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海兰珠不急不缓地倒了两杯茶,“听说你今个在早朝上发火了,可是真的?”
他皱眉坐下,“不提也罢。”
“杀了一个求和的汉生,可是解气了?”
皇太极喝一口茶,低咒了一句,“杀了袁崇焕那小儿,我才解气。”
“我知道你想一雪前耻,早日入主中原,只是对明的战事,是急不来的”
“你若是想说和那岳起鸾同样的话,最好立刻打住。”
皇太极沉下脸来,迳自去了卧榻。
海兰珠见直言无益,又知道他向来是吃软不吃硬的,只好转变攻势,跟着他一并睡下,一双纤纤玉手柔若无骨地覆在他肩头,细声道:“你每九晚五的,人影也见不到。我不过是想替你排忧解难罢了,哪知道弄巧成拙,反倒是触了你的霉头”
皇太极转过身来,沉吟道:“最近烦心事多,也没什么时间陪你。你若是闲不住,我便安排你回文馆,如何?”
“文馆有太多故人了我还是不要回去得好,再说我在这汗宫也有哲哲、布木布泰作伴,不觉得无聊。”
她望着他眼眶深陷,翻着青紫,心疼道:“倒是你,成日这样操劳国事,要小心身体才是。”
“不碍事。”他揉了揉她披散的发丝,柔声说道:“等过了守丧服孝之期,我便给你安排一个新的身份,光明正大的娶你过门。”
“你说什么都好,我都听你的。”
她香了香他的嘴巴,撒起娇来,“不过,你现在都是汗王了,若是要打仗,就不要带兵亲征了。大金那么多能征善战的勇士,我可不舍得你去冒死陷阵”
“若是要伐明,我自然要御驾亲征。我必亲自取了袁崇焕的首级,才算不负先汗的厚望。”
“这半年前才吃了宁远的败仗,怎么说也得再休养一阵子吧?”她旁敲侧击地问。
他眉心紧拧,不容置疑道:“休养?等袁崇焕将关锦防线都给建好了去吗?”
“皇太极”
“好了,”他阖上眼睛,不愿再与她多谈,“我乏了,今日还是早些休息吧。”
她知道,既然他打定了主意,任是怎么劝,到头来也只会适得其反。
于是议和的事情便一直拖到了年末,皇太极也未有定夺。他不提此事,众臣也不敢提,袁崇焕的来信便一直被压到了新年。
天聪元年,正月初一,金国举行新汗继位改元后的第一次新年朝贺仪式。
金国统领下的各城各部,文官武将,女真人、汉人、蒙古人都来到盛京朝觐。
海兰珠跟着哲哲一通去了朝贺,只见皇太极一身庄重威严的褂袍,明黄的朝服上镶着藏青锦绣蛟龙,朝冠上覆以红色的珠穗,正中饰三层金顶,四面绕金顶各镶东珠一颗,并以金龙为饰。
皇太极居中坐着,而三大贝勒则分坐其左右,四人并肩端坐殿上,接受群臣叩拜。
这样的皇太极,看得她心中感慨万千。
从十五岁,到三十五岁。二十年,仿佛弹指一挥间。
她看着他一步步走到了今天。如今,再也没有人会喊他“叶赫小子”了,再也没有人能凌驾他的权利之上,再也没有什么能阻止他的征途。
海兰珠的脑海中蹦出了两字来。
天子。
明一者皇,察道者帝。皇天佑之,号称天子。
第147章 与明议和(二)()
天启七年(1627年)初,后皇帝皇太极一面派遣方金纳为首的九人代表团,前往宁远与当时的辽东巡抚袁崇焕议和,以疑惑明朝方面。
随后,后金铁骑乘冬季冰坚,进攻与铁山仅三里之隔的云从岛。毛文龙率部英勇反击,派部将毛有见、尤景和等逆袭后金军。双方在冰面上展开激烈战斗。东江健儿面对武器、装备和人数都占优势的后金军,毫无惧色,浴血奋战,双方互有杀伤,后金军强攻多日,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后金主帅阿敏见部队伤亡太大,占不到半点便宜,遂迁怒于朝鲜人,转而进攻朝鲜义州和安州,攻破城池,大开杀戒。得手后,又率大军移向朝鲜首都王京,准备灭掉朝鲜称王,朝鲜国王李倧一面仓皇出逃,一面遣使向明朝和毛文龙请罪,说导敌不是自己的主意,而是臣子所为,请求援救。
天启皇帝认为朝鲜虽然协助后金,但不应该计较属国的过错,才是气量。于是下诏给毛文龙,要求毛文龙不计前嫌,出兵援朝。他说:“奴兵东袭毛帅,锐气未伤,深慰朕怀。丽人导奴入境,固自作孽,但属国不支,折而入奴,奴势益张,亦非吾利。还速谕毛帅相机应援,无怀宿嫌,致误大计。'3'”
毛文龙接到诏书以后,不顾自身粮饷短缺,毅然率部进入朝鲜,反击后金大军。在天寒地冻的环境中,东江军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每日“拉死尸为食'4'”,仍在毛文龙的激励下,顽强作战。双方在宣州、晏庭、车辇、义州等地反复拉锯,而随着天气逐渐转暖,战事逐渐向有利东江军的方面转变。随着河水、海水的解冻,东江军逐渐依靠朝鲜境内的大小河流,把以骑兵为主的后金困住,多次重创敌军,“三战三捷,困奴于银杏江'3'”,随于千家庄、瓶山一带与后金主力展开决战,“文龙自率兵出,大战,杀固山三、牛鹿八人,斩两千余级。'5'”阿敏不得不放弃在朝鲜称王的打算,“杀出一条血路回到本土'6'”,东江军取得了战役的最后胜利。
