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喜经》(《南陀巴南他苏达堪銮》)和《帕玛莱堪銮》了,前者记述佛祖及其弟子摩卡堪拉纳的广大神通,后者讲说佛门圣徒帕玛莱超度穷汉升天的故事,文笔生动,流传很广。
这时宫廷文学方面的作品有《水咒赋》、《阮败赋》、《帕罗赋》、《如意珠》、《西巴拉悲歌》和《摇篮曲》等,其中以《水咒赋》、《帕罗赋》和《西巴拉悲歌》名声最高。《水咒赋》的价值在于它是第一部赋体(立律)作品,内容是说国王乃天神下凡,其地位崇高无比,人们必须对他忠诚。它是宫廷举行忠君宣誓仪式时所用的“咒语”,据说一直沿用到1932年。《帕罗赋》是一部脍炙人口的长篇叙事诗,在民间传说故事的基础上长期演变而成,叙述绵双国国王帕罗和■松国两公主帕芬、帕萍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帕罗迷恋帕芬和帕萍两公主的美貌,冲破重重困难钻进公主宫殿,与其结为秦晋之好。■松同太后闻讯派兵包围宫殿,帕罗和两公主同时遇难。■松国国王听说以后悲痛不已,下令将太后处死,并与绵双国结为友好邻邦。《西巴拉悲歌》是著名诗人西巴拉(约1658—1693)的代表作,以充沛的感情和动人的笔调抒发对祖国美丽河山的热爱,对个人坎坷遭遇的哀怜,对自己心爱姑娘的思念。诗人才华横溢,性格直爽,先被国王流放,后被地方官处死,临刑前写下一首有名的绝命诗——“这片土地是我的见证,我乃出自名师之高徒。我若真犯了罪,你可将我杀戮;但我若滥杀无辜,这把利剑也将把你惩处!”
民间文学作品以长篇叙事诗《昆昌与昆平》流传最为广泛。这部作品是根据民间故事创作的,古本已经失传,今本是后人重新整理的。全诗长达三万余行,叙述武将昆平和富人昆昌争夺美女娘萍的爱情纠葛。娘萍起初嫁给昆平为妻;但其后昆平奉旨出征,昆昌乘机施展手段诱使娘萍嫁给自己,昆平凯旋之后又与昆昌发生多次冲突;最后国王命娘萍在昆平和昆昌之间作出抉择,娘萍犹豫不定,国王大怒,下令将娘萍处死。《昆昌与昆平》以故事曲折、描写细致取胜,深受泰国人民喜爱,传遍家家户户。
1767年,缅甸军队攻陷京城,阿瑜陀耶王朝覆亡,华裔英雄达信领导人民展开复国斗争,迁都吞武里,建立吞武里王朝(1767—1782)。吞武里王在位仅15年,便被其主将昭帕耶扎格里废黜,并迁都曼谷,建立曼谷王朝,昭帕耶扎格里即位,称为拉玛一世(1782—1809在位)。自拉玛一世至拉玛四世(1868年止)为曼谷王朝前期。
吞武里王朝虽然统治时间不长,可是由于国王既重武功,又重文治,崇信佛教,提倡文学,所以泰国古代文学在这时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据说吞武里王亲自编写了剧本《拉玛坚》的片断。《拉玛坚》是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移植。相传早在13世纪以前已有《罗摩衍那》的故事在泰国一带流传·素可泰王朝时期已有《罗摩衍那》的泰文译本——《拉玛坚》,《拉玛坚》与《罗摩衍那》的内容大致相同,但在人物和形式上都具有若干泰国特点。这部史诗 《拉玛坚》当时已失传,吞武里王依据当时可以找到的材料编写了用于演出的剧本。这个剧本虽不完整,可是由于故事为群众所熟知,形式为群众所喜爱,而且语言通俗易懂,风格朴实明快,所以不失为成功之作。 《拉玛坚》讲的是帕拉姆和希达的曲折爱情故事:阿瑜陀耶王子帕拉姆被流放14年,妻子希达被隆加国国王拖沙甘劫走。帕拉姆在神猴哈奴曼等的协助下大战拖沙甘,终于获得胜利救出希达。希达后来受到魔鬼蒙骗画了拖沙甘的像,帕拉姆认为是妻子不忠,下令将她处死。希达被人搭救,生下一子,日后长大成人,在战场上遇见帕拉姆,父子相认。最后帕拉姆和希达破镜重圆,共同治理阿瑜陀耶王国。除吞武里王的 《拉玛坚》外,这时的著名作家作品还有昭披耶帕康的 《王冠明珠赋》和《伊瑙》,乃宣玛哈勒的《吞武里王颂》,帕耶玛哈努帕的《广东游记》(即《中国之行》),帕拉玛努七·切诺洛的《吉沙那教妹》、《初悟正觉》和《沙穆阔》(后半部)等。
在曼谷王朝前期,由于社会比较稳定,加上几代国王大力倡导,所以文学创作得到新的发展,呈现繁荣景象。在形式方面,首先是诗歌和戏剧达到全盛阶段,随后是白话散文迅速兴旺起来,并且形成逐步取代前者居于文坛首位之势。这时的重要工作之一是继续搜集、整理和再创作阿瑜陀耶王朝时期的文学遗产,其成果有集体编写的剧本《拉玛坚》、《温那鲁特》、《伊瑙》和《达朗》,帕耶探玛比差的《三界经》注释书——《三界析》等。