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了战事,又下着雨,大部分士卒都躲在帐篷里,倒是显得军营里都空旷了几分。
然而一个人却并不避讳这风雨,只撑着一把竹伞,便站在了这漫天的雨幕之中。
顾昌明一向喜欢雨,尤其是这种大雨。
在大雨之中,仿佛其他的声音都会消失,只有无边无际的雨声在天地间回荡。
这样雨声能使他静下心来,全身心的思考那些平日里找不到头绪的复杂问题。
然而今天顾昌明的心却无法平静。
他之前刚从徐钊的大帐中回来,当然帐内还有其他人,徐钊并不重视他,叫他过来只不过是顺带而已。
徐钊脸色阴沉,如同外面阴云密布的天空。顾昌明不用想也知道,这人必然是在为今日不能出战而愤懑。
可是天公不做美,人哪有什么办法。
徐钊自然知道这点,既然不能归罪于上天,便只能对人发作。
于是底下站着的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挨训斥。
包括顾昌明。
被暗讽白吃白喝的时候,顾昌明花了很大的力气才忍住自己内心的愤怒。
顾昌明是如何骄傲的人,自然不可能说徐钊只听信燕凉,不采纳他的谏言。
况且,燕凉的计谋确实达到了应有的效果,他对这点亦是无话可说。
可他也不能在这么默默无闻下去了。
眼前,就有一个机会。
徐钊急于攻下东磨关,而燕凉的计谋却需要很长时间。
如果他能想出如何快速攻下东磨关,那必然会让徐钊刮目相待。
顾昌明思考过,快速攻下东磨关并不是不可能。
东磨关守军不多,相比盟军的兵力,更是不值一提。
关键就在于守军依凭东磨关的关隘,他们无法攻上去。
如果可以将东磨关守军引出城,顾昌明有把握能将他们一举歼灭。
关键就在于,如何让死守东磨关的薛亚出兵。
顾昌明已经在这个问题上思索多日,却迟迟想不到办法。
他本希望能借助今日的大雨让自己静心沉思,却还是没有一点头绪。
正在顾昌明心中烦躁的准备转身离去时,听到身后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
第116章()
顾昌明转身;发现来人竟然是宋田。
自从上次会面不欢而散之后;即便他们两人就在同一地扎营,顾昌明却还是单方面断了和宋田的联系。
这其中的原由,固然有上次争执的原因;但更深层的,还是顾昌明内心深处明白;依现在的局面;他们还是不要联系为好。
他之前想要让宋田和卢英同他一起归附徐钊帐下,是考虑到徐钊势大;宋田和卢英过来既能保证安全;又能助他一臂之力。
可在宋田和卢英拒绝他之后,他也没有强求;而是直接将两人赶走。
其实,以他的智谋,如果他真心想要将人留下,那宋田和卢英无论如何是走不了的;然而他却并没有出手。
这其中原因纷繁复杂,顾昌明不愿深想。
顾昌明最终给自己找的理由是:盟军最终虽然会胜利,但过程中的危险却不会少。既然宋田和卢英不愿;那他也没必要一定要将宋田和卢英拉入其中。
所以顾昌明才会在两人拒绝之后,干脆的和宋田与卢英断了联系;也不与两人见面。
而宋田之所以多日不来见顾昌明;却是因为心中有愧。
他明明看出顾昌明在徐钊营中的困境;也知道如果当时答应顾昌明留下;能够帮助顾昌明,可是他却拒绝了。
若是只有他一人,那他哪怕是看到了危险,也愿意留下,可是现在还有卢英。
固然赵信那边也不怎么安全,但这风险都是来自外部,实在不行了他还可以拉着卢英离开,以赵信的为人应该不会为难他们。
而顾昌明这里,作为顾昌明主公的徐钊并没有表面上那么重视顾昌明,再加上还有一个敌友不明的燕凉宋田实在不敢让直脾气的卢英留在这里。
但这不是说宋田就不愧疚。
他和顾昌明相交多年,现在明知道顾昌明陷入困境,却在一旁作壁上观,不愿助顾昌明一臂之力,这实在不是为人友的做法。
因此这些日子以来,宋田也在绞尽脑汁的想如何能够帮到顾昌明。
于是,宋田一得到能够解决友人难题的办法,也不顾外面的大雨,披了件蓑衣就来寻顾昌明。
宋田虽然知道顾昌明喜爱听雨,不过在壶川城的时候,顾昌明都是在廊下置上小炉温酒,边赏景边自酌。宋田哪里能料到,在这种倾盆大雨的天气,顾昌明还能一个人撑着把伞站在雨中。
宋田在营帐那边没找到人就有些着急。幸好顾昌明新收的那个书童指点了方向,宋田这才没有因为在军营乱走被当成奸细抓起来。
然而看到顾昌明,宋田也没松一口气。
这雨又不是毛毛细雨,打一把伞就能遮住。这雨没有瓢泼之势,却也差不了许多。顾昌明就打着一把伞,风一吹,哪里能遮住全身。
宋田过来的时候,顾昌明膝盖以下全都湿了个透彻。
于是担心顾昌明受了风寒的宋田也不管顾昌明又是冷脸又是嘲讽,直接一把把人拉住,硬是拽着人向营帐走去。
宋田难得强势,于是不知不觉间,顾昌明就被拉回了营帐,还被换了一身干爽衣服。直到手中捧了一杯热茶,顾昌明才回过神来。
既然回过神,那这就不再是那个雨中稍显落魄的人。
顾昌明又恢复了以往那清傲的姿态,语气冷淡的开口道:“足下前来所为何事?”
