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株的症状尚无报道。
【传播途径】 疮痂病是细菌性病害,病原物是放线菌,为疮痂链霉菌,属好气性细菌。链霉菌虽然在自然的土壤里早就存在,能在土壤里存活和越冬,但种薯带病菌仍是主要侵染源。它的寄主很多,有甜菜、萝卜、大头菜、胡萝卜等。虽对这些寄主危害不重,可是能在土壤中留下更多的菌源。马铃薯在形成和膨大期间,病菌可通过皮孔、气孔和伤口侵染。碱性土壤有利于链霉菌的增殖和为害,而在酸性土壤中则发病较轻。在土壤干燥、气多水少的条件下发病率高且严重。
6。细菌性病害防治方法
细菌性病害有些共同特点,所以在防治方法上也有些是共用的,特别是综合防治内容。现把细菌性病害防治方法一并进行介绍。
①建立无病留种基地,繁殖无病种薯。种植户坚持使用无病种薯播种。把以种传病害为重点的病源切断。特别是青枯病在北方寒冷地区很少发病,坚持在北方一季作区建立繁种基地,继续搞好“北种南调”非常必要。
②采用小整薯播种,杜绝通过切刀传播细菌性病害。
③认真坚持轮作倒茬制度,尽量减少土壤中的菌源,以降低马铃薯田间植株发病率。提倡3年轮作制度。
④搞好播种、收获、运输、贮藏等使用的机械、器具的消毒工作,如播种机、种薯窖(库)、袋、筐、篓、箱、输送带等的消毒,以杀死器具等所携带的病菌,最大限度地减少传播。
⑤坚持做好切刀消毒。细菌性病害很多都是通过切芽块途径,把病原菌接种到健薯上而扩大传染的。特别是环腐病,只要把切刀消毒工作搞好了,就能控制它的传播。具体方法不再重述。
⑥使用杀灭细菌的杀菌剂拌芽块(包括小整薯),杀死附着的病菌。使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每150千克芽块或小种薯,用药14克,均匀对在1。8~2千克滑石粉中,进行拌种。
⑦用杀菌剂进行播种沟喷施,达到保护芽块及垄沟土壤杀菌的目的。每667米2
用农用链霉素15~20克,对20升左右水溶化后,最好用带喷药装置的播种机进行沟喷。或用金纳海(福美双)80克/667米2
+鸽哈(甲基硫菌灵+百菌清)80毫升/667米2
进行沟喷,也可用加收米(2%春雷霉素)每667米2
70毫升,沟喷防黑胫病等。
⑧苗期喷施杀菌剂,杀死残存细菌和后侵染的细菌。在现蕾前,每667米2
用15~20克农用链霉素,对水30升溶化后进行田间植株喷施。或每667米2
用金纳海(福美双)80克或用泉程37。5%氢氧化铜悬浮剂40~60毫升,在现蕾期,用大水量进行植株喷施。苗期也可喷施加收米(2%春雷霉素),加收米有向下和向病处传导的作用,每667米2
用量70毫升。也可选用可杀得、必备、易保、科博等进行植株喷施。
⑨保持土壤适当湿度。调节土壤中水分和空气的平衡,不给厌气性病菌创造机会,就要避免水量过大;不给好气性病菌创造机会,就要避免水量过小,造成干旱。
⑩避免偏施氮肥,应增施磷、钾肥。
○1拔除病株,消灭再侵染菌源。如果田间发现病株,要进行人工拔除,并带出地外深埋。同时带着喷雾器(摘去喷头),用农用链霉素1000~1500倍液或金纳海500倍液,向病株穴内灌适量药液,杀死穴内残存病菌,防止其再侵染。
skbshge
(四)病毒性病害()
前边已经讲过马铃薯退化,主要是由马铃薯病毒病造成的。据病毒学家研究,至今已发现能使马铃薯退化的病毒,包括类病毒在内已有24种,同时还有类菌原体病害2种。而严重影响马铃薯产量的病毒主要是:重花叶病毒(PVY),也称Y病毒和皱缩花叶病毒;普通花叶病毒(PVX),也称X病毒;轻花叶病毒(PVA)也称A病毒;伪皱缩花叶病毒(PVM),也称M病毒;潜隐花叶病毒(PVS),也称S病毒;还有卷叶病毒(PLRV);另外,有类病毒(PSTV),也称纺锤块茎病毒。下边重点介绍几种。
1。重花叶病毒(PVY)
【病症识别】 该病毒是造成马铃薯退化并严重减产的主要病毒,并有几个不同病毒株系。不同病毒株系在不同马铃薯品种上有不同的病症表现,有的表现为轻花叶,有的是粗缩花叶,严重的为皱缩花叶。初发病顶部叶片背面叶脉上产斑驳,然后引起坏死,严重时沿叶柄蔓延到主茎,在主茎上产生褐色条斑,叶片完全坏死萎蔫,悬挂在茎上;并常有与X病毒、A病毒、S病毒复合侵染,则引起严重的皱缩花叶,减产可达50%以上。感病的块茎表皮上表现出淡褐色的环圈,有的病毒株系能诱发块茎内部和外部坏死。感病块茎作种薯,长出的再感染植株,表现矮化、丛生、节间短、叶片小、变脆,有普通花叶症状。
