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比强者更强 作者:赵玉平-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展。这也是一种思想走向极端时的不良后果,儒学的这种现象恰恰说明儒家所强调的度(中和)的重要性。一种学说,以自己的失足验证了自己坚持的原则的正确性,这个现象是颇耐人寻味的。
  对于修身的要诀,孔子提了五个字:温、良、恭、俭、让。
  温就是温和稳重,不走极端,善于自控。
  良就是慈爱、善良。
  恭就是态度恭敬严谨,无懈怠之心。
  俭就是节约。
  让就是谦逊。
  这五个字给我们刻画出了活生生的一个经典的儒者形象。五字要诀是有来历的。老子在《道德经》里讲:“吾有三宝: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六十七章》)。对照一下可以发现,温和良大致相当于老子的慈,俭这一条孔子和老子都有,而让与老子的不敢为天下先相当。
  孔子实际上继承和发扬了老子的理念。他在原有的三宝之外又加上了恭来强调为人处事的态度,分化出了温以强调性格的历练。
  修身是自我的净化。从古到今,英雄总是求功于外,期待战胜外力,而圣贤总是求功于内,期待战胜自我。“心魔难抑”,战胜自我确实是一条艰难的道路。大凡成功者,都是以顽强的意志力闯过自我、战胜一道道难关的。孔子强调在修身的主观努力过程中,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君子总是严格要求自己的,小人则是放宽自己而一再要求别人。律己修身的过程是一个学习加自省的过程。学习上,要“三人行,必有我师” (《论语?述而》)、“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也就是说,要向同行学,向周围的人学,广泛吸纳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同时要读点历史,看些案例,多方了解成功与失败的事例,为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提供参考依据。
  孔子特别欣赏自己的学生颜回,认为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圣贤之才。在自我修养上,颜回有三大优点:
  其一是安贫乐道。尽管家境十分贫寒,甚至温饱都成问题,但是颜回依然孜孜不倦地追求学问,修养道德,并乐此不疲。试想我们大家一旦经济困难到一天只能吃上一大碗饭,这个时候能有谁可以保持平和的心态在教室里津津有味地研究道德文章呢?
  其二是思考的功夫十分过硬,可以举一反三,老师讲一点,他可以想到很多并能一一地去实践。
  其三是日常修身功夫过硬,颜回能够做到不迁怒,不贰过。这两点是绝大多数人难以做到的。我们经常是在受了委屈,或者是心中有气后,不自觉地对同宿舍的同学、家里的亲人发发无名火,至少要拍拍桌子、摔个茶杯,对桌子和茶杯发泄一下,这就是所谓的迁怒。一个人要修养到不迁怒,心中有不快马上就控制住,在对人对事的态度上依旧保持和先前一样是非常不易的。而不贰过就更难了。相同的错误绝对不重复第二次。无论是在生活中,在学习知识过程中,还是在工作岗位上,谁要是能做到不贰过,那一定会有大成的,哪怕是不四过不三过也会成就不小的。
  修身的准则虽难,但也不是高不可攀。虽不能之,心向往之。只要追求一下必有收获。就譬如爬山,山顶虽高,只要我们开始爬,即使到不得山顶,但向上的过程中亦可一路上收获山中的物产并且饱览山中景色。
  首先讲人本,强调人是万事之本,做事要得人,找到了合适的人,困难事情也可以办成,找不到合适的人,容易的事也办不成。所以孔子说:“为政在人”,“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中庸》)
  其次讲察人,“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论语?为政》),要看一个人到底是什么样子,要看他行为指向什么目的,这个目的背后的动机是什么,他现在的生活和心理状态如何。通过这三点,就可以清楚地掌握一个的品性。
  再次讲用人。在用人上要有战略眼光,用人所长而不是求全责备。有两个用人思想值得我们参考:一是强调赦小过,一些小毛病可以不计;二是要举所知,用的人一定要是你自己了解的人,你可以给他安排合适的职位,并实施有针对性的监督管理,不要过分拘泥于任人唯亲的担忧,而放弃有着长期合作的人。一方面,要广泛挖掘贤才,多方观察他们,把他们纳入到自己所知的圈子里来;另一方面,要把用人安排锁定在有所知的范围之内以减少风险。
  孙子兵法的管理思想
  孙子兵法的管理思想
  《孙子兵法》共13篇6 000余字,虽然这是一部以讲述战争规律为主的兵书,但是其内在的思想和理念却极具发展力,对各个领域都有借鉴价值。特别是在外部环境日趋复杂、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有很多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都借鉴和参考了《孙子兵法》。
