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孙子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尹戌对囊瓦这一番百灵鸟似的鸣叫并不在意,也许他根本没有听清对方究竟说了些什么,追问道:“如此说来,吴兵的舟船皆弃于淮河口?”

    “据报,舟船皆弃于淮汭河口。”囊瓦回答得很干脆,毫不吞吐含糊。

    沈尹戌欢颜仰天,哈哈大笑不止,把囊瓦笑愣了,问道:“司马为何发笑?”

    沈尹戌答道:“人说孙武用兵如神,原来不过尔尔,真儿戏也!”

    “此话怎讲?”

    “吴兵一贯长于水战,今番只为图快,舍舟登陆,弃长就短,何能不败?我只要略施小计,包管吴兵片甲无归!”

    吹牛皮不上税,沈尹戌这也是在说大话。其实,他何尝未与孙子较量过,曾几何时,吴分三师以敝楚,他被孙子调动得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碰得头破血流。

    囊瓦急不可耐地问:“司马有何妙计?”

    沈尹戌慢条斯理地说:“我分五千兵与您,令尹沿汉水列营,将船只尽拘集于汉水西岸,再令轻舟,旦夕往来于江之上下,使吴军不得掠舟而渡。我带一支兵马,偃旗息鼓,从新息一带绕到淮汭河口,出其不意地将吴兵船只尽数焚毁,再将汉东关津隘口用木石塞断,教吴兵退无归路,然后与令尹约期前后夹击,那时吴兵顾前不能顾后,欲进不能,欲退不得,何愁他不全军覆没!”

    “好!真乃妙计也!”囊瓦拍案叫绝。

    囊瓦虽是上司,但沈尹戌对他并不放心,再三叮嘱道:“我走之后,只能固守,哪怕吴军在对岸辱骂,令尹也只能强忍,切莫与之交锋,否则必将功亏一篑。我早则十天,多则半月,定有信到。”

    “好,司马真乃高才。我所虑者,您走之后,我面前能战之将不多,万一汉水坚守不住”囊瓦为难地说。

    沈尹戌慷慨地说道:“既然令尹面前缺少良将,就把武城黑将军留于此处,每日在江上巡逻,把所有往来民船尽系于西岸,令尹可以放心了吧?”

    囊瓦也变得大方起来,说道:“好,这样我就放心了。今番大功告成,败走吴兵,我情愿以令尹之职相让。”囊瓦这纯系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怕沈尹戌顾虑事成之后捞不到什么油水,中途变卦不肯卖力,先弄个“宽心丸”给他吃。

第132章 淮弃舟 豫章交锋(5)() 
沈尹戌羞得面红耳赤,急忙说道:“令尹何出此言,罪煞我也!”

    当夜,他们把大事斟酌定了,又留下五千兵丁。翌日凌晨,沈尹戌带一万人马起队动身,过江,迂回取道新息,奔淮汭。

    却说吴兵来到清发水东岸,郧城一带,稍事休整,留少部分屯驻,收买当地百姓,扮成吴军,以疑囊瓦。孙子则率大部队折身向东,马摘铃,人衔枚,偃旗息鼓,神出鬼没地奔柏山举水之间,与伍子胥所率之南线部队会合,以集中优势兵力,将楚军一口一口地吃掉。到达目的地后,两军将士与兵丁拥抱言欢,自不必说。孙子命将士们原地休息待命,自己带领部分将领上山,登高远望,只见前后左右,大一座山,小一座山,山接山,山连山,山山不断。向导官告诉孙子,脚下这座山叫汉阴山,然后一一指点,那座高耸云天,连绵不见其端者称豫章山,又叫大别山;豫章山右边的一座,唤作小豫章,亦称小别山孙子看过了地形,招呼中军官:“来,传本帅命令,就在汉阴山安营。”其实,这一带连绵数十里的崇山峻岭,层峦叠嶂,通通称作豫章山脉,具体分来,则又有豫章、小豫章、汉阴山、柏山等,习惯叫作大别山,小别山,汉阴山,柏山,等等。

    中军随即传下命令,全军在汉阴山安营驻扎。暂时不走了,晚上大家睡上一个好觉。孙子还要忙军中的例行公事:点夜巡,传口令,派更夫,留守夜。同时也命探子去打探楚兵的动静。

    沈尹戌走后,囊瓦整日神气活现,品茶聊天,高枕无忧。一天,他正与先锋官史皇闲谈,说道:“想不到沈司马竟有如此锦囊妙计,这样以来,败吴之功,垂手可得了。”

    史皇听了,冷冷一笑,笑得囊瓦颇不自在,问道:“先锋何故冷笑?”

    史皇再次冷笑,答道:“沈司马此举,末将有些看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囊瓦催促道:“有话快讲,先锋有何看法?”

    史皇颇有心计地说:“依末将拙见,令尹中了沈司马的奸计了。”

    囊瓦惊疑不解,问道:“他与我定计共破吴兵,怎言我中了他的奸计呢?”

    史皇避开囊瓦之问不答,说道:“司马之计,确能败吴,然而败吴之后,众人获利,唯独对令尹有害无利”

    囊瓦急了,打断了史皇的话问:“此话怎讲?”