宋田一听顾昌明这语气和用词,就知道顾昌明还是打算和他划清界限。
宋田明白顾昌明虽然语气冷淡,却着实是好意。可他来这里可不为了和顾昌明撇清关系的。
只不过为了以后,他还是要暂且忍住解释的欲望,按计划行事。
“确实是有事相询。”宋田也不啰嗦,直接道:“东磨关。”
“东磨关”宋田只说了三个字,但顾昌明却清楚的知道宋田想要询问的是什么。
“你和卢英还是早些离开赵信军中为好。”
宋田听了这句话,便明白了徐钊怕是仍旧要用小势力做炮灰。
“没有别的办法了?”宋田问道。
顾昌明沉默半晌,摇摇头。
他如何不想尽快攻下东磨关,只是思来想去,仍旧没有计策。
“卢英不肯走。”宋田道。
这件事在顾昌明意料之中。
卢英那个倔脾气,怎么可能同意在这种情况下离开。
但卢英必须走。
于是顾昌明平静的对宋田道:“打晕即可。”
“我哪有那本事!”宋田长叹。
卢英自幼习武,他能偷袭的了卢英?
这倒是个问题。
顾昌明垂下眼眸。
“就不能劝劝徐盟主么?徐盟主这么做,就不顾忌自己的声誉?”宋田道。“东磨关的守将薛亚忠君爱国,东磨关上下齐心协力,徐盟主恃强凌弱,强逼盟友,怕是早晚无人相助。”
“休要胡言乱语!”顾昌明出声低喝。
宋田在顾昌明的低喝下沉默了。
两人一时均没有说话,帐内便安静了下来,只听得外面淅淅沥沥的雨声。
顾昌明知道宋田所说确实有道理,但宋田也只看到了这点而已。
声誉固然重要,徐钊这么强迫小势力,恐怕以后不会再有小势力愿意投奔于他。
可是,徐钊并不在乎这点。
他现在兵强马壮,只要夺得京城,那等着他的便是更大的权势。
大象不必在乎蚂蚁的想法,那些小势力如何想,徐钊也用不在乎。
那些小势力听话归顺的便罢,不听话的到时候不过一脚碾死的事。
所以徐钊的做法虽然不顾忌名声,却是行得通的。
燕凉出这个计谋的时候恐怕就已经对徐钊阐明了个中利害,但这个计策能实施,当然还是徐钊的意愿。
但对于这个能够成功的计策,顾昌明在心中却是并不赞同的。
然而他没有说。
因为他知道自己说了也没用。
以徐钊的性格,必定会同意这样的计策。
再者,他就算说动徐钊不用此计,他又能提出其他攻下东磨关的计策么?
顾昌明的手指紧紧的捏住茶杯。
任由来会盟的小势力都在东磨关消耗殆尽,即便是攻下东磨关,也再不会有小势力主动投奔徐钊。
若是一举攻下京城便罢,若是攻不下来,哪怕有第二次会盟,徐钊也不可能再成为盟主。
无他,别看只是牺牲些小势力,徐钊在起义军中的号召力也算是完了。
想要保住徐钊的名声,那必然要快速攻下东磨关,不再让那些小势力当炮灰。
可这就又绕到了如何攻下东磨关的问题上了。
顾昌明一向自信,这时嘴边也忍不住露出一丝苦涩来。
徐钊这做主公的完全不注重自己的名声,他这做谋士的为此费尽心力,恐怕也是吃力不讨好。
可是名声这东西,丢弃的容易,再找回来可就难了。
想到这里,顾昌明突然神色一变。
似乎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被他忽略了。
顾昌明眉头紧锁,开始回想之前的事情。
顾昌明很快想到让他和宋田陷入沉默之前,宋田所说的话:
徐盟主这么做,就不顾忌自己的声誉?东磨关的守将薛亚忠君爱国,东磨关上下齐心协力,徐盟主恃强凌弱强逼盟友,怕是早晚无人相助
对!就是这个!
名声这东西,丢弃的容易,再找回来可就难了。
既然维护一个人名声那么困难,那不如去毁掉一个人的名声!
既然世人皆知东磨关守将薛亚忠君爱国,若是这个时候传出他不出战是因为正在私下与徐钊军勾连,一旦徐钊给足价码,薛亚便会举关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