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拜火传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叙。”傅介子心头又有些疑惑,若是在大汉朝,断然不会有王后请使者吃酒之说,但在这楼兰城中却是极平常的事,在楼兰城中,百姓见了国王可以热情地围过去说话,王宫也是一般的平民都可以进去的,只是有卫士守着,进去要办一些简易的手续。

    傅介子隐隐感到有一些对自己有利的事情要发生了,当下答应,让尉屠耆带路。路上,傅介子想先套套尉屠耆的底,道:“太子的汉语讲的很好。”尉屠耆哦了一声,道:“是母后教的,母后也是汉人。”傅介子打蛇随棍上,道:“不知祖籍在何处?”尉屠耆随口道:“在敦煌,因为变故来到我楼兰国。”傅介子又道:“太子的汉语讲的比安归王子要流利得多。”尉屠耆道:“我常常陪在母后身边,所以说汉话的机会多些。”傅介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来到王宫,傅介子这回才真正见识到楼兰的王廷,古印欧风格,内部装饰比起中原建筑要简单得多,给人的感觉有些空旷和生硬,不像中原之地显得富贵逼人。周围的有零星的楼兰卫队都守在了外面,傅介子跟着尉屠耆进了圆顶的大堂,不料这里却只有几个宫女,并没有看见王后。

    尉屠耆带着傅介子再走一阵,让车护在外面守着,任何人也不能进来。之后带着傅介子进了圆顶富丽大厅的后面一处较小偏厅,王后一人静坐在那里,身后只有两个宫女守着,等傅介子进来之后,那两个宫女也被支开了。

    傅介子知道今天到这里来不只是吃酒这么简单。

    傅介子先向王后行礼示意一下,王后给傅介子的第一感觉是那种极为慈祥之人,举止雍容华贵,给人一种宁静平和的感觉。

    “星夜请国信使大人前来,小妇人打扰了。”王后示意让傅介子坐下,道:“只因小妇人也是汉人,久离故国,所以想请国信使大人来说说话。”

    傅介子突然间想到了霍光大将军临行前下的任务了。

    以骏马监的身份去大宛国求汗血宝马,而真正的目的地却在临近的大月氏,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另外,则是顺道探一探西域各国的态度。

    这楼兰国是西域的第一户。

    所谓吃酒只是个托词,王后身前是一个三尺大小的小圆桌,用丝绸铺垫着,上面放了点儿楼兰国的点心,再就是一只半透明的玉颈瓶里面装着大半壶红葡萄酒,再放了三只质感柔和的玉杯。

    看样子,这顿吃酒只准备了三个位子,一个是王后,一个是尉屠耆,另一个便是傅介子,没有国王,也没有安归王子,这意味着什么?傅介子将这一切看在心里,感觉到这楼兰国并不像自己想的就如同一个县郡,这里面也有着极微妙的关系。

    尉屠耆道:“使者大人,母后是汉人,我也算是半个汉人,使者有什么困难母后和我都会尽力相助。”王后颔首道:“楼兰与大汉从来都是友好国家,小妇人也不希望两国世代友好。”傅介子从话中听出了什么,道:“娘娘如此相助,两国自然会世代友好。”说完顿了一下,道:“那么,安归王子呢?国王陛下怎么看?”

    尉屠耆脸色有些变,王后却依旧是心平气和,道:“安归是小妇人的儿子,心自然也是向着大汉的。国王他早年在匈奴为质多年,同样是恨透了匈奴人,所以只要我汉朝有诚意,国王陛下也会倾向大汉朝的。”

    傅介子见说这些邦国之交气氛太闷,而且多说多问都会充满危险,当下话锋一转,说起了敦煌情形,问起王后如何会从敦煌到楼兰来。在他猜来,王后嫁入楼兰,是一次国与国之间的友好行动,说这些会增加合作的可能性。

    提到敦煌,王后的脸色相反的是有些痛苦,但仍是仪态从容地讲了自己的故事。

    王后的父亲姓耿,本来是敦煌的城主。那个时候丝绸之路尚没有打开,敦煌的主要防务都是针对匈奴和楼兰国等西域国,耿城主是会一些降妖伏魔本事的大人物,镇守敦煌一直相安无事,可是那几年的时间里,总是有大量的匈奴兵越过敦煌去抢劫大汉内地的百姓,而对敦煌却是什么也不抢。耿城主什么也查不出来,不知道匈奴兵是如何偷越过去的,最后无奈,可好请求楼兰相助,两方面拦截匈奴兵,为了表示诚意,耿城主将自己的大女儿嫁到了楼兰国,也就成了今日的王后。

    傅介子听她似乎是说到了什么重点,好像和自己的事情有了极大的干系,道:“如今的敦煌城主,名叫耿龙,难道……”王后颔首道:“那是小妇人的二弟。”傅介子大为惊讶,感到自己身上的担子轻多了,这个王后无论如何都是站在自己大汉朝一边的。

    敦煌城主耿龙,人称敦煌神龙,是一位令匈奴人侧目的汉朝大将军,镇守敦煌多年,从来没有听说过有匈奴兵进犯的。

    王后继续讲她的故事。

    老城主将女儿嫁到楼兰国只是为了请楼兰出兵拦截匈奴兵,可是却因为此事而送了性命。因为敦煌城兵多将广,要剿灭匈奴兵实在不是一件什么难事,老城主这么做便有了私通外敌之嫌,给敦煌一户极有声望的潘姓世仇留下了口实,告上朝廷后,耿城主被抄家,王后两个兄弟耿龙、耿虎也被充军,王后自己因为嫁到了国外,为了两国邦交便没有处理。

