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何……?
……
“梁儿,这便是南海……”
赵政在会稽之顶驻足,眺望着连天的海域,他千般感慨。
当初为了能征服包括楚地在内的这片极南之滨,他大秦死伤了多少将士?他又付出了多少辛劳?
而今,秦国终于在他的统治下掌控了前人所不及的辽阔地域。
他完成了历代帝王可望而不可即的霸业,成为了这世上独一无二的秦始皇帝。
可为何这般天地至尊、政绩盖天的他,已如此倾尽了自己的心力,却还是难守得住身边女子灿烂的笑容……
梁儿默默敛下眸子,偷偷隐去了方才的泪意,微微牵起唇角缓缓附和:
“这里的海,比北边更蓝、更清、也更美……”
闻此,赵政仿佛忽然怅惘尽消,心情清明了许多。
他一直觉得奇妙,无论何时,梁儿澄澈的声音总会轻而易举的令他排忧解虑,一扫阴霾。
他敛唇一笑,转身面向梁儿,一对眼眸明亮优柔,语声温润得好似他已非那个手握天下、行事绝戾的无情帝王。
“会稽岭翠意浓浓,虫鸣鸟语,却唯独缺了些花香。若是在这里设下沐梨园,便能与碧海相望、与清风相伴,必定可令此处更加水木明瑟、风月无涯,你觉得可好?”
梁儿婉婉而笑,满面暖意的点头应下。
却在还未来得及开口说些什么之时,突然有人匆匆而来,急急道:
“报!——启禀陛下!岭南瓯骆一族已反,南海郡守任嚣已命龙川县令赵佗领兵十万前去镇压!”
梁儿微怔,岭南诸战都太过冷门,极少现于史书,关于眼下这件事,她更是没有多大的印象。
不过赵政的神色倒很是轻松,只见他挑唇一嗤:
“呵,困兽犹斗……当初朕听了赵佗的建议,迁徙五十万人去往岭南三郡与当地土著之人相融以治顽固不化的百越之地,却不想今日他们竟还是反了。真不愧是将卧薪尝胆的勾践奉作神明的古越人之后……”
他抬眼轻瞥向通报之人,淡然道:
“你下去吧,无需慌张,赵佗在岭南佣兵多年,已深谙当地情况,瓯骆再也不可能对他手下的秦军构成威胁。”
“诺。”
那人听了赵政的话,终于松下了一口气,安下心来应声退下。
而赵政则再度转身朝向大海,吩咐内侍道:
“让李斯过来。”
不多时,李斯便已恭敬的立于赵政身后。
“陛下。”
他躬身施礼。
赵政并未回身,只淡淡问了句:
“瓯骆造反之事,你可听说了?”
“回陛下,臣已知晓。”
李斯已经以左相的身份代理国政许久,如这等大事,他必定是已经收到了通报的。
赵政语气平淡依旧,又问:
“你有何看法?”
李斯素来神思敏捷,此番亦是对答如流,侃侃而言:
“以臣所见,瓯骆不是赵佗的对手,此乱定会很快平息。不过,臣担心此事一旦传出,其余越地之人也会受此影响,纷纷反秦。旧越之地甚广,若各处同时叛乱,即便实力不强,却也可扰得我秦内民心大乱。如果再带起六国旧地之乱,秦则危矣。”
赵政的眼始终定定望向海天相接之处,负手再问:
“那你可有解决之法?”
李斯满面讪色,低头一揖:
“臣不才,还未想到可用之法。”
听他如此说,梁儿不禁暗叹他经过赵政彼时在梁山宫的调教,果然又学聪明了不少。
他如今已掌大权一年多,如若眼下赵政所问他句句答得干净利落,岂不就等于他已经可以完全替代了赵政这个皇帝?
