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庵志么蠊诤竺嬷С郑匀荒苡行У厮醵陶飧鼍嗬耄盟切母是樵干踔潦俏蕹サ匕镏泄绕穑褪钦秸沂钦獬⊥驳剿枪野踩恼秸�
所以,蒋浩然不希望这场战争过早地结束,至少在中国还没有具备经济、科技复苏的条件的时候就结束战争。而盟军如果拥有喷气式飞机这种跨时代的尖端武器,无疑会让这场战争过早地结束,这就是蒋浩然不愿意让它面世的原因,当然,如果条件成熟,蒋浩然是不介意利用它向万恶的法西斯痛下杀手的。而这一切,梁长河这个老军工是永远都无法想到、无法理解的。
出了机库,蒋浩然直奔谭凯的科研所,他同样期待谭凯也能给他带来什么惊喜。
科研所里的工作人员低头忙碌,并没有因为一群不速之客的到来而停止工作,很多人甚至连头都没有抬一下,能进入都这里的都是科技领域的奇才,每个人都有在某个领域拔尖的技能才有可能出现在这里,他们眼里只有科技,至于肩膀上扛着什么星星的将军,他们没有兴趣知道,甚至很多人连蒋浩然是谁他们都未必知道。
进入谭凯的办公室,谭凯正带着一群人围成一个圈交头接耳,人群中很多都是老外,白种人、黑种人充斥其中,看得出,为了网罗科技人才,他们的手已经伸到了国际市场。
“眼镜,叽叽歪歪地说个啥勒,总座来啦?”
蒋浩然一行进来半天谭凯他们都没有察觉,依然还在交头接耳,因为外国人居多,他们在用英语交流,除了蒋浩然可没有人听得懂,许彪直接就嚷嚷上了,这才让大家惊觉,纷纷侧目打量着这群不速之客。
“呵呵,总座回来了,老梁,都没有听你吱一声,我也好迎接不是?”谭凯分开人群走了出来,推了推眼镜笑道。
“好你个死眼镜,昨天我就通知你了,是你自己忘记了,现在倒把屎拉在我头上,什么人?”梁长河指着谭凯破口大骂。
“通知我了吗?”谭凯抠着头一脸茫然,但很快就又自嘲般说道:“呵呵,兴许是我当时没有注意听,所以没有什么印象,不管了,这总座回来总是好事,今天我做东,请大家吃晚饭,也算是为总座接风洗尘。”
谭凯的话顿时迎来一阵哄笑,许彪笑骂道:“死眼镜,你是忙晕头了吧,现在请吃晚饭,都快十点了知道不?”
“啊,十点啦?”谭凯抬腕看了看手表,才猛然一拍额头,一脸的不好意思。
看着废寝忘食的谭凯,蒋浩然倒是蛮感动的,正是有了他们的努力,才有331基地今天的成绩,也才有了他在战场上呼风唤雨的能力,“先吃饭吧,吃完饭再汇报一下你近段时间的成绩。”
说到成绩,谭凯顿时两眼放光,也不提吃饭的事情,兴奋地驱赶着身边的工作人员,一枚巨型炮弹赫然出现在众人的眼前,谭凯得意地说道:“看看,大家猜猜它是什么?”
巨型“炮弹”的外形十分简洁,雪茄型的弹身,修长的双翼,尾部还有如同炮弹的尾翼,但大家都能看出来,这绝不是一枚炮弹,光看它的体积,估摸重量起码上吨,没有听说哪种大炮能发射一顿重的炮弹,而且它中间还带着双翼。
就在大家瞠目结舌不知所以然的时候,蒋浩然却惊呼道:“空空导弹?”
所有人都侧目望着蒋浩然,连谭凯都不例外,显然很奇怪蒋浩然叫出这个全新的名词,这也难怪,“空空导弹”完全是一个来自后世的名词,屋内所有人就算是谭凯也不可能听过。
第九百一十七章 导弹部队()
但谭凯好像对这个名词十分感兴趣,喃喃念叨了两声之后,觉得蒋浩然的这个命名十分贴切,这枚导弹就应该叫“空空导弹。”
对此蒋浩然苦笑不已,这么个大家伙,不论是已经生产的野马战斗机还是即将生产的喷气式战斗机,以它们本身不足五吨的重量,根本无法挂载发射它,导弹本身的反推力足以撕扯掉战斗机的机翼,让飞机空中解体,像这么大的空空导弹,历史最近的只有二战后期米国的…4鬼怪,这种战斗全重达十几吨的大家伙才能挂载发射。
面对蒋浩然的质疑,谭凯顿时就皱起了眉头,他根本没有打算让飞机挂载它,而是利用一套车载发射装置发射,随即又向蒋浩然展示了一批小型的导弹,表示这些才是通过飞机挂载发射的。
蒋浩然顿时汗颜不已,合着这是一枚地空导弹,其实,按照这种体积,自己应该在第一时间想到的,只是自己没有料到谭凯的理念已经从空中转到地上了,转变之快,让蒋浩然咂舌。这可完全是他的科研成果,跟自己一毛钱关系都没有,震惊之余,心里也窃喜不已,自己居然马上就要拥有一支导弹部队了。
说实话,不管是空空导弹还是地空导弹,对现在的蒋浩然来说,都用处不大,就像眼前的这一枚地空导弹;成本估计和螺旋桨飞机的造价也低不了多少,就算成功打下敌机,这都谁打谁呀?换而言之,蒋浩然根本消费不起。
