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行之从善如流地转身进门,顾文上前几步一巴掌拍在李文柏脑袋上,笑嘻嘻说:“有空担心这担心那,不如想想午后的诗会怎么办?”
师生两人都默契地没有提那些糟心事。
李文柏疑惑不解:“诗会怎么了吗?”
很快,李文柏就明白了顾文的话是什么意思。
诗会举办的地方就在五华山中,三人乘坐马车离开书院,不过一两炷香的功夫就到了五华寺门前,五华寺是皇家寺庙,一年到头香火都十分旺盛,且不受理平民百姓的祭拜,要踏进这寺庙大门,不是非富即贵的家族出身根本不可能。
唯一的例外,就是身上背负功名的举子,不管是过了乡试还是省试,只要能算得上是士子的,五华寺都来者不拒。
毕竟历朝历代都厚待读书人,和尚们再势力,也不敢跟天下大势作对。
李文柏听得直笑:“听师兄所言,这五华寺倒不像是个礼佛的地方。”
“当然不是。”顾文指了指先帝亲手题写的“五华寺”牌匾,“大齐不设国教,先帝和当今又都不信佛,这皇家寺庙当然不可能是单单为了礼佛而生的。”
王行之日日来往于山间,守山门的和尚早就认识了马车和车夫,是以问也不问就招手放行。
李文柏看得直稀奇:“一个寺庙而已,竟然有守门人?”
“这有何稀奇?”王行之一路闭目养神,顾文这个师兄就担负起了科普的重任,“你别看这和尚低眉顺目看起来不起眼,能到这五华寺守门的,至少都是亲军十二卫出身,身手不行还都选不上呢。”
“这么厉害?”李文柏越发疑惑,“不就是出家当和尚吗?就这还要亲军十二卫出身才有资格?”
顾文却不肯再继续解释:“好了好了,个小娃儿怎的这么多话,马上就到地方了,收收心。”
李文柏一愣,这才发现马车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停下。
见顾文朝自己挤眼,李文柏恍然,赶紧整理衣袍翻身下车,顾文紧随其后,两人恭恭敬敬地将王行之从车厢里扶了出来。
待王行之站稳,李文柏才有空抬头观察周围。
这是一片空旷的园林,四周三三两两的小厮经过,半个僧人的影子都不曾见到,完全没有置身于寺院之内的感觉。
从站的地方看过去,可以看到前面有几个土丘,从土丘上节次鳞比的树干可以想见此处春夏时的模样,但此时已至深秋,地面被落叶染得金黄,只有枝干孤零零地矗立在地上。
站了一会儿,自有小厮上前带路,李文柏和顾文一前一后将王行之护在正中,穿过一条小道,于林丘之间依稀可以见到一汪其碧如玉的水潭,虽是深秋,水面上亦少有落叶笼罩,可见得是被人精心照料着的。
就在枯林与水潭之间,有几条不起眼的小路蜿蜒而入,不知道通往什么所在,穿过枝干,可以看见一层层的建筑屋顶。
诗会的所在正是在这水潭边,熙熙攘攘的士子将不大的水潭围了个结实,讲究点的随身带着布帛扑在地面上,随意点的就直接席地而坐,就着浊酒高声笑谈,俨然一副文坛盛景。
李文柏何时见过这等场面,一时间看得有些发呆。
前面引路的小厮见状提醒:“小先生,这边走。”
“哦?好。”李文柏如梦初醒,连忙跟上去,走过水潭上曲折的回廊,终于踏上湖心中唯一的凉亭。
小厮在亭外顿住脚,躬身行礼:“诸位先生,到了。”
“嗯。”李文柏点点头,侧身为王行之让出道路。
他看得很清楚,湖心亭可不是空着的,其中还座有三五名白发苍苍的老者,都正含笑望着他们走来。
这想必就是所谓的“文坛领袖”们了。
李文柏低头颔首,学着顾文的样子跟在老师身后走上前。
老者们见王行之上前,纷纷站起身大笑见礼:“好你个王行之,让老朽们好等!”
这些人各个看起来至少六七十岁,比王行之大了至少一轮,即使是王行之也只能持后辈礼。
“见过诸位前辈。”王行之躬身行礼,而后一挥袖袍让出身后两人,“好让前辈们知晓,这是在下的两个不成器的学生。”
顾文笑嘻嘻拱手施礼,态度十分熟稔:“学生顾文,给诸位前辈问安了。”
“好,多年不见,你都已经是堂堂的吏部郎中了。”老者们笑得欣慰,“不愧是王行之的学生,没有辱没门楣!”
跟在后面的李文柏压力山大,却也只得学着顾文的样子行礼,口中唤道:“学生李文柏,见过诸位前辈。”
“哦?行之,这就是你新收的那个学生?”一名看起来最年长的老者颤颤巍巍开口,“坊间传闻你宝贝他宝贝得不得了,怎么,终于舍得带出来放风了?”