他深知赵政城府甚深、多疑多虑,故而这一刻,便是有意回避了这最关键的一问,将最终的决策权完全交还给了赵政。
面朝大海的赵政此时亦是唇角微勾,对李斯的反应甚为满意。
看来这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秦左相,已经完全符合他计划中该有的模样了。
他终于转过身来,正色言道:
“越地之事,还要在越地解决。会稽是当初的吴越故地,是为越人朝圣之地。朕欲拟定一篇铭文昭示越人,由你亲自刻石立于会稽境内最高的鹅鼻山绝顶。再迁徙天下有罪之人和被贬谪的官吏至所有越之故地、深入与越人通婚相融,消减当地越人的血脉和反秦之心。”
此令一出,李斯便眼神炯炯,即刻念着“陛下英明”领命退去。
梁儿一眼便看出,赵政方才所言必是又与他固有的想法不谋而合了。
一个民族想要彻底收复另一个民族,便务必要将“民族融合”施行得彻底。
只有越人与秦人共同生活,诞下含有大秦血脉的子孙,才会打从根本去除他们的反秦意识。
时间久了,便能使越人的血统越来越弱,直至消亡,完全被秦人同化和取代。
赵政和李斯这一帝一相,无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否出现过分化,他二人在国政上的慧眼和默契都是不可否认的。
——————————————
这一晚,是赵政这一年来唯一一次熬夜。
他深思熟虑,逐字斟酌,最终定下了那篇闻名千古、饱含深意的《会稽铭文》。
第二百六十七章 会稽刻石()
翌日,众人齐聚于鹅鼻山。
这鹅鼻山四处悬崖,山势陡峭,挺拔巍峨;怪石矗立,形态万千;奇峰幽谷,气势雄伟,蔚为壮观。
而登顶鹅鼻之时,举目眺望,整个会稽的山川之景便一览无余、尽收脚下。
李斯将赵政拟定的铭文一笔一划鑴刻于岭石之上,而后将其立于此顶,史称“会稽刻石”。
除了形同以往石刻的歌功颂德,此石上还多了几句特别的话:
“饰省宣义,有子而嫁,倍死不贞。防隔内外,禁止淫泆,男女絜诚。夫为寄豭,杀之无罪,男秉义程。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大治濯俗,天下承风,蒙被休经。”
其大意为:
“治有过扬道义,有夫弃子而嫁,背夫不贞无情。以礼分别内外,禁止纵欲放荡,男女都应洁诚。丈夫在外淫乱,杀了没有罪过,男子须守规程。妻子弃夫逃嫁,子不认她为母,都要感化清正。治理荡涤恶俗,全民承受教化,天下沐浴新风。”
眼下是为冬日,鹅鼻山高,山顶的风极大。
在众人的注视下,梁儿全程都静静立于赵政的侧后方,任那四下而来的狂风卷起她飘散的青丝。
她默默看向铭文之中那意义非凡的几句话,心中无限怅然。
后世的史学界有多少人都在猜测这几句的含义,却多半都是就辞论辞,根本没有考虑到会稽石刻出现的时机和历史背景。
他们说,这几句反映出的是始皇的贞节观,透露出他当年毒杀吕不韦、鄙视生母赵姬行为不检的心迹。
呵……这些人真真是以自己简单平凡的头脑小瞧了赵政。
他可是自少年时起,就凭借一己之力从几方强权中夺权亲政,而后又一扫六合、驱逐匈奴,甚至还攻下了前人千年也未能真正收服的百越之地。
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在中华历史上,他是令海内首次一统的枭雄霸主,是令天下首次归一的千古一帝。
他幼年便开始经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种种苦难。
他的人生大起大落、浮浮沉沉,致使他早早便练就了一副坚毅的性格。
他寡言少语,喜怒素来不形于色,又怎会把自己的心事和自家的笑话写到国之南境供世人窥视?
且不说那吕不韦的传言本就是子虚乌有;就是赵姬,自当初赵政将其驱逐的那一刻起,那些过往他便不再提及了。
而今,曾经的百越之地已被秦统治几年都相安无事,这突然而发的瓯骆一战,终是让他意识到了越人对秦潜在的威胁。
他之所以在会稽立下如此石刻,为的正是要应对这一政治隐患,又怎会是那些人以为的、世俗又小家子气的个人情感?
立石归来,膳房中,梁儿忙前忙后,亲自为赵政准备午膳。
“母亲!”
随着一声兴奋的高呼,胡亥跑了进来。
梁儿微惊。
“亥儿,你怎么来了?”
胡亥双眼晶亮,笑得淳厚:
“听说今日午膳母亲要亲自为父皇下厨,亥儿担心母亲劳累,特来帮母亲的忙。”
梁儿一怔。
其实胡亥身世可怜,如今又已是她的儿子,如此粘着她理应并无不妥,可不知是不是因为太过思念艾儿,她总是打从心底排斥与胡亥过于亲近。
她牵强一笑,尽其所能柔声劝道:
“孟子云:君子远庖厨也。亥儿身为大秦公子,不宜在此久留,还是快快回去吧。况且我已快要做好了,无需帮忙的。”
胡亥见她未允,心中有些不是滋味,却还是全全忍下,耐着性子好言顶回:
“母亲怎得还与亥儿这般客气?亥儿知道,所为'君子远庖厨',所指不过是'君子不忍食用亲眼所见被杀生的牲畜'罢了。这膳食又不是做给亥儿吃的,那亥儿也就没有必要'远之'。更何况元圣伊尹就是出身庖丁,他一生也没离开膳房,又有谁能说他不是一个君子?”
梁儿心知他说得有理,讪讪的道:
“亥儿长大了,口才也越发长进了……只不过就算你留下,我也属实没什么可需要你帮的啊。”
“若是如此,那亥儿便待在一旁陪着母亲。”
“有什么好陪的?很无趣的。”
见他很是执着,梁儿愈发觉得尴尬,连眼神都有些闪烁起来。
胡亥则更加理直气壮:
“那又何妨?父皇不是也时常到膳房来找母亲吗?父皇都不觉得无趣,亥儿又怎会这般想?”
与母亲共处,就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