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前期科技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① 参见李俨等《中国古代数学史话》,中华书局,1979 年版。 

① 参见李俨等《中国古代数学史》,中华书局1978 年版。 


… Page 102…

      (2)分数的使用与四则运算 

     商代人还掌握了非自然数即分数的使用。开始认识的只是单分数——分 

                                                            2 

子是1 的分数,后来逐渐认识到一般的分数,并用“大( )”、“半 

                                                            3 

    1               1 

  ( )”、“小( )”来记分数,经董作宾研究考证:商代人已经知 

   2                3 

                     1 

道一年的长度为365      日,并掌握了初步的四则运算方法,当时这些数字 

                     4 

 不是用符号表达而是用文字表达的,写成“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 

人们把分子称为“子”,把分母称为“母”,其运算规则加法叫“合分”, 

减法叫“减分”、乘法叫“乘分”、除法叫“经分”。运算中分子、分母称 



                                 ‘ 



 为“实”和“法”,如果用158       除以26时,两个数都先用7乘,约分法 

                                 7 

 (找最大公约数,化简成最简分数)当时是用辗转除法进行的。(《殷历谱》 

1954)到周代对分数的认识进一步完善。《考工记》是汉代人以周朝残简, 

补缀而成,其内容反映的是周朝的情况,其中关于分数的记法有:“六分其 

轮崇,以其一为之身围”、“五分其毂之长,去一以为 



                                                          n 

贤,去三以为轵”。刘洪涛认为:“这种表示法把分数 表示为:将某物 

                                                          m 



 (或某一个量)分为m份,取其中的几份,或者去掉其中的(m…n)份。分数 

还没有与具体事物相分离,变成纯粹抽象的数的概念,显然是较原始的表示 

法。《考工记》中“绠三分寸之二谓之轮之固”、“十分寸之一谓之枚”的 

表示方法已较前种进了一步,具有一定的抽象化程度。而“穹者三之一”、 

 “中围加三之一”的分数表示法则与今天的分数记法很接近了。(《中国古 

代科技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年) 

      (3)十进位制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在商代已采用了十进位的计数方法,即十十为百, 

十百为千,十千为万,各排在固定的位置上,满十向左进一位数,这与我们 

今天使用的记数方法完全一致,十进位制的记数法曾对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 

起过重要作用。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曾给予十进位制的发明以高度的评价: 

 “如果没有这种十进位制,就不可能出现我们现在这个统一化的世界了。” 

 (《中国科学技术史》卷3,第333页,科学出版社,1978年) 

      (4)周代的度量衡 

     由于周代实行井田制,土地丈量、计算等技术迅速发展起来。《考工记》 

记载周朝已有明确的度量衡单位。长度单位可分为丈、尺、寸。《考古记》 

中多次出现尺和寸,如“车人为来,庇长尺有一寸,中直者三尺有三寸,上 

句者二尺有二寸”,又如■人为皋鼓“长寻有四尺,鼓四尺”、“人高八尺, 

带以下四尺五寸”等。重量单位有垸、锊、钩、侔、斞等,很难弄清它们与 

今天使用的重量单位之间的关系,据西汉郑玄的考释认为“锊”的重量相当 

于汉代的“六两大半两”,而许氏《说文解字》中认为相当于“十铢二十五 

分之十三也”。钧在秦汉时,一钧重三十斤,四钧为石,估计周代的钧与秦 

汉时的钓也不会是一样的。容量单位按照《考工记》记载:“量之以为鬴, 


… Page 103…

深尺,内方尺而圆其外,其实一鬴,其臀一寸,其实一豆,其耳三寸,其实 

一升,重一钧。” 

     周代的度量衡单位与今天中国人使用的度量衡单位是不一样的,但它们 

毕竟奠定了中国度量衡的基础,如长度单位中的丈、尺、寸,重量单位中的 

钧,容量单位中的升等名称被保留至今。 

      (4)衡量角度的方法 

      《考工记》中还记述了关于用圆弧大小来衡量角度的方法:例如“为天 

子之弓,合九而成规;为诸侯之弓,合七而成规;大夫之弓,合五百成规; 

土之弓合三而成规”。据容镕考证认为:“合九而成规”或“合三而成规” 

都是指9张弓的弓背或3张弓的弓背用来划分一个圆周的方法。这实际上是 

用圆弧来划分圆周的角度” (《中国上古时期科学技术史话》,中国环境科 

学出版社,1990年)。《考工记》中还有衡量角度大小的一些单位,例如“矩、 

宣、■、柯、磬折”。 


… Page 104…

                                  4。农业与水利 



       中国是一农业古国,也是世界栽培植物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自新石器时代人们就以农业为主,栽培了粟(小米)、稻、黍、稷(糜 

