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却因为受灾,又要张家赔偿,这简直就是无理争闹。
第214章 动手()
周怀山身为一个读书人,也是一个商行的少东家,自然是有着契约精神,并且深信自己承诺过的事便要做到。所以对于农民的这一纸讼状,他并没有放在心上。
师爷却在周怀山当场收下讼状后,用眼神示意他不要当堂宣布,而是退下再议。
退到后堂,周怀山十分惊讶的问道:“这件事不是很简单吗,就连农民自己也承认跟张家后头解了约,还关他们什么事呢?”
师爷叹了口气,“您总该知道什么叫礼不下庶人吧。”
这句话周怀山当然知道,个中含意也绝非后世不明就理的人所理解的意思。这句话真正的含意是,自从有了礼法,不管生死病死,行走坐卧,大家都要遵守礼法,按礼行事。
而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他们维持生计都很艰难,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遵守这些繁复的礼节。
所以礼下不庶人就是说,对老百姓可以不用礼法来要求他们。
“难道您是想我支持他们,可是这也太荒谬了。“
周怀山还是无法接受。
“那我问您,您是希望这些农民饿死,或是沦为灾民最后卖田卖儿女呢,还是希望您治下太平,尽量少死人少些灾民呢。”
“当然是后者,这还用问吗。”
周怀山明白了师爷的意思,他们状告的又不是小老百姓,是做生意的张家。在整个国家重农抑商的思想中,商人就是原罪。
他们就算赔偿了农民的损失,也只是伤筋动骨,死不了人。如果判张家无罪,那这些农民的生计就彻底没了着落。
“可是这么判,会不会……”
“毕竟您才是本地的父母官,大主意还是需要您来拿。”
师爷施了一礼,很是识趣的把决定权交给了他。
周怀山转了转眼珠子,随手就打发人去请了几个当地的士绅过来议事,这其中就包括了元老爷。
现在的樊城士绅听到周怀山的名字都恨不得要停下来拱个手,接了贴子更是跑得飞快。通过这一件事,他在樊城的威望算是彻底立下了。
听到周怀山讲明是张家之事,大家总算放了心。若不是看在张家的姻亲元老爷在场,估计很多人已经表态支持张家赔钱了。
但元老爷在场,大家还是惺惺作态了一番。元老爷心里清楚,如果周怀山不打算让张家赔钱,就不会请他们来了。
这些人也是碍于自己在场,不然早就开始讨伐张家。
他知道这事是躲不过去的,只能开口讪笑,“虽说农民已经和张家解约,不过,如果不是张家他们当初也不会去种棉花,这个责任多多少少还是要负一点的。”
大家一听元老爷开了口,立刻跟上,纷纷附和。负一点责任是多少,当然由周怀山来判断。他要的也无非是大家的意见,就这样,在张家不在场的情况下,直接给他定了罪。
借着这件事,樊城的士绅不干了,凭什么你能赔解了约的农民,却只赔我们这么一点点。
很快张家被蚕食一空,多筹措资金买的粮食没有了,铺子也被迫卖掉了。如果不是元老爷最后给他保有了一点体面,恐怕连房子都得抵出去。
三元又一次溜进少爷的屋里汇报,这一回颇有些义愤填膺,“若不是老太太和太太还有二少奶奶护着,怕是两位舅爷已经去要饭了。”
“有元家这门姻亲在,他们怎么可能去要饭。”
元老爷就算花钱养着他们,也不可能让自己的表弟兼亲家落到那种地步。
“少爷打算就这么放过他们?”
