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港口军队的统帅是城主的好友。也是一位忠诚于王室的保皇派。
他在贵族和平民联军即将冲破军队封锁的前一刻,拿出城主尼斯伯爵的命令,沉下港口停靠的所有船只,然后斩断了四座城门的绞索,并且将城门绞轮完全破坏,最后坐在书桌后,饮下最后一杯酒。
他面前的书桌抽屉中摆着两封信。
一封是他的绝笔信,一封是尼斯城主给他的亲笔书信。
尼斯城主在前一天,已经由于感染疫病而死。
他的绝笔信和受勋长剑放在一起,纸上只有一行字:
“――忠于此剑。忠于王室,无愧于心。”
这时,已经是帝丹港疫病爆发的第七天,常住人口接近十五万的帝丹港。只剩下不到三万人。
带队前往援助的斯洛特**师在回忆录中写道:
“他们已经不是人,是活着的尸体。”
“连佩雷也爆发疫病了?这么说,冰原魔族恐怕也不会放过神圣帝国。”
林安看了安吉莉雅的便签,闭了闭眼,“这是他们最后的疯狂。”
与之相对的,是从兰斯特那边不断传来的捷报。
这几天。噩耗和捷报的交替成了主旋律。
全面反攻的推进异常顺利,但统帅部吸取了教训,不再轻易冒进,贪求军功,而是稳扎稳打,三条战线都在以一种相对平衡、互相呼应的方式在推进。
目前,战线较前的中军,战线距离曾经的血腥要塞马沛,已经只有不到六百里。
噩耗却是人族后方的疫情爆发得比所有人预料的还要猛烈。
冰原魔族最后的疯狂,把他们所有的疫病虫都散播出来,似乎企图与整个人族同归于尽。
所幸,这个阴谋被提前发现,并上报天听。
深蓝法神镇守梅林,水蓝之主负责佩雷,地渊主宰看护神圣帝国。
传奇法师都有传送法术,能够瞬息之间,在十几个城市出现,只要传奇法师能及时赶到,往往都能力挽狂澜,成为受难者的定心丸。
在人心可控的情况下,疫病并非真正无敌的魔鬼,帝丹港那样的情况,只是个例。
与之相比,同样被瘟疫肆虐贻害的斯图亚特郡城,犹如人间天堂。
由于并不能将郡城附近的村庄城镇人口全部聚集起来,郡城依旧出现了一些瘟疫传播的情形。
但“神树圣迹”所带来的宗教影响,依旧笼罩着整个郡城,并且由于口口相传,迅速向周遭传播散开。
这导致了人们心理堤坝异常稳固,不但没有出现绝望疯狂的案例,整个郡城此后大半年,治安案件都普遍下降,路不拾遗。
再加上伊丽莎白公主之前那番讲话,贵族语平民之间相处和谐,平民中开始出现病情时,大量贵族慷慨解囊,捐赠资源和金钱。政务人员工作效率前所未有的提升,真正做到了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
“这就是宗教的力量啊!”
林安想,“看来神圣教廷教典中。有关魔灾时期那个‘地上天国’的描述,的确是真实的,并非夸张。”
越是在灾难之中,越是在绝望之中,越能体现出宗教在人们思想上的教化力量。
在两千多年前的魔灾战争中。以神圣教廷为首兴起中众多教派,的确为人族立下了不可替代的功绩。
甚至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神圣教廷,人族未必能够存在至今。
神职者施展的神术对魔族的克制,治疗和增益神术对人族躯体和心灵上的安抚,是无论再强大的法师都无法做到的。
最显而易见的证明,尽管神圣教廷已经大为衰落,但在这场瘟疫之中,在神圣教廷神职人员的安抚和帮助下,常年气候湿润。人口和佩雷一样密集的神圣帝国所受的瘟疫贻害,却是三大帝国中最少的。
这不但表现在人口死亡率上,也表现在人们遭遇疫情后普遍相对稳定的精神状态和社会环境上。
“或许,我们该正视教廷的力量了。”
借由五芒星的令牌,林安与皇帝对话:
“如果您有什么想法,不必介意我,或者其他诸位冕下的态度――团结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我想他们不会介意。”
“好吧,有你这句话,我能更加放手去做。”
皇帝果然比较顾忌包括林安“师门”在内的人族支柱们的想法。
冰原魔族的垂死疯狂。依旧给人族带来了很深的伤害。
魔法历2218年8月十九日这天,冰原魔族在人族后方散播瘟疫普遍爆发,之后因此次灾难,导致了近三百多万人口的伤亡。和数以亿计的财产资源损失,被人们称为“八一九之殇”。
以后世的眼光来评价,“八一九之殇”普遍被视为是“冰原反攻战争”全面打响的标志,也是“第二次魔灾战争”来临预兆**件。
