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田园悠闲小日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楼比,它一盘酱菜才有几两?就要四五分银!那咱们就按一斤酱菜五十文算,一百斤就是五两银子,再减去成本,自己种菜不用钱,但是调料、糖、酱、坛子也要成本,就减去三层吧,这样算来一百斤能卖三两五钱。”

    惠娘喜笑颜开,连忙道:“三两五银不少哩,再说不一定用的着三层的成本,来年咱们自家做酱,做酱用的豆子也自家种,只买调料和糖、盐、坛子,哪里用的着三层?往年全家累死累活半年下来也不剩下三四两哩!”

    “说的是,再说,哪儿能只腌一百斤,那还不得几千斤的腌?一年下来,少说也得挣个一二百两银子哩!”说道此处,谢王氏不由得欢喜,笑的合不拢嘴。

    惠娘也笑的眯起了眼,蜡黄的脸色也不禁涌上几分激动的潮红,神色中充满了憧憬。

    谢萱看着这母女俩眼中的欢喜,不由得也嘴角翘起,心中愉悦。

    能够通过自己的手,一点一滴的改变周围人的生活,这种成就感可不是购物刷手机就能轻易得到的。

    未来有未来的活法,现在有现在的活法,谢萱看着谢王氏和惠娘充满了憧憬的笑容,觉得终于找到了自己在这个时代存在的意义。

    天快黑的时候,终于将所有的菜都用酱腌好了。

    谢王氏和惠娘做好了晚饭,虽然只是稀饭杂粮馒头,大家也吃的香甜。除了炒萝卜外,惠娘炒了个鸡蛋配蒜黄,被李莲抢着吃了,一边吃还一边斜楞谢萱,谢萱也不跟她一般见识。

    吃过晚饭,大家闲坐了一会儿,谢萱拿来一盒傅君之送的点心,一盒木樨香茶,让惠娘撮了些泡了,众人围坐在火炉旁,边吃点心喝茶,边说闲话,商量未来几个月该做啥。

    谢萱就跟她爹娘掰着指头算账,要买多少黑酱、甜面酱、盐、糖、调料、酱油、酱菜坛子,他们又不识字,只能让他们默默的记在脑子里,千万莫忘了。

    谢王氏又说来时给他们带了二十两银子,给他们做酱菜的本钱,让他们好好干。

    惠娘和李昌平感动的不知如何是好,李昌平连忙说等挣了钱肯定会还钱。

    窗外寒风呼啸,屋内众人心里却热烘烘的。

    等到炭盆里余温渐冷,月上中天,众人方回去睡觉。

    因为惠娘家里两个屋都是盘的炕,地方倒大,炕又烧了火,夜里睡得倒也安生。

第136章 秋娘家的豆腐坊() 
因为腌制酱菜需要时间来入味,哪怕再缩短,也需要四十天左右,等上市的时候,正好错过过年,大家都有些可惜。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为了保证酱菜的质量,到时候一炮打响惠娘酱菜的牌子,不能再缩短时间或者减少流程了,否则就是砸自家招牌了。

    惠娘家的酱菜陆续的腌入酱坛子,秋娘家的豆腐坊也筹备好了。

    秋娘家也没去铺子里买豆子,就在周围几个村里收了些豆子,一方面比铺子里便宜些,另一方面也是一次广告,告诉附近的乡亲们秋娘家开了豆腐坊,以后大伙儿买豆腐、豆皮就不必跑到葫芦庄或者临漳县城,可以直接在秋娘家买了。

    秋娘丈夫周安周全兄弟俩还专门跑到县城的豆腐坊,花了几两银子,向店家学了些技术,比如磨多少豆子放多少石膏,怎么做豆干,腐竹,怎么挑豆皮儿。

    周安周全学的仔细,晚上睡觉还在心里琢磨,在县城豆腐坊里学了几日,就将豆腐坊一系列的东西学会了。

    原来豆腐自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以来,流传到明朝已经是百姓桌上的普通菜肴了,就是做豆腐的技术虽不是人人都懂其中细节,但也不是什么敝帚自珍的秘方,只要肯花些钱,跟店家商量好了,不在一处抢生意,都是肯教的。

    周安周全说了是在自家附近村落里卖,又不跟县城豆腐坊抢生意,眼见几两白花花的银子奉上来,豆腐坊的店家哪里有不肯教的?

    这日,谢萱就跟谢青山谢王氏老夫妻俩一起去王家庄秋娘家,看他们的豆腐坊开的咋样。

    谢青山赶着骡子,拖着拉车,乘着谢王氏和谢萱,车上还放了一篮鸡蛋,一包儿点心,一包桂花糖,一盒茉莉香茶,从傅君之送的礼中分出来两斤木樨荷花酒,几个尺头儿,都是给秋娘家带的礼。

    到了王家庄,就见村里有认识的人打招呼,谢青山和谢王氏一路说着闲话儿,到了秋娘家。

    秋娘家也同村里其他大多数人家一般,都是土胚墙、茅屋顶,围墙用土培围了一圈,院门是两个老旧的门板做的,门口两旁有两棵老槐树。

    刚停好骡车,就见秋娘夫妻几个闻声迎了出来,满是惊喜。

    “爹,娘,你们咋来了?也不托人说一声儿,我好准备东西哩!”秋娘满脸是笑,快言快语的说到。

    周芹和周鸿也笑着扑进了谢王氏怀里,谢王氏连忙转身从车上拿出那包桂花糖,递给姐弟俩,周芹还矜持些,周鸿乐的直跳。

    “都是自家人,准备啥东西!”谢青山将缰绳递给殷勤的周安,笑着说道。

    “那好歹也得割块儿肉啥的!”秋娘说着,就从腰间暗袋拿出五分碎银递给小叔周全,笑道:“全儿,去张屠户家割两斤猪肉,记得要多多的肥!”

