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 《埃伯斯纸草书》中,可以看出医学已开始从巫术中分离出来,这时的医
生往往是根据病人诉说的症状,然后作出诊断,进行治疗。他们已能诊断并
治疗一些疾病,如胃病、皮肤病、鼻炎、喉炎、心绞痛、糖尿病、便秘、痔、
①
支气管炎、尿失禁、血吸虫病、眼炎、月经不调等 。
根据《埃伯斯纸草书》的记载,我们知道古埃及人常用的药物有:蜂蜜、
各种麦酒、酵母、油、枣、无花果、葱、蒜、亚麻子、茴香、没药、芦荟、
莴苣、红花、鸦片和各种诱导制剂。一些动物也被用作治病,如:海马、鳄
鱼、羚羊、鹿、鸟、爬虫、鱼。有时还利用一些矿物,如:盐、铝、锑、铜、
①
碳酸钠等。这些药物的形式分为丸剂、栓剂、吐剂、灌肠剂、糊剂和软膏等 。
纸草文中还详细记录了一些对症开方的例子,如:“治眼的炎症,用俾
布罗斯的杜松树枝磨碎,浸水内,点入病人眼中,便可迅速治愈。”又如:
“胃部不适,可采用小麦面包,大量苦艾,加浸蒜麦酒,令病人吃肥牛肉,
饮用含有各种成份的麦酒,使其开眼张鼻,并使粪便排出。”②
(2)外科与骨科
古埃及有着悠久的外科手术史,早在远古时期就有行成年礼的习俗,到
古代埃及这种习俗一直被沿袭下来,当男女满 14岁时,都要被行包皮环切
术,即用刀割去男子阴茎上的包皮和女子阴蒂上的包皮,这种习俗使埃及的
外科手术技术得以发展。外科医生使用的手术器械主要是刀,最初使用石刀,
后来使用铜刀和铁刀,他们可做切开脓肿或摘除肿瘤的手术,术后用麻布做
绷带,敷以没药和蜜,经过4天左右,伤口便可愈合。
《埃德温、史密斯外科学纸草书》中记载了对骨折和脱臼的裹缚方法,
如对一例颅骨凹陷骨折实施用起子剔除骨片,并将创缘密接起来,用绷带裹
紧。当病人的锁骨和肩胛骨脱臼时,令其卧床,用旋转肘臂法使之复原。另
外此文献中还提到了脑引起的痉挛和脑膜及创口缝合等方法。考古学者曾于
1908年发现一前臂骨折后数日而死的女干尸,曾以绳捆缚木板作为夹板来治
疗过,从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雕塑中,可找到埃及外科医生实施手术的证
① 参见G·莫赫塔尔主编《非洲通史》第二卷,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8 年版。
① 参见'意'卡斯蒂格略尼《世界医学史》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86 年版。
② 参见'意'卡斯蒂格略尼《世界医学史》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86 年版。
… Page 68…
据。这些材料表明,古埃及人在外科手术及骨科方面都具备了相当的技术。
古埃及人相信人死后仍活在另一世界中,因此他们崇拜死者,竭力保存
尸体,发明了木乃伊的保存尸体的方法。在制作木乃伊的过程中,古埃及人
获得了人体解剖学和尸体防腐的技术,他们把死人的内脏从尸体中取出,然
后用防腐的各种药物和香料殓藏尸体,尸体干化后即成木乃伊。1991年埃及
科学家穆罕默德·塞闭特博士发现,古埃及人在制作木乃伊时使用了放射性
物质,他对埃及国家博物馆内藏的法老和王后的木乃伊进行研究,利用探测
仪器测出这几具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木乃伊体内的填充物中均含有放射性
物质,释放出α、β、γ射线,由此认识古埃及人早在4000多年前就已运用
①
了放射性物质以保护法老的木乃伊 。
出于宗教的目的埃及人常解剖动物,这也成为古埃及人解剖学知识的主
要来源,埃及象形文中的“子宫”为双角形,“心”为牛心形,“喉”则为
牛的头和气管。古埃及人认识到人的心脏是全身血液的中枢,身体各个部位
②
都是由血管相通连的 。
(3)医生及医校
古埃及的医生有专职的也有兼职的,他们都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最常
见的头衔为“祭司”与显贵阶层拥有同样的地位和特权。希罗多德认为古埃
及“医学技术分为各种专门技术,每个医生仅专治一种病,各地均有大批医
生,有的治眼,有的治头,有的治牙,有的治肠,有的专治内科病(Annal of
Medical History,1924年第六卷,183页)。纸草文书中记录了100多个古
埃及医生的名字,比较著名的有第三王朝的伊姆荷太普,第四王朝的赫西—
赖可等。伊姆荷太普是第三王朝的宰相兼御医和建筑师,有高超的医术,被
古埃及人奉为神明,称为“伊梅夫塞斯”。古埃及人十分重视培养医生,自