2。普通花叶病(PVX)
【病症识别】 该病毒是在马铃薯种植区传播的比较广泛的病毒。通常的症状是植株叶片叶脉间花叶、叶片颜色深浅不一样,形成斑驳,叶片还是平展的,不变形、不坏死。但是严重感病植株,也有皱缩、卷曲和顶端坏死的表现。被感染植株结的块茎个数比正常植株少,块茎个头小,甚至坏死,减产15%左右。如果与Y病毒和A病毒复合侵染,则减产更为严重。
3。轻花叶病毒(PVA)
【病症识别】 在马铃薯植株上引起轻微的花叶病状——褪绿的斑驳,在叶脉上和叶脉间呈现不规则的浅色斑,暗色部分比健叶颜色深,叶面稍有粗缩,叶缘波状,叶脉突起,叶片整体发亮。茎向外弯曲,使植株外观为开散状。在子代块茎上无症状。一般减产不明显,但与Y病毒复合侵染引起较严重的皱缩花叶时,就会造成严重减产。
4。卷叶病毒(PLRV)
【病症识别】 马铃薯卷叶病毒是引发马铃薯退化最严重的病毒。最初症状是由蚜虫传毒引起的,起初症状在幼嫩叶片上,使叶片挺直、变黄,小叶沿中叶脉上卷,幼叶边缘基部常呈粉红色、紫红色。然后下部叶片出现症状。
一个被侵染的块茎种植后长成植株,底部叶片上卷、僵直、变厚,上面发亮、革状;用手捏叶片易断裂,并有脆声,用手触动似纸响声。叶背面有时变紫,逐步上部叶片卷曲,感病严重的植株矮小、黄化。
被卷叶病毒感染的植株结的块茎比健康植株个头小,数量少,有可能使块茎尾部薯肉发生褐*变,首先是在脐部,薯肉由浅褐色变暗褐色,维管束组织细胞有选择的死亡。把块茎切开,薯肉有浅褐色网纹,称为网状坏死。网状坏死可以在田间和进库后几个月继续发展。
受卷叶病毒侵染能使产量下降40%~70%。
5。纺锤块茎类病毒(PSTV)
【病症识别】 感病植株在开花前,茎叶症状很少出现,当有症状时茎和花梗变得细长,挺直,嫩叶上卷成凹槽形,顶端小叶重叠,称为束顶,开始矮化。
用感病块茎种植,长出的幼芽生长发育缓慢,茎直立、分枝较少;叶色灰绿,顶部竖立,叶缘波状或向上卷,叶片与茎成锐角,小叶扭曲,叶面皱缩不平,叶表粗糙。
病株结的块茎变长,顶端变尖,呈纺锤形,横断面为圆形。芽眼数增加,芽眼呈眉状,有的薯皮龟裂,严重畸形。红皮或紫皮品种,感病后褪色。病轻者减产15%~25%,重型植株引起严重症状,减产可达65%。
6。病毒病传播途径
以上病毒病的传播方式基本相似。
(1)靠昆虫传播 Y病毒和A病毒等靠刺吸式口器昆虫传毒,如蚜虫,特别是桃蚜,传毒最严重。Y病毒和A病毒为非持久性病毒,蚜虫刺了带毒植株马上刺健株,几秒钟就能把毒传过去,而且传完之后,蚜虫口中不再有毒;而卷叶病毒为持久性病毒,蚜虫刺了带病植株后,口中带了病毒,病毒进入肠道由淋巴送入唾液,病毒在蚜虫体内繁殖,经1个多小时后,才有传毒能力,一旦带毒,可持续很长时间,跨龄或终生带毒。另一种靠咀嚼式口器的昆虫传毒,如X病毒和类病毒(纺锤块茎)。
(2)植株的汁液传播 带毒植株和健株相互摩擦,风、动物和人的田间活动,机械田间作业,也可以把病株汁液传给健株,使健株感病。
(3)种薯带毒传播 种植带毒种薯,就传给下一代的植株和块茎。
(4)靠花粉和实生种子传毒 如类病毒。
(5)靠真菌病菌带毒传播 如X病毒。
7。病毒病防治方法
(1)大力推广普及脱毒种薯 茎尖脱毒是把带病毒植株体内的病毒脱掉成为脱毒(无毒)种薯供生产者应用。播种时应使用健康种薯(在第九章中已做了介绍)。
(2)使用抗病毒品种 马铃薯栽培种中有对病毒有抗性的,可不受或少受病毒侵害,育种家也不断育出抗病毒品种,这些品种可供种植者选用。
(3)灭蚜、杀虫消灭传毒媒介 马铃薯种植田,特别是马铃薯繁种田,一定要采取各种有效办法及时消灭蚜虫和其他害虫,消灭传毒媒介,堵塞各种传毒渠道。如喷施杀虫剂,在土壤中施用内吸性杀虫剂等,用黄板诱杀蚜虫等办法(详见本章虫害的防治)。
(4)及时拔除病株 做到最大限度地减少毒源,特别是在种薯田必须做到。
(5)种薯田必须搞好隔离 与普通马铃薯大田、茄科作物隔离500米以上,防止迁飞的蚜虫传毒。
skbshge
(一)地下害虫()
1。蝼蛄
也叫拉拉蛄、土狗子(图35),为直翅目害虫。蝼蛄的成虫(翅已长全的)、若虫(翅未长全的)都对马铃薯形成危害。它用口器和前边的大爪子(前足)把马铃薯的地下茎或根撕成乱丝状,使地上部萎蔫或死亡,也有时咬食芽块,使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