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东方文学简史(亚非其它国家部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鲁达基的全名是阿卜·阿卜杜拉·贾法尔·本·穆罕默德·鲁达基,又称鲁达基·撤马尔甘迪。他生于撒马尔罕附近的鲁达克村 (鲁达基是鲁达克人之意),有人说他先天失明,有人说他后天失明,总之后来人称他为盲诗人。他自幼聪慧过人,据说八岁时就能默诵《古兰经》,吟咏诗歌,演唱民歌,声音婉转嘹亮,所到之处大受欢迎,正像他日后在《老年怨》中所回忆的那样:“你不知,那时,我走遍世界——哼着歌儿,象只夜莺。”他是萨曼王朝时期的著名宫廷诗人,达里波斯语诗歌的奠基者,抒情诗(卡扎尔)、四行诗(鲁拜)、颂诗(卡斯台)和叙事诗(玛斯纳维)等主要诗体的创立者,拥有“波斯诗歌之父”的美称。《老年怨》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写得哀切动人,既为我们提供了关于诗人生活的宝贵资料,又可以作为一首颇为教益的诗歌供读者品味和鉴赏。在这首诗里,诗人用大量篇幅描绘自己才貌超群、风流倜傥、春风得意的青年时代,那时,“我没有妻子儿女,没有家庭的累赘;生活得逍遥自在,一切都我素我行”;那时,“我的诗歌——誉满整个世界; ‘霍拉桑诗人’——便是我独享的美名”。到结尾处,诗人的笔锋突然一转——“然而现在年华已逝,我已变成了另外的模样——拿来拐杖吧!我须拄杖荷袋、行乞为生”,与前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产生了强烈的效果。此外值得称道的是,诗人并未把这种变化归于“时运倒转”等偶然原因,而认为是“循环旋转”的宇宙不停运动的规律,即所谓“新的事物——随着时光变得陈旧;腐朽衰老——随着时光获得新生”,这就赋予了这首诗以浓厚的哲理味道,具有发人深思的效果。

  菲尔多西是萨曼王朝和伽色尼王朝时期的著名诗人,也是伊朗文学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全名是阿卜尔·卡赛姆·曼苏尔·本·哈桑本·沙拉夫沙赫。菲尔多西生于伊朗霍拉桑图斯城巴惹村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受过良好教育,通晓巴列维语和阿拉伯语,研读历史、神学和哲学典籍,具有很高语言素养和文学素养,并且亲自动手搜集民间传说。这些都为他日后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菲尔多西几乎把他的毕生精力都倾注在《列王纪》(又译《王书》)的创作上了,据说这部长达六万联句的民族史诗占用了他30余年的时光,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我30年辛劳不辍,用波斯语拯救了伊朗。”他开始写作是在10世纪80年代中期,1009年完成初稿,1015年修订,其后又修订一次。当他动笔时霍拉桑还在萨曼王朝的统治之下,但到他完成时霍拉桑已是伽色尼王朝的领地了。萨曼王朝的国王是伊朗人,支持菲尔多西创作民族史诗,传说菲尔多西所凭借的散文本《王书》就早萨曼王朝霍拉桑总督命令大臣召集各方人士整理出来的。伽色尼王朝的国王是突厥人,而突厥之前身突朗则是伊朗的主要敌手,再加上宗教派别的纠葛(伽色尼王朝国王属逊尼派,菲尔多西属什叶派),所以伽色尼王朝的玛赫穆德并不赞赏菲尔多西的《列王纪》。虽然菲尔多西不得不在史诗开头上加上“对玛赫穆德国王的颂词”,玛赫穆德仍然很不愉快,甚至下令处死菲尔多西,迫使诗人到处流亡,在流离失所的状况下度过了晚年。非但如此,当诗人去世后,由于图斯宗教领袖们的反对,他的遗体竟然不能按照惯例葬入公墓,只能埋在自家后院。直到 1934年后,才为诗人建造了陵园。

  《列王纪》从远古时代写到651年萨珊王朝灭亡,前后经过4600余载,包括4个王朝和50个国王的事迹。其基本内容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即神话传说、勇士故事和历史故事。神话传说部分自俾什达迪王朝的第一任国王凯尤莫尔兹起至第六任国王法里东继位止,由于年代古老,大多具有神话传说性质。勇士故事部分自俾什达迪王朝第六任国王法里东的三个儿子发生争端起至凯扬王朝的第五任国王戈什塔帕斯和鲁斯塔姆死去止,是史诗最精彩的所在,尤其是与勇士鲁斯塔姆有关的四大悲剧。如第二个悲剧——苏赫拉布悲剧的故事说:鲁斯塔姆为了寻找战马来到土兰国属国——萨曼冈国。该国国王以鲁斯塔姆为上宾,热情款待,并且派人为他寻找战马。该国公主塔赫米娜久仰鲁斯塔姆大名特地前来相会,随即表示愿结秦晋之好。鲁斯塔姆在征得国王同意后,与塔赫米娜成亲。当鲁斯塔姆回国时,塔赫米娜已经怀孕。鲁斯塔姆留下一个玉符作为信物,叮嘱塔赫米娜:如生女儿,可把玉符作为头饰;如生儿子,则将玉符戴在手臂。其后,塔赫米娜生下一男,取名苏赫拉布。苏赫拉布自幼习武,技艺超群。当他听说自己的父亲是伊朗英雄鲁斯塔姆时,便率兵向伊朗挺进,决心推翻卡乌斯,拥立鲁斯塔姆。苏赫拉布大军杀入伊朗,所向披靡,势不可当。卡乌斯发现前线告急,遂派鲁斯塔姆迎敌。在阵前,苏赫拉布多次询问鲁斯塔姆姓名。但鲁斯塔姆一直没有透露。第一次交手,鲁斯塔姆因年迈力衰,被苏赫拉布打倒,但鲁斯塔姆却说第一次被打倒不能算是真正失败,英雄不应杀死第一次被打倒的对手;苏赫拉布听信了他的话,大方地放了他。但第二次交手时,鲁斯塔姆奋力将苏赫拉布打倒,并且不由分说,一刀结果了苏赫拉布的性命。当鲁斯塔姆发现苏赫拉布手臂戴着玉符时,大祸已经酿成。历史故事部分自凯扬王朝的第六任国王继位起至萨珊王朝末代国王耶兹德卡尔德三世死亡止,其现实成分比前两部分要多一些。

