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从金莲小姐的遗物处觅得,你还有何话可讲?”韩琦对着何列一拱手。
何列又回忆起了自己当夜的痛苦心情,立刻就指着狄青破口大骂:“就是因为小女发现了你通敌叛国的罪证,所以你才杀之灭口!天可怜见让老夫发现此物,以血小女的冤屈!”
“何大人”韩琦见何列又激动上了,便要劝何列冷静一下。
可他还没把话说出口,就见大理寺大堂上一道红影闪过又回来,何列就被人按住了脖子。
原来那红影便是身穿侍卫官服的白羽。他速度极快的到了书记处抓起了一支蘸饱了墨水的毛笔,又忽的一下到了主审位置上,把笔按在了何列的手里,按住了何列的脖子:“笔给你,你给我写八个字!”
“你大胆!”韩琦赶紧离开了位置,离白羽远远的。
白羽没管韩琦,只按住了何列的脖子:“给我写字!八个字!”
何列猝不及防被按住,挣扎着要脱离白羽的钳制,哪里会写字?毛笔直接就掉落在了地上,留下了一串墨水印迹。
“写啊!”白羽把何列整个人举了起来,一双眼睛泛出了幽幽的蓝色冷光,全是愤怒,“不是说一刀毙命的人都能留字吗?你还没死,怎么不写?”
“大胆!你还不赶紧把何尚书放下!”韩琦在兵丁的保护下退到了大堂受审的位置,远离了主审堂案,对着白羽怒斥。
“一群酒囊饭袋!”白羽还是举着何列,看着韩琦说道,“你们说狄青叛国杀人,是因为那八个字。可那八个字若是假的,那杀人自然也是假的!”
“羊皮文书便是他通敌的证据,你再如何狡辩也无用!”韩琦眯着眼睛看着白羽,随后对身边的衙差禁军命令,“还不上去把这大闹公堂的行子拿下!”
白羽就把手里的何列往主审官的椅子上一放:“你们谁敢?”
“拿下!”
白羽气得要命,可对着无罪无过的兵丁差役又不能下重手,只能脚下一跺,就飞到了大堂的房梁上。
一旁做笔录旁听的公孙策见状,对着白羽摇摇头,说了两个字:“快走!”
白羽的耳力不是常人可比,就算公孙策的音量低得连身边的另一位笔记都没听清,可他却听清了,立刻纵身下落,正踩在韩琦的头上借力,留下了一个沾满了大理寺房梁灰尘的脚印在韩琦脑袋上做纪念,而后就几个起落不见了。
“白哥,你不是被大人派去跟着狄元帅了吗?怎么这就回来了?狄元帅没事了?”王朝守在包拯的书房外面,保护包拯安全,便见红影一闪,白羽就从越墙而来。
包拯听见了外面的动静,立刻起身,正见白羽进门:“你怎么回来了?狄青呢?如何了?”
白羽对了对手指,抿了抿唇没说话。
这个动作表情包拯就觉得可能不太好:“你坐吧,有什么话便直说,我不怪你。”
“我可能给你闯祸了。”白羽低着头对包拯认错,然后就把自己在大理寺大堂上的举动给说了。
包拯听完了之后不停的运气,然后才哭笑不得的摆摆手,“这都不是大问题。”皇帝喜爱白羽,这又不是什么大的过错,算不得什么。
可随后包拯的心便有些沉了。按照白羽所说,何列如今被仇恨蒙了眼,又有一个推波助澜的韩琦在,狄青恐怕真的是要被这两个糊涂的家伙给害了呀!
“马汉,你去门口看看,等公孙先生回来,速带他来书房!”他还是要等公孙策回来说明情况才行。
过了约莫半个时辰,公孙策回来了。眉头紧皱的样子就让包拯有了不好的预感。
“如何了?”包拯给公孙策倒了一杯茶水。
公孙策拿起茶杯却没立刻饮下:“何大人太心急了,被韩大人一撺掇,一审当堂就判了狄元帅诛灭九族。若非此事牵扯到南清宫狄娘娘,所以还要陛下御笔勾字,恐怕狄元帅此刻已经身首异处了。”
饮下一杯茶之后,便把白羽走了之后的事情大概说了一遍。
“韩大人还要打狄元帅四十大板,被庞太师和王丞相阻止了。可就算是这样,狄元帅也已经下狱了。”
“包大人,王丞相来了。”又过了快一个时辰,王朝进来屋内通报。
包拯赶紧和公孙策起身相迎。
“包大人。”王勉一张老脸上全是愁容。
“王丞相。”包拯猜到王勉的来意,也没多寒暄,开门见山的就说,“今日堂审的经过,白护卫和公孙先生已经跟我说过了。大理寺一审就定了狄元帅的罪,自开国以来,从未有过如此案例啊!”
“包大人,主要就是因为那张羊皮书!”王勉说道,“韩琦因此一口咬定了狄青的罪名,恐怕给狄青定罪的折子都已经送到御前了!”
“何大人爱女心切,一时难辨其中始末也便罢了。可韩大人到底和狄青有何恩怨,非要置他于死地?”
