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的遗址,确实证明希腊传说既有其神话的外壳,也含着历史真相的内核。
爱琴文明通常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由于爱琴海各地方的地方文化性
质不完全相同,又有米诺斯 (即克里特)文化、赫拉斯(即大日陆希腊)文
化的划分。尽管这些地方文化各不相同,3个时期的年代范围对全部爱琴海
来说却是大致相同的。早期为公元前3500~前1900年,相当于铜石并用期
和青铜器时代早期;中期为公元前1900~前1600年,相当于青铜时代中期;
晚期为公元前1600~前1100年,相当于青铜器时代晚期。晚赫拉期时期也
称作迈锡尼时期,因当时最大的中心迈锡尼而得名。
米诺斯文明的称谓来自古希腊神话的克里特王米诺斯。米诺斯文明是欧
洲最早的古代文明,也是希腊古典文明的前驱。位于克里特岛的早期米诺斯
文明,处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阶段,从普遍使用私人印章以及出现豪
华的金银饰物来看,私有制和贫富分化已相当发展。公元前1900年,克里特
岛出现了奴隶制国家,进入中期,中期米诺斯文明又分为旧王宫时期和新王
宫时期。旧王宫时期,在克里特岛各地出现了多处规模宏伟的王宫,各王宫
都是奴隶制王国的中心。该期以精美的彩陶著称,器物形制多样,有罐、杯、
碗、花瓶等类,一般以黑式暗青为底,用白色绘出花草式各种图案,再杂以
红色斑点,有时还加以褐、黄等色或附塑立体花卉装饰,极为优雅,被认为
是古代世界最精美的彩陶之一。这个时期的特点是青铜器的普及,在各遗址
中普遍出土青铜刀具、斧头、短剑、凿子、矛头等。青铜器的普及推动了克
里特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米诺斯文明经济基础是农业,以种植谷物和果
树为主,也饲养羊、猪、牛等家畜。新王宫时期自公元前 1700年至公元前
1450年止,是米诺斯文明鼎盛时期。各王宫以克诺索斯王宫为最大和最豪
华,其他各宫也有一致规划。此时期的克里特的城市已具较大规模,首都克
诺索斯约有8万人口,岛上各地皆有城池市镇。海运很发达,和埃及、叙利
亚来往频繁,并在各地设商站。希腊南部和爱琴诸岛已并入米诺斯王朝版图,
米诺斯王朝成为一方霸主,工农业、海运和商业都达到当时世界的较高水平。
约在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1450年间,因大山爆发和地震,克里特各王宫
遭多次大破坏。公元前1450年克诺索斯王宫被迈锡尼人占据,至此,米诺斯
文明的繁荣即告结束。此后,克里特作为青铜文明中心的地位即为迈锡尼文
明所取代。
迈锡尼文明系希腊本土青铜时代晚期文化。年代约在公元前1600年~前
1100年,因当时希腊最强的王国及其首都迈锡尼而得名。迈锡尼文明继米诺
斯文明而起,到它衰亡后,希腊历史进入“荷马时代”。迈锡尼时期是青铜
器时代的全盛时期。在迈锡尼地区出土了青铜锭、斧子、刀子、戒指、钉子
等器具。在迈锡尼以北的尼米亚,发现了铜矿山的残余。在其晚期已有了铁
器,但只是作为奢侈品,还未广泛用于农作,迈锡尼文明的经济基础部门无
… Page 136…
疑也是农业和畜牧业。小麦、大麦、豌豆和大豆等是主要作物。在民居的遗
址中发现带有盛满粮食的大瓮和谷仓。橄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业也大大发
展。手工业已经从农业分化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大部分手工业都
在本地统治者的宫廷中做工,从事生产武器,建筑工程、制造奢侈品。迈锡
尼时期的土地关系是,一部分农民占有份地,其他农民则是佃农,佃农用实
物作为他们的田租。寺院拥有大片土地,许多寺院奴隶被安置在寺院的土地
上,当然王室也拥有土地。上述迈锡尼土地关系的结论是根据出土的线形文
字B泥版文书释读后得出的。由此看来,迈锡尼时期的社会更像某些早期东
方奴隶制国家,而不像希腊晚期的奴隶社会。公元前1200年左右发生了特洛
伊战争,迈锡尼文明从此衰落,至公元前12世纪末即为入侵的另一希腊部族
①
多里安人所灭 。虽然迈锡尼的早期奴隶制社会迅速没落,但它对后来希腊文
化的进一步发展起了很大作用,希腊从后赫拉斯时期的社会中继承了很多东
