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东方文学简史(亚非其它国家部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走记》里,作者描述了主人公朴君的曲折道路和奋斗过程。朴君本来是对生活满怀希望的,但严酷的现实让他碰了钉子,他终于懂得只有反抗才有出路,于是毅然走出家庭,踏上战斗之路。

  1925年,崔曙海、赵明熙、李箕永和韩雪野等一批作家,为了更好地团结起来,决定成立一个新团体——朝鲜无产阶级艺术联盟,简称卡普。这个团体在其《纲领》里明确提出发展无产阶级艺术的目标,并且指出无产阶级艺术运动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组成部分之一,目的在于排斥旧的意识形态,对抗专制势力,提高群众觉悟,促进人民团结。这时发表的优秀作品有赵明熙的小说《洛东江》、宋影的小说《石工组合代表》、李箕永的小说《元甫》和《造纸厂村》、韩雪野的小说《过渡期》和《摔跤》以及李相和的诗歌《被夺去的田野能有春天吗》等。赵明熙(1892——1942)是卡普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他青年时代曾参加“三一”反日运动,之后前往日本留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回国以后写作诗歌和小说。在卡普时期先后发表了《到地下去》、《致R君》、 《低气压》和《洛东江》等短篇小说。《洛东江》里,作者刻画了一个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者——朴成云的形象,他是洛东江畔渔民的儿子,在我国东北和上海等地学习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回到故乡以后组织群众开展反帝斗争,最后被捕入狱壮烈牺牲。这篇小说被认为是最能体现卡普文学特点的作品之一。

  进入30年代以后,无产阶级文学在前进过程中又遇到了新问题,但同时也打开了新局面。一方面,为了适应发动侵华战争的需要,日本殖民当局加紧镇压朝鲜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文学运动,许多作家被捕入狱,卡普于1935年被迫解散。另一方面,抗日武装斗争的开展翻开了朝鲜民族解放运动的新篇章,既推动了朝鲜国内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又促进了抗日根据地革命文学的诞生和繁荣。属于这个时期的优秀作品有李箕永的小说《故乡》、姜敬爱的小说《人间问题》、韩雪野的小说《黄昏》、革命戏剧《卖花姑娘》和《血海》等。李箕永和韩雪野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家。

  李箕永 (1895——1984)生于贫苦农民家庭,从小饱尝贫困、失学和亡国的痛苦,一度四处流浪,当过矿工和苦力。1922年前往日本留学,一面做工,一面学习。在东京,他首次接触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时阅读了不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尤其深受高尔基创作的影响。       1923年回国后,着手从事创作活动。起初发表的几个短篇小说(如《哥哥的秘密信》、《贫穷的人们》、《民村》和《童养媳》等)虽然着重揭发黑暗现实,但已带有革命色彩,具有新倾向派特色。从1925年起,他积极参与创建和改组卡普的工作,发表过《在高尔基开拓的道路上》等评论捍卫卡普精神,并在《元甫》和《造纸厂 村》等小说中体现了这种精神。到了30年代,他的创作趋向成熟。尽管处在白色恐怖之下,环境相当恶劣,条件十分艰苦,曾经两度被捕入狱,他仍孜孜不倦地笔耕,相继出版《鼠火》、《故乡》、《人间课堂》和《春》等中长篇小说。

  长篇小说《故乡》(1933)是李箕永的代表作品,也是朝鲜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品。小说的故事发生在朝鲜一个偏僻的村庄——元德村。这里的农民受到政府、地主和高利贷者的层层盘剥,就连丰收之年也不免挨饿受冻,更不用说荒年歉收了。这时,从日本留学归国的知识分子金喜俊回到故乡,与贫苦农民打成一片,用革命道理启发他们,领导他们进行抗租斗争,并使这个斗争与附近丝厂工人罢工斗争结合起来,终于取得了胜利。主人公金喜俊是作者在20年代刻画的革命知识分子形象(如《元甫》中的石峰、《造纸厂村》中的黄云)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是一个成功的革命知识分子形象。虽然他还不能说是真正成熟的共产主义者,但他的确具有鲜明的革命倾向,尤其是在与工农群众相结合这一点上,超出了当时一般进步知识分子的思想水准。

  李箕永在1945年朝鲜获得解放后以更加旺盛的精力投身到文学创作中去,相继发表了《土地》第一部(1948)、土地》第二部(1960)、《图们江》三部曲 (1961)等一系列长篇巨著,在艺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韩雪野 (1900——)生于没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曾因参加“三一”运动被捕入狱。1919年来我国北京留学,1921年又赴日本东京深造,研究文学,同时接触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1924年回国后,参与创建和改组卡普工作,并且根据卡普新纲领的精神创作了两篇短篇小说——《过渡期》( 1929)和

