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洗霁州的世家势力。本来形势一片大好,可是过于得意忘形,没能很好的约束手下将士,惹到广大平民犯了众怒。若是独孤让懂得隐忍,等到来日方长,即使只是裂土自立,霁州的政权好歹也能维持几年,甚至他日问鼎天下也并非毫无可能。可天下并没有后悔药可以吃,七月初,独孤让统一霁州还不过三月,霁州就爆发了大规模暴乱。
要说这暴乱,固然和独孤让纵容手下在霁州无差别巧取豪夺有关,其根源却是霁州的蝗灾。或许是大乱的前兆,去岁阑州的雪灾,灾情还没有彻底解决,霁州又发生了罕见的蝗灾,霁州大部分粮食产地颗粒无收,尤其是碧水、石方两郡。蝗灾往往是和旱灾连在一起的,俗语云久旱必蝗。对于霁州来说,单纯的干旱并不足以导致颗粒无收,霁州常年湿润多雨,因此霁州大部水域纵横,即使天公不作美,人工灌溉虽要多费些人力,但并非毫无办法。可若是遇到蝗灾,人力就有所不及。铺天盖地的蝗虫上下翻飞,那场景的震撼不亚于沙漠中的一场风暴。蝗灾过处,寸草不生,并非虚言。
虽说天刀现世之后,天下尚武。可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同样知道国以民为本的道理。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历朝历代都会经历大小不一的天灾人祸,因此都有一套应对的章程。首要一点自然是开仓放粮,保证他们最基本的生存权利,之后才是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创造财富等等。没错,独孤让并没有这么做,他在清洗四家势力,巧取豪夺之时,将所得大部分物资都运到碧水城,包括金银财宝,自然也包括粮草。在独孤让的野心面前,自己的儿子都可以舍弃,更何况这些平民大众,因此他自然不会轻易将这些他日招兵买马的基础资源拿出来。
食不果腹的平民大众要粮食充饥,独孤让要留着给那些物资给为自己打天下的将士用。独孤让不给,平民大众自然只能抢。府军人多势众,手无寸铁的平民大众自然只能抱团取暖,一支支反抗碧水城楚王府的起义军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关于此次起义军总人数,各方说法不一,比较正统的说法来自于《历朝大事纪》。宣武帝皇统三年,即太平历七二六年,天下初定,宣武帝独孤陌命人将宣文帝薨逝至他继承大统平定天下这五年来的大事整理编纂成书,其中的《霁州之乱》一卷,在记载陌云军光辉事迹的同时,也相对明确记载了起义军大体数量:霁州之乱以灾民为主,俞万人者八,俞千人者二十一,俞百人者数十,总计俞二十万众。
在此处需先交代一下独孤让的结局,既是结局,楚王独孤让自然已经不在人世。七月中旬,第一支超过万人的农民军聚众抢夺府军运送的财物粮草。令独孤让心惊的是民军人数,万人暴乱自然是大事。独孤让此时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但是如果不能将其镇压下去,类似的事情只会层出不穷。因而他亲自率大军往东,前往碧水郡和汶水郡交界处,也就是财物被抢夺的地方。独孤让采取了血腥的镇压,民军死伤数以千计。后来有人身挟火药直闯独孤让军中,意欲和独孤让同归于尽,那人虽未能直接得逞,引爆的火药引起连锁反应。原来独孤让抢回来的那批东西是从汶水城运来,其中含有大量的火药,独孤让的军营在爆炸轰鸣中一片火海。。。。。。后来也有独孤让的死忠调查此事,发觉此事背后之人可能是汶水郡吴家漏网之鱼,吴启川的长子吴玉州。独孤让死于火海,也算因果报应。
上官仁率军前往碧水郡之前,对霁州的大体局势自然有所了解,正如上官仁所言,暴民虽众,这么多人并没有统一的政权指挥,不仅各自为政,也没有粮草军械来源,若可以,大部分人还是希望返乡种田平安喜乐。上官仁率军和秦鸿宇一同取道永元城,独孤陌命秦鸿宇暂代云都郡郡守,坐镇永元城恢复政令,先稳定云都郡南部和碧水郡交界处,上官仁因此再无后顾之忧,安心率大军南下。
太平历七二三年十二月初十日午时,霁州碧水郡,碧水郡北部洱源城
洱源城是碧水郡的洱源县县府所在地,洱源县是碧水郡北部和云都郡交界的四县之一,连接永元城和碧水城的官道途经这座县城,因此这成了陌云军进入碧水郡的第一站。
洱源县县府衙门内,陌云军的主要将领齐聚一堂,陌云军五万人中郎将以上有一总兵,三总将,十中郎将共十四人,再加上洱源县县丞章怀远,十五人正在衙门议事。