  子)等农作物,驯化了猪、狗、羊、牛、鸡等家畜。到夏、商、周时期,人 

  们已积累了相当的农业生产经验,产生了许多新的农业技术,无论从当时栽 

  培的农作物种类,农业生产工具还是水利设施上看,这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 

  都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处在农业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1)农作物和家畜的主要品种 

       据商代甲骨文和《诗经》中的记载,可以肯定在商朝时期,中国农作物 

  的种类已有“禾、黍、稷、来(小麦),麦、菽、稻”等,到西周时一种农 

  作物中往往出现不同的类型 (品种),如黍出现了秬、秠类型,秬是黑黍, 

  秠是一稃二米的黍;粟出现了糜、艺类型、糜是赤粱米、艺是白粱粟,在菽 

                                                               ① 

  和麦中出现了稙、樨类型,稙是早播类型,樨是迟播类型 。 

       商周时期还出现了园艺栽培的萌芽,通常称菜地为圃,用篱笆围起来, 

  也称作园,即可种菜也可种果。统称为园圃。《诗经·小雅·鹤鸣》:“乐 

  彼彼园,受有树檀。”《豳风·七月》:“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魏 

  风·园有桃》:“园有桃、其实之殽。”由此可见至迟在周代已出现了专门 

  种植蔬菜,果树的园地。从 《诗经》、《夏小正》等文献看,商周时代的蔬 

  菜种类可达25种,大多数属于野生的植物,只有韭、瓠、瓜等属于人工栽培 

  的,果树有16种,仅有榛、粟、桃、棘等属于人工栽培的。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已普遍驯化了狗、猪、牛、羊、鸡几种动物,到夏、 

  商周时代,马已被驯养,并成为六畜中较重要的一种,商代甲骨文中可见这 

  六种家畜的名称。 

        (2)农具及主要农,牧技术 

       夏、商、周时期,农业生产工具的种类有所增加,出现了中耕的除草农 

  具,商,周时期又开始使用以青铜为主的金属制农具,青铜农具比以往的石、 

  木、蚌器坚硬,锋利、耐用,因而青铜农具的出现,意味着农业生产的发展, 

  但应该指出的是这一时期,以青铜为主的金属大量被用于制作奴隶制需要的 

  礼器,广大奴隶仍以使用石、木、蚌制的农具为主。从考古学资料和文献记 

  载的情况看,当时的农具有十几个种类,按其用途可分为四大类:一类是整 

  田的农具如耒、耜、铲、臿、䦆、耰等;二类是中耕的除草农具有钱、镈; 

  三类是收获农具镰、铚等;四类是加工家具杆臼等。耰、钱、镈是这一时期 

  新出现的农具,闵宗殿等认为:“钱,类似今日的锹,镈,类似今日的锄, 

  都是用于中耕除草的。”(《中国农业技术发展简史》第19页,农业出版社, 

  1983年)这些农具的出现,是当时出现整田平田和中耕除草技术的一个很有 

  力的佐证。 

       夏、商、周时最显著的耕作技术是采用“垄作”种“耦耕”。垄最早出 

  现于夏代,相传夏代我国曾发生过一次特大洪水,夏禹带领人民治水时,在 

  农田内开了大小不同的排水沟,形成了垄或高畦的田地。田间最小的排水沟, 

  当时称为甽(畎),宽度为一尺,用耜挖沟,耜的宽度一般为5寸,最小的 

  排水沟是二耜的宽度,因此当时开沟作垄均实行二人合作的方式进行,二人 



① 参见闵宗殿等《中国农业技术发展简史》,农业出版社1983 年版。 


… Page 105…

  各执一耜,协作挖沟作垄,被称为“耦耕”。耦耕不仅被用在作垄上,也被 

  用于耕地等其他农田作业上。两人合作耦耕比一人单耕效率高,成为西周最 

                    ① 

  流行的耕作方式 。《诗经》中“十千维耦”、“千耦其耘”是对大田中集体 

  耕耘盛况的真实记录。 

       周代农作物播种前一般要进行粒选,《诗经·大雅·生民》中有“种之 

  黄茂”和“嘉种”的记载,反映出周代已重视对农作物播种的选种,且以色 

  泽鲜壳,子粒饱满为选种的标准。 

       杂草和害虫是威胁农业生产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