  《摔跤》(1929),描述农民的痛苦、流浪和反抗,被视为卡普在20年代的重要收获。1934年,他与其他许多卡普作家一起被捕;出狱以后,依然毫不气馁,陆续出版了《黄昏》(1936)、《青春期》(1937)、《草香》(1938)和《塔》(1941)等长篇小说,取得了重大成就。

  长篇小说《黄昏》是韩雪野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的故事围绕一个纺织厂工人反对资本家推行“产业合理化”政策展开。所谓“产业合理化”,就是资本家为了对付20年代末开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千方百计把负担转嫁给工人的一种手段。这个工厂的安经理便是推行“产业合理化”政策的代表人物,他使用阴谋诡计欺骗工人群众,分化工人队伍,不过最后终于不免失败,面对濒临死亡的黄昏世界。与之对立的形象是主人公俊植,他胸怀坦荡,不谋私利,既善于团结各式各样的工人,又敢于与狡猾奸诈的资本家斗争,引导工人运动一步一步走向胜利。

  韩雪野自1945年以来所发表和出版的作品数量也相当可观。如表现农村新面貌的小说《村里的人们》(1946),讴歌抗日游击队的小说《凯旋》(1948),揭露帝国主义罪恶的小说《狼》(1951),描绘青少年对敌斗争的小说《大同江》等,都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1945年8月 15日,朝鲜从日本军国主义者的铁蹄下解放出来,结束了长达36年之久的殖民地历史。不过,由于历史形成的多种因素,自此以后,南北朝鲜的社会却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与此同时南北朝鲜的文学也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朝鲜北方在劳动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946年3月,朝鲜文学艺术总同盟宣告成立。在它的组织下,朝鲜作家开展批判反动文艺的斗争,同时积极投入革命文学的创作活动。1950年6月25日抗美救国战争爆发。在战争期间,许多作家浴血奋战,写出了大量鼓舞人民斗志的优秀作品,充分发挥了革命文学的战斗作用。1953年战争结束后,文学加快了前进的步伐,作家队伍不断扩大,作品数量不断增加。当代文学作品的题材是广泛的,主题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反映抗日武装斗争,描写土地改革运动,表现抗美救国战争,歌颂社会主义建设,描绘近代历史画面,表达和平统一愿望等。当代作家也已形成一支实力相当雄厚的队伍。其中有的是卡普时期的老一代作家,他们仍在继续创作,并且起着骨干作用,如李箕永、韩雪野和宋影等都有新作问世;还有的是为数众多的中青年作家,他们迅速成长起来,不断补充和壮大这支队伍,如赵基天、千世峰、石润基和边熙根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赵基天和千世峰则堪称其中之佼佼者。

  赵基天 (1913——1951)是朝鲜当代诗人。他出生于朝鲜咸镜北道会宁郡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后来随父母迁徙到苏联西伯利亚地区谋生,毕业于鄂木斯克高尔基师范学院俄文系。1945年8月回到祖国,从事诗歌创作。先后发表的重要作品有《土地之歌》(1946)、《白头山》(1947)、《生之歌》 (1950)、《在燃烧着的街道上》(1950)和《朝鲜在战斗》(1951)等。1951年7月31日在美国飞机轰炸平壤时不幸牺牲,年仅38岁。

  长篇叙事诗《白头山》充分显示了他的艺术天才,稳固地确立了他在朝鲜文坛上的地位。《白头山》以1937年的普天堡战斗为中心,热情地讴歌了金日成同志所领导的抗日武装斗争的辉煌业绩。长诗由序诗、七个诗章和尾诗三部分组成。第一章写游击队部署战斗,派人侦察敌情。第二三章写游击队在鸢谷进行战前准备。第四章写游击队开赴前线。第五六章写普天堡战斗经过。第七章写游击队取得胜利后重返根据地。游击队领导人金日成的形象是长诗的核心。长诗主要是从以下四个场面描写他的形象和刻画他的性格的:第一个场面写金日成在紧张激烈的战场上的英勇无畏。当日本讨伐队摸到白头山上,正在辨别方向时,领头的突然倒在地上。紧接着,枪声响了,一群白衣战士从天而降。这时,传出了金日成的第一声命令:“同志们,不要放走一个敌人!”随后,金日成登场——“一位青年将军,飞身跃上山坡的岩石,魁梧的身躯,穿着雪白的大袍,飘动的衣襟,象强有力的翅膀,准备随时飞向高空!”第二个场面写金日成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上的刻苦勤奋。在战斗的间隙,当战士全部沉入梦乡,连哨兵也打起哈欠,困得眼睛发涩时,唯有金日成彻夜不眠,通宵达旦地学习革命理论,研究战斗计划,以便确定行动部署和战斗方针。第三个场面写金日成在处理杀牛事件上的原则立场。一个游击队员偷偷杀了老百姓的牛,金日成发现后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讲了一番话,通过形象的比喻透彻地阐明了游击队和人民的血肉关系,使杀牛的队员完全明白了自己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