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理说,这片海域那么广袤,中途碰上一两艘船是很正常的事,但是凌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侧脸看过去时,只见上官凤鸣的脸色相当阴沉,便问道:“前辈,既然有船来了,咱们要不要过去打个招呼?”
“等等,别急。”上官凤鸣阻止了凌云,又观察了半晌后方才问道:“你看看那是一艘什么船?”
此时,来船又近了很多,已经能看清楚大致的外貌了。
凌云凝注片刻后愕然道:“这是哪个世纪的船啊,怎么看起来那么复古?难道是当地旅游局搞出来的花样?”
上官凤鸣冷冷道:“这里可不是旅游景区,弄那么大一条复古船到底给谁看?而且按照海上航行安全条例,那艘船上为什么不装大型探照灯,而是用这么一盏光源并不充足的火灯?”
凌云一瞧还真是这样。
回头再看看自己这艘渔船,虽然小了点,可整个船上安装了五个大探照灯,一打开贼亮贼亮的,哪像对方那么鬼里鬼气的。
林阿来也觉得奇怪,便停下船速,跟在两人身后来到甲板上。
此时,那盏绿灯从迷雾中缓缓穿出,终于露出了整艘船的模样来。
三人呆住了,一股寒意蹿上了脊背。
第151章 漂泊的女王船()
那是一艘欧洲三桅大型帆船,长约五十米,体型轻长,在一些时下流行的西方古代海战剧中经常出现。
林阿来瞅了半晌,突然尖叫道:“那是漂泊的女王船!”
凌云对海上的东西不太了解,当下愕然问道:“你在说什么呀?什么女王船?”
于是,林阿来耐心解释起来。
在十六世纪中叶,大航海时代逐渐兴起,当时英国和荷兰的造船家开始发展一种轻型的三桅帆船,叫“盖伦船”。巧的是,西班牙之前已经有了这种船,只是速度和操纵性明显不如英国的后起之秀。于是,为了区分两者,世人便称英荷的盖伦船为“女王船”(因为该船是在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时期创制)。
林阿来从小就对各国的海事历史十分感兴趣,业余时间看了很多相关书籍,所以一眼就认了出来。
这种古船的制作工艺相当繁复,虽然以现代的科技足以复原出来,但是涉及的材料和人工等成本太高,根本没有这个必要,而且看它那陈旧的外观,应该不是故意做旧的,而是长期以来形成的。
凌云搔头道:“原来是古代的欧洲帆船啊,那就太奇怪了!这里可是咱们国家的南海海域,为什么会出现欧洲的古船呢?”
上官凤鸣对这片海域的历史也不太了解,当下眼神直勾勾地盯着林阿来,看他怎么个说法。
林阿来见两位神魔般的高手都着重自己,登时牛比得连尾巴都翘到天上去了,手指用力一搓鼻子,傲然道:“说起这一带的历史啊,不是我林阿来吹牛,方圆百里之内就没有比我更了解的人了。你们别看这岛上的渔民多的很,可大都没什么文化,问他们哪里有好鱼好虾还行,要是问他们这一带的文化历史,八成连个屁都蹦不出来。我就不一样了,好歹也是大专毕业,又自学过几年海洋历史,所以啊……”
上官凤鸣打断他的话,没好气道:“行了,别扯了!有话直说,这里究竟发生过什么?”
她这一生气,林阿来立马就怂了,当下矮了半截身子,笑嘻嘻道:“是……是料罗湾海战。”见两人一脸茫然的样子,连忙解释道:“就是崇祯年间,明朝海军跟荷兰海军之间的一场大战。你们也知道,荷兰人的海军在那个年代可牛比啦,直接从欧洲一路干到了亚洲印度,并且在印度组建了一个殖民总部——荷兰东印度公司。后来,荷兰人想把魔爪伸进明朝的东南沿海,被明朝水师大将郑芝龙大败于东南海岸的料罗湾,使得欧洲殖民者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都不敢再往东一步。”
凌云道:“我记得料罗湾位于我国海域的东南角,而这里是正南面,两者也不挨边啊。”
林阿来忙道:“我还没说完呐。那支荷兰海军原本有六十多艘军舰,几乎都被郑芝龙的海军给击沉了,还剩下一艘女王船往回逃向印度南部海港,途中就经过了这片海域。
当时的荷兰号称“海上马车夫”,举国上下拥有一万五千多艘各类船只,八万多名水手,比当时欧洲其他各国的海军总和还要多一些,并且在亚洲已经扎稳了根,要完全铲除需要耗费巨大到难以想象的国力,而且胜负难料,所以郑芝龙并没有赶尽杀绝,而是放这艘船回去,好同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负责人进行谈判。
这事本来没什么难度,不曾想中途又起了风波,那艘船最后竟没有回到印度南部港口,而是在半道失踪了。
东印度公司派使者去问郑芝龙,后者不耐烦地说不知道这回事,根本不去理会荷兰人的情绪。
那使者灰溜溜的回去后,公司负责人虽然气得不行,可作为败军之将,也不敢冲郑芝龙发飙,然而自己又不能不去管那艘失踪的船,只好再派人去调查。结果一连派了三批调查团,得到的结果都一样:该船在华国南海的迷踪海域失踪。
后来两国使者坐下来谈判,最终以荷兰人的失利而告终,不过明朝皇帝也没有过分刁难荷兰使者,答应跟荷兰人进行一定程度的贸易往来。
当大家都以为事情就这么结束时,那艘荷兰女王船突然又在南海出现了!不过,人们惊恐地发现,那已不是正常的船了,而是一艘鬼船!”
