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词为明代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作,自是气势宏大,又兼历史感喟深重,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
当然,凌小落唱的是电视剧主题曲版,虽作女声,但她的声音清越高亢,开首数句,高亢激越之音响起,便使众人精神为之一振。
及至“白发渔樵江渚上”一句便转委婉苍凉,对世事人生感叹荡气回肠,深沉苍凉。
范仲淹只听得数句,便被词中语句所震撼,手不由自主在桌上击打起来。
这激昂歌声让他仿佛回到当年策马风。流的边塞军旅生活,他这一生,最是快意也许便是这一段驰骋沙场,杀敌建功的日子。
可惜英雄迟暮,人生苦短。
范仲淹想起自己不能再有庆历新政励精图治之盛,如词中所道:“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他概叹不已。
一时不能自已,等得凌小落唱毕,他仍眼渗泪光,犹自发呆。
厅内一片静默。
过得良久,范仲淹才醒悟过来,击掌叫好。
他招手让凌小落近前。
“好,很好,凌姑娘,这词甚好,此词是谁人所作?”
凌小落迟疑一下;这个罗贯中可是明朝人那;至今还没出世呢;若果这位范大人要找此人;自己上哪儿帮他找去?
自己又如何向这位古人解释得穿越这诡异事情。
她把心一横;朗声答道::“此词是小女子所作”
她在心里,对抄袭罗贯中先生词作深表歉意。
“你作的?”这一慷概之词竟然出自这一娇怯女子之手;范仲淹和晏殊及在场的众人都深感吃惊。
刘律更是大吃一惊,此词可比自己同代中人作的词境界都要深远,连他如此擅词之人也犹有不及,自愧不如。
此词豪情感喟实不输于男子,如此一个娇柔女子却胸怀大气,怎不让他刮目相看。
他看着凌小落的眼神又深沉一些。
“你为一介女流,作词应是婉约倚靡,这词却颇有铿锵金戈之气,姑娘为何会作这有男儿之词,你又为何而感喟?”
晏殊疑云顿起,他无法相信眼前娇柔女子能作出如此如男儿般豪迈之词。
凌小落淡淡一笑,道“小女子夜读三国,感喟于三国英雄叱咤风云和丰功伟绩,但正如晏大人词所喻,繁盛过后便是孤独,在歌乐之后便是空虚,人生百岁,转眼即逝,历代兴亡盛哀、循环往复,这些英雄再如何建功立业也好,也终将掩埋于历史的长河之中”
倒不是凌小落真有如此见识,只是这些思想主题在语文论述题最是常见,得益于现代的死记硬背法,凌小落自然对这些诗词的中心思想,情感境界如数家珍。
再加上她对此歌词诗歌自是作了充分理解准备;由此能从容道来;侃侃而谈。
晏特见她答得流利从容,毫无破绽,也就放下猜疑之心。
第130章 曲罢新词惊四座(八)()
“并非女子就不能作男子的铿锵之音,若大人还有兴致,小女子还有一诗词,请晏大人校正。”凌小落又朗声说道。
晏特和范仲淹听得她还有诗词,又来了兴致。
需知这古代知识分子最大的娱乐方式便是吹笛、喝酒、下棋和吟诗作对,尤其是在这重文轻武,诗词可与大唐盛世比美的北宋。
北宋文人最看重的便是“文才”二字,一生所致力的事业便是吟出一首震烁古今的诗词。
据全宋词记载南北宋朝期间,词人超千家,篇章超二万。
文人对好诗好词视若珍宝,更敬重文才高的人,得好诗相和,便是人生一大乐事。
“姑娘请吟来听听。”范仲淹刚才听得她那首激昂豪迈滚滚长江东逝水,心潮澎湃,意犹未尽。
倒想再听听她所作和豪放诗词。
凌小落略一思索,便吟道:“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
这是李清照的渔家傲;景象壮阔,气势磅礴,是李清照词中唯一一首豪放之作。后世词评家将此词誉为“无一毫粉钗气”的豪放词。
她一词念罢,看到范仲淹和晏殊连连颌首,脸有赞叹之意。
看得两位大名人如此赏识聆听,凌小落恨不得将所懂的诗词都显摆出来,和两位大名人切磋一番。
反正北宋之后还有许多诗词歌赋,再加上现代的歌词,可是取之不尽,用之不歇,让这两位不晓未来的名人考上三天三夜,她也有诗词应对。她接着又念了一首。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唯余莽莽。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此一词;更是意气风发;极尽豪迈之气。
