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禅宗思想渊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古镜精明皎皎,皎皎遍照河沙。到处安名题字,除侬更有谁家?……时人不识古镜,尽道本来清净。只看清净是假,照得形容不正。或圆或短或长,若有纤毫俱病。劝君不如打破,镜去瑕消可莹。《传灯》卷30《法灯》 
    “古镜”是光辉明洁的自性,它发生作用之时,照彻大千世界。“自性”、 “如来藏”、“涅槃”、“本来面目”、“圆觉妙心”等等,描述的都是这个妙心。对这“古镜”般的圆觉妙心,参禅者往往难以认识,常常执着它“本来清净”,而沉醉于古镜当台、胡汉俱现的照察功能。殊不知“清净”只是假名,一颗没有真参实修的心灵,是不能映现万法之“形容”的。在圆觉妙心中,任何涉及到方圆、长短、美丑的相对观念,都会翳蔽它本来的清明。因此在禅悟之境里,还必须将这“清净”也打破,无瑕亦无镜,言亡虑绝,才是心花发明的向上一路。 《汾阳录》卷下:“心如空,意如镜,垢尽空空亦无镜。”《宏智广录》卷6: “陈习垢尽,本光现前。照破髑髅,不容他物。荡然宽阔,如天水合秋,如雪月同色。个田地,无涯畛,绝方所。浩然一片无棱缝,更须向里脱尽始得。”   
    2.剿除分别的不二法门 
    《圆觉经·文殊章》:“有无俱遣。是则名为净觉随顺。”截断两头,有无俱遣,使相对的心念无从安立,才是随顺清净觉悟。《圆觉经》力倡截断相对观念的不二法门。《圆觉经·清净慧章》云: 
    一切障碍,即究竟觉。得念失念,无非解脱。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痴,通为般若。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无明真如,无异境界。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众生国土,同一法性。地狱天宫,皆为净土。有性无性,齐成佛道。一切烦恼,毕竟解脱。 
    这宛然是一部《维摩经》的缩影。障碍与觉悟、得与失、成与破、智与愚、无明与真如、戒定慧与淫怒痴、地狱与天堂、有性与无性等相对观念,都被般若利剑一挥两断。这种超越相对的思维方式,对禅宗思想、禅悟思维产生了极大影响。禅宗开悟论的最大特色是不二法门,将各种相对的观念予以截断。《圆觉经 ·净诸业障章》主张“贪嗔爱慢,谄曲嫉妒,对境不生”,禅宗也提倡“定者对境无心,八风不能动”。《顿悟入道要门论》卷上。《真心直说》:“真心者无知而知,平怀圆照,故异于草木;不生憎爱,故异于妄心,即对境虚明,不憎不爱,无知而知。”  志公指出:“五欲贪嗔是佛,地狱不异天堂。愚人妄生分别,流浪生死猖狂。”《传灯》卷29《志公》“地狱天堂一相,涅槃生死空名。亦无贪嗔可断,亦无佛道可成。”同上在禅宗看来,善与恶、地狱与天堂都是人的心念所生,《传灯》卷30《华严僧》:“善恶也只由你心,地狱天堂也只由你心。”《无门关》第48则:“思善思恶,地狱天堂。”   所谓地狱、天堂的说法,其实是佛教权宜方便。《禅林僧宝传》卷4《师备》: “真如凡圣,地狱天堂,皆是疗狂子之方,都无实事。”  禅林颂云: 
    不移寸步越河沙,地狱天堂混一家。佛祖位中消息断,何妨尽赏洛阳花? 《人天眼目》卷4 
    不动步而横贯河沙世界,地狱天堂并没有不同。修行到了佛祖的地位,地狱天堂遂圆融不二。将相对的观念剿除,还心灵以自在,即可充分欣赏天地间的清美景致。 
    《圆觉经·普眼章》:“始知众生本来成佛,涅槃生死犹如昨梦。”经文强调众生与佛本性的等同,从第一义的立场上看涅槃生死,都如幻如梦。这种观点也为禅宗所大力弘扬。禅宗揭举此义说:“佛与众生,本无差别。涅槃生死,幻化所为。性地真常,不劳修证。”《传灯》卷21《智远》“涅槃生死,尽是空华。佛及众生,并为增语。”《五灯》卷19《智才》志公《十四科颂》对此也有生动的吟咏:“六尘本来空寂,凡夫妄生执着。涅槃生死本平,四海阿谁厚薄?”“众生与佛无殊,大智不异于愚。何须向外求宝,身田自有明珠。正道邪道不二,了知凡圣同途。迷悟本无差别,涅槃生死一如。”《传灯》卷29《志公》这种意趣,在张拙著名的悟道偈中表现得更为显著: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我家。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断除烦恼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随顺世缘无挂碍,涅槃生死等空花。《五灯》卷6《张拙》 
    湛寂的自性在静默中吐露着光华,照彻河沙世界。凡圣含灵、真如涅槃都从自性流出。一念不生之时,真心自体全体呈现,六根刚一攀援外境,妄想的乌云立即遮天蔽地。在了无纤尘净裸裸赤洒洒的本源自性上,断除烦恼、趣向真如都是凿破混沌,好肉剜疮。禅者认性且随流,“随流认得性”,心灵坦荡无碍,无生死可了,无涅槃可求,因为他深知一切心念的追求,都如空花般虚幻不实。 