    史皇很显出满腹韬略的样子说:“令尹可曾记得,当初吴国的掩余和烛庸领兵犯境,是沈尹戌阻挡吴兵,伯却宛抄淮汭河口,断吴兵归路。吴兵遭败之后,所有军需物资,尽归伯却宛所有,回到郢都,昭王当殿赐赏。同样参战,且沈尹戌功大,到头来,伯却宛所获实惠,沈尹戌之得乃空。如今沈尹戌效法伯却宛,让令尹阻击吴兵于汉水,他抄淮汭河口,断吴兵归路。不久吴兵残败,他名利双收,而令尹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人言可畏,众人议论起来,皆言令尹无能,直败至汉水,幸得沈司马接应,方败走吴兵。到那时,您还有何面目忝居相位?再者,您曾言与沈司马,一旦大功告成,愿以令尹之职相让,这岂不是承认沈司马远出己右吗?”

    不等史皇把话说完,囊瓦急忙解释:“让位之言,不过是官场寒暄,岂能当真。”

    史皇不冷不热地说:“此乃赏脸之言,末将岂能不知,只是立功以后,他抓住令尹的这个话柄,逼您让位,当该如何呢?”

    囊瓦责怪道:“那你为何不早讲呢?”

    史皇解释说:“整日耳目众多,不便启唇。”

    囊瓦想想,史皇到底是自己的心腹,他的话不错,依沈尹戌之计而行,自己劳而无功,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决不能干这种蠢事!他这样想着,问史皇道:“依你之见,该怎么办?”

    史皇答曰:“依末将之见,勿需等沈司马信到先行过江去跟吴兵交锋。战而胜之,自然求之不得,一时败北亦无妨,相持十朝半月,等吴兵听到淮汭河口船只被焚,必军心慌乱,不战自退,弃营而逃,令尹举手之劳,尽得所有,沈司马却两手空空。令尹以为如何?”

    “这个”囊瓦没有主见,“容我三思而定。”

    史皇离去,囊瓦又召武城黑来问。武城黑所言,与史皇雷同,这就坚定了囊瓦先行渡江与吴军交战的信念。

    武城黑为什么会有史皇一样的见解呢?他也在跟沈尹戌赌气——我与你一起前来,你走了,把我撂在这儿,明明是为了一个人独吞好处。你无仁,我何必有义,索性拖住你的后腿。过了江,与吴军交战,胜利了,叫你捞不到好处;失败了,大家一起倒霉

    囊瓦正在筹备渡江,忽然接到情报:柏举以东的山区,亦有吴之大军侵入。在史皇与武城黑的唆使与支持下,囊瓦决定率军渡汉水而东,先击破吴由侵入之南路军,然后再与沈尹戌夹击吴之北路军。这样,囊瓦之功必在沈尹戌之上。

第133章 淮弃舟 豫章交锋(6)() 
囊瓦统率楚军渡过汉水,片刻未留,浩浩荡荡直奔大别山区,于小别山安营扎寨。营寨扎好。囊瓦升帐,命史皇与武城黑率三千兵丁,到汉阴山吴军大营前讨敌要阵,看看吴军究竟有多么厉害。

    二将率军来到汉阴山下,举目仰望吴兵大营,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打阵官奉命上前喊话:“呔,山上有耳朵的听着,我家主将请你们家的主将出来答话!”

    山腰上寨门口的兵丁也喊了起来:“你家的主将是谁,请通名报姓。”

    “史皇,史先锋。”

    “什么?你家活先锋不来,来个死先锋干啥?”

    “不是死的,他姓史,名皇;还有武城黑,武先锋。”

    “什么?乌黑的先锋?到底是黄,还是黑啊?”

    “两位都是先锋,快去报告你家主将。”

    “好,你等着吧。”有个兵丁直奔大帐来报告孙子。

    大帐内,孙子正在独自一人踱步。孙子不像囊瓦那样糊涂,吴军主力早已离开郧城东进,来大别山区布阵,他却还蒙在鼓里。两军虽然远离,近来楚军调兵遣将的情况,孙子却了如指掌。沈尹戌与武城黑带一万五千人来增援囊瓦,只住了一夜,沈尹戌便又带一万人秘密渡汉水,向新息方面进发,这分明是欲对我形成夹攻之势。孙子一方面派人跟踪监视,及时回报,一方面拟定破敌之策。孙子想,楚军既欲南北夹攻,囊瓦现在过江,显得为时太早。不过,既已过江,找上门来,就不能让他再轻易返回。孙子正这样筹划着,寨门守卒进帐来报告了山下楚军讨敌要阵的情况。

    孙子闻报,悠闲自得,仿佛正在与人对弈,对方下错了一个子;抑或正在弹琴,琴弦上跳荡着得意的音符,他不禁欣然微笑。就在这莞尔一笑的刹那间,他的脑海里形成了一个战斗方案:现在不能一下子把囊瓦打怕了,否则他就要逃回江西去;要先小打,一步一步地打,等打过汉水的时候,再大打,快打。

    孙子首先叮嘱报事的兵丁,到寨门去这样这样地喊话,然后命人到寨门口去那样那样地准备。这两拨人离去之后,孙子又安排夫概调三百兵丁悄悄下山,如此这般地行动

    报事兵丁回到寨门口,对着山下高声大喊:“呔,山下听着,我家主将正忙公事,没空下山,要么今儿约好了,明儿这个时候再会;要么你们索性回到江那边去。”

    “你家副将不能出来一个吗?”

    “我家有两位副将,一位是伍将军伍子胥,一位是伯将军伯嚭,他们今儿都不能出来,暂且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