  《列王纪》是世界著名史诗之一。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菲尔多西是与弥尔顿、莎士比亚、薄伽丘、但丁并列的第一流诗人。在伊朗文学史上,《列王纪》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在这部史诗之前,伊朗尚未出现过大规模的叙事诗,只有若干神话传说、勇士故事和历史故事保留在有关文献和人民口头创作中,这些都成为菲尔多西从事创作的素材。在这部史诗之后,伊朗许多诗人创作叙事诗都从菲尔多西笔下汲取营养,不仅从他这里获得材料,而且在形象、构思、手法和语言上接受他的影响。

  从11世纪上半叶到12世纪末叶的百余年间,统治伊朗的是塞尔柱王朝(1037—1194)。塞尔柱王朝的建立者是突厥人。在塞尔柱王朝统治时期,伊朗达里波斯语文学在萨曼王朝和伽色尼王朝时代呈现发展和繁荣局面的基础上,又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新的进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这时伊朗境内由长期分裂状态进入基本统一状态,从而给兴起于伊朗东部霍拉桑地区的达里波斯语文学提供了向伊朗其余地区扩展的条件。事实上,伊朗西部和南部的达里波斯语文学也正是在这时开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诗人纳塞尔·胡斯鲁曾在他的《旅行记》里记述过这样一件事情:1045年,他在大不里士见到了西部诗人卡特兰,当时卡特兰正在热心诵读东部诗人的诗集,同时卡特兰还向他请教某些诗句的含义。这个具体事例生动地说明了达里波斯语文学由东部向西部扩展的过程。除此之外,塞尔柱王朝的统治者虽然不象萨曼王朝和伽色尼王朝的统治者那样重视文学,塞尔柱王朝宫廷诗人的地位不如以前那样高,颂诗的成就也不如以前那样大;但塞尔柱王朝的统治者也并不特别轻视文学,他们仍然给宫廷诗人以一定的地位,使颂诗得到适当发展。就诗歌的思想倾向而言,如果说上一时期充满爱国热情的英雄史诗和为帝王歌功倾德的倾诗占据主要地位的话,那么这一时期令人瞩目的则是含义深刻的哲理诗、具有神秘色彩的苏菲派诗歌和充满浪漫情调的爱情诗。这时的著名诗人有纳塞尔·胡斯鲁 (1004—1088)、欧玛尔·海亚姆(1048—1122)、萨纳伊(1080—1140)、阿塔尔(1145—1221)、古尔冈尼(?—1073以后)、安瓦里(?—1187)、哈冈尼(1126-1198)和内扎米(1141—1209),其中以欧玛尔·海亚姆和内扎米名声最大。

  欧玛尔·海亚姆是塞尔柱王朝时期的著名诗人,也是伊朗文学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欧玛尔·海亚姆 (又译莪默·伽亚谟)是诗人的笔名,他的全名是阿甫尔·法塔赫(或阿甫霍合斯)·欧玛尔·本·易卜拉辛·海亚姆·内沙甫里。除此之外,人们还在其全名前面加上霍者(学者)、伊玛目(教长)、哈基姆(贤哲)等尊称。关于欧玛尔·海亚姆的生活、思想和创作情况,我们所掌握的确切材料很少。据说,他生于伊朗东部霍拉桑的内沙浦尔。霍拉桑是当时伊朗的文明开化地区,而内沙浦尔又是霍拉桑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在12世纪时人口多达百万。他从小聪慧好学,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其后在数学、医学、天文学和哲学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学术成就,成为当时的著名科学家。

  欧玛尔·海亚姆主要采用四行诗(鲁拜)的形式从事创作。这种短小精悍的诗体是由鲁达基创立的,其后经过阿卜·赛义德·法兹尔丁·阿比尔赫尔、巴巴塔赫尔、欧里扬和安萨里等苏菲派诗人之手逐渐加以磨炼,而欧玛尔·海亚姆则进而将其提高了一大步,使其成为思想深邃、言简意赅的哲理诗,并且对于后世伊朗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对于19世纪以后外国诗歌的发展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伊朗国内,欧玛尔·海亚姆的四行诗对哈冈尼、欧贝德·扎康尼以及哈菲兹创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伊朗国外,自19世纪英国著名欧玛尔·海亚姆诗歌译者菲兹吉拉德的译本问世以来,欧玛尔·海亚姆的四行诗不胫而走,迅速传播开去。

  欧玛尔·海亚姆的四行诗以语言流畅、旋律优美、比喻巧妙、风格自然为艺术表现特色,但更加令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