  孙子名武字长卿,是春秋末期齐国人,生活年代大致与孔子相同。孙子本姓田,因为伐莒有功,他的父亲被赐姓孙。孙武祖辈都通晓军事,后来齐国内乱,孙武逃到了吴国,在吴国都城姑苏也就是今天的苏州附近过隐居生活,潜心研究兵法。公元前516年吴王阖闾自立为王,任命伍子胥为大将军讨伐楚国,伍子胥深知孙子的才能,连续7次向吴王推荐。公元前512年,吴王终于召见孙武,孙武带去了他的兵法13篇,深受吴王赞赏,于是被任命为将军。孙武当将军后和伍子胥3次伐楚,攻占了楚国的都城,又打败了越国,扩展了疆土,同时在中原地区大破齐军,威震中原,在黄地会盟诸侯取代了晋国的霸主地位。《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记载了孙武进谏吴王拜将斩姬的故事,为后人所称道。
  《孙子兵法》共13篇: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军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
  主要的思想内容是:
  (1)《孙子兵法》在战略上强调以谋略去战胜敌人,“上兵伐谋”(《谋攻篇》),第一流的统帅总是要用计谋去占胜对手而不是逞匹夫之勇,单凭武力那是不解决根本问题的。
  孙子在《孙子兵法?计篇》中明确提出,计谋的内容主要是“五事”:道、天、地、将、法;“七计”: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2)强调要能因地制宜地进行部署,安排战斗。因为外界的一切因素都处在变化之中,所以决不能生搬硬套,推行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孙子兵法?虚实篇》中说:“水因地而制流,故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者,谓之神。”
  (3)强调对内外部信息的全面把握。“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知天知地,胜乃无穷”。(《孙子兵法?地形篇》)
  (4)在具体的战术技巧上,主张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避实就虚。
  《孙子兵法?兵势篇》中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在战争中要巧妙地把握奇和正、虚和实,巧妙地运用谋略,迷惑敌人、调动敌人、战胜敌人。
  (5)打击敌人时要在整体的战略战术上抢占先机,掌握主动权,“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孙子兵法?虚实篇》,要使敌人陷于被动。掌握主动的途径主要有:
  以逸待劳:《孙子兵法?虚实篇》说:“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
  有备无患:《孙子兵法?九变篇》说:“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
  兵贵神速:《孙子兵法?九地篇》说:“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6)推崇指导战争的最高境界不是采取流血和暴力的手段,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孙子兵法?谋攻篇》),能够利用各种政治外交的手段、利用谋略和智慧,以最小代价获取战争胜利才是成功。
  (7)要综合分析战争的形势。《孙子兵法?谋攻篇》提出,影响战争胜利的因素有五个:“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8)选好领导者。一个好的统帅,要有“智、信、仁、勇、严”(《孙子兵法?计篇》)。所谓智就是主将的智慧和谋略;信就是对外能取得领导者和百姓的信任,对内能取得广大官兵的信任,言必行,行必果;仁就是能够关心下属,能够关心士兵,爱护士兵,同时能够处理好军民的关系;勇就是勇敢,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严就是坚定认真地执行部队的纪律,严于律己,一视同仁,不偏私,确保规章制度和命令纪律的落实。
  韩非子的管理思想
  韩非子的管理思想
  韩非是战国时韩国的贵族,生活在战国末期,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各国都进行过变法,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和法制制度都已经初具规模。韩非的老师是儒学大师荀子。韩非口吃,不善于言谈,在游说之风盛行的时代这是制约个人发展的不可忽视的阻力。韩非忧国忧民,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民族危机感,屡次向韩王上书,要求改革,但意见均未被采纳,于是他发奋写作,写出了《孤愤》、《说难》、《五蠹》、《内外储》、《说林》等几十万字的文章。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法、术、势的理论。后来秦王嬴政读到了韩非的文章,非常赞赏,为了得到韩非就发兵攻韩,于是韩王就派韩非出使秦国,这样韩非到了秦国。在秦国韩非不但向秦王讲解自己的学说,还劝秦国攻打赵国保存韩国。这一观点为李斯、姚贾等人陷害韩非提供了口实,使得很敬重韩非的秦王也产生了疑心,于是把韩非投入狱中,不久韩非就在狱中被毒死了。
  韩非认为,儒家推崇的仁义道德已经过时了,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