“前辈说笑。”王行之说,“只因这小子旬月后就要参加会试,晚辈命其安心读书,这才没能及时介绍给诸位前辈。”
说完,王行之回头指指亭外:“敬元,带你师弟到处走走,多认识些同辈友人吧。”
顾文恭声称是,又团团告过罪,果断拉着还处在状况外的李文柏溜了。
直到重新踏上岸边的土地,李文柏才反应过来询问:“怎么这就走了?不是诗会吗?”
“放心吧,还没开始呢。”顾文朝着湖心亭挤挤眼,“看到那几位老前辈了吧,老师每次过来,都要先陪着他们打几轮嘴仗,诗会才会正式开始。”
“打嘴仗?”李文柏顺着顾文的眼神看过去,果然看见王行之敬陪末座,施施然饮了口酒,而后不知道在说些什么,说得周围的老者们面色发青,气氛一点也不和谐。
李文柏啧啧称奇:“看那几位老前辈少说也是七老八十的人了,竟然还有这种爱好?”
顾文失笑:“否则你以为老师在文坛的地位是怎么来的?教几个学生写几篇文章,就能德高望重了吗?”
湖心亭的动静越来越激烈,再看周围的士子们似乎一点惊讶都没有,李文柏唏嘘不已,不禁“观赏”起自家老师舌战群儒的风姿来。
不得不说,虽然听不清他们到底在争论什么,但王行之的风采真是。。。太帅了!
“怎么?”顾文打趣,“心向往之?”
李文柏点头:“老师风姿卓绝,不及万一啊。”
两人正一唱一和吹捧着自家师长,后面一声熟悉的惊叹传来:“李文柏?你是李文柏?”
这种地方竟会有认识的人?李文柏讶然转身,看清来人后惊喜地瞪大眼:“于钧兄?你怎会在此处?”
“自是受邀来参与诗会。”于钧满脸唏嘘,“月前与李兄偶于往来居萍水相逢,未曾想再见你已是王大人门生,世事无常啊。”
偶遇熟人,李文柏赶忙向顾文介绍道:“师兄,这是于钧兄,我初上京时结交的友人,没想到能在这里遇上。”
顾文微笑颔首:“幸会。”
于钧比他年长,是以随李文柏一道以“兄”相称,然顾文是官,于钧是民,于情于理自然没有官向民行礼的道理,所以顾文脊背挺得笔直。
“李贤弟的师兄?”于钧一惊,霎时间就知道了顾文的身份,急忙躬身见礼,“学生于钧,见过顾大人!”
“无需多礼。”是李文柏的朋友,顾文当然不会摆什么架子,当即把人扶起来。
诗会(二)()
李文柏从认识顾文起就是以小师弟的身份;见过其嬉笑怒骂;也目睹过其在师长上官时怂怂的模样;即使是在被教训时顾文也是亲切的;从未有什么距离;也就没能亲身体会过这位师兄为当朝郎中的官威。
但于钧当然不一样;彼时官与民的界限是无比清晰而又严格的;于钧虽为举子,然白身的身份注定其能见到最大的官也不过是道府学官。可学官们在读书人跟前再作威作福到底也只是虚官,与实权京官间隔了十万八千里。
何况顾文还是那位名满天下的王行之的首席学生;在吏部考功司整顿吏治天下皆知,又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可谓无数读书人憧憬的偶像。
能够见到顾文;对方还虚扶了自己一把;于钧当时就战战兢兢了,脸颊激动得涨红;连拱手时都在微微颤抖。“顾大人;学生是今科考生。”
于钧双眼亮晶晶地盯着顾文看;那模样跟现代追星的妹子没啥区别;看得李文柏是叹为观止;不由得暗地把师兄上上下下打量了一遍;见着顾文的模样,心中只觉得有些好笑。
然而顾文似是早已习惯被如此对待,见状只是微微一笑;神色少了平日里的嬉皮笑脸:“国朝百废待兴;正是急需人才的时候,尔等年轻人还需加倍努力,以己之身为国效力,才能不辜负圣君的期待。”
一个二十三岁的青年称呼一个三十余岁的中年为“年轻人”,这场面怎么看怎么诡异,偏偏称呼的和被称呼的都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常言道闻道有先后,顾文为及弱冠便已高中状元的传奇声名早已经响彻士林,自命前辈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顾文也只是看在李文柏的面子上故作亲切,一句问候过后便不再说话,只维持着居高临下的微笑。
李文柏看了一眼顾文,见着于钧浑身不自在的模样,就问道:“倪兄、赵兄没来吗?”
于钧与顾文说话就心中紧张,见着顾文不再开口,心中有些失望却也松了口气,连忙转身指向水潭边的一棵枯树:“倪贤弟和赵贤弟在那处与人寒暄,愚兄正打算去与他们汇合,没曾想正好撞见贤弟。”
顺着于钧指的方向看去,的确能看见水潭边一棵斜生的枯干下地摆放着几张桌椅,茶案坐席一应俱全,在周围席地而坐的士子们中间堪称鹤立鸡群,倪旭弘和赵钰正面对面而坐,身边还围着几个从未见过的陌生人,想必是他们熟识的友人。
“往来居一别已有近两月未曾相见,他二人想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