“好,好一个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老夫今日便能得见姑娘这个风。流人物,可惜啊,可惜!若你生为男儿,我大宋又多了一个栋梁之才。”
范仲淹初时也见疑,但现下听得她吟出如此词作,想到她家学渊远,能作此词也在情理之中,便彻底相信她确是文才过人。
“凌姑娘,想不到你一介女流,竟然有此胸怀,实是难得。”范仲淹赞叹道。
“你有此诗才,在此教坊之中,可委屈你了。”晏殊说道。
“多谢两位大人廖赞。”凌小落心情激动,急跪拜倒。
这一急跌,从她怀中,滚落一份文稿;直滚落在到范仲淹脚边,正是那份宁公子帮忙所写的造星方案文稿。
凌小落正待捡拾,但范仲淹已经俯身拾起文稿。
他看那文稿封面小楷字体甚是俊逸,便缓缓打开细看。
凌小落眼看范仲淹捡起这份自己视作命根子的方案文稿,有点惶急。但她却不好意思从他手中夺回。
她知道此时并不是将这份文稿公之于众的好时机,搞不好,她刚才的欢喜激动,落足心力的仰慕,会使这两位大人误以为自己只想引起他们注意,有求于他们。
脸上一时惶急。
第131章 柳暗花明(一)()
秋娘眼尖,一下子认出那黄绢纸纸上所写,正是宁公子字迹,只道凌小落已经勾搭上了宁公子。
一下子如遭雷击,脸色一下子灰白难看起来。
范仲淹一目十行将此文通读了一遍,再反复细看,微微颌首。
既欣赏这文稿的斐然文采,又被这份文稿所述改革方案的大胆创新打动。
他将文稿递给晏殊,晏殊看得他赞赏之情,也审慎接过细看。但看着看着,脸上勃然变色。
他比范仲淹年长,也比范仲淹圆通世故,虽官至宰相,但未见政绩卓异,这也与他审慎的理性态度有关。
与锐然改革,不惜得罪权贵的范仲淹不同,他奉行的是明哲保身,以谨小慎微,在尔虞我诈的政坛上力保显位。
他审视这文稿所写改革教坊方案,虽是创意非常,但颇有难度,而且触及众多官家利益。
这份文稿若落入其他官家权贵手中,定会上书奏本,治写此文稿者一个扰乱朝纲之罪。
改革不易;若非如此;文武全才的范仲淹怎会落得一贬再贬的惨淡收场?
而自己作为范仲淹举荐之人,一世英名差点为他所累。
当今皇上虽为“仁君”,但这个“仁”字,也有利敝,就是容易摇摆,犹豫不决,还容易朝令夕改。
当年,改革初衷是由皇上提出,最后全盘否定,远贬范仲淹,也是皇上下的旨意,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自范仲淹远贬后,朝中无人再提改革二字。
当然,这教坊改革不可与朝堂改革相提并论。
但现在是谈改革色变,说不好,流露此意,还道是自己和范仲淹借教坊改革重提旧事,自己恐晚节不保,自己这副老骨头可经不起折腾。
晏殊为官多年,心内思潮起伏,但脸上仍是喜忧不露。
他望向凌小落:“这文稿可是你写?”
一听晏殊如此说,凌小落心中一动,如得这位德高望重的大人答允此事,自是事半功倍。
但她不愿意他们认为自己是因为想实现这份方案,才在他们面前如此买力表演,而且她暂时也不想教坊众人知道此事,此事需要一个合适的时机才可宣扬。
她迟疑一下道“是我所想,再请人代笔所写,如大人想了解详情,小女子愿找时间再细诉详情。。。。。。。”
晏殊打断她的说话:“今日时间无多,此行目的不在于此,此文稿我先行留着,得空再闻其详。”
他对凌小落本有几分喜爱之情,又听得她吟诵诗词,心中也起了爱才之心,不想她因此文稿获罪,便先行扣下这份文稿。
但他不便明言,凌小落虽能知过去未来,但这人心之事却不会揣测。
她一听晏殊此言,只知他不愿在此讨论此事,但为何还要带走这份文稿,她自是无法知道晏殊用意。
又想到这份文稿让晏殊带走,也不知会不会石沉大海,自己又要找宁公子补录一份,不知那位公子是否愿意和有此空闲。
心下筹著,但却不敢再说话。
两位大人沉吟不语,众人也不敢多言,全场鸦雀无声,气氛一下子凝滞起来。
第132章 柳暗花明(二)()
教坊众娘子不明就里,还道凌小落那黄绢纸上写了一些有伤风化之言,引起两位大人不满。
其中有娘子便幸灾乐祸起来,这个凌娘子出风头出得太过了。
静默片刻,范仲淹站了起来,“晏兄,教坊旧人散失别处,看来我俩还是先行回去,今天能雅赏凌姑娘歌喉诗词,也不枉此行。”
晏特点点头,两人和五皇子站起来,缓步向外走去。
凌小落有点不知所措,是自己扫了两位大人的兴致吗?还是自己刚才表现得过于张扬和急功近利吓坏两位大人?
心下惴惴。
她还有许多话要跟这两位大名人说,他们怎么说走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