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等他们开第一枪吗?”
僚机的驾驶员心里有些发毛,魔龙的机动性完全算不上战斗机,还只有半吊子的隐身能力。日本的f…15j虽然老迈,经过现代化改造后,雷达的能力提升了不少,挂载的aam…4c中距弹性能在同类里排名前列。从表面上看,魔龙就是肉。
“等他们先出手”,战斗官笃定的说:“他们要是直接冲到格斗弹的攻击范围,咱们还真的发怵,不过现在嘛,仗着能打中距弹,想来个下马威,哼哼”
嘟嘟警告声变成急促的嘀嘀声,两枚中距导弹分别奔向两架魔龙。
“日本人开火了!”
“发射狙击弹!近距防卫准备!”
“割线!风筝割线!”
“全部?”
“全部!一口气灭了他们,再解决f35!”
频道里,战斗官紧张的通着话。
在海面巡航的四部无人机猛然加速,不久后,燃料耗尽,机身崩裂,分离出八枚导弹,从低空袭向已经近到三四十公里的四架f…》
与此同时,两架魔龙的弹仓再度弹开,每架两枚,总计四枚小得多的导弹落下,隔了好几秒后,才在空中点火,射向袭来的导弹。
弹仓合上时,魔龙的机头和机腹,原本看上去有些像雷达天下的半圆凸起,忽然向外伸展,露出大半个球形,以令人瞠目的灵敏度转动着,似乎在预热。
“来吧,地表人!让你们尝尝太空科技的厉害!”
僚机战斗官嚣张加兴奋的叫着。(。)u
0209 新时代的空战;战斗机过时了()
“草雉2号,99弹轨迹正常”
“草雉4号,99弹距离敌机30公里
“这是草雉1号,2号4号爬升监视,保持距离,我和3号保持高度,准备补射。”
两枚日本人称为99三改的中距弹尾迹稳定的射向目标,让四架日本鹰的飞行员,以及缀在后方两架日本肥电的飞行员都松了口气。
自从一周前日本被取消unoc席位,依照星联的声明,双方处于战争状态之后,日本国内就陷入到汹涌的舆论乱流中。虽然首相已经辞职,但继任者没有向星联低头的打算。
以左翼为核心的一派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抗议政府在氢弹问题上的敷衍搪塞,在国际上的轻率无智。右翼则靠掌握的媒体掀起舆论热潮,宣称日本被美国出卖了,星联是华夏的代理人,要将日本拖入万劫不覆的深渊。
星联毕竟不是华夏,甚至不是国家,所谓的“宣战”,并不意味着立马真刀实枪开干。日本政府除了启动空防系统,全力警戒星联可能发动的“轨道轰炸”之外,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应付星联发起的贸易战。
星联没有封锁日本的能源、粮食,以及钢铁这样的基础原材料进口,封锁半导体、电子元件以及其他高新技术部件的原材料,也是靠收购这样的经济手段。
最初不理会星联的企业很多,但随着星联网的发布,星联也在不断公布黑名单,各家企业感受到了压力,渐渐向星联低头。
日本政府正为高新产业出口明显可见的大滑坡而头痛,但还不觉得是伤筋动骨。这时候,星联的“战斗机”出现了,看来星联是准备打一场真正的战争喽?
如果战争局限在大气层里,日本虽然被美日安保条约束缚着,军事体系不够完整,但应付蛐蛐星联,政客们觉得这不是小菜一碟?
飞行员却不这么看
操纵飞船的宇航员基本是从飞行员里选拔出来的,之前参与unoc活动的日本宇航员不少,比如运送那枚氢弹的飞船,就是由日本组的宇航员操纵的。星门战争虽然胜利了,但制定的运送计划不能半途而废,而且把这些老式氢弹送到星门里,也是为可能有的下一场战争做准备。
所以说,飞行员对太空里发生的事情有天然的亲切感,即便是日本的飞行员,对星联的了解也比一般人多得多。
尤纳斯的战斗机器人和飞船是星联支撑起来的,星联特勤也一直参与战斗,和尤纳斯都是人类太空战的先驱者。不管是作战理论,还是武器装备,都比被引力和大气层束缚的“地表人”先进一个时代。
唯一的安慰是,理论也好,装备也好,都只适用于太空,到大气层里就不一定灵光了,或许是这样吧
眼前所见,让日本鹰以及日本肥电的飞行员们在心中把那个“不一定”换成了肯定语。
“打完了这仗,我还是退役吧,为这样的政府卖命真是不值得。”
“弹射啊!弃机啊!真的不想有谁受到伤害!”
“死吧!支那人!不是所有日本人都丢掉了武士魂!”
“真是庆幸日本被禁止开发核武器,否则日本的财阀、政客和野心家,绝对会毁灭全世界!”
前方四架日本鹰的飞行员等待着两团焰火的绽放,心中杂念纷呈。
焰火真的炸开了,不过有些奇怪,像是四团小的凑成了两团大的
突前的草雉1号正在纳闷,耳机里响起了后方f35飞行员的惊恐喊叫。
“导弹!下方有导弹!躲避!”