    几年之后,在王后的多方通融之下,耿龙、耿虎两兄弟被用钱买了回来,耿龙查出了当时的原委,竟是汉人内奸以商队的形势带分批带匈奴兵过境,因为查出了原因,耿城主被恢复了官位,但此时老城主已经死了,考虑到和楼兰国亲家的关系,朝廷派耿龙为敦煌的城主,将楼兰拉拢到汉朝这边来。

    傅介子见王后有很多地方都隐去了,并没有讲清楚,但考虑到此事有忌讳之处,所以便不多问,但可以听得出,王后是来帮他的。

    王后讲到这里便不多说了,只是道:“大汉使者,近日的楼兰城不太平,一切都请小心。”傅介子知她说的是匈奴人,只是这种话不能明说。

    “多谢王后提醒,请问,王后可认识一个叫耿融的敦煌人?”王后摇头笑道:“敦煌城中耿姓之人极多,这个么,小妇人便不知道了。”傅介子又想到了那个神秘的耿融,这绝不是一个普通的商人。

    傅介子辞别了王后,准备回驿站,尉屠耆坚持要送他回去。傅介子心头又是一惊,自己怎么说也只是个使者,而他再不济也是个楼兰太子,而且两人也没有深交,若按规矩,他见自己一面,说上几句客套话,再安全将他送出境去也就是了,实在没有必要对自己这般殷勤。

    可是他现在这么做,原因只会有一个,就是安全。傅介子虽然只是个使者,但却绝对不能死在楼兰境内,尉屠耆要保证他的安全,但既然护到了这个份上,这就说明有极大的危险正在暗处,自己不知,而这个王子却已经知道了。

    可是他为什么又不肯明说呢?

    傅介子知道这里面肯定还有他不知道的事情,也不多问,任由尉屠耆送他回到了驿站。 

第十一节,波斯少女() 
回到驿站已经很晚了,傅介子赶紧去看遂成,他知道遂成一时半全儿不会好起来,人还没有赶到心里面便在求神拜佛,求遂成老大人大福大贵,千万要撑住。

    可是,当他赶到营房之时,却陡然间惊住了。遂成老大人正在大吃大喝,还满满地打了个嗝,哪里有半点儿病态之样!而这老人旁边却有四个姑娘,三个汉家姑娘,一个波斯少女。

    这三个汉人姑娘都在十五岁左右,或清丽或羞怯,可谓是春兰秋菊,各为一时之秀,见了傅介子战战兢兢地行礼。而这个波斯女子,却全然没有在意傅介子,看上去就十二三岁的样子,小巧玲珑样子活脱,手里面拿着一个上宽下窄的纯白菱花镜子当作扇子扇,尖着嘴嚼着葡萄干。

    最惊世骇俗的是,她并不像那三个汉人姑娘一样战战兢兢地看着自己,而是一屁股坐在遂成吃饭的桌子上,摆荡着两条小腿时不时地踢乌达一下,惹得乌达只是呵呵地笑,又时不时趁遂成不注意往碗里面丢上两颗葡萄干儿,看着遂成吃出沙子一般,一个人“咭儿”地笑。

    傅介子被这一幕打懵了,忍不住道:“遂先生……”遂成远远便看见了傅介子,大步起来道:“国信使大人,霍小将军找到了没有?”傅介子摇了摇头,问道:“遂先生,你这么快就好了?”

    遂成摸了摸波斯少女的头,笑道:“多亏了这小丫头。她用镜子一照,我就好了。”不料那波斯少女偏过头去反而也摸了遂成的脑袋一把,上下打量着傅介子,却不说话。

    傅介子听了更是摸不着门道,道:“什么镜子?”遂成看了下波斯少女手中的镜子,道:“就是这个。”说着顺手想拿过来给傅介子看,不料那波斯少女却十分紧张,大叫一声道:“不行。”遂成和颜悦色地道:“就看一下,立马回你。”波斯女子恶狠狠地一镜子打在遂成手背之上,小孩子家使性子一般道:“说了不行就是不行,再抢我揍你个大孙子!”

    遂成一愣之下却不发火,笑着道了三声好也没不多说了,好歹他的这条命也是这个不知来历的小丫头捡回来的。

    傅介子仍是没有弄明白这个波斯女子是怎么回事,经遂成一讲才大致听了个明白,这四女子是楼兰国王送来服侍傅介子的,可是傅介子不在,乌达等人又忙着照看遂成,只是按傅介子的吩咐,有人送礼送人上来就回绝过去,可是没有想到,这几个汉人姑娘哭哭啼啼的就是不肯走,乌达本来就有些怕女人,那就更受不了女人哭,只好让她们先候着,等傅介子回来之后再决定。这几个汉人姑娘立时不哭不闹了,过来帮他服侍遂成这个病人。

    当然,这不是傅介子的个人魅力问题,她们想回到大汉去。

    遂成是个老实忠厚之人,讲到这几个姑娘家的悲惨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