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叠石法”砌成:尺寸和形式不同的粗糙巨石一块块地叠起来;石与石之间接
的缝隙用泥土或小石块填塞。在最重要的防御地段,城墙则是用整齐的长方
形石块砌成,狭缝涂以泥土。城墙随地形起伏,或沿山岗蜿蜒而上,或向山
谷俯探而下,但其高度均高出地面18米。建城者非常周密地考虑到城堡被围
时的供水问题。在山岗附近的一个山谷里流着一条泉水。巧妙的地下管道将
泉水引入城堡。建于公元前15至14世纪阿该亚王的陵墓建筑,其规模不亚
于克里特的王宫和迈锡尼的城堡。这就是巨大的圆顶墓,其中规模最大的是
所谓迈锡尼的“阿特柔斯宝库”。该墓门框的上部是一块巨石,长8米,宽
5米,高1。2米,重达100吨。坟墓内部是一间圆形房舍,有圆顶石拱天花
板(其直径和高度均约14米)。石墙和天花板可以看出装饰坟墓的青铜花瓣
留下的深窝。祭拜死者的仪式在这里举行,但埋葬是在一间四方形的小室内
①
进行,一条狭窄的通道把这间小室和坟墓的圆顶部分联通起来 。
面对爱琴古代建筑物的雄伟壮丽,往往会觉得难以置信,爱琴人只是用
非常原始的技术和像青铜斧、石斧以及青铜锯等工具,竟能创造出如此的人
间奇迹。
① Taylour,L。w。:TheMycenaeans,London,Thames and Hudson,1964。
… Page 139…
9。爱琴文明的文字
文字是爱琴文明的最重要成就之一,在世界古文字中爱琴文字自成系
统。爱琴文字包括爱琴海区域米诺斯文化和迈锡尼文化使用的文字。米诺斯
文字包括象形文字和线形文字A,流行于公元前19至前15世纪;迈锡尼文
字即线形文字B,流行于公元前15至前10世纪。这些文字是英国考古学者
伊文思发现并命名的,自从1900年以来,已有数千块带有象形文字铭文和线
形文字的泥版陆续被发现。伊文思对铭文研究做了许多工作,但是只公布了
他所发现的文字的很少部分而且他没有将之释读成功。但是伊文思认定:第
一,这些铭文是由两种不同系统的文字写成的(一种是线形文字A,另一种
是线性文字B);第二,这两种文字都有音节特点;第三,A和B系统的许多
①
符号彼此符合 。
米诺斯象形文系由克里特原始社会末期的印章符号演变而来,约产生于
旧王宫时期中、后期,一直使用到新王宫时期初。它分实写体与线写体两种,
前者是涂写或雕划成实体图画符号;后者仅以线条勾勒图形。实写象形文主
要见于各王宫发现的印章上,线写象形文明多见泥板、家用陶器、墙壁之上,
极为简短,可能是对一些器物作的标记。大量发现象形文的地点是克诺索斯
王宫的“象形文储藏室”和马利亚王宫遗址。根据伊文思研究结果表明,已
知的实写、线写两种象形文符号共计135个,这些符号构成323个字,其中
有250个字只出现过一次。符号内容涉及人机体部位、器物、动物和日月星
①
辰等 。有些符号与埃及象形文字相似,说明克里特与古埃及之间的文化联
系。1908年在费斯托王宫遗址发现了费斯托斯圆形泥板,两面都用字模压出
长篇铭文,共241字。铭文按螺旋状排列,分别为31句及30句,由于文字
多有重复,实际上只有45个符号。这些符号可能是另一系统的象形字,类似
的文字在克里特中部的阿尔卡洛科里的铜斧上也有发现。大约从公元前 17
世纪开始,克里特人将每个符号代表一定字或概念的象形文字,过渡到每个
符号表示一个音节的线形文字。这种线形文字叫做线形文字A,约有三分之
一的线形文字符号可以确定出象形文字的原型,说明它是从象形文字发展而
来的。其他线形文字A的符号也多为象形文的简化,但符号总数已缩减到90
个左右。虽然自克里特文字被发现以来学者们一直在致力于对它们的释读,
但这些古文字的秘密尚未被揭开。不过语言学家已对有些问题作出结论,可
以肯定的是这些用象形文字和线形文字A书写的泥板多是一经济表报的文
件。克里特人除了文字之外还有数学符号。他们制定了精密的计数法;其基
础就是十进位法。他们以“|”表示一个单位,“—”表示十个,“○”为百
个,“■”为千个,“■”为万个。他们不仅会整数的四则运算,而且懂得
分数和计算百分比。
代替线形文字A的是线形文字B,它是在迈锡尼人于公元前1450年入主
克诺索斯王宫后开始流行起来的。即用线形文字A的音节符号记写迈锡尼
语,发展成线形文字B。线形文字B不仅应用于克里特,而且也应用于大陆
希腊的一些中心地区,公元前1000年随迈锡尼文明的衰亡而停止使用。线形
文字B泥板文书在克诺索斯约出土4000件。线形文字B属于希腊语,是一种
① 参见苏联科学院主编《世界通史》第一卷,三联书店1959 年版。
① 参见苏联科学院主编《世界通史》第一卷,三联书店1959 年版。
… Page 140…
音节文字,表示音节的有90个符号,常用者约59个。1952年英国学者文特
里斯成功地释读了线形文字B。文特里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线形文字B
的释读做了极其复杂的工作。他认为,克诺索斯、派罗斯铭文的语言是希腊
语的变种。他注意到,在同一个词变格时,在最后一个音节里,只有元音变,
辅音仍旧不变 (如俄语)。另一方面,属于同一变格法,又属于同一个格的
不同的词,在最后的一个音节里都有一样的元音,但是这个音节的辅音则彼
此不同。以此为依据,他把同一元音的音节分一组,以后把有同一辅音的音
节又分为一组。这位学者把这些组放在长方形的格子里;并在直行格上放进
5个基本元音,在横行格上放进常与元音结合的辅音。在直行格的5个音节
中,认识一个元音,就能知道其他4个音节中的元音。根据同理,确定一个
辅音之后也就能够弄清楚横行格上其他4个音节的辅音。文特里斯进一步探
明了每个音节的读法。他注意到,一些派罗斯铭文的开头总是那一个词,而
一些克诺索斯铭文的开头总是那一个词。他假定这是这些地区的名称。这样
就知道了第一批几个音节的读音,把这些音节写入“表格”之后,他又得到
①
了其他许多音节的读音 。利用这些已知的音节,他确定了线形文字B88个音
节符号的60个读音。许多由这些音节拼合而来的词的意义,是可以弄明白
的:按读音,这些词类似希腊文,也像希腊文那样读。释读是否正确还可以
根据和音节原文并列的表意符号与所读文字的字义是否符合来检查。当前大
部分线形文字B泥板文件已阐释完成,并知道这些文献是记录王宫库藏和各
地贡物的经济文书,从中人们可以了解到迈锡尼时代其国家是怎样形成的,
这些国家是怎样管理经济的。
① 参见《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 年版。
… Page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