在十四人面前的是一身金色铠甲的上官仁,也不落座,和对面十三人一样站着。其实铠甲对于上官仁这样的高手而言只是累赘,不过是为了彰显身份。
“诸位,我军进入碧水郡之后尚未遇到太大规模的民军,不过不能掉以轻心。据章大人所言,南边的惠济县聚集了一支约两万人的民军,如何行事诸位将军有何看法?”上官仁说道。
“启禀将军,民军虽有两万之众,可我陌云军也有五万人,有何可惧?不如率大军前往震慑,也好彰显我陌云军之威,如此我军在碧水郡或可无往不利。”上官仁左手边第一排一人出言道,上官仁自然知道此人乃是西川郡府军总将祁泰华。祁泰华今年四十一岁,本是云州总督罗骏麾下的一员中郎将,五年前因为冲撞总督被迫离开总督亲军。独孤陌感念其忠勇无畏,请他于西川郡府军中任职,一上任便是中郎将,两年前先任西川郡府军总将老迈,祁泰华在独孤陌支持下接任西川郡府军总将。毕竟是边军出身,一身彪悍肃杀之气,对上官仁这样的年轻后生自然不是很放在眼里。
“不妥,王爷的初衷是锄强扶弱,保境安民,如此威逼恐霁州军民对王爷和我陌云军多有非议,不利于王爷一统天下,海晏河清之愿。”祁泰华旁边那位将官说道,此人是安阳郡府军总将彭浩言。要说四郡的府军总将谁和独孤陌最亲,当然就是此人。所谓近水楼台,安阳郡府军就和藩王亲军一般,独孤陌恩宠有加,此人自然是独孤陌的死忠,忧君所忧。
“彭将军所言极是。”上官仁右手边第一排一人附和道,此人应该是和彭浩言私交甚厚的落云郡府军总将云睿博。当然,除了和彭浩言的私交,他任落云郡府军总将多年,和上官仁在落云城有过数面之缘。再加上府军多次和赵家联手抗击沙盗,对这位曾经的赵家二公子有些了解。上官仁不仅武功高强,为人杀伐果决,但本身谦逊仁善不嗜杀,祁泰华之言明显不符合他的行事风格。
三位总将两种意见,二对一,可祁泰华似乎也想起独孤陌对他有恩,无论有何分歧,至少在效忠独孤陌这点上众人均一致,他也没再说什么。
上官仁沉吟一番,说道:“诸位将军说的都有道理,自古农民起义均是官逼民反,一味压迫并非上策;可自古以来同样是人善被人欺,一味柔善只会适得其反。不如这样,本督和祁将军各率领一万人马开赴惠济城,恩威并施。”
在站的十余人对上官仁均是频频点头,没有很肯定谁,也没有否定谁,更重要的是少年得志的他并没有那种居高临下的姿态。
“将军英明,末将遵命。”祁泰华犹豫片刻之后揖手躬身说道。
“章大人,贵县的粮食储量可以支撑整个县的人口食用多久?”上官仁向右手边一人问道,此人并没有和一众将领站在一起,而是恭敬站立于上官仁右手边。此人年约五十,面色和蔼,一身大红官服。章怀远此人勤政爱民,不过为人有些软弱,在南宫世家的霸道淫威之下作为不大,南宫世家和楚王相继覆灭之后,他得以大展手脚。开仓放粮安抚民心,积极组织救灾恢复生产,因此洱源县大部分地方并没有陷入动乱。
“启禀将军,碧水郡是厉朝三大粮食产地之一,因此各县的粮仓均是按照可供当地食用三年的标准建造,子民的日常口粮倒是不必担心。”章怀远说道。
“唔,听章大人的意思,安定霁州的难点在于何处?”上官仁虚心求教道。
“霁州目前的大小民军队伍无数,其中部分是真心为广大民众考虑,还有一些则是恃强凌弱,鱼肉乡里,厉朝毕竟面积甚广,还有些占山为王,做些劫道的勾当,府衙未能面面俱到,如此一来百姓人心惶惶,流离失所,无法安心恢复生产;再加上蝗灾太过严重,不少良田已经荒废,百姓安居乐业只是奢望。”章怀远说道,一脸的哀叹痛惜。
“唔,看来保境安民任重而道远,不过并非无法可想。三位将军,议事之后,我陌云军四军每军挑选两大都精锐,本督有用。”上官仁吩咐道,陌云军五万人分为四军,其实应该说是由四军组成。三位总将各自带领一万麾下府军,上官仁则带两万人,这两万人是独孤陌暗中招募的。
“末将领命。”三位总将异口同声的道。
“赵天风。”上官仁喊道,他喊的是夜风,夜风其实是代号。他兄妹二人在赵家长大,被家主赐姓赵,和赵天凯赵天龙同辈,这自然是殊荣,不是每个赵家弟子都有的。
“末将在。”夜风出列道。
“这一千人暂时归你统辖指挥,司职刺探暗杀;第一个任务就是要以都为单位化整为零走访乡里,将那些恃强凌弱,占山为王劫道之辈拿下,对方人数众多时抽调大军协助,切记不得滥杀。”上官仁说道。
“得令。”
“如此,本座与祁将军率军南下前往惠济城;彭云两位将军一人率军前往东边的永嘉县,一人前往西边的花都县,具体去何处你二人可自行商量;赵天风和奚蓝山两位将军率本部人马在此协助章大人。我等此行并非只为行军打仗,更重要的是帮助广大人民重建家园,恢复生产。诸位将军也要约束下属,不得坏了王爷和我陌云军的名声。同时请民众安心回乡,宣扬王爷的仁善政策。粮草乃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