三元可不信少爷是这么好心的人,但张家的身份实在是棘手,占着亲戚的名头,无法明正言顺,不然早就把他们赶去要饭了。
“嗯,就这么着吧,想办法让他们借住到元家去。”
元殷书丢下一句话,慢慢抚摸着书页。只有三元知道,少爷抚摸的可不是书页,是夹在书页里的信。
到底什么东西曾被少爷这么含情脉脉的抚摸过,三元翻了翻回忆,摇摇头,就是商行曾贩卖过的最珍贵的宝物,也没让少爷这么温柔的对待过。
张家两位老爷自然希望能重振生意,可现在的他们当真是口袋比脸还干净,整身上下翻不出一块比指甲盖大的银子来。
去借?除了大女儿,其他的都嫁去了外地,而且夫家的家境也比不上元家。
想来想去,还是打算跟元家开口。结果不知道怎么被人一劝,他们又改变了主意。倒不如卖了房子去做生意,然后借住在元家。
元家的内院全是张家的姑娘,说白点,跟住自己家里也没什么两样,任何时候,只要元家不倒,就不会有人赶他们走。这样还省了借银子的不自在,两个人越想越觉得是这么回事。转头就卖了房子,住进了元家。
元老爷当然不喜欢,可是没有办法,谁叫自己的娘是他们的姑妈呢。姑妈心疼侄子,妻子心疼亲兄弟,儿媳妇心疼父亲和叔叔,倒只有他,仿佛成了个外人。
张家两位老爷想去一趟江南,却被元老爷制止了。皇上病重,现在稍有点官场渠道的人也都知道了。
“干脆等这件事过去了,你们再出去。”
两位张老爷直叹时运太差,但也害怕出去惹上事端,只好在元家安心住下。
元殷书得知两位张老爷落入圈套,握住毛笔的手紧了紧,嘴角露出一丝玩味的笑容。不错,他已经可以站起来,下地慢慢走动,但在外头,却依然说伤了筋骨,还不能起身。
“我记得老二家的幼子颇有经商的天赋,一直想着出人头地。”
“那个眼高手低的……小的明白了。”
三元马上就懂了,低头退下。
丰登在商行里将自己经手的帐册整理好,交到隔壁的小姐手中。看到他脸上的不安,叶青蕊拿笔询问,他可是有什么想说的。
他当然有话想说,是太想说了。
商行派出一支去北地贩货的商队,又派出大管事去各地巡查,一来二去,商行里的人竟去了大半。
留下的全是近二年才进来的新人,老人,或者明确说大东家的心腹全在外头。这让丰登非常不安,他觉得自己有义务提醒小姐。
第215章 殡天()
叶青蕊愣了一下,顺手写下,也许是巧和。丰登倒是没有再说什么,而是低下头告退。
可这真的是巧和吗?可无缘无故的,他将心腹全调开樊城是为什么?叶青蕊百思不得其解,最后自嘲的一笑,他做的事自己什么时候搞明白过,还是不要自寻烦恼吧。
借住在元家的两位老爷得到了很好的照顾,三位少爷也宾至如归,但三位少奶奶却不自在极了。
元家有三位张家的姑奶奶,上头两位是长辈还好说,下头这位元家的二少奶奶,那积怨可就深了。
之前做姑娘时,因为元殷书迟迟不肯迎娶,她没少被人嘲笑。这三位张家的少奶奶和她也是摩擦不断,当时一方是小姑子,另一方也是张家的少奶奶,也算势均力敌。
可现在呢,张家少奶奶借居元家,这境况何止是一落千丈,简直就是直接从天上掉到了泥坑里。
三位少奶奶都希望相公带他们离开,哪怕拿着嫁妆出去租房子都可以。却因为没有分家,只好住在一起。
这俗话说远香近臭,这时间一长多少受了些气,听了些风凉话,便一起鼓动自家相公要求分家。
开始只是在自家人里头闹,后来又闹到元家,最后三位少奶奶的娘家也出面了。两位张家老爷只得分家,将卖了老宅的银子二一添作五,一家一半,然后各自留了一些,剩下的分给儿子。
张家的宅子很大,卖的价钱也不算差,足足二千两银子,足以当成他们日后翻本的本钱。可这一分下去,这银子就不多了。
一个人不过几百两而已,够什么用的,还真不知道。
三位张家少爷却十分高兴,在外头置了宅子,接了自己的父母出来,不肯让他们再借住元家。
两位张老爷都是又悔又恨,早知道是这样,还不如不卖房子,现在一套大宅子拆成两套小宅子,每个人手里都有点钱,却又不多,绝对不够去江南贩货的。
只有最小的一位少爷,他将妻子往大哥大嫂屋子里一扔,就带着自己的三百两银子上了路,至于去什么地方,就只有天知道了。
叶青蕊将纺车公开后,就全部搬到了庄子上,织女直接在庄子上纺出来,再通知商行来提货。她隔三差五就会去看看,这一天刚进城,就听到县衙传来钟声。
随着钟声的响起,很快就有差役身上扎着白色的麻条出来报丧,“皇帝殡天了……”
“啊。”
叶青蕊心中慌乱的跟什么似的,不是才说病情有了起点,还上朝处理政务,怎么忽然就殡天了呢。
家里有楼氏在,这些事她会处理,赶紧让白芷去街上的布庄扯了几条白麻扎在身上,直接去了元家的私宅。
元家正在门口把带红色的东西给取下来,下人身上也扎着白麻。这一回三元倒是没拦着,还迎上前说自家少爷正要去请她过来商量事情。
叶青蕊一进门就把纸笔拿出来,“大皇子会去京城吗?”
这是樊城会不会乱的根本,大皇子若是不肯去京城,将军恐怕立刻就要出兵,樊城马上就会乱。
“他一定会去的。”
这是元殷书呆在家里反复思考过的答案。
大皇子生母卑微,这一点最为被人诟病,如果他再不去京城送皇上最后一程,就会被视为不孝。他想争夺皇位就会更困难,越发名不正言不顺。
只有去京城,亲自安葬了皇上,如果被太子迫害,他才能名正言顺的竞争皇位。当然,前提是他能从京城全身而退。
太好了,叶青蕊拍拍胸脯,大皇子只要去了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