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祁千儿寒着脸:“记弟,你找错了人。是你父亲奉杨问意之命盗丹在前,中毒后爷爷救了他,还是杨问意不依不饶,又觊觎我祁门的伯阳参同功。你的仇与太隐仙长无关,我不许你在此动手。”
祁千儿拦着他,她对他说不许。
一直以来,她都是这样的。她开心时,她说她爱他;她不如意时,她则命令他。
这是爱一个人吗?不,她只是把对自己的爱,投射到了莫记身上。在她心里,从没有莫记,也没有独孤飞,只有自己。
太隐把这因果来去瞧得清楚,她冷冷地笑:“小子,你欠了她祁家的情。要不,今日你放弃报仇,我便治好这丫头,如何?”
“父母深仇,岂能用作交易?”莫记不肯。
“哼,我是为了你好。你这小子是真不懂得。”
莫记虽不肯,他也动手不得。此刻祁千儿立于他面前,她说:“你非要在此动手,就先过我这一关。”
祁千儿从来都是很聪明的,惯会揣摩世情人心,她知道他绝不会对她动手。
果真,他的真气平息下来,他将身上所带的祁门物件全部还给了她。莫记咬着牙:“好,祁千儿,我这便走!从今日起,你我两不相欠。”
他疾步出了关房,独留下祁千儿。只听房中太隐呵呵笑道:“对嘛,我便治好她,替你还掉这恩情,有什么不好呢?小子,你比她更该感谢我呢。”
风穿长林,楠竹簌簌,莫记在林间越行越疾。
他听见祁千儿服下丹药,心满意足地向太隐告辞。他听见她出来呼唤他,问他去了哪里。
第132章 经年算计5()
莫记未再应她,也未再心存愧疚。他如释重负,独自前行。
恩情还后,两不相欠,独来独往,再无瓜葛。这是最好的结局。
太隐说得对,他比她更该感谢她!
而最坏的是,还不完的恩情,扯不断的牵连。人生匆匆数十载,就在这种欠债与还债间纠缠虚度了,枉留下是非与计较。
此刻的莫记,第一次感到了自由。真正离开祁千儿,就是天高海阔、山青水长的自由。
可是,抛开欠了的恩情不谈,两个自小一起长大的人竟没有半分情分吗?
情分也一定是有的。只是祁千儿的霸道与任性、骄纵与占有,过快地消耗了这情分,磨干净了这情谊。
贪婪,会使得你所拥有的一切加速失去。
这是法界轨则。你打不破,逃不开,也避不了。
只是,祁千儿还不知道。嗜欲深者天机浅啊,尽管家学渊源,道家传承,她依旧窥不见这宇宙法界的门。
祁千儿恢复了功力,彳亍山间,喜悦如她,以为和从前一样,等脾气闹过了,莫记还会回来……
(二)历历霜
唐皇李适一次便赐给杨国公十二名姬妾。个个是千里挑一的绝色美人儿。
傍晚的京城,彤霞满天,十二名佳人从大明宫门出来,坐上天恩车驾,冉冉往国公府去。
领头宣旨的是皇帝身前的首领大太监,鸣锣开道,礼炮响起,浩荡而盛大的排场令长安城中百姓侧目。
杨问意是个好面子的人哪。
唐皇李适知道,便给足了他的脸面。
宣旨、拜伏、领旨、谢恩,再将十二名佳人一一看过,杨问意发自内心地满足欢喜。他将茶水钱赏给宣旨太监,那太监接过一看,竟是锭黄澄澄的足金。
“这……国公……”
“公公勿要客气,勿要客气……明儿一早,我还要进宫感谢圣上哪。”
太监收下,又复给杨问意鞠躬道喜。
这是昔日骊歌的提议。骊歌说,接走了杨绮云,再赏给国公府一些姬妾,好教杨问意广延子嗣,儿孙满堂,也算圆满了。
是的,这是骊歌的提议没错。
但皇帝着手去办,还这样风光而浩荡地去办,却是听了窦文场的主意。
这个已做了神策军护军中尉的阉人,还一如既往,只对李适一人忠心耿耿。
当年逃难时,李适不过提得一声,他想要骁勇善战又永无贰心的勇士,窦文场便记住了。如今他手下的神策军,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可杨问意呢?究竟是江湖草莽,又武功盖世。年生久了,难保不是下一个雪通,难保不是下一个谋朝篡位的贼人。
窦文场俯身在李适身前:“皇上便依公主之言,甄选后宫尚未侍寝的绝色美人赏赐给他吧,臣让她们带去控制神策军的那种东西。”
李适莞尔捋须:“有理有理,朕有爱卿,真是永无后顾之忧哪。”
皇权间的争斗,都是悄无声息的。它们飘荡在云天外,它们隐藏在大海底。人心隔肚皮呢。当帝王起了一个不安稳的妄念,便会变着花样将这罪加诸于你!
