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这么多债背负在身上,何成富与沈氏也着实心里难安。
何逸清既然侥幸重回了八岁这年,自然是想帮爹娘分忧,改善家里环境的,她这几天也一直在琢磨这事儿,如何赚钱能既符合自己的年龄又不让爹娘起疑呢?真是头疼啊!
这日黄昏,何逸清坐在正对院门小凳上帮母亲剥豆子,沈氏坐在一旁纳鞋垫,两岁的何逸安手里拿着一把谷子,在院子里撒欢,一群鸡仔围着他咕咕咕的叫唤。
“姐!姐!”何逸安欢快地叫着。
何逸清手上动作不停,嘴角却弯弯地笑了笑,“安哥儿,小心点别摔了!”
何逸安咯咯地笑着,豆芽似的小身板跑得更欢,还冲何逸清招手,“姐!快来!”何逸清无法,只能丢下手中的活计去陪弟弟玩耍起来。
沈氏也停下了手中的活计,满眼含笑地半倚在门栏上看着姐弟俩,心中总算放下了最后一点担忧。清姐儿自病好以后,整个人就沉郁了不少,满腹心事的,一点也不似以前活泛,但好在慢慢恢复过来了,看来还是被一场大病给吓着了。
不多时,何逸清的父亲何成富就扛着农具回来了。
沈氏在厨房说道:“回来了?地里弄得怎么样?”
何成富放下肩膀上的农具说道:“放心,地里的草都除的差不多了。”
沈氏点了点头,“快去洗把脸准备吃饭吧!”
何逸清进屋端了一碗温水递给何成富,关切道:“爹,累坏了吧?”
何成富接过水,用结实粗糙的大手『摸』了『摸』何逸清的头顶,“清姐儿真懂事!没事,爹不累!”感觉到父亲坚实有力的大手在自己的头顶上摩挲,温热的触感一点一点传到了她的心里,何逸清又忍不住鼻头一酸,但好在克制住了。
何逸安也终于放过了那群几只鸡仔,蹬蹬蹬地跑了过来,抱住何成富的腿不撒手,“爹!”
“哎!”何成富笑了两声,一把抱住何逸安就朝脸“啪啪”亲了两口,又把他架在肩头进屋去了。
沈氏已经在桌上摆好了晚饭,一小碟自家腌的酱黄瓜,一碟小葱拌豆腐,一大盆糙米粥,还有两个孩子一人一个煮鸡蛋。安哥儿拿到鸡蛋就很乖巧地递给了何逸清,何逸清『摸』了『摸』弟弟的小脑袋,跑到厨房将两个鸡蛋对半切开,一人分到半个。
第3章 青石镇()
沈氏自己腌的酱黄瓜多汁爽脆,咸香兼备,是最适合佐粥下饭的小菜了。何逸清正是长身子的时候,加之前一场大病耗空的元气还没有补回来,她手上动作不停,三下五除二,就着酱黄瓜干掉了一大碗糙米粥。
“清姐儿,别急,慢点吃。要不要再添一碗?”沈氏见状,细声问道。
何逸清『摸』了『摸』自己的肚子,约有七八成饱了,便摇了摇头,“娘,我吃饱了,不用添了。”
何逸清今天梳了个羊角髻,正巧一缕头发垂到了眼前,她却不急着把头发拨到后面去,而是攥在手里把玩。她盯着干燥枯黄的『毛』发,心里暗叹,自己还是太缺营养了,才会长得这般瘦小干瘪,必须得想办法给自己和家人补充营养,还有母亲的虚症,老这么拖着也不是个事儿,得想个法子根治才是,看来赚钱之事迫在眉睫了。
何家不讲究什么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何成富一边用着,一边对沈氏说:“我寻思着明日去镇里一趟,你的『药』只剩下两贴了,家里的米缸快见底了,油盐之类的也快没了,该去添置了。”
何成富当年分家时一共分到了四亩水田,这四亩水田里种的都是水稻,一年种两季,分别是三月种和七月种。何成富又不是个惫懒的,精心打理田地,每一季每亩地可收大米三百斤,一年劳作下来可得大米两千四百斤,交去三成赋税后,留下的米也定够自家吃的了,还能小有结余。
可又为何要去买米,这自是有缘由的。
普通的白米六文钱一斤,而糙米只要三文钱一斤,这可是差了整整一倍的价钱。所以每年丰收时,何成富只会留下少许白米留着逢年过节吃,其余的米都趁价钱好卖了,得了银子再去买便宜的糙米供平日里吃。不光是何家,村里好些不富裕的人家都是这么做的。
沈氏点了点头,离上次去镇里已经过了大半个月,也是时候再去一趟了。“家里攒下了五十个鸡蛋,你明儿拿去县里卖了。我还编了几个竹篓子,也一并卖了吧。”
何父点了点头应下了,“好,我知道了。”
何家养了一只公鸡和三只下蛋的母鸡,还有六只小鸡仔。三只母鸡每天都能下一个蛋,除却给两个孩子的,沈氏和何父舍不得自己吃,而是攒着卖钱,毕竟一个鸡蛋能卖一文钱呢。
何逸清坐在一旁听竖起耳朵听着,不由得心里一动,自己对于二十年前的乡镇是什么模样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何不趁此机会去瞧瞧?