    周全接过那一角碎银,笑着应道:“嫂子,我知道哩!”说罢,脚步急促的去了。

    谢王氏笑呵呵的看着周全远去的身影,笑呵呵道:“周全也长大了,眼瞅着就长成了小伙子了

    ,别人家这时候都该说媳妇儿了哩!”

    “等咱豆腐坊挣了钱儿,日子好起来,再给他说媳妇不迟!虚岁才十七哩,再等两年也没啥!”周安就笑着说道。

    周安是个和气周到的人,想的也长远,早在别人想到之前就跟兄弟通了气儿,说等家里条件好了,给他娶个贤惠媳妇儿,周全也红着脸应了。

    “就是,要是家里条件好了,哪里怕娶不到媳妇?年纪大些,反倒稳重哩!不要像平安那个混账,叫我和恁娘满肚子气!”谢青山说着,就想起儿子谢平安,虽然比周全还大一岁,在婚娶上,反倒没周全懂事儿。

    周安不好在背后说小舅子,只得拿套话儿奉劝道:“小伙子年轻气盛些也正常,等成了亲就稳重些了。”

    叹了一回气,众人就进了门。

    谢萱看去,只见秋娘家的院子格局也是彰德府常见的三合院,一间正屋隔成三间,前面是东厢房和西厢房,各隔成两间。

    秋娘夫妻俩带着周鸿在正房东屋里住,周芹在小些的正房西屋住,周全一人住着两间东厢房,其中一间搁着些杂物。西厢房两间,其中小的一间做厨房,另外一间大的,就做豆腐坊。

    将车上的东西搬进堂屋,秋娘一边搬还一边抱怨道:“爹,娘,来就来呗,还带恁些东西干啥?我做闺女的,还没孝敬过恁们二老,反倒一直让你们补贴俺们……”

    周安也是又感激又愧疚,说道:“就是哩,爹,娘,前儿俺们才从你们那儿拿了三十两银子办豆腐坊,咋能又让你们带恁些东西过来?!于心不安哩!”

    谢王氏听了心里熨帖,秋娘女婿就是比惠娘女婿会说话、会办事儿,说的话,叫人听了心里舒坦。

    “有啥于心不安的,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俺们带这东西也是心疼闺女外孙儿哩!”谢王氏笑呵呵的说到。

    “也是咱家有贵客送了些稀罕东西,拿给恁们尝尝,要不咱有钱也买不着这些好东西哩!”谢青山扭头瞧了瞧谢萱,对秋娘夫妻俩笑说道。

    秋娘和周安就赶紧问是怎么回事,谢青山就简单的说了一遍。

    “呀,幸亏萱萱聪明,要不还不知道发生啥事儿哩!”秋娘后怕的拍了拍胸,又摸了摸谢萱的头发说。

    “也就是萱萱能恁机灵了,要换成别人,就是大人也不一定能逃出去哩!”周安望着谢萱的目光中有惊讶之色,早在谢家庄子上发生的事,他就觉得这个小姑娘不简单,她一个小姑娘三言两语吓得李大李二直哆嗦,叫往东不敢往西,那时候他就对这小姑娘的转变有些惊讶,毕竟谢萱从小在老丈人家长大,以前的性子他也是知道的。

    “姑父,你夸的我都不好意思哩!”谢萱察觉到周安惊诧的眼光,就佯装羞涩道。

    说了两句闲话,秋娘和周安就带谢青山谢王氏往做豆腐的屋走去,谢萱也跟在后面,看秋娘家的豆腐坊筹备的如何。

    一进屋就见当屋地上放一个井盖大小的磨盘,上面正放着湿漉漉的黄豆,下面还放着一个木盆,接磨好的豆浆和豆渣。

    “呀,正做豆腐呢?咱们今儿来的正好,尝尝你们豆腐做的咋样。”谢王氏瞧见,笑的满脸皱纹都荡开了,对女婿女儿的勤奋很是欣慰。

第137章 豆腐脑() 
“这么快就做上了?来,给咱们说说,这豆腐咋做的?”谢青山看到女婿女儿如此积极,心里也很欣慰,就让周安给介绍介绍,一方面也是看他在县城学的怎么样。

    “行,我就给爹娘说说。”周安也不怯场,指了指屋里的磨盘,张口就笑道:“做豆腐首先要磨豆腐,大家都知道,这就是做豆腐的第一步,将泡好的黄豆磨碎。”

    然后又指了指靠左墙的灶台,里面正烧着火,因刚才没人添柴火,这会儿只剩下火星点点在灶眼儿里明明灭灭,“这是做豆腐的第二步,将磨好的豆浆和豆渣煮开了!”

    秋娘也笑道:“刚才我就正烧火呢!芹儿也大了,能帮我带鸿儿,俺们三个正好分工做豆腐。”

    谢青山和谢王氏一边点着头,一边看向灶台旁边的木架,上面吊着钉成十字形的木框,上面四个角连接着一块方形的棉布,棉布下面是一口缸。

    “这是第三步,把豆腐渣和豆浆分开。用的时候,将熬开的豆浆舀进吊着的棉布兜中,像这样一摇一摇地晃棉布兜,将豆浆从豆渣中分出来,流到放在下面的大缸里。“周安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