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品安全预案中,规定了主管部门综合协调的职能,但是现有的食品卫生法没有赋予主管部门综合协调的能力。从这点来看,我们恐怕需要修改《食品卫生法》,并制定《食品安全法》
非典给我们的最大震撼和教训就是重新认识传染性疾病和公共防疫机制
'主持人' 网友“爱钻牛角尖的人”:2003年非典带给国人和政府的震撼有哪几方面?发挥了哪些作用?
'丁宁宁' 最大的震撼就是对传染性疾病的重新认识。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很大程度上把看病越来越变成一种个人保险。传染性疾病是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疾病不分穷人、富人,它不会停留在一个病人身上,带来的影响是社会性的。
'主持人' 它就像法律一样,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丁宁宁' 人们对待公共防疫机制还要有一个更深的认识,这是我们从非典中得到的最大教训。
'主持人' 正因为此,我们多少年忽视的卫生防疫体系政府重新被重视起来。
'丁宁宁' 我们认识到,公共卫生防疫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是我们在改进中得出的最大一个教训。
'主持人' 随后,在一系列卫生防疫体系中对可能面对的问题也产生了很大的作用。
'丁宁宁' 引起了人们的反思,引起人们对政府公共职能的反思。二战以后,由于工人、黑人的参战,西方各国普遍建立了社会保障,推行了社会福利政策,自称为“福利国家政策”。这种情况下,由于人口规律的不熟悉,过于乐观,导致西方社会保障标准过高和经济不可持续的问题。在撒切尔、里根时期提出反思,要求社会保障家庭分担一部分,政府只承担最低的社会保障责任。
这个改革是必要的,但是在改革过程中,现在有一部分经济学家认为好象所有的公共服务职能都可以市场化一样,就走过头了。非典不仅提醒我们疾病防止的公共职能,也提醒我们普及教育、社会救济包括防灾减灾,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是否都能够市场化的问题。我们鼓励民间机构、非政府机构,公民积极参加,而不是政府放弃责任,让民间机构、非政府机构、公民自救,这是非典给政府带来的最大的启示。
'主持人' 网友“缘圆”:从云娜到麦莎,我国在应对台风方面的危害方面有哪些经验和教训启示?
'丁宁宁' 台风是有规律的、可以预报的,我国已可以采取预防措施,通过预防减轻台风灾害,台风已经不是一种引起大规模突发公共事件的根源了。在中国目前应对台风的体制下,气象部门能够比较准确的预测;第二,北京市政府的预案是采取避风,尽管会产生一定的经济代价,起码可以大量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这点我们已经做到了。
'主持人' 网友“望穿还是枉乐”:北京密云虹桥踩踏事故留给我们什么样的反思?
'丁宁宁' 这属于社会根源的问题。比如伊斯兰教在麦加的踩踏事件,和印度教在神庙的大型活动的践踏事件是类似的。中国存在佛教的问题,但是喜庆活动、节庆活动中,发生悲惨的踩踏事件属于政府对组织工作的不利。
'主持人' 政府部门应当反思。
'丁宁宁' 政府不但要吸取教训,而且应当在今后大型节庆活动中,防止这种事件的发生。
'主持人' 网友“二月份的那场雪”:北京大雪堵路到下雨不愁的变化,体现出来哪些方面的转变?
