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和工作有直接联系的,但也能引起兴趣。能够引起人的兴趣的事情需要有下面两个条件。
第一,它们必须在某种程度上与已经具有的知识有联系,它们的主题不是完全不知道的。例如一个从来没有研究过心理学也不大理解生理学的人,就很难对“心理学与生理学的关系”的讲演感到兴趣。
第二,它们必须能够提供某种新知识,就是说,它们必须包括尚未理解的某些内容。心理学与生理学的关系的通俗讲演,对于一个心理学专家来说,是不会引起兴趣的。因为他对于这个题目的内容是完全熟悉的。
人对比较熟悉的事物,能够提供新知识的东西,特别是能对已有的问题作出解答的东西,往往都是有兴趣的。人对那些虽然还不知道但是愿意知道的东西,也是有兴趣的。有趣的、引人入胜的小说就是在这一原则上构成的。作者在故事过程中,为读者留下了许多问题,使读者期待能得到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因而他
217
·212·普通心理学
的注意就经常处在紧张状态,要求继续读下去。
人的心境对无意注意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什么事物容易引起注意。疲劳或精神健旺的状态也对无意注意有重大的影响。一个人在过度疲劳的情况下,常常不能觉察到那些在精神健旺时很容易引起注意的事物。人在精神健旺状态下最容易对新鲜事物发生注意,注意也能持久。
二 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或随意注意是自觉的、有预定目的的注意。在有意注意时往往需要一定的努力,人要积极主动地去观察某种事物或完成某种任务。例如青年工人在开始学习机床操作的时候,对于操作过程还不熟悉,稍不注意就会出废品或发生事故,他要集中注意进行操作,特别是在容易发生错误的地方更要密切地注意,甚至要克服一定的困难来使注意指向和集中于当前的工作。
有意注意常常服从于活动的任务。
人自觉地提出的任务,决定着在进行活动的时候要区分出哪些对象和现象,以及它们的那些方面、特点和性质,也就是决定着在这种情况下要注意些什么。
人的这种有意地集中和保持注意的能力,是在劳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如果没有这种能力,要实现持久与有组织的劳动活动是不可能的。在任何一种活动中,无论人是多么爱好这种活动,也往往包含一些无兴趣的、引不起注意的作业。
218
普通心理学·312·
因此,为了完成一项劳动任务,必须善于把自己的注意有意地集中和保持在这些作业上面。一个优秀的工作者,是能始终把自己的注意集中于工作对象上的人。
有意注意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在词成为心理活动的组成因素的时候产生的,就是说,有意注意是由第二信号系统支配的。由于第二信号系统的参加,人就能够通过词来按照一定的任务确定自己的活动,注意于一定的事物或活动。这时人的心理活动的指向和集中作用,即使在当前没有具体事物存在的情况下,也能够借助于词而实现。
有意注意的集中和保持,不仅在没有干扰、没有任何无关的事物妨碍正在进行的活动的时候是可能的,而且即使在有干扰的情况下也是可能的。这些干扰可能是外界的刺激物(如分散注意的无关声音和光线等)
,也可能是机体的某些状态(如有病、疲倦等)
,更可能是一些无关的思想和情绪等等。
要想克服这些干扰,必须采取一些特别的行动来把注意保持在活动任务所要求的事情上。有时必须消除或减少外界无关刺激物的影响。例如把分散注意的物品拿开,降低干扰声音的强度等等。在工作的时候,为了保持注意,通常应该先把一切可能妨碍工作的东西去掉,预先把工作的地方收拾整齐,把工作需要的一切物品准备齐全,设置好适当的照明条件,在工作的时候保持安静,保持舒适的姿势等等。在已经习惯了的工作条件下工作也是很重要的,这会使人更容易把注意集中和保持在所进行的活动上。
对待事物的兴趣,特别是稳固的兴趣也支配着有意注意,但是在有意注意中,注意和兴趣的关系常是间接的。人对于
219
·412·普通心理学
活动的直接结果可能没有兴趣,但是对于活动的最后结果有兴趣。这种间接的兴趣,即关于结果的兴趣,几乎存在于自觉进行的每一件工作中。只根据直接兴趣与无意注意,是不可能进行一件长期工作的。由于个别工作阶段的单调、其它事物的分心等等,注意不可避免地要减弱。由于工作本身是缺乏兴趣的,不能吸引人的,人就必须努力把注意集中在工作上。凡是越不感到兴趣的工作,有意注意就越加必要。否则,就永远也不能达到那种使人发生兴趣的结果。
为了保持有意注意,对任务的理解和要完成任务的愿望起着重要作用。从工作的任务出发,人就能自觉地去指导自己的注意;同时,这种任务也有助于培养他对工作的兴趣。