这些作品虽然材料是原有的,但经过再创造,其形式更加多样,语言更加精练,所以仍然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这时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组织人力翻译我国的一系列散文作品,如恭摩銮阿努叻特魏主持翻译的《西汉演义》,昭披耶帕康主持翻译的《三国演义》,此外还有《东周列国志》、《封神演义》和《东汉演义》等,其中以《三国演义》译本最为成功,被誉为泰国优秀白话散文作品,成为中学泰语教学典范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大大丰富了泰国文学内容,而且直接推动了白话散文的发展。这时的重要作家有拉玛二世、拉玛三世、乃纳和顺吞蒲等。拉玛二世是文学爱好者,亲自主持整理《昆昌与昆平》,还编写了《伊瑙》、《蔡亚彻》、《桑通》、《卡威》和《桑信差》等剧本。拉玛三世擅长禅诗,作品有《吉沙那教妹》、《萨帕西特》和《沙姆柯》等。乃纳的代表作品 《纳辇游记》被公认为雅克龙诗体之楷模。顺吞蒲则是这时最优秀的诗人,也是整个泰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顺吞蒲 (1786—1855)生于曼谷王朝拉玛一世时代,是曼谷王朝前期诗人。他自幼入宫,长期在宫中供职,但中间曾因恋爱等问题被治罪和削职。他的诗歌创作从泰国古代文学和民间文学以及中国、印度、阿拉伯等国文学广泛汲取营养,体裁和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格律诗(如色帕、戛普和格仑等)、格言诗、摇篮诗、游记诗、诗体剧和长篇叙事诗等,特别是在长篇叙事诗方面成就卓著。相传他的作品很多,但在辗转传抄过程中散失不少,流传至今的共有24部,其中比较重要的有《格楞城游记》、《碧武里游记》、《昆昌与昆平》和《帕阿派玛尼》等。《格楞城游记》属游记诗,写于21岁时。当时他因暗中与宫女簪恋爱而被亲王治罪,坐牢获释以后,前往格楞城探望父亲,这首诗是在他从格楞返回曼谷途中写的,主要描写他沿途所见的种种景观,抒发他对簪的热烈感情和深切思念。 《碧武里游记》也是游记诗,写于上一首之后不久。诗人回到曼谷不久,由于治他罪的亲王死去,因而他得以与簪结为眷属;其后又由于他涉嫌给当权者写匿名诗,于是只得与簪逃到碧武里府,躲入朋友家里。《碧武里游记》便是这段曲折经历的产物。《昆昌与昆平》是他与拉玛二世、拉玛三世合作完成的,是对原作的补充、整理和加工。
顺通蒲的主要代表作是长篇叙事诗《帕阿派玛尼》。全诗共计两万余行,叙述帕阿派玛尼一生离奇曲折的故事。帕阿派玛尼是拉达纳国的王子,因故被父王放逐在外。当他流落海滨时,被一海怪看中。海怪将他拉入海底,强制与他成亲。日后他们生下一子,取名信沙姆。当信沙姆长到八岁时,帕阿派玛尼才设法脱离海怪控制,来到帕惹国,与该国公主素婉玛丽结婚,并即该国王位。锡兰国王子武沙林起兵犯境,被帕惹国俘虏,羞愤而死。武沙林之妹拉薇公主决心替兄扫仇,率领众多女将女兵再度进犯。帕阿派玛尼的男将男兵全部被敌军迷住,帕阿派玛尼本人也被拉薇的美貌所迷惑,军心涣散。素婉玛丽闻讯大惊,亲率女将女兵与拉薇对阵,终于取得胜利。故事的结局是,帕阿派玛尼出家为僧,素婉玛丽和拉薇则出家为尼。这部作品不仅具有结构宏伟、想象丰富、情节曲折、语言优美的特点,而且表现了诗人知识渊博并且善于博采众长的特性。据学者研究,其中有些段落近似于我国的《汉书》和阿拉伯的《一千零一夜》。《帕阿派玛尼》被公认为泰国古典文学名著,并被指定为中学泰语教学的典范作品。
面向现实生活的现代文学
从19世纪中叶起,泰国周围国家相继受到西方列强侵略,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泰国被英法承认为“缓冲国”,政治上保持独立,但实际处于英法势力的包围之中。在这种形势下,泰国的古代文学逐渐衰落,现代文学逐渐兴起。其具体表现为文学作品的内容和题材接近现实社会生话;文学作品的体裁趋于多样化,除诗歌外,小说、戏剧和散文等迅速发展;文学作品的语言日益通俗化,白话文学作品大量增加;文学作品的作者变为平民出身为主,接近民众,关心民众。
作为从古代文学向现代文学过渡时期的作家,帕尊拉宗告、丹隆拉差努帕、诺·摩·梭和帕蒙固告所取得的成就较高。帕尊拉宗告(1853—1910)即拉玛五世。他重视文学发展,并且倡导文学改革,如把宫廷戏剧推向民间,带头用散文写作等。散文《十二个月礼仪》是他的名作,记叙宫廷各种礼仪和习俗。其他作品还有书信集《远别》、诗歌《昏睡者的觉醒》和剧本《山里的黑矮子》等。丹隆拉差努帕 (18621943)是《那坤瓦游记》的作者,该书以生动的笔调记述了他游览柬埔寨的所见所闻。他在创作方面的成果还有散文《史话》和剧本《社帕銮》等,在整理古籍方面的成果则有《三界经》和《昆昌与昆平》等。诺·摩·梭(1876—1945)以诗歌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