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禅宗思想渊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洞宗禅法的核心是理事、正偏的兼带回互,通过相对的两大意象的正偏回互,启迪人们扬弃分别意识,将相对的意识逐层脱落,将正偏两大意象打成一片,从而顿悟真如佛性,抛弃二元、相对、有限、虚幻、无常的世俗世界,进入一元、绝对、无限、真实、永恒的禅悟之境;沩仰宗禅学思想的中心是“理事不二”;法眼宗对事理关系也非常重视,文益在《宗门十规论》中即明确地将华严理事关系作为禅门的宗旨。 
    华严现象圆融论主张现象与现象均为本体之呈现,因而可以相互呈现,不必于现象界之外寻求超现象的世界,不必离现象以求本体,离个别以求一般。这就打通了众生界与佛界、现象与本体、个别与一般的隔绝,而达到圆融无碍。禅宗继承这一思想,表达了现象的当体就是本体的悟境。禅宗将众生与佛、现象与本体、个别与一般融为一体,而臻于圆融无碍之境,并以“菱角尖尖尖似锥,荷叶团团团似镜”之类的禅语来表达这种体悟。荷叶的圆叶,和菱角的尖叶,虽有尖圆之别,但一样无争地浮在水面上。水面意味着平等,意味着圆融。同时菱角是菱角,荷叶是荷叶。圆融一体而不失自相,不失自相而圆融一体。 
    4.随缘任运的日用境。 
    《法华经》:“俗间经书,治世语言,资生产业等,皆顺正法。”一切为生活做的事都是佛事,一切世间法皆是佛法,并不一定要脱离人世,跑到深山古庙里专修才是佛法。各种生活方式“治生产业”,皆与形而上的道“实相” 不相违背,入世法、出世法平等不二。《华严经》、《圆觉经》、《维摩经》等大乘经典,也主张世法出世法圆融,圣境凡境不二,事事交参无碍,这影响了禅宗任运随缘的日用境。禅宗继承《法华经》“一切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 思想,将悟境化作开单展钵、拈匙把箸的日用;继承《圆觉经》脱落身心思想,提倡过随缘适意的禅居生活;继承《华严经》“世法佛法不二”思想,将“饥来吃饭困来眠”、“寒即添衣冷向火”、“折脚铛里滋味长”、“不风流处也风流” 作为生命情调,潜行密用,如鲁如愚,垂手入廛,灰头土面,使奇特还原于平常,至味回归于淡泊,形成了极为奇特而又极为平常的感悟:“师姑元是女人作”、 “八两元来是半斤”、“六六元来三十六”、“菊花开日重阳至,一叶落时天下秋”、“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综观大乘佛教经典对禅宗思想的影响,我们发现,强调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如来藏思想影响了禅宗的本心论,揭示自性沉迷缘由的唯识思想影响了禅宗的迷失论,以遣除扫荡的不二法门为特色的般若思想影响了禅宗的开悟论。禅宗的境界论,既是开悟论的推展,又是向本心论的回归,在体现华严圆融思想的同时,深深地烙上了如来藏思想和般若思想的印痕。 





                     

 

 
   

  后记

    几年前,出于对禅宗文化的爱好,我将博士学位论文定为《禅诗研究》,开始时准备研究文人禅诗。于是,我搜集了百余年来近千篇禅诗研究论文和数十种著作,感觉大部分论著都写得相当精彩,特别是在文学与禅宗的关系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提出了可贵的见解,对禅诗的美感质性也有较为精到的看法。但我同时也发现,禅诗研究中存在着一个较少为大家注意到的空白地带,这就是对禅宗诗歌本身的研究。由于这个缘故,我决定把论文的重点先放在对禅宗诗歌的研究上。 
    当我一旦确定将禅宗诗歌作为研究重点,并开始阅读大量禅宗诗歌文本时,就惊奇地发现,研究禅宗诗歌实在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禅宗诗歌是禅宗思想、禅悟思维的载体。研究禅宗诗歌,必须对禅宗思想、禅悟思维有充分的了解、体证。而了解、体证禅宗思想、禅悟思维,又势必要追溯到作为其重要源头的大乘经典。关于大乘经典对禅宗思想、禅悟思维的具体影响,也较少为前哲时贤所注意。要涉足这一领域,其艰难可想而知。如果不接触这一领域,绕道而行,又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因此,尽管难度很大,我还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就这样,我的研究重心发生了从研究文学到研究禅宗,由研究禅宗到研究佛经的转移。 
    本书涉及到佛教经典、禅宗思想、诗歌艺术等诸多领域,笔者遵循从文本出发的原则,在撰写各章时,首先对该经影响于禅宗思想的各种资料搜罗整理,务求完备。有时仅仅是为了查寻某一句经文、一条语辞在禅宗著作中的引用、流传、衍变情况,就花费了难以想像的精力。但一经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后,心里也踏实了许多。不偷工取巧,不人云亦云,不哗众取宠,是我奉行的准则。从材料中形成思路、观点,不带任何先入之见,可以尽量原真地反映佛教经典影响禅宗思想的真实情况。 
    禅宗接受佛教经典的影响,是多渠道的、立体的,不是单线的、平面的。比如浮云障月喻,空花喻,磨镜喻,指月喻,不二法门诸喻,芥纳须弥喻,就在大乘经典中广为表述,有的禅僧可能是阅读这一部经典,有的禅僧可能是阅读另一部经典,而形成其感悟与体证的。对这种情形,本书尽可能地指出事实。再者,本书在分析各佛教经典对禅宗思想的具体影响时,根据佛经文本所处语境的侧重点不同而进行了分类,因此大乘经典中的某一观点,在本书的不同的章节中,视其侧重点不同,可归入不同的类别。如大乘经典中不立文字的观点,既可以归入本心论对本心超越语言的描述,也可以归入迷失论语言对本心的障蔽而形成的迷失、开悟论遣除语言的种种手段、境界论摒落心机意识的内证忘言之境。任何类分和界说都是对本来面目的支离。写完本书,我才真正感受到 “般若无知”这四个字的份量。 
    佛教典籍三藏十二部,数如恒沙。本书选取的,是对禅宗思想影响最大的十部,对其他经典与禅宗关系的探讨,姑俟诸来日。再者,禅宗思想,除了渊源于佛教经典外,还应当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庄玄的影响,甚至于儒家思想的影响,这也是本书没有涉及的。学术界甚至有一类观点认为禅宗思想以道家思想为背景创立,也有一类观点认为禅宗思想以儒家思想为背景创立。不过我认为,考察思想渊源,应当注意其最主要的方面。阅读本书,相信读者在禅宗思想渊源这个问题上会有较为明晰的看法。 
    我虽不敏,但愿从此开始。 
     作者谨识 
     1999年6月初稿于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 
     2001年3月改定于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后流动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