任务越重要,对任务的意义理解得越深刻,完成任务的愿望越强烈,为了完成这项任务所必需的一切就越能引起有意注意。
在完成一定任务的时候,为了保持有意注意,人就必须有计划地组织自己的活动,使所做的一切服从于当前的任务。这样就能保证最清晰地反映那些与任务有关的对象。有计划地组织自己的活动常常要求作出巨大的努力,当多次成功地组织活动以后,这种对活动的组织就越容易实现,有意注意也就能更顺利地进行。
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常常不能截然分开。无意注意可能转化为有意注意。例如一个人偶然为某种活动所吸引而去从事这种活动,后来才认识到它有重大的意义,因而就自觉地、有目的地去从事这种活动,这就是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
但是还有另外一种注意转化的情况,有意注意也可能转化为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例如一个人在刚开始做一件工作的时
220
普通心理学·512·
候,往往需要一定的努力才能把自己的注意保持在这件工作上面,但是在他对这件工作发生了兴趣以后,就可以不需要意志努力而继续保持注意了。这种注意仍是自觉的和有目的的,所以属于有意注意的范围,也叫做“有意后的注意”。
第四节 注意的特征一 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广度也叫做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所能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注意广度是心理学中最早进行实验研究的问题之一。
1871年耶文斯(W.S.Jevons)抓一把黑豆撒在一个黑色背景上的白盘子中,只有一部分豆粒落到盘子中,其余豆粒滚到黑色背景上面去,待白盘子中的豆粒刚一稳定下来,便立刻报告所看到的盘子中的豆粒数量。耶文斯这样重复了一千多次实验,结果统计如表6。实验表明:(一)在盘上有5个豆粒的时候,开始发生估计上的误差;在不超过8—9个豆粒的时候,估计还比较正确,错误估计次数在50%以下;但豆粒数超过8—9个的时候,错误估计次数便占50%以上。(二)豆粒数量越多,估计的偏差范围越大。
(三)豆粒数量较多,出现低估倾向,即倾向于把数量估计得较少。
视觉的注意范围可以用速视器加以确定。在不超过十分之一秒的时间内,在速视器上呈现一些印有数字、图形或字母的卡片,由于呈现时间很短,眼睛来不及移动,受试者对刺激物的知觉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在此时间内,受试者所能
221
表6耶文斯的注意文度实验结果
实 际 数 量估计数量3456789101112131415323465510276412018712011330282576246192876371111011846194112162617721221219113213363114114615222总 计23651071471561351221076945261411
平均估计数量3.04.05.16.17.18.08.99.710.511.512.213.113.7
标 准 差0.00.00.30.40.50.70.70.91.00.91.01.31.0
正确估计%1001009582725662433842231918
222
普通心理学·712·
知觉的数量就表示了他的注意范围。实验结果证明,在十分之一秒的时间内,成人一般能够注意到8—9个黑色圆点或4—6个彼此不相联系的外文字母。
这种注意范围的大小是随着被知觉对象的特点而改变的。例如对同样颜色的字母所能注意的范围,一般比对颜色不同的字母的注意范围要大一些;对排列成一行的字母,比对分散在各个角落上的字母的注意数目要多一些;对大小相同的字母所能感知的数量,要比对大小不同的字母感知的数量大得多。由此可知,被注意的对象越集中,排列得越有规律,越能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注意的范围就越大。
在注意不同数量对象的时候,常常采用不同的方法。在一个实验研究中受试者每次报告刺激物数量以后,要求他们回忆判断所用的方法。
结果表明,对较少数量(4个刺激物以下)正确判断多是采用直接知觉的方法获得的;对中等数量(5—6个刺激物)
,把刺激物分组进行知觉的效果较好;对较大数量(7—8个刺激物)
,分组知觉和计数方法的效果差不多,但直接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