再说了,现在的野马战斗机和米国即将面世的地狱猫战斗机已经可以完虐日军的零战,就算在欧洲战场对付德军的空军都占据绝对优势,(当然,数量上得跟上)完全没有必要用这么昂贵的高科技。
而且,空空导弹是超视距装备,如果列阵对战,它需要大功率的雷达指引,如果是空中混战,就很容易出现误击,而不论是野马还是地狱猫,都明显不具备搭载大功率雷达的能力。
当然,这些都不能影响蒋浩然的欣喜,导弹的问世,代表的是国家科技的腾飞,是实力的证明,再不济,蒋浩然还可以将它们卖到米国、英国,甚至是技术转让都不是问题,他们国力雄厚,消耗得起,而且用来对付德军的重装甲,也算是对症下药。也就是说,蒋浩然更看重它的经济效益。
在利益的驱使下,蒋浩然开始关注它的实用价值,导弹关键的不是威力,而是怎么实现制导,怎么跟踪命中目标和触发爆炸。
对此谭凯侃侃而谈,导弹长7米,翼展5米,弹头装500千克烈性炸药。动力装置为一台脉冲喷气式发动机,推力600磅,工作时间32分钟。最大飞行速度644千米/小时,最大飞行高度915米,最大航程322千米。从一条车载50米长的斜坡滑道发射。
飞行中用陀螺仪提供基本姿态控制,弹头上有一个小螺旋桨驱动计程仪运转,一旦达到预设射程,计程仪发出停止供油的指令,导弹就开始俯冲。
导弹前端装有一具缩小的雷达和天线,通过利用目标反射回来的雷达波讯号作为导引的依据。雷达导引飞弹在发射前会由发射的载具设定雷达开启的时间,如果是发射的同时雷达就已经开启,那么飞弹就可以利用自己的雷达讯号去追击目标,达到射后不理的目的。
如果目标距离较远,二十公里以外,飞弹会在飞行一段距离之后才将雷达打开,发现目标之后,继续以自己发射的雷达讯号攻击目标。
至于怎么引爆,关键在于导弹里的一个敏感装置、信号处理装置和执行装置等组成。在弹丸接近目标时,引信的感应式敏感装置根据目标及周围环境物理场(如电磁场、光强场、声场、静电场、压力场和磁场等)所固有的某些特性,或目标周围物理场因目标出现而产生的某些变化,来感应目标信息,将感应的信息传送给信号处理装置。
信号处理装置对接收的信号进行放大、筛选和鉴别处理,从繁杂的信号中区分出目标信息,提取目标信息所反映的目标位置、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等特征量,并与战斗部毁伤能力特征数比较,当目标的特征量包容在战斗部毁伤特征数以内时,就是战斗部的有利炸点,信号处理装置便向执行装置输出启动信号,执行装置再向爆炸序列输出起爆信号,使爆炸序列中的电起爆元件发火,引爆战斗部的装药,完成引信的使命。
一连串的专业术语,听得一众人等如坠云雾,但对于蒋浩然来说,就不亚于是一场惊涛骇浪,单纯一个导弹已经十分了不起了,但随着导弹的面世,谭凯居然攻克了主动雷达和近炸引信这两道高科技,这已经接近六七十年代的成果,有了这些科技,生产“毒刺”便携式导弹就是一个概念问题,未来的战争是越来越科技化了。
由此蒋浩然也滋生出了隐隐的担忧,331基地的科技腾飞,也必将刺激到其他各国,有茅必然会有盾,就比如日军的四式、五式坦克、百式冲锋枪,已经提前出现在战场,谁知道德军的导弹会不会也提前问世,毕竟直升机的出现,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引起了他们的警觉和恐慌,谁能保证德国的“龙胆草”、“冰雹”、“蝴蝶”、“莱茵女儿”等导弹不会应运而生。
其实,最让蒋浩然担心的,还是米国的原子弹,那才是终极武器,世界大战也因为几颗原子弹在岛国本土爆炸而结束,而这,不是蒋浩然希望看到的,正是米国人打痛了小鬼子,小鬼子才对他们心存敬畏,战争后的好处基本都被米国人捞走了,中国甚至连原本该得到的战争赔偿款都没有得到。
蒋浩然不来到这个年代则以,既然已经来了,他希望中国才是这场战争的主宰者,将来在岛国驻兵的,应该是中**人,岛国人这群疯狗,在中国撒野狂吠,让我泱泱中华千疮百孔,就算到如今,它依然用贪婪的目光盯着中国,只有中**人将这条狗链拽在手里,时不时地抽它几鞭子、踹它几脚,让它们夹着尾巴趴在中国人的脚边摇尾乞怜,中国人才能真正高枕无忧,不用担心身边这条疯狗般的恶邻。
第九百一十八章 天才宝贝()
事实证明,蒋浩然的担心不无道理,就在几个月后,德国人进攻莫斯科,遭到苏联红军的殊死抵抗,眼见冬季寒潮已经来临,德军深陷苏联战场进退两难,就在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