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搬到饭店里?
他多辛苦才结交上顾乐棠,把他给哄到洛平来的,“那怎么成?我还想跟乐棠贤弟抵足夜话呢!不成不成。”
徐氏张口结舌的看着顾乐棠,“就是啊,顾公子怎么住的好好的要走?”
她看着顾乐棠的腿,“是不是我家静昭没把你的腿伤给治好?我也说嘛,那丫头才多大,哪会儿治病?我这就叫人请大夫去!”
“许大小姐的医术挺好的,我已经没事了,”面对徐氏,顾乐棠只剩抚额了,“要不这样吧,我搬到贵府的客房住吧,我的腿还得几天才能拆线呢,一个人也方便些。”
这个徐大太太恨不得粘到儿子身上,他跟许静安住一起,实在不方便。
听顾乐棠说到许静昭,许静安恍然大悟,“对对对,我们家里空院子多着呢,娘,您去给乐棠重新安排住处,”
他冲徐氏眨眨眼,暗示徐氏给顾乐棠安排一个离许静昭最近的院子。
徐氏满心想的都是三友在姜老太太那里呢,哪能领会许静安的意思?“家里的事都是你二婶儿管着的,”
她转头冲跟她过来的丫鬟道,“去跟二太太说一声,叫她给顾少爷重新安排住处,捡最好的院子预备!”
最好的院子,许家除了几个主子,最好的客院长风斋都快到大门口了,顾乐棠住在那里,一年也遇不到许静昭一回,许静安没好气的看了徐氏一眼,轻咳一声,“那个,乐棠是我请来的贵客,就不劳二婶儿安排了,这样吧,乐棠就住在松竹轩吧,那景致好,也凉快,离我的院子也近,”
最重要的是,跟女眷们住的内院只有一墙之隔。
顾乐棠只想赶快搬出去,最好他的腿好了,立马搬出许家,“住哪儿都成,麻烦这位姑娘带我到松竹轩去。”
“娘您先叫人去把松竹轩准备出来,乐棠你伤没好呢,先在我这儿歇一会儿,等那边铺排好了再过去,”
许静安轻轻的推了徐氏一下,“娘”
“好,我这就去,静安啊,娘一会儿再来,娘真的有重要的事跟你说,老太太把三友叫过去了,听说里头正生气呢!”
第126章()
此为防盗章
姜老太太欣慰的点点头;“静昭说的没错,咱们一家子都是女人;大生意做不了,也不想沾,就这么小打小闹的,”
她冲许静昭得意的一笑,“其实也不少赚钱!”
可不是么;尤其是许家洛河上还有几艘货船;那才是厚利的生意。
“嗯,我觉得也是,而且咱们家的这些生意,其实也是给咱们自己庄子上的作物找销路呢,两下便宜,”薛琰肯定的点点头;那些重利的生意恐怕都是要有后台才能撑得住的,许家没有当家的男人;真开了赌场当铺;也是给自家生事。
姜老太太已经笑的合不拢嘴了,“没错,我也是这么看的;”
可惜孙子却成天嫌弃许家的生意太小;没有一样他能看上眼的;宁愿去洋人的大学里学国文;死活不肯回来帮忙。
三人在自家的绸缎庄里挑好了料子;虽然姜老太太跟郭氏都不喜欢,但薛琰还是软磨硬泡的叫铺子里的裁缝给自己做了两身洋装,尤其是裤子。
这会儿的人就算是穿了裙子,里头还是要穿绸裤的,这一层一层的,麻烦不说,还热的很,薛琰其实已经悄悄的把衬裤给省了,如果能光明正大的直接穿裤子,那就完美了。
有姜老太太在,郭太太的位严母根本没有发挥的余地,薛琰再三保证只在家里穿之后,她连教训的话都只能咽在肚子里了。
整个下午姜老太太算是把两条街上的铺子都走了一遍,也间接告诉大家,她姜银凤的病好了,大家开开心心的回到许府的时候,已经到了掌灯时分。
徐申氏等的脖子都长了,才算是把人给等了回来,“哟,老太太今天心情好啊!”
徐申氏理了理衣裙,上前给姜老太太请安,“前些日子我过来,我们家姑太太说您还病着呢,我也不敢过去打扰,今天听说您腿好了,我是更等在这儿不走,也要给老太太您请个安的。”
姜老太太一向不怎么待见徐家人,她沉着脸剜了徐氏一眼,但伸手不打笑脸人,而且她说不再把许家的油料交给徐家榨油坊,徐家人也没有闹腾,这也挺叫她意外的,“嗯,多亏有静昭,我这腿啊,算是全好了。”
徐申氏可不认为许静昭去了趟汴城就真的会治病了,她冲许静昭和善的笑了笑,“静昭如今也是洋学生呢,这洋学堂真的是啥都教啊,连治病都传?”
见薛琰只是笑并没有回答自己的话,徐申氏也不生气,她走到姜老太太跟前,伸手扶了她的胳膊,“我今儿个过来,正巧有件事跟老太太跟二太太商量呢,”
她的目光在郭太太身后的仆妇手里那一摞摞料子上飞快的逡巡了一遍,心里啧舌,怨不得小姑子心里急呢,谁不知道许家的姜老太太手里有金山银海,却是个锱铢必较的性子,想从她手里抠出一个子儿都是本事,这上一趟街就恨不得把绸缎庄子都搬回来的架势,她可是头一回见。
姜老太太看着徐申氏堆笑的脸,“亲家太太这是有事?”
