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学知识大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道真为无用之物矣。龙川又极论其弊曰:“以为得不传之绝学者,皆耳目不洪、见闻不囗之辞也。人只是这个人,气只是这个气,才只是这个才。譬之金银铜铁,炼有多少,则器有精粗。岂其本质之外,挨出一般,以为绝世之美器哉。故浩然之气,百炼之血气也。使世人争惊高远以求之,东扶西倒,而卒不着实而适用,则诸儒所以引之者过矣。”又曰:“眼盲者摸索得着,谓之暗合。不应两千年之间,有目皆盲也。亮以为后世英雄豪杰,有时闭眼胡做,遂为圣门之罪人。及其开眼运用,无往而非赫日之光明。今指其闭眼胡做时,便以为盲无一分光。指其开眼运用时,只以为偶合天下之盲者能几?利欲汨之则闭。心平气定,虽平平眼光,亦会开得。况夫光如黑漆者,开则其正也,闭则霎时浮翳耳。今因吾眼之偶开,便以为得不传之绝学。画界而立,尽绝一世之人于门外。而谓两千年之君子,皆盲眼不可点洗;两千年之天地日月,皆若有若无;世界皆是利欲,斯道之不绝者,仅如缕耳。此英雄豪杰,所以自绝于门外;以为建功立业,别是法门;这些好说话,且与留着妆景足矣”。案世谓儒术迂疏,正是如此。龙川之言,亦可深长思也。

    凡讲学家,往往设想一尽美尽善之境以为鹄。说非不高,然去实际太远,遂至成为空话。中国人素崇古,宋儒又富于理想,用举其所谓尽美尽善之境,一一传之古人;而所谓古人者,遂成为理想中物。以此期诸实际,则其功渺不可期;以此责人,人亦无以自处矣。此亦设想太高、持论太严之弊也。龙川与朱子书曰:“秘书以为三代以前,都无利欲,都无要富贵底人。今诗书载得如此洁净,只此是正大本子。亮以为才有人心,便有许多不洁净。”破理想之空幻,而据实际以立论,亦理学家所当引为他山之石也。

    所谓义利,往往不可得兼。然此自系格于事实,以致如此。若论究竟,则二者之蕲向,固未尝不一。所谓舍利而取义者,亦以格于事势,二者不可得兼云然,非有恶于利也。主张之过,或遂以利为本不当取,则又误矣。龙川之言曰:“不失其驰,舍矢如破,君子不必于得禽也,而非恶于得禽也。范我驰驱,而能发必命中者,君子之射也。岂有持弓矢审固,而甘心于空反者乎?”亦足箴理学家偏激之失也。

    龙川之论,朱子拒之如洪水猛兽,又视其辟江西为严,然其议论之可取如此。亦可见道理之弘,不容执一成之见以自封矣。然朱子之言,亦有足资警惕者。朱子答吕子约书曰:“孟子一生,忍穷受饿,费尽心力,只破得枉尺直寻四字。今日诸贤,苦心劳力,费尽言语,只成就得枉尺直寻四字。”其言足资猛省。盖谓凡能成事者,皆有合于当然之道,不得谓惟吾理想中之一境有合,而余皆不合,其言自有至理。然世事错综已极,成否实难预料。就行事论,只能平心静气,据我所见为最是者,尽力以行之,而不容有一必其成功之念。苟欲必其成功,则此心已失其正。成功仍未可必,所行先已不当矣。故论事不宜过严,而所以自律者,则本源之地,不容有毫发之间。龙川箴朱子立论之过隘,朱子讥龙川立心之未淳,其言亦各有一理也。

    宋儒术数之学

    宋儒术数之学,其源有二:一则周子之太极图,邵子之先天图,与参同契为一家言,盖方士修炼之书也;一则天地生成之数,司马氏之潜虚,及刘氏、蔡氏、河图、洛书之说本之。

    所谓天地生成之数者?其说见于郑氏之易注。易系辞传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又曰:“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一、三、五、七、九为天数,二、四、六、八、十为地数,所谓天数五,地数五也。一、三、五、七、九相加,为二十有五,二、四、六、八、十相加,为三十,所谓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也。二十五与三十相加,为五十有五,则易所言之凡数也。郑氏注曰:“天一生水于北,地二生火于南,天三生木于东,地四生金于西,天五生土于中。阳无耦,阴无妃,未得相成。于是地六成水于北,与天一并;天七成火于南,与地二并;地八成木于东,与天三并;天九成金于西,与地四并;地十成土于中,与天五并。”此所谓五行生成之数。汉书五行志左氏昭公九年:“裨灶曰:火,水妃也,妃以五成。”疏引阴阳之书,言五行妃合;十八年,“梓慎曰:水,火之牡也。”疏引阴阳之书,言五行嫁娶,说皆略同。后人于郑氏之说,或多驳难,然非此无以释五位相得而各有合也。月令言五方,木、火、金、水皆成数,惟土为生数。太玄玄图篇云:“一与六共宗,二与七为朋,三与八成友,四与九同道,五与五相守。”说亦大同,惟中央不言五与十而已。司马氏潜虚所用,即系此数。