“这是须佐一号,四枚以上型号不明的导弹正在接近!”
怎么可能!?
草雉1号敲了敲耳机,没有雷达告警,再看看雷达显示器,没有信号。
f…15j毕竟老迈了,f35的视野比它强得多,草雉1号没有犹豫,按下红外诱饵的发射按钮,同时爬升机动。
“草雉队,马上”
他也没忘了队长的职责,正要提醒大家,不远处,跟他伴飞的3号被一道快如白驹过隙的虚影击中机尾,后半机身在焰火中化为漫天碎片。
再一道虚影擦着他的座舱掠过,汗刚刚飚出来,没来得及松口气,机头下方炸开一团亮光,座舱盖被碎片糊了一脸,魂飞魄散的时候,眼角撇到那道射偏了的虚影又掉头冲下来。
草雉1号恐慌的大叫着,伸手到档下,拉动了弹射装置。舱盖炸开,座椅刚冲出飞机,再一枚导弹击中机身后背,将他的座机炸成两截。
座椅在冲击波下翻滚了好一阵,找到平衡后才开伞分离。草雉1号再看到让他浑身冰凉的一幕,后方的2号和4号也已经化作两团焰火,正从天空向下坠落。
“是那个,果然是那个”
庆幸自己死里逃生的同时,草雉1号心中也翻腾着畏惧和不甘。
智能导弹,正在淘汰所有旧式导弹,是具有革命意义的新一代武器。
它的先进之处在于,搭载的机器智能甚至附属智能,可以像人一样判别目标。综合了光学、红外、雷达等各种信号的特征识别,不仅传统的干扰手段全然无效,制导模式还是全被动的,除了肉眼和红外侦测之外,无法有效的防范。
如果跟太赫兹雷达结合的话,智能导弹就成了更可怕的沉默暗器。目前还没有对太赫兹雷达侦测的有效应对机制,搭载了太赫兹雷达的战斗机,可以给智能导弹再加一层制导机制,让导弹识别和锁定的时间更快,精度更高。
至于其他技术,智能导弹即便沿用上一代导弹的技术,比如固体冲压发动机之类的,依靠这种无法干扰无法察觉的优势,也是脱胎换骨的进步。
再随着无人机等技术的发展,战斗机可以先发射由无人机搭载的智能导弹,将其送到战区隐蔽区域巡航,让导弹的发射包线大大扩展,战斗机也拥有了更灵活的战术选择。刚才击中四架日本鹰的导弹全是从下方射上来的,靠的肯定就是这种手段。
两架灰黑色的飞机已经进入到目视范围,慢吞吞的飞着,如果不是草雉1号亲身经历,他怎么也不会相信,就是这样的飞机将他们的f…15j打了下来。
后方的两架f…35应该会再挑战它们吧,不过有那样的导弹,草雉1号已经知道了结局。
智能导弹在夏鸣推出ei体系和神经元芯片后,技术就差不多成熟了。据说当时夏鸣跟华夏进行了合作,在原有的红外制导导弹上加装光学感应器和图像识别智能,一举将抗干扰能力提升到了“免疫干扰”的程度。
那时候日本还认为华夏是在夸夸其谈,等到美国、以色列和俄罗斯等国都开展了智能导弹的研究,才醒悟到自己已经落后了。
智能导弹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空战进入全新的时代,接近全自主化的导弹,让发射平台的重要性进一步降低,对战斗机性能的依赖进一步减小。再引入太赫兹雷达,在侦测和火控上更是碾压传统体系。能量机动理论,甚至隐身需求,都会成为过时的东西。
可惜,日本政府在财阀的统治下,坚持封锁ei和火种神经元芯片,要发展自己的智能技术,却一直没有突破。在军事上又有美日同盟顶在前面,不觉得有多迫切。
结果就是这样,四架经过现代化改装的f…15j,被两架慢吞吞的“民用机”一个照面就灭了。
魔龙g23里,僚机战斗官啧啧的道:“不够爽快啊,还没回过味来呢。”
长机战斗官冷声道:“肥电过来了,认真点!”
“没风筝啦!飞刀也不多了!”僚机战斗官抱怨着。
长机决然道:“飞刀直接打飞机,拦截靠内线!”
“能靠得住吗?”僚机不是很有把握。
长机恨铁不成钢的说:“定向能会比导弹的准头还差?”
这次是四枚aam…4c中距导弹射过来,发射导弹后,肥电就不再前进,而是掉转机头,跟魔龙拉开距离。以肥电的机动性,就没打算玩近距格斗,尽管对手的机动性看起来更差。
草雉1号还没落到地面,看着四道淡淡的白烟急速奔向两架敌机,都近到10公里内了,对方还没反应,他不由心口发紧,敌人没导弹了?真的能打赢!?
下一刻,四道烟迹歪歪扭扭的转起来,像是没成型的烟花,再在空中崩解,连焰火都没点亮,悄无声息的化作碎片洒向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