徐申氏抿嘴一笑,“好事,我也是替人跑趟腿儿,”
她殷勤地扶着姜老太太往正院走,“您听着要是觉得不合适,就当没这回事就成!”
徐申氏话说到这份儿上,大家都能猜出来她是干什么来了。
徐申氏一心想把女儿嫁到许家来,自然不会亲自上门给女儿提亲,那她跑这一趟,肯定是为着许静昭了,郭太太冲许静昭道,“静昭,你先回去吧,我们大人说的话,你小孩子也未必喜欢听。”
薛琰可不是懵懂无知的真少女,“娘,我好久没见过亲家伯娘了,还没给亲家伯娘见礼呢,”
她摇着郭氏的胳膊,“你们说话我就听听,保准不插言,好不好?”
徐申氏在前头噗嗤一笑,这女大不中留,许静昭到了该说亲的年纪,能不关心自己的婚事嘛?不过她听听也好,就凭蔡幼文的长相,相信还是能哄住这个没啥见识的小姑娘的,“二太太,我也顶喜欢静昭的,刚好也想跟她好好说说话儿呢,”
半个多月的相处,姜老太太对自己这个孙女的印象大为改观,以前觉得她安静的有些木讷,又不爱往她跟前凑,如今成天在一起,才发现孙女虽然话不多,但性子其实挺开朗的,最叫的喜欢的就是这个孙女脑子清楚有主意,“嗯,静昭想来就跟着吧,她也不小了,该知道的也得叫她知道。”
她不反对郭太太把女儿养成大家闺秀,但大家闺秀不等于任事不懂,孙女如今这样子挺好的,天真可爱偏心里敞亮,既是来提她的亲事,叫孩子听听也没有什么好处。
自家大孙子成天喊着婚姻自主呢,小孙女就算是不能自主,起码也得多听见家,挑一家自己跟孙女都满意的嫁了。
这才叫两全其美呢!
等听完徐申氏的话,薛琰有些震惊的看着她,原来给自己奶奶做媒,坑了她一辈子的人居然是徐氏跟她娘家!?
可是蔡家真的有徐申氏说的那么好?
什么成婚之后就分家,奶奶明明在蔡家当了多年的小媳妇,跟着自己的老奶跟蔡家长房的两个保姆一样,一直熬到爷爷蔡幼文升了少尉,才算是将家分了!
薛琰记得小时候回奶奶家的时候,亲耳听奶奶说过初嫁到蔡家的日子,一个新媳妇要下厨给一大家子人做饭,偏她是大家小姐,从来没有进过厨房,切咸菜丝都不会,又不敢叫人知道,只要切出一根粗的,就赶快偷偷塞到嘴里自己吃了。
当时奶奶笑言,可把她咸死了。
而且她还曾经说过,因为公公早逝,爷爷又远在陕西,她跟婆婆还有小姑在蔡家一点地位跟依仗都没有,就是当家大伯娘家里随便来个亲戚,都可以给她脸色看。
奶奶曾经感叹过,她是从嫁人那天起,才知道外头的世界跟自己家里是完全不一样的,才知道自己在娘家的时候真的过的是大小姐的日子。
就这样的人家,在这个徐申氏嘴里,居然是人丁兴旺,家底丰厚,当家王太太性子豁达,四太太刘氏厚道和善,蔡家男子个个有出息。
排行老四的蔡幼文不但一表人才,人品出众,更是年少有为,在福音堂中学的时候就成绩优异,还懂洋文,只等成了亲,就随蔡家老三沙场上搏功名去,将来一定会前程大好!
呵呵,就算是自己的亲爷爷,薛琰也不能不说,他实在不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
姜老太太听徐申氏说的天花乱坠,并没有表态,世上最不可信的,就是媒人的嘴了,尤其是来说媒的还是徐申氏!
蔡家是个什么境况姜老太太还是知道一些的,蔡家几兄弟也都算是有出息,但徐申氏提的却是最没有出息的四房,孙女命苦,连亲爹都没见着一眼,跟着三个寡妇长到十六,难不成还要去伺候一个寡妇婆婆?
“那个刘四太太,我怎么就没见过一回?”姜老太太等徐申氏说完了捧着茶碗喝茶,才皱眉问郭氏。
郭氏也在想徐申氏的话,她对这个刘四太太根本没有什么印象,“媳妇也没有见过她,”她赧然一笑,“要不是亲家太太提起,我竟不知道蔡家还有这位太太?”
啊?徐申氏强笑一声,“蔡家四爷去的早,留下一双儿女,刘太太一直在家轻易不出门的,如今改元了,朝廷也没了皇帝,不然啊,我觉得蔡家都会给她申个节妇的旌表了!”
刘太太是节妇?
这年头儿只要家里养得起,有几个愿意再走一家的?
许家可坐着三个丧夫之人呢,姜老太太不以为然的扯扯嘴角,“听起来这位四太太可是太软和了些,就算是不为自己,也得为自己的儿女想想啊,这亲娘都立不起来”
她跟蔡家的王太太也是见过几回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