“丁卯之役”之始,后金判断明军主帅毛文龙极有可能在铁山,遂于朝鲜方面勾结,冒充朝鲜人突袭铁山,若成功便能成为一次出色的“斩首行动”,体现了其首领皇太极一惯大胆、果断的作风。但是,由于非常偶然的原因,毛文龙不在铁山,后金突袭失败,使得战事变为持久战,一拖再拖,最终让明军反败为胜。
后金主帅阿敏在突袭铁山失败,强攻云从不下的情况下,迁怒朝鲜,又想“东边损失西边补”,在朝鲜捞一票,甚至打算在朝鲜称王,不但没有成功,反而将朝鲜推向明朝方面。战役后期,随着天气转暖,骑兵为主的后金军十分被动,甚至有可能被困死于鸭绿江以南,阿敏却一再拒绝撤军,终于令后金军在瓶山决战中蒙受重大损失。
“丁卯之役”使得皇太极用军事手段解决东江镇明军的战略失败了,不得不转而寻求外交和政治手段解决的途径,“通款崇焕,求杀文龙'7'”。但是,他至少利用明军削弱了牛录比自己还多的两个旗:阿敏的镶蓝旗、阿济格的镶白旗的实力,解除了此二人对其汗位的威胁。可以说,无论后金“丁卯之役”在军事上成功与否,对皇太极个人来讲,都是胜利的。
影响编辑
朝鲜被迫与后金互市,并向后金进贡。在与明朝关系恶化之后,后金的经济至此得以恢复。
战后,朝鲜仍旧视明朝为宗主国,并派人上表,将战争经过告诉明廷。
学者徐东日认为,丁卯战争使得朝鲜蒙受巨大屈辱和苦难。在此之前,朝鲜人一直自视为文明之邦,将女真人视为蛮夷;丁卯战争以后,朝鲜人对女真人的态度由蔑视转为敌视。
虽然朝鲜向后金朝贡,后金也给予朝鲜赏赐品,但两国的关系依然紧张。执掌朝鲜朝政的依然是反后金亲明的西人党。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不少朝鲜大臣认为明朝助朝鲜击退日军,朝鲜理当与明朝交好抗击后金。因此朝鲜拒绝废除明朝年号,并依旧保持与明朝的关系。这为后来1636年后金(清)的再次入侵(丙子胡乱)埋下了伏笔。'8'
对于明朝方面来说,“丁卯之役”使得拥有数万骄兵悍将的镶蓝旗精锐丧尽,即使休整两年也未恢复元气,其余参战后金军也多有损失。是为明军与后金交战以来,所取得的最重大胜利,而这又是在明军极为艰苦的环境下所取得的,更加可贵。对此,登莱巡抚李嵩评价说:“奴以十万之众东江,毛文龙乃能于狂烽正炽之际,奋敌忾迅扫之威毛帅之功于是乎不可及矣!'3'”
李嵩的继任者孙国祯(收复澎湖列岛的民族英雄)也认为:“臣看得毛帅孤悬绝岛,远泊水乡,溟雾胡风,侵肌扑面,寒烟冷月,泣昼怜宵。七年正月以来,五战而五胜,谛观宣州、车辇、义州西门、龙山诸役,皆令人舌咋心惊,色飞神动。然义州西门之捷,独雄而奇,盖其俘获者皆名酋,今之系纽而献者,此也。宣州诸路之捷,又险而奇,盖毛帅亲中二矢,不为少动。自五、六年以来,大小几近百战,积俘至四百七十有零,抢获器械、马匹累百,近日续报者不与焉。'9'”
“职惟知尽忠报国,绝不肯偷身自免!'4'”东江主帅毛文龙战时如是说,他亲冒矢石,身中数箭,犹死战不退!在毛文龙的激励下,东江健儿人人奋勇,与后金军舍身搏斗,鲜血染尽三千里江山。在中国的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向欧洲人介绍说:“此次战役之激烈为中国所未曾见。'6'”,并说:“抗拒鞑靼人最有力的要数英勇盖世的大将毛文龙。'6'”
朝鲜史料则认为是朝鲜民间的义军打败了后金大军,毛文龙坐困穷岛,毫无作为。
朝清战争
后金哈赤为避免两面作战,对朝鲜采取拉拢的政策,多次派遣使臣赴朝鲜投书,希望朝鲜与明朝脱离关系,与后金结盟。但是朝鲜不为所动,仍然支持明朝,反对后金。后金面对明朝与朝鲜的夹击,决定向较弱的朝鲜开刀。清天聪元年(1627年),皇太极与贝勒阿敏亲自领兵入侵朝鲜,史称丁卯胡乱,朝鲜军队不敌清兵,仁祖与群臣逃往江华岛,结果朝鲜与后金议和,约为兄弟之邦,朝鲜并向后金岁贡。'2'
1636年丙子(明崇祯九年,朝鲜仁祖十四年,后金崇德元年),皇太极正式由汗改称皇帝,改国号大清,族名满洲。他事先将此事通报朝鲜,希望朝鲜参与劝进。朝鲜闻讯大哗,积累近10年的憎恶、羞辱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