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笙瑶埋着头,不敢正视林凯南,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竟然会在这种情况下遇见老同学。
她不想被别人看到自己落魄的模样,不需要任何的同情。
毕竟,路是自己选的,跪着走也要走完。
林凯南送自己回家。
程小汉不在家,杨笙瑶交代了大宝在家写作业后,便独自一人想要到超市里买些菜回来。
才刚走出家门口不远,路过小区,拐过一条小道,便看到一辆车极速前行过来。她来不及躲闪,只听到一阵剧烈的颤动声,整个人便被弹飞了出去,重重的摔落在地上,血流遍地。
“哎呦,千金大小姐终于醒了,不然你阿嬷还真就要把你送到医院去了,哎哟,医院那地方,烧钱烧的,真不敢想象。”
记忆被打断。
廖钟桃将一碗稀饭和一盘炸菜放在桌上,头也不回就走了。
“反正她也刚醒,胃口不好,就随便吃点清淡的就行了。”
阿嬷一听,急了,端着菜盘子想要出去。
“阿瑶乖乖躺着,阿嬷给你去外边舀几块肉去。”
杨笙瑶之所以会从单杠上摔下来,便是因为抓力不稳,长期的营养不良让她在关键的时候使不上力气来。
阿嬷再走进来时,菜盘子里多了几块瘦肉。
廖钟桃在外边骂骂咧咧的。
“一顿饭要吃那么多肉,这身子啊,果然是肉长的,金子做的!”
阿嬷将肉用铁汤勺一点点锉碎,拌上咸菜,捣进了稀饭里。
“阿嬷,我已经完全没事了,可以自己吃。”杨笙瑶从阿嬷手中接过碗和铁勺子,盈盈笑道。
热流涌进喉咙,有阿嬷在,纵然是粗茶淡饭也是充满了甜蜜。杨笙瑶很快就把饭吃完了,拿着碗到外面的水槽中想要洗碗。
不只是她自己的碗,还有杨石康,廖钟桃,杨禹等一家人的碗。
弟弟杨禹从不做家务,家里的家里几乎都落在杨笙瑶身上。
“阿瑶,你刚醒来,还是多休息休息。”阿嬷赶紧追了出来,想要抢过杨笙瑶手中的碗。
杨笙瑶笑道:“奶奶,没事,我没有那么金贵。”
里屋内,廖钟桃和杨石康在说话。
“孩子他爸,要我说啊,这闺女家的读太多书真的没用,读个小学就行了,家里还有个弟弟呢。赶紧出来工作挣钱给弟弟读大学啊!”
杨石康皱紧了眉头:“我也是这个意思,但是我妈那个倔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
廖钟桃冷笑:“这好办啊,她孙女想要上学,那她出钱啊!咱一分钱都不掏,看她一个老太婆能怎么办?”
他们的话,一字一句都落入了杨笙瑶的耳朵里。
这真的是亲爹亲妈吗?从小到大,她几乎没有感受道他们的温存,他们的眼中只有那个不成器的,考试永远不及格的比自己小两岁的弟弟。
不过,既然老天爷给了她一次重生的机会,她这一生便要好好把握,改写命运,必须从读书开始。
不只是要读书,更要好好读书。
虽说重生前,她也没有因此辍学,但是奶奶却为了供她上学而操劳,导致了高血压发作,从此埋下了病根子。
“阿瑶,方才你爸妈的话你可都听到了?”
阿嬷不知什么时候已然站在了她的身后,杨笙瑶面露浅笑,唤了一声:“阿嬷。”
“阿瑶放心,阿嬷一定不会让阿瑶辍学的。”阿嬷脸上爬满了皱纹,写满岁月的风霜,总是那么慈祥。
阿瑶点了点头。
过完这个暑假,她便要上初中了。
1996年,九年义务教育在很多地方还没普及,三百块钱一学期的学费依旧让很多家庭操碎了心。
阿嬷年轻的时候给北方地主家做过小丫鬟,做的馒头又结实又香甜。年纪大了,自然是没办法出去工作,阿嬷便想要通过卖馒头给阿瑶筹集学费。
每天早上,天还灰蒙蒙的时候,阿嬷便已经起床了,和好面,准备好温水,用筷子将面粉调成麦穗状,然后便是发酵了。
杨笙瑶也起来帮忙,发酵好的面团还要进行揉面,阿瑶力气小,经常揉得满头大汗。阿嬷看着心疼,便让她在一边休息。
她摇了摇头:“阿瑶一点都不累。”
经历过那么多事情,面前的一切似乎也不再成为难题了。
蒸好馒头后,阿嬷便要挑出去卖,挨家挨户吆喝,阿嬷不想让杨笙瑶跟着。
“咱家阿瑶是未来的女状元,怎么能做这种事呢?阿嬷老了,再辛苦丢人也是没关系的。”
杨笙瑶明白阿嬷的意思,小城里人少,几乎都是认识的,阿嬷是怕她被同学认出了会不好意思。
可是她才不在乎这么多呢,只要能够跟阿嬷在一起,就是吃再多的苦也是值得的,而且阿嬷这么辛苦的卖馒头,也是为了攒自己的学费。
“女状元也不能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呢!再说了,卖馒头又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有阿嬷在,阿瑶什么都不怕。”
阿嬷看着自己面前乖巧的孙女,脸上不觉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只是叹了一口气,这么好的孩子怎么就摊上那样的爹娘。
虽说90年代的闽南地区,重男轻女亦是常见,但是像杨石康与廖钟桃这般极端的,亦是很少。
阿嬷一直都记得,杨笙瑶出生后,计划生育管的严,所幸后来又生了个弟弟杨禹,但廖钟桃依旧觉得不够。便还想要再生一个男孩,与杨石康商量了,便想要将杨笙瑶卖给外地,给人家做童养媳。
阿嬷听说了这件事后,半夜追着人贩子,直直追了七里路,才终于赶上了。从人贩子手中抢回了年仅五岁的杨笙瑶。
“你们谁再敢把杨笙瑶卖了,我就告诉给上头的人,这是犯法的,抓你们去治罪!”