“爹,娘,女儿也想去。”何逸清用企盼的眼神看着何父和沈氏。
何成富和沈氏对视一眼,沈氏便开口做主了,“这几日拘着你了,出去走走也好。明日跟好了你爹,可别『乱』跑啊!”
何逸清欣喜地点了点头,“娘,你最好了!你放心,我一定不『乱』跑!”
“我也要去!我也要去!”听到姐姐明日能去镇里玩,何逸安按捺不住了,也闹着要去。
何父摇了摇头,他是去办正事的,带着女儿就算了,再带着安哥儿哪里看顾得过来?
沈氏连忙安抚道:“安哥儿听话,这次让姐姐去,下次就带你去。”何逸清也许诺明日会给弟弟带爱吃的酥糖,才安抚住了弟弟。
入了夜,何逸安与何父沈母同睡主屋,何逸清则回了自己的侧屋。一进屋子,何逸清就伏下身子,手伸进床底『摸』索,掏了好一会儿才掏出一个灰扑扑的小陶罐。
何逸清将陶罐打开,一股灰尘扑面而来,她却不在意,把里面的东西一股脑儿倒在桌上,只听见“叮!叮!叮!”的声音,原来是一些铜板。借着月光,何逸清细细地数了数,一共有二十三文钱,这是她的全部积蓄。都是以前过年时长辈给的压岁钱,其中大部分都交给沈氏了,不过自己身边还留了一些。
对于要如何赚钱,何逸清心中已经有了大致章程,只待明日到了镇里再细细谋划了。
第二日天还没亮,何父和何逸清便起身了,从何家村到最近的乡镇“青石镇”步行要一个时辰,这个时候出发,到青石镇正好可以赶上早上繁忙的时候,赶个早集。
何成富的身上背着竹筐,里面放有用粗布包着的五十个鸡蛋以及一些菜蔬,有黄瓜,青菜等,这些都是要拿去卖掉的。何逸清手里则拎着五个竹篓子,三大两小,是沈氏辛苦了大半个月的成果。
父女俩一边走着,一边聊天打发时间。灰蒙蒙的天空渐渐破晓,太阳也缓缓在他们身后缓缓升起。
沿途走来,何逸清看着路边还缀着晶莹剔透的『露』珠的嫩草,生机勃勃的,开得清丽的不知名的野花,空气中带着一股青草的清香以及淡淡的花香,心情很是愉快。
“清姐儿,累不累?要不要爹背你?”随着时间的推移,何逸清的额头上开始冒细汗了,呼吸也粗重起来,一旁的何成富注意到她的疲态,赶紧问道。
何逸清摇了摇头,掏出帕子擦了擦汗,“不用了,爹!女儿坚持的住!”
何逸清心里叹息,自己的身子还是太弱了,这才刚走了两刻钟,就呼吸沉重,四肢发软了。何父见女儿坚持,便也不再提了,只是稍稍地放慢了步子。途中两人还停下来喝了水,吃了沈氏准备好的玉米饼子。
一个时辰后,就在何逸清快坚持不住的时候,他们终于看到了青石镇。入目的便是约莫五六米高的青砖围墙,围墙上刻着三个大字“青石镇”,而它的下面开了一个大拱门,两边站着守门的士兵,此时许多挑着担子,赶着牛车的小贩,以及许多像何父这样打扮的农人都在往镇里进。
第4章 赶早集()
青石镇的道路并不宽,除了刚进城门时中间的一条主路比较宽,大约可供两三辆牛车并行,其他的道路都有些窄,而街边的房子商铺,看起来也半新不旧的。
何逸清一见不免有些失望,当然了,用几十年后的目光来看待这个时候不太好,所以她很快就调整了心态,跟在何父后面东瞧瞧西望望。
不过这些建筑旧归旧,但还是呈现出十分热闹的景象。道路的两边米铺,肉铺,杂货铺,布庄,钱庄,甚至是胭脂水粉铺都应有尽有,一目了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游街的挑着担子的小贩,卖着些零嘴,菜类和小物件,叫卖声不绝于耳。路两边还搭了一些简易的棚子,卖茶水包子面条馄饨之类的吃食,也供行人歇歇脚。
整个青石镇被划分为了东区和西区,东区住的一般是生活条件较好的富户人家还有读书人,而西区则是条件较差的平民区。除此之外,无论是东区还是西区都专门划分出了商业街,大多数的商人小贩都在那儿做生意。何父和何逸清此次去的自然是西区的商业街。
何父背着竹篓,拉着女儿,轻车熟路的拐过了几条街道,就来到了西区赶早集的地方。
西区的早集可比刚刚城门口的景象还要热闹,摩肩接踵,人来人往的,摆着摊子的小贩以及挎着篮子采买的『妇』人们络绎不绝,叫卖之声不绝于耳。
何成富今天为了照顾女儿特意放慢了脚程,来得有些晚了,好的位置基本上都被人占了。既然如此,何父也不想往人太多的地方挤,他们就在街道旁边的一家店铺前面摆了摊子,相对于马路中间的位置,他们这里显得冷清些,摊子不如外面的多,只是零零星星的摆了一些。
何成富放下背着的竹篓,从里面拿出一块三尺多长的粗布铺在地上,将黄瓜,青菜等新鲜菜蔬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