由于这次契机,刚刚结束内战不到一年的人族三大帝国迅速达成全面停战协约,佩雷帝国和神圣帝国开始介入正式介入北线战争――在魔族丧心病狂的行径刺痛下。人族前所未有的联合起来。
“这是这位伟大帝王在执政期间,又一次政治、军事和外交上的胜利,为此后‘第二次魔灾战争’的联合奠定了基础,展现出这位大帝一如既往的敏锐前瞻目光和铁腕。”
后世一位毕生都在研究亚伯拉罕三世以及那段特殊战争历史的著名学者谢里夫斯基。尼克松在他的著述中写道。
当然,在无法知道既定历史轨迹的情况下,在这个时代的观点来看,大多数人普遍并不理解亚伯拉罕大帝的决定全面停战协约的三十年期限。
这足以影响梅林往后百年国策,令梅林失去一统大陆的最好时机。
梅林国内掀起一阵反对风浪,但亚伯拉罕大帝在皇宫香榭约见了几大政治派系的领头羊家族首脑,以及他的一些重臣们。
耗费了整整一个白天,这些人离开皇宫后,开始全力安抚派系内的反对意见,全力协助皇帝推动停战协约的达成,并暗中整编拓张私兵,从国外购进粮食,囤积资源。
此后,以鼓吹两族血仇、号召人族报仇雪恨为名的全国大征兵,开始正式摆上台面。
皇帝下达征兵令,不少在瘟疫中失去亲人朋友,或者流离失所的平民,为报仇和生存,纷纷投军。
梅林帝国在短短一个月内,扩军百万。
()
ps: 跟大家道个歉,今天单更,二更是伪更
写了大半章之后,姨妈来了,强撑着把后半章写完,实在受不了,直冒冷汗,难受的不行,没法码第二章了。
跟大家道个歉,明天我会把伪更的内容替换回来,看手机的童鞋们可能会有些不便,非常抱歉!
第1066章()
***
天还没亮,已经有郡都居民赶到城东广场。
广场已经彻底被当成圣地。
尽管橡树已经逐渐在缩小,目前的伞盖覆盖范围达不到最大时的十分之一,但广场上仍然弥漫着某种神圣而充满生命气息的力场,一进入这个广场方圆一里范围内,即使是饱受疫病困扰的人,都不由精神一震。
从“神迹日”开始,每天都有两三万人到城东广场朝圣。
这个数量并不是不能增加,而是受到了城主府中大公夫人旨意的影响。
大公夫人在旨意中阐明了:
“吾并非是任何圣神的化身,乃是与尔等无异之凡俗之人,神迹降临,乃是因神明借纯净初生之生命的眼睛,看到了凡人即将蒙受苦难,心中怜悯——
“祂博爱万物,但不期望万物之回馈,无论人兽禽鸟,唯遵行祂意志者,方得领悟祂救赎之真意,感受灵魂之欢愉,生命之性灵!”
这一段内容,自然是林安教伊丽莎白公主所写的。
因为她发现,神迹日之后,有一部分格外虔诚的人,已经自动将自己归为“橡树之神”的信徒。
这些人中有平民,也有贵族。
他们根本没有离开的打算,连续几日滞留在广场上,连宵禁都不能让他们离开。
城卫无法赶走他们,甚至城卫中的成员有不少也是见证了神迹的人,他们根本不想赶人,甚至放纵了这种聚集现象,只包围着广场,维护秩序。
这种宽容,也导致更多人留在圣地。
实际上,圣地的秩序根本不需要维护。
那些虔诚信徒用自己的影响力和言行影响他人,令赶来朝圣的人们受到宗教式的感化。
由于信仰的共鸣,神迹日之后,广场中依然弥漫着一种奇异的力场。如同水流的主脉,能将千百道支流汇集入内,令思想同调,共鸣。
无论三教九流。无论信徒还是病人,只要踏入广场,就会身不由己地陷入一种宗教氛围之中,杂念一扫而空。
许多饱受折磨的病人更觉得身体上的痛苦都少了很多,于是不由自主心生敬畏。因而与圣地的力场更加契合起来,成为巩固这种力场的一员。
这不是错觉,更不是迷信。
林安在了解到情况之后,去亲自看过。
城东广场上是真的因为人们的思想共鸣,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共鸣立场。
这种立场其实并不罕见,连前世那个没有超自然力量的世界都很常见。
在那些香火鼎盛、有相当悠远历史的名寺古刹,不少人就有过类似的感觉:
但只要踏入名刹门槛,很多人都不由自主心情平和宁静起来,烟熏雾缭之中,他们心中会自然而然产生对神佛祭拜许愿的念头。即是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吝啬的人,在捐香油钱的时候,也往往会格外大方,一掷千金。
尽管科学唯物主义教育,都令人们很清楚,摆在神坛上的不过只是一个泥塑木胎,但很少有人能摆脱这种影响。
这当然有环境和心理暗示的因素有关,但更多是几百年祭祀下来,无数人的残念在宗教场所**鸣,经过长时间的潜移默化后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