王勉立刻灵光一闪:“若非你这么一说,老夫还差点忘了。与狄元帅镇守三关的副帅之一,便是韩琦的族侄韩迪。韩琦此举,或有因缘在此。”
公孙策也记起来,在白羽离开之后,狄青提出此举可能是西夏离间之计,意在除去自己。只是韩琦讥讽狄青自视甚高时说过,边关并非只有狄青一人能领兵作战云云。
这样一想,公孙策就隐晦的对着包拯点点头,确认了王勉话中的可信度。
王勉焦虑的说道,“若狄青是被陷害,那朝廷将失栋梁之才,且西夏虎视眈眈,则我大宋危矣!”
“丞相莫要担忧。陛下英明睿智,想必明白个中道理。”
王勉点头,“老夫先前离开御书房之时,陛下的确尚未批示大理寺所呈判决文书。”
“如此说来,此事尚有转圜的余地!”包拯心中稍定。
“但愿如此。”王勉点头,“如今唯有查出何金莲命案的真凶,才能洗刷狄青的冤情啊!”这样说着,便拿余光看包拯,着急包拯怎么还不接茬。
公孙策在边上看得分明,微微一笑,便换了一副严肃的表情,上前替包拯开口:“不瞒丞相,包大人早已安排展护卫等人暗中调查此事。”
王勉心下大定,可还是带着询问的看向了包拯,像是在询问公孙策所言是否属实。
包拯便点头,“丞相,包拯知道此举逾越。但为了维护朝廷柱石、确保国之安危,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王丞相“嗯嗯”的点头,半点没有怪罪包拯的意思。公孙策也点头,这件事总算是过了明路了。
而边上一直听着的白羽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开口问道:“关键,是那张羊皮书是吗?”
王勉之前一直都强迫自己忽略白羽来着,实在是今天白羽在大理寺大堂上大发神威的样子让他心有余悸啊!不过此时白羽既然提问了,王勉还是点头:“的确,那羊皮书是关键。”
白羽立刻就露出了一个笑容来:“哪里能得到所有官员的官印印影和笔迹?”
也不知道王勉是真不明白还是假装不明白白羽的意思,只镇定的回答道:“政事房小库内留存有许多的官员奏折,只不过那些都是请安的折子,没什么具体的内容,几日焚烧一次。明日好像就要焚烧了吧!”
公孙策和包拯一听白羽的问题,心里就隐约猜到了白羽的想法。此时又听王勉这样清晰的回答,便知道白羽是定然不会罢休了。
“丞相,下官还有一些公务,恐怕不能作陪丞相了。”包拯忍住了叹气的冲动,对着王勉拱手。
“不碍事不碍事!”王勉摆摆手,“既然包大人有公事要忙,老夫就先告辞了。只是狄青的案子,还要包大人多费心才好。”
第84章()
御书房里;大半夜了灯火也还没有熄灭。皇帝左手边摆着那张作为确凿证据的羊皮文书;右手边放着大理寺的审批折子。
他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缓解了一下疲惫的精神;就又开始翻阅这不知道翻看了第多少次的折子和文书。
皇帝不是因为相信了狄青叛国才这般的。正是因为不信,所以才反复的验看,希望能找出写破绽来。只是他到底不是专业的;看得头昏眼花了;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
不过皇帝早就想好了,除非自己御批,否则狄青顶多就是在牢中关押一段时间。他把折子留中不发;待过些时日之后;便把案件移交给开封府审理去!
而且今天早些时候,庞太师进宫来给自己的小舅子庞昱请旨;说是边关不可一日无帅;但除了狄青又没有什么人能服众,便求了一个“奉旨监军”的差事给庞昱,让庞昱可以前往西北安定军心。
名头冠冕堂皇;他本来不太愿意。但是在御书房见了庞昱这个之前纨绔霸道、此时却脱胎换骨的小舅子之后;皇帝还是同意了。还钦赐了他一面“如朕亲临”的金牌,让他在边关可以便宜行事;以防边关将士不停调遣。
皇帝恩威并施的告诫了庞昱一番;算是暂时把边关的事情安排好了。而边关安排好了;也就给狄青案件的侦破争取了时间。他想的很好;做的也趋近完美;但是旁人不知道啊!
于是大半夜的,狄娘娘就火急火燎的进宫来了。等皇帝好言好语的把狄娘娘送走之后,又有内监来传话,说是政事房的小仓库失窃了。
皇帝本来想让人严查,可考虑到最近大事很多,那小仓库里的东西也不过是要即刻焚毁、没什么用的请安折子,便随代慢慢找,便回去睡觉了——最近事情太多,心力交瘁的总想睡觉!皇帝也难当啊!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皇帝才躺下一个时辰,就又被人叫起来了。这一次,是因为南清宫的狄娘娘在回南清宫的路上被人劫持了!
三刻钟之前,包拯正和公孙策磨墨动笔呢,巡街的差役就来报,说是发现狄娘娘的车辇遭袭,唯一一个活口已经叫医奉前去医治去了。
这是大事,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