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加奇怪是事情又发生了。庭院本来就不大,四个蒙面人在阵内阵外游走,九柄单刀舞得没有空隙,可就是够他们不着,而且蒙面人在每到得手处,却立即收招,好像他们并无恶意,没有所图。
十几个回合下来,九头鸟越打越虚,汗流浃背,却全然使不上劲。
这时,鸟首猛省,知道中计,大喝一声:
“快快停下!”
四个蒙面人,哪里容得他们停下。九头鸟稍有松懈,蒙面人招招向着头面要穴而来,如若不防,真的攻到,如若迎刀,招已早撤。
不到四十个回合,九头鸟纷纷倒下,即便还有知觉,已是身不由己。
蒙面人这才拔出匕首,剥去九头鸟外衣,脱下蟒甲,然后顺手一刀,割断喉咙。
四个蒙面人杀完九鸟之后摘下面巾,原来是秦岭四老。
老大说:“吕不从果然精细,原来他早已下药,要我们游而不斗,激发他们烦燥发热。待到他们知觉,已经为时已晚。
我们兄弟今后要特别小心了!”
秉晟邀集众人汇总和会知耶律太子一行的情况。参加的有:吕海父子,门帮主和徐长老,李道长,释玉泉和柳连城。
特别的还有一个老儒生。
秉晟:“学生先把和门帮主调查到的情况会知各位,然后请老先生把他知道的情况告诉大家。
耶律太子一行在长沙有两个据点,一个在南门外树木岭,一个在长沙城北捞刀河。
他们有三十多人,其中有两个汉人。表面上经商,实际上是搜集大宋的情报,还有建立营地的打算。
132 老儒生()
秉晟接着说:“他们不仅武艺超群,而且训练有素,集结活动和应变能力强,这不是江湖门派可以比拟的。要想剪除他们还要做许多周祥的准备,首先就要严密地监视他们。必要的时候还要会知官府。”
门会丰:“他们多次谈到无敌弓,虽然听不懂他们谈话,只言词组和形态表情可以看得出志在必夺,因为无敌弓是在战场上克敌制胜的法宝,有了他,辽军将如虎添翼。
他们谨行慎言,以死罪禁止成员惹事生非。
他们聘请了这位老先生做汉文教习,给予极好的生活条件,还答应答应生养死葬,条件是无事不能出庄,外出不能单行。
看来耶律的目标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秉晟:“老人家,我们敬仰你大义懔然,人穷志不短。今后这里就是你的家,生老死葬您都不用担心了。请您把您知道的事情给大家讲讲。”
老儒生:“谢谢少侠和这位大侠救老朽出火坑,不然晚节不保,临死还要做个千古罪人。”
老人说着就要起来行礼,秉晟一把扶住他,让他坐好后说:
“老人家,您不要自咎,您做得很对,我们敬仰您,谢谢您。”
老儒生:“我是宁乡一个孤老儒生,所在的私塾又很穷,难以温饱。
几个月前的一天,忽然来了几个外地人——”
两间破房子里,分别有四五个学童在读书,老儒生在大孩子那边上课,小孩子这边在嘻戏。
来了三个人,走到没有窗扇的窗口边听课。
下课了,学生哄拥出屋,老儒生还在收拾东西。三人看了看房子,大概是怕倒塌,没有进去,反而退到地坪里。
老儒生出来,三人围了上去。其中一个年轻上前一礼说道:
“老先生,您好!”
老人莫明其妙地望着他,没有做声。
年轻人叽里咕噜讲了一通外国话。
老人更加莫明其妙地望着他。
一个汉人上来翻译说:“他说他是高丽人,来长沙做生意,又仰慕华夏文化,想请您教他学习汉文。”
老人还是没有做声。年轻人又叽里咕噜讲了一通。
翻译说:“他说这里太穷、太苦,到那里一切都由他包了。”
“到他那里?他那里在哪里?”老人说话了。
翻译说:“他就在长沙,不是要您到高丽去。”
听到只是到长沙,老骨头丢在异国他乡的担心没有了。
年轻人看出了老人的心思,对翻译说了几句。
翻译说:“他要您老不用担心,就是百年之后,他还送您老回来安葬,”
老人有了点点笑脸,他看了看孩子们说:
“那谁来教这些孩子?”