'丁宁宁' 北京大雪堵路和大雨塞车都是存在的,大雨是我们的地下水系统不好。北京大雪是由于机动车增加太快,同时出了很多新手,这也是一个特殊的原因,属于经验问题。北京的交通确实存在很多瓶颈,这是交通部门的问题。
很多国外的专家提出,北京的环形路不少,但是放射性状的路太少,不利于疏散交通。这是需要在城市规划体制下解决的问题。另外就是扫雪的问题,过去是作为公共服务提供,改革开放以后,要求各单位自扫门前雪,这也是产生问题的原因。
'主持人' 在应对突发公共问题上,我们还应当做哪些方面的工作,教育工作等是否应该把这方面的知识和制度方面的知识纳入到教育体系中。
'丁宁宁' 我认为作为普通教育、尝试教育是需要的,通过公示的方式让老百姓知道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应该找哪一个部门。但我不主张把突发公共事件教育写到课本中去,因为我们不能等着上帝向我们发怒。但是作为普及性尝试教育我认为是需要的,包括对国外的旅游者遇到交通事故、火灾等问题找谁,是一个国家管理成熟的标志。
'主持人' 您提到不能等到上帝向我们发怒,您也提到所谓建立危机处理机制,并不是要重新设立一个什么应急事件委员会之类的政府临时机构,而是要明确突发事件情况下,各个政府机构之间的分工、责任和工作程序,以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和对经济、社会生活的负面影响。从根本上讲,政府面对突发事件的危机处理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常设机构官员的素质和工作效率。
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在于:任何一个突发事件,都有可能把潜在的社会矛盾引发出来,威胁整个社会的安定。各级政府固然需要建立起自己的危机处理机制,但更重要的是加强调查研究,及早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期待社会更美好,生活每天都风调雨顺,同时,我们也希望有足够的力量来应对一切突发性事件,天天都是好日子,这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丁宁宁' 我同意你的意见。
'主持人' 谢谢丁部长,也谢谢各位网友的参与。
三、作答要求
(一)假设你是一位新录用的公务员,请用不超过500字的篇幅,概述D部长谈话的主要内容,以供领导审阅。要求:概述全面,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言流畅。(满分30分)
(二)在线交流结束后,网友发表的帖子,有的与D部长观点不一致。请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对与D部长观点不一致的帖子,具体说明为什么不一致,说明的字数应在规定篇幅内。
对观点一致的帖子请勿作答,否则扣分。(满分30分)
(三)在我国,妥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是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请你就我国政府如何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写一篇文章,谈出自己的看法。要求:自拟标题,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字数在1000…1200字之间。(满分40分)
注意:
所有题目都要作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上的一律无效。
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
《申论》试卷参考答案
(一)D部长的谈话围绕“如何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这个中心展开,主要谈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的原因:
(1) 政府是有组织的力量,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2) 是为了有效应对海啸、地震、飓风等重大自然灾害;
(3) 是为了有效应对日趋增多的有社会矛盾引发的突发公共事件;
(4) 各级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公共服务机制和预警机制不完善;
(5) 政府常设机构官员的素质和能力不高;
(6) 对社会公众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宣传教育不够;
(7) 预防突发公共事件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二是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对策:
(1)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处理好经济增长同资源、环境的关系,处理好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
(2) 提高政府常设机构官员的素质和能力;
(3) 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和常态性预防机制;
(4) 鼓励非政府的民间机构的积极参与;
(5) 加强对社会公众的有关常识的宣传教育;
(6) 搞好商业保险;
(7) 必要的物资储备;
(8) 建立健全预防突发公共事件的法律法规,如“食品安全法”等。
(二)略
(三)'参考例文'
在其位必称其职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突发性的公共事件时有发生,如2003年的“非典”爆发,重庆开县井喷事故,2004年的禽流感事件、北京密云虹桥踩踏事故,2005年江苏淮安氢气泄漏、安徽疫苗事件、四川猪链球菌事件,一次比一次强劲的台风侵袭,不断发生的矿难等等。这一系列的事件对各级政府的应对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它迫切地呼唤,必须迅速提高各级政府常设机构官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素质和能力,使其在其位必称其职!否则将无力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更大损失,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之所以要求常设机构的官员“在其位必称其职”,是有以下几点决定的:
其一,是由常设机构的官员在政府机构中的地位决定的。人所共知,政府代表党组织的力量,在突发事件中,党组织的力量比无序的民众更能有效地抑制突发公共事件的蔓延。而在政府机构中,官员是行政首长,其决策直接决定着政府行为的有效程度。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的制约,各级政府常设机构的官员具有更大的行政权力。可见,常设机构的官员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其素质和能力将对事件的处理效果产生最为重要的影响。
其二,是由突发公共事件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所谓突发性公共事件,就是指事件的发生,既带有突然性、爆发性,又带有公共社会性。如果担负处理此类事件主要责任的官员素质不高、能力不强,其后果不堪设想。就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天灾”来说,包括海啸、地震、飓风等,这些灾难的发生有时是难以预料的。这就需要各级政府的主要官员有胆有识、有勇有谋,具备挽狂澜于既倒的魄力和能力。就“人祸”来说,我国正处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