    温公潜虚,亦从万物之所由来说起。由此推原人性,而得其当然之道。其说曰:“万物皆祖于虚,生于气。气以成体。体以受性。性以辨名。名以立行。行以俟命。故虚者,物之府也。气者,生之户也。体者,质之具也。性者,神之赋也。名者,事之分也。行者,人之务也。命者,时之遇也。”盖亦欲通天人之故者也(谓万物皆祖于虚,不如张子泯有无为一之当)。其气图:以五行分布五方,用其生数为原、荧、本、囗、基,而以其成数为委、焱、末、刃、冢。以此互相配合,其数五十有五,尽成级数,是为体图。体图一等象王,二等象公,三等象岳,四等象牧,五等象率,六等象侯,七等象卿,八等象大夫,九等象士,十等象庶人。其说曰:“少以制众,明纲纪也。位愈卑,诎愈多,所以为顺也。”又以五行生成之数递相配,其数亦五十有五,谓之性图(其中以水配水,以火配火,谓之十纯。其余谓之配)。又以一至十之数互相配,各为之名,亦得五十五。其中以五配五曰齐,居中。余则规而圆之,始于元而终于余。是为名图。齐包于万物,无位。元,余者,物之终始,无变。余各有初、二、三、四、五、六、上七变。凡三百六十四变。变尸一日。授于余而终之。其说曰:“人之生本于虚。虚然后形。形然后性。性然后动。动然后情。情然后事。事然后德。德然后家。家然后国。国然后政。政然后功。功然后业。业终则反于虚矣。故万物始于元,著于裒,存于齐,消于散,讫于余。五者,形之运也。柔、刚、雍、昧、昭,性之分也。容、言、虑、聆、觌,动之官也。繇、囗,得、罹、耽,情之囗也。囗、却、庸、妥、蠢,事之变也。讱、宜、忱、喆、戛,德之途也。特、偶、昵、续、考,家之纲也。范、徒、丑,隶、林,国之纪也。禋、准、资、宾、囗,政之务也。教、囗、绩、育、声,功之具也。兴、痡、泯、造、隆,业之著也。”盖欲以遍象万事也。元、余、齐无变,不占。初、上者,事之终始,亦不占。余五十二名,各以其二、三、四、五、六为占。五行相乘,得二十五;又以三才乘之,得七十五以为策。虚其五而用七十占之。其占,分吉、臧、平、否、凶五者。

    温公好太玄,留心三十年,集诸说而作注。其作潜虚,自云:“玄以准易,虚以拟玄。”玄起冬至,终大雪,盖象物之始终。虚亦然。其系元之辞曰:“元,始也。夜半,日之始也。朔,月之始也。冬至,岁之始也。”继之以裒,曰:“裒,聚也。气聚而物,宗族聚而家,圣贤聚而国。”终之以散,继之以余,盖亦象物之始终。其思想,实未能出于太玄之外。此等书,殊可不必重作也。

    温公潜虚,虽不足贵,而其践履,则有卓然不可诬者。温公之学,重在不欺。自谓“生平所为,未尝不可对人言”。弟子刘安世,问:“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曰:“其诚乎?”问其目。曰:“自不妄语始。”安世学之,七年而后成,故能屹然山立。论者称涑水门下,忠定(安世谥)得其刚健笃实,范正献(祖禹)得其纯粹云。传温公之数学者,则晁景迂也。

    景迂从温公游,又从杨贤宝(康节弟子)传先天之学,姜至之讲洪范。温公著潜虚,未成而病,命景迂补之;景迂谢不敏。所著书,涉于易者甚多,今惟易玄星纪谱,尚存景迂集中。其书,乃将温公之太玄历,康节之太玄准易图,据历象合编为谱,以见易与玄之皆本于天也。

    五行生成之数,郑氏以之注系辞传天地之数,其注大衍之数亦用之。其注“河出图,洛出书”,则引春秋纬云:“河以通乾出天苞,洛以流坤吐地符。河龙图发,洛龟书成。河图有九篇,洛书有六篇。”初不言九篇、六篇所载为何事。汉书五行志载刘歆之言曰:“虙牺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赐雒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张衡东京赋:“龙图授羲,龟书畀妣”)始以河图为八卦,洛书为五行。(伪孔传及论语集解引孔氏,亦皆以河图为八卦)然亦仅言八卦五行,出于图书,而图书究作何状,则莫能质言。(邢昺论语疏:“郑玄以为河图洛书,龟龙衔负而出。如中候所说:龙马衔甲,赤文绿字。甲似龟背,袤广九尺。上有列宿斗正之度,帝王录纪兴亡之数。”云“列宿斗正之度”,似图;云“帝王录纪兴亡之数”,则亦似书矣。又云:“赤文绿字,甲似龟背”,则龙马所负,亦龟书也。隋志:“河图二十卷。河图龙文一卷。其书出于前汉。有河图九篇,洛书六篇。自黄帝至周文王所受本文。又别有三十篇,云自初起至于孔子九圣之所增演,以广其意。”其书既亡,无可究诘。汉书五行志,以“初一曰”以下六十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