第三王朝起就设立了医科学校,如赛伊斯和希利俄波利斯的奥西里斯学校,
这两座学校都附设在大庙内,具有独立的管理机构。在希利俄波利斯的奥西
里斯学校还附设了一疗养院,在这里称医师们为“大先知”,在赛伊斯学校
①
称学校最高管理者为“太医”,医师的地位可见一斑。综上所述,古埃及医
学在诊断疾病、配制药物、外科手术等方面均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系统,这
②
套方法后来经过克里特岛传到希腊,后来又由希腊和亚历山大亚传到西欧 ,
可以说古埃及医学对后来西方的医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① 参见王玉仓《科学技术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年版。
② 参见'意'卡斯蒂格略尼《世界医学史》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86 年版。
① 参见'意'卡斯蒂格略尼《世界医学史》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86 年版。
② 参见'英'W ·C·丹皮尔著 《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商务印书馆1975 年版。
… Page 69…
7。建筑
古埃及人在建筑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至今仍矗立在尼罗河畔的巨大
金字塔、神庙等,是古埃及人高超建筑技术的最有力的证明。古埃及人发明
的柱廊、方尖塔的建筑形式,对西方的现代建筑仍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以
金字塔为代表的陵墓、宫殿、城堡、城市、花园等可大致看出古埃及建筑的
一些特点。
(1)金字塔
古埃及人相信灵魂不死的观念,他们认为人死后仍能继续生活,因此十
分重视对墓葬的营建。墓葬的构造与日常生活的习惯基本上保持一致。文明
时期的埃及墓葬可分为:马斯塔巴墓、金字塔墓和岩窟墓,其中以金字塔为
代表的国王墓,更能反映出古埃及人的建筑技术的发展变化。
金字塔墓是在马斯塔巴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早的金字塔是第三王
朝左塞王在萨卡拉墓地建造的阶梯金字塔。其阶梯金字塔四周共有6层阶
梯,高约60米,底边东西长约140米,南北长118米,塔内有建深约28米
的墓室,并包括了走廊和墓道。塔周有高10。4米、东西长277米、南北长
①
545米的石灰石围墙,墙内有庭院和祭殿、厅堂等 。这座金字塔的建造标志
着古埃及建筑史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首次采用了全部以石料的建筑
形式,而在此以前多以土坯修筑墓葬,但这座金字塔还保留着早期陵墓的一
些特点,如嵌入壁中的圆柱和天花板的托梁,都是采用石头模仿早期建筑中
使用过的成捆的枝条和横梁。第四王朝时,金字塔的形状逐渐变为三角形,
②
且开始采用大块石灰石和花岗石,改变了第三王朝时使用小石块的传统 。
古埃及最著名的金字塔墓是斯奈夫鲁王的继承者胡夫、哈夫拉和门卡乌
拉在开罗附近吉萨修建的三座,其中尤以第四王朝胡夫金字塔最为壮观。这
座金字塔原高146米(现为137米),塔基每边边长230米,用了大约平均
重2。5吨的230万块石材砌成。入口位于塔身北侧,高出地面的20米处。在
塔中心地下30米处,有一被废弃的墓室,有斜坡墓道与入口相通,估计是原
设计的墓室。沿入口不远处的一条向上通行的甬道可到达第二个墓室,即所
谓的“王后墓室”。从王后墓室再向上走便可到达最上面的国王墓室,这里
放置着胡夫的花岗岩石棺。国王墓室高约6米,用一块重400吨的大石板覆
盖,其上筑有5层空间结构,以减轻盖石的承重,最上层用巨石筑成三角形
①
尖顶 。它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建筑设计及结构上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被
人们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希罗多德认为古埃及人“仅为了采运石料修筑一条从采石场到工地的平
滑的石板路就用了10年时间,参加筑路的奴隶每10万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