的分数要少一些,除非你特别逆天,一个人杀几十上百人,才会比达成战役目标的分值高。

    这里面其实跟玩游戏有些像,遵守纪律之类的,是基础分,那个最高值是一定的,无非就看谁扣的多谁扣的少;考试得分之类的则是额外奖励分,原本是没有的,但你参加了,就好比是做了副本,能拿到额外的分数;参加战斗,达成战役目标,那就是做任务拿任务分,最大的分值不是你杀敌的那点小分,而是完成任务的奖励分。

    这么一个复杂的评级升迁体系,由于每一个人都要单独做档案,当人数一多,再一汇总,实际上就是一个大数据体系。因此,面对这种大数据体系,要想完整而准确的做出评估,没有计算机帮助是很难顺畅运行的,因为如果纯粹靠人力。那绝对会是一个庞大的部门。

    但是,有了计算机,有了现代社会制作的大数据体系跟数学模型,到时候只要输入个人档案,到时候随时可以调出来,然后每年年终总结的时候,电脑会自动计算所有人的分值,你只需要看看有谁够资格升级了,直接选出人来,给对方授勋升级就好了。

    所以说。这种军队内部的升级制度由于是纯粹的大数据体系,基本都是电脑说了算,且里面的升级数据基本都是看你的能力,而不是看你的背景,基本做到了唯才是举。因此,至少在这个时代,这个体系绝对是最公平,也最准确的军官升迁制度。

    当然,完全不看背景也不合适。要不然档案中也不会记录个人家庭背景资料了,只不过这些家庭背景资料都是给人看的,军功值的积分升级体系却是不看家庭背景的。

    这套体系是掌握在李永吉手中,所以李永吉可以很方便的查询资料。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跟要求,来查询军中的人才,从而避免因为精力有限而错失人才,及时的发现军队中那些可用之才。

    正是因为有了这套体系。为了配合这套体系,李永吉给所有的军官都配发了磁卡式的军官证,并且每个人都重新建立了档案资料。这些档案资料既有纸质档案,也有数据档案,以方便随时查询。

    有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