不要说你没有贰心,也不要去问缘由,从来就没有缘由!如果非要说个理由出来,那就是人与人的经验和认知不同。你认为你是忠心于帝王的,但帝王觉得难说哩,帝王嘀咕着那哪知道呢?于是,你就只能呵呵……
杨问意尽管江湖老道。但在皇权斗争中,他还嫩了些。
是以,当他满面春风地进宫谢恩时,唐皇李适端坐在龙龛宝座上不动声色。
杨问意五体投地,三呼万岁。
唐皇李适只点头:“平身,赐坐。国公啊,朕还记得在蜀中时你送给朕的六个小婢,现在还在朕的宫中,为朕所珍爱。如今,朕又送你十二名美姬,我们君臣之间一来一去,也算一段佳话嘛。哈哈哈……”
李适平常又幽默的话,令杨问意感到这个帝王对臣下的温情。
坐上皇位的人,都是天生的演员、最好的演员,杨问意没有看出破绽,他愉快地接受了帝王的赐予。
接下来的日子,是杨问意最得意的一段时光。
神功初成,美姬在侧,国公府熙来攘往,无人再提被送出府的杨绮云。如骊歌所言,若他再得些个一男半女,那也算圆满了。
杨问意也作这样的期待,所以他雨露均沾,宠幸她们,并不只偏爱一人。可是,等待了大半年时间,他的一众美姬尽皆没有动静。再后来,他等来了唐皇李适的圣旨。
与宣旨太监一起来的,还有神策军护军中尉窦文场。如今的他,已不再办为皇帝宣旨这般小事了,但是,他却领着太监前来,就说明这不是一件小事。甚至,是件难办的事、棘手的事、或者是杨问意压根就不愿接受的事。
杨问意跪在花厅,俯首听旨。刚刚还带着笑意,太监不过才两三句话,等到接旨谢恩时,他面上已夹了寒霜。
窦文场心下明白,屏退了太监:“下去吧。事关重大,我再与国公大人商榷商榷。”
左右悉数退开。杨问意握着圣旨,哼得一声:“窦大人,这是你精心设计的吧?我对大人构成威胁了吗,你也太心急了!”
“哪里,哪里……国公你想岔了。”窦文场连连赔笑,“是陛下心急哪。好容易夺回来的江山,稳固当然是第一位的,陛下再大意不得了啊,想来国公大人也能理解陛下的心情吧?”
“休要唬我!你这阉人。”在杨问意心里,窦文场仍是落难时被金城派收留的一个阉人,杨问意看不起他,自然也说不上客气。
“让我去对付西北祁门,这‘一石二鸟’之计也只有你才想得出来吧?”杨问意甩手。
原来,此刻他接到的圣旨,是令他去祁门接回大唐太后沈珍珠。如果沈珍珠愿随接驾人马回宫,则罢;若不愿,则剿灭祁门。
这是窦文场的计谋没错,但他的目的不仅仅是杨问意和西北祁门。他的心病,除了杨问意,还有骊歌。
第133章 经年算计6()
这个已权倾天下的护国公主,与回纥兵马、与西北祁门、与江南邓尉岛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三股势力就如一个三角,分踞着大唐王朝北、西、南喉舌要塞,这是窦文场心头的一块病。而窦文场日日接近着唐皇,又将这块心病传给了帝王。
接回大唐太后沈珍珠,就等于将骊歌控制在了自己手中。如果沈珍珠不愿回来呢?那就先下手为强!用杨问意去对付她。
这是君臣密谋多日的结果,是对君王最有利的结果,也是此刻杨问意不愿领受的结果。
窦文场看出了他的犹豫。老道如他,面目和缓,言语客气,却暗藏机锋:“国公大人,你知道我的神策军也是战后收编,鱼龙混杂,为何却对我忠心耿耿吗?”
“窦大人什么意思……”
“陛下最看重忠心的人哪!所以他们都服用了一种药丸,哎呀,那是宫里的老把戏了,但是,呵呵……管用得很哩。”
“我记得,我没有吃过窦大人的宴请吧?”
“但是,国公大人的美妾,似乎都是宫里出来的。陛下说过,宫里的女子精明着呢……国公大人怎么就没记住?哈哈哈……呵呵呵……”
窦文场阴阳怪气的笑令杨问意心惊。
我中了毒吗?中了那阉人的毒?中了皇帝下的毒?
那一群美姬原来是宫里的人啊,尽管出了宫,她们仍是听命于宫里。难怪她们没有子嗣,因为皇帝不允许。是啊,一个杨问意已经令帝王害了心病,再多些子嗣出来岂不更加麻烦?可是,她们那么娇媚婉转地承欢,那么细心周到地侍候,那么热烈热切的呼唤,原来,竟都是假装的么?
居然有人比自己还会假装、还会筹谋、还会算计,杨问意在愤怒的同时,第一次想到了“报应”二字!
他无可奈何地笑,摇头地笑,怅凉地笑:“我对陛下可是忠心耿耿,陛下还信不过我?铁定是你这阉人从中作梗,谗言撺掇圣上。”
“错了,错了,陛下何其英明,哪里是我一个奴才便能蒙蔽的。”窦文场拱手,“国公大人,是你对陛下有用哪。有用的人,有大用的人,陛下才会如此费心思嘛。”
窦文场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