翻译说:“这您就不必操心了,死了王屠夫,不吃附毛猪,自然会有人来教的。”
说来也巧,甲长正好从这里过身,走过来问是什么事。
年轻人真的机灵,一看就知道是个管事儿的,拿出大锭银子给翻译。
翻译把甲长拉到一边,把银子塞到他手里说:
“这位高丽商人在长沙做生意,他又景仰华夏文化,想请老先生到长沙去教他学习汉文,请您行个方便。”
133 急智()
那甲长拿着老人正是个包袱,顺水推舟地说:
“只要他自己愿意去,你们就请他去好啦。”
翻译:“请您跟老人家说说。”
甲长走到老人身边说:“您要愿意,就跟他们去吧,您又没有什么挂碍。这里我另外请人好啦。”
老儒生到长沙后,那些人对他照顾得很好,专门给了他住房,床上还挂了蚊帐,在一起吃饭,有时还特别给他例外地添补些特别菜肴。
开始时老儒生很高兴,想不到临死了交上好运。跌到了福窝里。
可是时间一长,问题就来了。这些生意人不做生意,每天讲武打拳。说话交头接耳,行动闪闪忽忽。老人的怀疑由小而大,由大而深。好不容易见到翻译,老人问他:
“他们不是高丽人,是辽国人?”
翻译:“您管他们是什么人!只要有吃有住就行了,千万莫管闲事!”
翻译不敢和他多说话,匆匆地走了。
老儒生吃完饭想出门走走,看看周围情况。
门房态度虽好,就是不让出去。
老儒生知道了自己的处境,事事百依百顺。
两个月后,他再次遇到翻译,他对翻译说:
“他们读书很用功,进步很快,尤其是那个年轻的叫什么耶律的,真的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翻译不等他说完就制止说:“老人家,耶律可不是您随便乱叫的,他是大老板,所有的人都要听他的。”
老儒生:“我看就他最随和、最谦虚。”
翻译:“这就是他的过人之处,这样的人才能办大事。”
老儒生:“他们光读不写怎么能学好汉文,尤其是那个年轻人,现在要学写字了,你跟他们说说,老朽要到八角亭买纸笔墨垫砚。”
翻译:“这些东西我给您买来就行了,何必劳您亲自费力。”
老儒生:“红毛字和习字帖你可不会选,有字体、刻家之分,有印版优劣之别,其内容更是各有所宜因人而异,站都要要仔细挑选的,非老夫自己去不可。”
翻译:“是这样的?我跟他们说说去。”
八角亭是长沙商业中心之一,虽然经营的档次比较高,仍是成天的行人如鲫。
老儒生走进一家大书店,监视他的人紧紧跟着进去,老人挤近卖字帖的柜台,那两人就在不运处看着他。正巧秉晟也在选帖。
老人胳膊肘用力撞了秉晟一下,两人对眼相望时,老人轻轻说了一个字:“写。”
两人转过身并肩选帖的时候,老人用手指在一本翻开的字帖写了两个字:“救我。”秉晟微微颔首表示“知道了。”老人又写了两个字:“辽人。”秉晟又微微颔首表示“知道了。”
老人选了厚厚一迭字帖后挤了出来,秉晟也买了一本后跟了出来。
老人把字帖交给两个辽人拿着,走出了书店。
秉晟出门后,对着在门外等他的门帮主耳语了几句,两人便跟上了那三人。
到了南门口,又是一个人多拥挤的地方。
门帮主看准一个机会,只对秉晟说了“车子!”两个字就迅速赶了过去。
134 得救()
门会丰从侧面绕上去对着老人一拜,急急地说道:
“舅爷爷,这些天您到哪里去了,怎么路过我家也不进去喝口茶?我这就扶您喝茶去!”
门会丰样子是扶着老人,实际是单手夹着他就跑。两个辽人正要跟上,赶上来的秉晟把正好走过来的卖柴火的车一带,车子横在秉晟前面,后面的辽人没有停住,挤在了秉晟身上。
秉晟一摸腰间,高声喊道:“有贼!有贼!”
只有两个辽人离他最近,人们围住他两,要他们把东西交出来。
两个辽人汉话说不好,不敢多说话,只能连连地说:
“没有,没有,我们没有!”
两个人翻开衣服让人看,真的什么地没有。
这一折腾,老儒生已不知去向。
南门口的小巷子密绕如蛛网,不熟悉的人进去就像坠入迷宫。两个辽人转了半天,回到了原来的地方。
老儒生:“老不死的抱着鱼死网破的决心孤注一掷,没想到真有“瞎眼睛,天照应”一说,竟撞着了二位大侠,现在想起来还后怕呢。”
柳连城:“看来,这才是真正的敌人,而且他们有长远打算。”
吕海:“老先生,您被他们挟持了三四个月,他们也没有特别防备您,虽说语言不方便,以您的阅历和知识,总是可以看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