凌云见他一直说得很认真,还以为会有什么了不起的发现,没想到到头来竟然是则“鬼故事”,登时朝他抛去鄙视的眼神。
林阿来急道:“我没有说谎,真……真的成了鬼船!”
凌云道:“这世上根本没有鬼,死后也只有中阴身,是一种还未被科学完全探明的能量体或精神体状态。算了阿来哥,我只问你,你凭什么认为那是鬼船?”
林阿来道:“每当那艘船出现的时候,这片迷踪海域便会起很厚很厚的雾。当地县志曾有过记载,在那场海战结束后的第十个年头,海洲岛上的万州知州范惠清在出海时目击了那艘鬼船;之后的一百年中,陆陆续续有许多渔民和水师官兵也目击过。可无论当时的距离如何接近,他们都无法接近那艘船,即便擦身而过也无法看清楚船上的真貌,更别说登上甲板了,所以被称为‘漂泊的女王船’”。
凌云沉吟道:“也许那艘船当时出于某些原因而不想回到东印度公司。对了,我听说当年的西方海军治军很严苛,一旦战败,船长将受到很严厉的惩罚。”
林阿来摇头道:“这种情况根本不存在。当时我曾好奇查过西方的海军史料,那位船长回总部后根本不会受到惩罚,反而会因为在战争失利时保存了战船而受到嘉奖。”
凌云道:“那些目击者的话真的可信么?万一是在某种情绪的影响下夸大其词呢?就像村口有两只狗在打架,传到村尾就成打死人了。”
林阿来道:“如果以上这些人都不可信的话,那么还有一个人的记录应当是可信的。”
凌云好奇问道:“谁?”
“南洋大臣沈葆桢。”
第152章 南洋大臣沈葆桢()
凌云原本很惊讶,可随即释然。
清朝后期,洋务派力主建成了四大水师,其中南洋水师便是由沈葆桢所统领。
其人出身贫寒,考取功名不易,但在为官一方后并未被当时腐朽的官场氛围所污染,而是心怀天下,力主加强海防建设,组建了南洋水师,并将其发展成为当时华国的第二大水师。
他素来治学严谨,喜欢记录,而且实事求是,从不打诳语,他留下来的文字应当是可信的。
于是,凌云问道:“阿来哥,能说说这位沈大人的记录吗?”
林阿来点头道:当然能啦。不过我记性不好,记不住原文,只能说下大致内容。”接着,将一段往事娓娓道来:
那夜,南洋水师的第一艘主力巡洋舰“开济号”试水。沈葆桢在一众水师将领和亲兵的护卫下亲自登船出海。
凌晨三点,开济号驶离港口,一个小时后来到了传说中的“迷踪海域”边缘。
曾有部下劝谏沈葆桢不要走那片海域,因为那里是当地妇孺皆知的闹鬼之地,一旦碰上了‘漂泊的女王船’,后果将不堪设想。
谁知道沈葆桢非但不听,反而重重处罚了那名将领。
作为洋务派的中坚力量,他认为眼下除了要积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以外,还要摒弃华国几千年来的陋习,包括封建迷信。
所以,他事先故意选择了这条南海传闻中最恐怖的航线,除了试水新舰以外,还要树立一个新风尚的标杆。
凌晨四点二十五分,海上起了浓雾,伸手不见五指,一艘老式的欧洲三桅帆船突然出现在开济号的船首方向,并鬼使神差地靠近了开济号的船首左侧。
当时沈葆桢和许多将领都站在船首甲板上,亲眼目睹了此船,并派出三名精干士兵登陆上了对方甲板。然而,那三人一登上女王船后便消失在茫茫浓雾中,连半点声音都没再发出过。
于是,沈葆桢认定船上有歹人装神弄鬼,便又派出一名军官和十名士兵,岂料结果仍是一样。
整整十四名训练有素的职业军人,似乎在瞬间被女王船吞没,最终连个响声都没发出。
当时很多船员吓得连连磕头捣蒜,沈葆桢却喝阻了众人,并打算再派出一批将士前去寻找。
谁知命令还没下达,那艘船忽然离开了开济号,没入了茫茫迷雾之中,无论沈葆桢等人如何搜寻,都再也没有现身过。
此事被记载在沈葆桢的一本手札《海洲幽记》中。
听说皇帝在听了这件事后也曾派人来迷踪海域调查过,却一无所获。
听完后,凌云沉默了,他现在也开始怀疑,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