廖钟桃对此一直怀恨在心,逢人便说阿嬷的坏话,总觉得是阿嬷害得她多失去了一个再生儿子的机会。
杨笙瑶倒也是争气,上学后成绩一直杠杠的,每次考试几乎都能拿第一。为此,廖钟桃更是气得咬牙切齿,自己的儿子一点都不争气,每次开家长会老师都会拼命表扬女儿,然后批评儿子。
第三章 我要去帮班花卖馒头()
她甚至认为,杨笙瑶把自己儿子的智商给分走了。
天刚亮,天空泛起了鱼肚白。
许多早起的妇人已经在给一家老小准备早饭了。
阿嬷挑着馒头,杨笙瑶紧随其后。
“卖馒头啦!厚甲(闽南语)又结实的馒头哟!”
“卖馒头啦!厚甲(闽南语好吃的意思)又结实的馒头哟!”
阿嬷每吆喝一句,杨笙瑶便再后边也跟着喊一句。
1996年的鹭岛还鲜见外地人,走街窜巷的也大都是相互熟识的。
阿嬷在当地人缘很好,也通晓一些土医术,新中国刚成立不久的那会儿还经常帮本地的一些孕妇接生。
很多人看到阿嬷也都会极为热情的打招呼,阿嬷放下担子,过来买馒头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起来,将阿嬷和杨笙瑶团团围住。
“这不是阿瑶吗?都长这么大了。”
大人们的目光很快就落到了杨笙瑶身上,杨笙瑶乖巧的抬起头来,闪烁着美丽的大眼睛,给叔叔阿姨们问好。
“是啊,马上就要上初中了。”阿嬷有点驼背,蹲下身子拿馒头时再弓起身子极为费力,杨笙瑶后来知道了阿嬷的腰已经严重到经常彻夜未眠的地步。
过去的一些事涌上心头,她于是蹲下身子,让阿嬷站着,由她负责拿馒头。
“阿瑶这孩子真是勤奋乖巧呢!”
“可不是吗?我家仁兴也这么大,天天宅家里看四驱兄弟,书也不爱念,家务活什么都不会干。”
“我家笑笑也差不多,天天看什么美少女战士,老折腾我们家黑猫,让她变成美少女战士。”
杨笙瑶就这么听她们一边买馒头一边说着家常,倒也觉得有趣,常年在大城市地下室住久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亦是匮乏,而今还真是有些不习惯呢。
“阿嬷,买十个馒头。”
说话人是一名打扮精致的妇人,躺着考究的卷发,一袭花色长裙,标准的鹅蛋脸,这便是林凯南的妈妈了,大家都习惯性的唤她阿眉。
林家世代经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听说等林凯南中学毕业后全家便要移居美国了。
林凯南是林家的独生子,自小便养尊处优,全家人对其给予了厚望,不论是吃的还是穿的,都不得半点马虎。所以当阿眉出现在这样的场合里时,很多人都惊呆了。
许是吃惯了山珍海味后,倒也稀罕起馒头这等粗食了。
林妈妈接过杨笙瑶递过来的馒头,问道:“多少钱?”
“三块钱。”杨笙瑶甜甜的道。
“真便宜。”她看着杨笙瑶乖巧俊秀的脸,也着实是打心里就喜欢,不禁又多说了几句,“你就是和凯南同班的杨笙瑶吧!听说成绩特别好,浮图街道就这么小,中学也应该是同班吧。”
杨笙瑶微笑着点了点头。
林妈妈心满意足的领着馒头离开了,也在心里嘀咕着,凯南怎么忽然想起要吃馒头了,家里好吃的东西那么多,菲佣哪一顿饭不是变着花样做的?而且还一下子要吃十个!
“你要吃的馒头。”林妈妈将那一袋馒头朝着正安静看书的林凯南面前就是一扔。
连一边坐在藤椅上看报的林爸爸都颇有些忍俊不禁,便打趣的问道。
“咱家凯南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吃起馒头了?”
“谁知道呢,”林妈妈没好气的说,“也不知道是不是读书读傻了。”
正在书桌前看孙子兵法的林凯南的目光飞速撇了一眼窗外,三楼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楼下的场景,阿嬷和杨笙瑶正满脸笑意的招呼着买馒头的人。
“妈,他们还在楼下呢,你去帮我再买十个馒头。”林凯南开口道,林妈妈差点叫出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