    禅宗对《圆觉经》不二法门的继承,还表现在运用般若空观,对圆觉不二进行超越。禅师告诫学人:“‘得念失念,无非解脱’,是甚么语话!‘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料掉没交涉!‘智慧愚痴,通为般若’,颟顸佛性!”《五灯》卷19《法泰》“心王若解依真智,一切有无俱遣弃”《庞居士语录》卷下。 只有到了将不二的意念也加以遣除的时候,才是心行处灭的圆融境界。禅林颂“一切障碍即究竟觉”云: 
    枯树云充叶,凋梅雪作花。击桐成木响,蘸雪吃冬瓜。长天秋水,孤鹜落霞。 《颂古》卷5雪堂行颂 
    树叶纷纷凋零之后,满天的云彩就成了它的叶片;梅英渐渐落谢之时,晶莹的瑞雪便成了它的花瓣。枯萎与生机、凋零与繁盛、衰飒与茂盛、单调与艳丽的世俗对立,在这里泯灭无余。这是击桐成木响式的天机自运,是蘸雪吃冬瓜时的冷暖自知;是湛碧长天共清澄秋水交相映照的浑融,是瑰丽落霞与翩跹孤鹜齐飞共舞的绚烂。 
    3.层层遣除的般若空观 
    《圆觉经》运用般若空观,对各种相对的观念层层遣除,从而使人体证到纤尘不立的圆觉妙心。《圆觉经·普贤章》:“依幻说觉,亦名为幻。若说有觉,犹未离幻。”觉悟与虚幻相对而言,在这个意义上也是幻。但如果修行者认为与虚妄相对的觉悟是虚幻,不与虚妄相对的觉悟不是虚幻,则仍然落在幻中。应当彻底超越虚妄乃至一切觉悟之念,一任幻起幻灭,本来心依然清净不动。《圆觉经·普贤章》说: 
    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由坚执远离心故,心如幻者,亦复远离。远离为幻,亦复远离。离远离幻,亦复远离。得无所离,即除诸幻。 
    “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是指以切实的功夫,心离幻境;“心如幻者,亦复远离”,是说把觉得放下那个空的境界也要放下,这是第二重远离;“远离为幻,亦复远离”,意谓即使达到梦幻虚妄境界,对此梦幻虚妄境界也要远离,这便是“远离为幻”,并且对这抛掉放下之念,也要远离。如果有一丝一毫放下远离之念,都会成为障碍,仍然是幻化。因此不仅要离幻境,还要离幻心,这是三重远离;“离远离幻,亦复远离”,上句说“远离”本身为幻,对之必须“远离”。这句说对“扬弃远离”的本身也要再加扬弃。“得无所离,即除诸幻”,经过一层层地“远离”,不断扬弃,远离到无可远离的程度,便是灭除诸幻,与本心本觉相契一如的境界。至此本心本觉,已不可离。远离到无所远离,放下到无所放下,空到无所空,才是真实不坏的金刚般若波罗蜜。 
    对这种重重遣除、随说随扫的智慧,禅宗亦深得其髓。如《证道歌》:“真不立,妄本空,有无俱遣不空空。”先是用“真不立,妄本空”对真妄相对的二元观念进行“有无俱遣”而达到“不空”,再用“空”性将“不空”也空掉。破庵先则云:“真不立,妄本空,有无俱遣不空空。直饶空尽无一物,正好投身烈焰中!”《续古》卷4《破庵先》在《证道歌》的基础上更进一层,用般若的烈焰将“不空空”所达到的“空尽无一物”继续空却,如此层层遣除,以至于无穷。又如大慧偈:“颠倒想生生死续,颠倒想灭生死绝。生死绝处涅槃空,涅槃空处眼中屑。”《大慧录》卷2由颠倒想灭到生死绝、涅槃空,以至于对涅槃空的否定,层层递进,臻于空境。但即使到了空境,仍然不可胶着于空境,而要连空的意识也予以去除,方臻于纤尘不染的澄明之境。 
    4.一念成佛的顿悟法门 
    太虚大师《圆觉经经义提示》指出《圆觉经》“被机在顿”,“谓利根人,不但不从小向大,乃至菩萨因地亦不须经过,只一闻佛乘,即能超凡入如来地;此种直超佛果,乃大乘中之顿机。”印之经文,此言甚确。如《圆觉经·文殊章》: “知是空花,即无轮转。”《圆觉经·普贤章》说示圆觉境界的修行方便,远离一切幻妄境界,知幻即离,离幻即觉:“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圆觉经·贤善首章》:“是经名为顿教大乘,顿机众生从此开悟。” 虽然《圆觉经》如大海不拒细流,也包含了渐修法门,渐机之人也可闻经而先获理解、渐事修行,但毕竟不如顿入顿超者之受用。 
    禅宗对《圆觉经》一念成佛的顿悟法门极为欣赏,“知幻即离”等四句,成为禅宗上堂说法时经常揭举的话头。《传灯》卷25《慧济》:“诸上座,且作么生会?‘不作方便,又无渐次。’古人意在什么处?若会得,诸佛常见前;若未会,莫向《圆觉经》里讨!”《宗镜录》卷17:“《圆觉经》云:‘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故知长短之劫,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