西。就希腊文化的根源来说,它仍出于迈锡尼文明。
① Taylour,L。w。:TheMycenaeans,London,Thames andHudson,1964。
… Page 137…
8。爱琴文明的建筑
早在公元前2000—1700年左右的旧王宫时期,克里特岛上已产生了由农
村公社结合而成的最早的奴隶制国家。每一个这样的小国都有一所王宫作为
其统治中心。到了公元前1700—1380年左右的新王宫时期,克里特文化时期
的各地王宫建筑中,诺萨斯与法埃斯特的宫室建筑最为宏伟。从诺萨斯到法
埃斯特还修筑了驿路,这两处的王宫都很富丽堂皇。尤其是在诺萨斯的克诺
索斯王宫,素有“迷宫”之称。“迷宫”建于公元前19世纪。当时正是克里
特文化高度发展时期,制陶、壁画、金工、石雕等形式的工艺发展很快,同
时规模庞大的建筑活动也兴盛起来。克诺索斯王宫规模宏大,布局严整,总
面积达22000平方公尺。其无数的房舍、错杂迷离的回廊和楼梯,使来游克
里特的古希腊人感到这简直是一个没有出路的大陷井。他们在神话中就是这
样来描述这座迷宫的。自从伊文思对此进行考古发掘后,神话中的迷宫才出
现在世人面前。克诺索斯宫座落在一座名叫凯夫拉山的缓坡上,周围古木参
天,是一组多层平顶式建筑,有大小宫室1500多间。王宫的前门位于西南部。
一个有顶盖的宽阔的石梯引向前门,石梯两边的一排排柱子支撑着屋顶。用
来支撑屋顶的立柱都用整棵百年大树锯刨而成。为了矫正人们视觉上的差
异,这些立柱均为上粗下细,远远望去这些立柱却是上下同样粗细,显得十
分雄浑协调。穿过守门卫士的房舍,可以走到一间“鹧鸪之室”,其墙壁上
绘有鹧鸪作为装饰。这些壁画的色彩仍旧清新艳丽,以致令人很难相信是在
3500多年前绘制的。克里特的工匠们发明了一种用新鲜的湿灰泥涂画的技
术,湿灰泥干后就涂上一层薄而透明的液汁以防止褪色和干裂。灰泥是用石
灰拌成的:白色的颜料用生石灰调成,黄色的颜色料用赭石配成,深红颜料
用赤铁矿制成……。“鹧鸪之室”旁边有一间不大的房屋,里面有水池,房
屋周围备有供休息的石长凳。水池的水一直流到房屋门口的泥槽里:驮着主
人到王宫里来的牲畜可以在这里饮水。离这间房子不远有一间更大的房舍,
里面还留着一只彩色赤陶土澡盆的残片和烧水设备的遗迹。穿过一条长廊可
以到王宫的内宫,它是面积达1400多平方米的长方形中央庭院,将东宫和西
宫联成一个整体,其四周由王宫各室的墙壁围成。内宫前面紧联着几间官场
礼仪室。在内宫的西北部踏上几个台阶可以走进一间小屋,通过这间小房屋
可以到达“宝殿”,即克里特土用以讨论国家大事的地方。门的右边,靠北
墙有一高背的石膏宝座。王宫的地下供水和排水系统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由
石头砌成的沟和陶土管组成;管的两头可以和邻管相衔接;管与管之间用水
泥牢固地联接着,水管根据一定的斜度安装。当排水设备在地下通过时,地
上的石板可以掀起来,在必要的地方进行修理。王宫的照明系统安装得极其
巧妙。克诺索斯宫有三四层。照明是通过整个建筑物从上到下的通光孔——
①
光井来解决的 。在克里特的气候条件下这种设计非常合理。灼热的阳光和彻
骨的寒风不能通过深长的通光孔透到房舍里来。设备完善的地下管筒系统,
还可以有效地疏导雨水,防止房屋受潮。
继克里特人之后的迈锡尼人,在建筑方面也有着其高超的技术,然而其
突出之处主要表现在城墙的构建上。由于在迈锡尼时代,统治者的残酷剥削
和压迫,曾经激起过奴隶、农民和其他劳动者的强烈反抗。统治者为了维护
① Palmer,L。R。:MycenaeansandMinoans,London,FaberandFaber;1961。
… Page 138…
他们的权力,大力修筑坚固的城堡。现存的阿加美农城堡遗址是欧洲最古老
最雄伟的城堡。城堡的正门位于西北方向。中央大门被称为狮子门。这一宏
伟的建筑象征着迈锡尼国王的不可动摇的威力和强大。4整块巨石 (上面一
块重20吨)构成二扇门框、门槛和门的顶拱。门相当高大、能容骑兵骑马通
过,同时也很宽阔,可供战车从容出入。门的上面装饰着三角形石灰石板,
石板上刻着浮雕:两只雄壮的狮子威风凛凛地俯视着走进城门的人。门的进
口有坚固的四角形棱堡保卫着。该城的三角形周长达900米,占地约30000
平方米。城墙平均厚度6米,但有些地方达10米。城墙是用所谓“独眼巨人
叠石法”砌成:尺寸和形式不同的粗糙巨石一块块地叠起来;石与石之间接
的缝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