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侯翻着手中的文书,装作不经意间说道:“噢,寡人明白了。寡人向你推荐两个人选吧。”
“那敢情好啊,臣求之不得。不知他们是何人?”苏秦问道。
“孟娣和孟婷,她俩与你本来就有交情,又有武功,还精于乐舞,应该是合适人选。”赵侯淡淡地说道,好像他是无意中想起来的。
苏秦听到赵侯推荐孟氏姐妹,有点吃惊,但很快他就明白了赵侯的心思:
他还是不放心自己,毕竟是外国人、外姓人,所以要两位外戚孟娣和孟婷随行。名义上是帮助,实则带着监督的意味。
苏秦难免心中有些不得劲,心想:“自己还是将赵侯想得太真诚了。他尽管赏赐自己颇为丰厚,暗中仍有猜疑。”
“不过,跟着就跟着吧,倒要看看她姐妹二人有什么能耐与自己相争。”
苏秦出发的前一夜,孟氏姐妹来到了桃花园,她们大概早得到了赵侯的指令,所以东西准备得停停当当,足足够装两辆马车。
苏秦本来想要带着三十辆马车,现在由于她俩的加入,所以凭空又增添两辆。
宁钧还以为是苏秦自己要带着孟氏姐妹随行,所以生着闷气,他偷偷地向苏秦抱怨,提示他不要惹麻烦上身。
当苏秦告诉他那是赵侯的决定时,宁钧惊愕地瞪着眼睛,感到不可理解,苏秦又向他多说了几句赵侯的隐曲,他才反应过来。
孟氏姐妹看起来像是根本没接受过赵侯指派似的,十分兴奋,期待着这趟出使,仿佛是得到了一次机会,要进行长途的旅行。
苏秦也不点破,仍然嘻嘻哈哈地同她们开着玩笑,亲亲热热地耳鬓厮磨。
苏秦思索再三,决定临行前派宁钧先行赴燕国一趟,向燕侯姬升递交自己的亲笔书信,告诉燕侯已经说合了燕赵的关系,正往齐国而去,将去说合燕、齐关系。
苏秦还让宁钧顺便将吴景带到齐国,在临淄与自己回合。他考虑到车队庞大,所以让吴景来帮忙照应。
出发那一天,苏秦的车队出了邯郸城的东门后,他就向车队下了第一条指令,让大家不要隐藏行踪,遇到有人打听,尽管告诉他们车队的领头人是赵国丞相苏秦,目的地是齐国都城邯郸。
苏秦此举的用意在于将自己出使齐国的消息传递到魏王的耳朵里,令魏王以为赵、齐将结交,从而打消进攻赵国的念头。
果不其然,当他们不慌不忙地行进到赵国、齐国的边境时,赵侯派快马送来密报,说魏王已然再次召集心腹武将议事,取消进击赵国的计划。
赵侯在密报中又嘱咐他继续出使行动,并且自己看准时机再游说其他诸侯,遇到情况便宜行事。
第235章 齐卿家风()
苏秦的车队跨过了赵国边境,刚进入到齐国,就遇到了齐国派来的迎接他的大臣,他们等候在齐国国境内的第一处驿站里,看到了逶迤而来赵国使团车队,远远地就迎了出来。
走在使团车队最前面的周绍得到消息,立刻赶到苏秦的马车旁,他立在马上,大声向苏秦报告:“丞相,齐国派大臣迎接,未知如何处置,还请丞相示下。”
苏秦在车中安坐,听到周绍禀报,掀开车帘。心说:“看来自己大张旗鼓,不仅震慑了魏国,也惊动了齐国。”
他随即从马车上下来,没多久,齐国的大臣也已赶到了车前。苏秦定睛一看,原来前来之人,正是当年随孙膑一起到云梦山作客的田铭。
两人相见,很是亲切,抱拳施礼之后,就热情地问起了彼此的情况。田铭现在受封为齐国的中大夫,掌管齐国的礼宾事务。
田铭大声向苏秦报告道:“我奉齐王之命,特意在齐国边境迎接赵国使臣苏丞相秦,请苏丞相与我一同前往我国都城临淄。”
苏秦听到田铭的话语里称呼当今的齐国国君为王,明白了齐国内部也已经将称呼国君为“侯”改换为“王”。
大约就在苏秦出云梦山的前两年,齐侯田辟疆与魏侯姬嗣在徐州相会,相互承认对方为王,随即更换纪年。看来,齐国上下已经完全采用了新的称呼。
“自己也要小心这一点,否则还真会惹得田辟疆不高兴,凭空增添了障碍。”苏秦留了个心眼儿。
齐王田辟疆特派礼宾大夫来国境处迎迓,也显示出了他对赵国使团的重视,赵国毕竟是一方大国,而且与齐国关系一直不错,使团正使又是当今赵国丞相,位高权重,这也是齐王以国宾之礼对待苏秦的重要原因。
田铭看到苏秦今日如此威风八面,唏嘘不已,赞叹有加。尽管当年田铭关键时候扔下苏秦兄弟落跑,以至于苏秦到现在仍然保留一丝警觉,但他是齐国的大夫,与自己存在着公务交道,苏秦也不愿再提当年的糗事。
田铭自己好像已经忘记曾有那么一出,他在路上与苏秦热热闹闹地谈天说地,仿佛两人是分别多年的知己,苏秦一时还真有些不很适应,但也礼节性地殷勤附和田铭。
田铭的礼宾车队在前面带路,一路上队伍毫无阻拦,行进速度颇快,当天的夜间就到达了临淄城。
田铭热情地邀请苏秦到他自己的府上歇息,苏秦推辞再三,田铭还是将他劝到了田府。
苏秦的马车到田府的门口,发现一位五十多岁的老人,面容矍铄,气宇不凡,正在门口迎接。
苏秦下车后,老人迎了上来,田铭赶紧过来给苏秦介绍道:“这是家父,齐国的正卿。”
苏秦闻听,惊愕不已,他知道齐国当今的正卿,也就是相当于赵国丞相的人,名叫田同,没想到是田铭的父亲。齐国未设丞相,仍沿用前朝体制,正卿算是百官之首。
“怪不得田铭有时无意间显得傲气十足,原来有如此的背景。”苏秦马上意识到,田铭身上那股子不把他人放在眼里的傲劲儿的由来。
“承蒙田正卿在此等候,苏秦不知,望您见谅。”苏秦听到介绍,连忙抱拳拱手施礼,身体向前躬了躬,以示对年长的尊敬。
田同也拱手还礼,他接着上前挽住了苏秦的手,说道:“苏丞相何必客气,你能来到老夫府上,是老夫的荣幸。来,来,快到府中歇息。”
苏秦见田同身材不高,脸型长圆,脸色显得有些苍白,但他为人却很热情,一直拉着苏秦的手,不停说些“贵客远道而来”、“辛苦了”等客气的话语。
苏秦对这位齐国的正卿第一印象很好,觉得他作为齐国这样一个大国的正卿,热情而庄重,非常得体,而且为人也很平易近人,使初次接触的人都有一种亲切感。
田同挽着苏秦的手,来到了田府的正堂之上,苏秦见这个大堂宽有七、八丈,进深约五丈,显得很是宽大,但是堂内的陈设却十分简朴。
地上铺着细草编的席子,上面也没有像一般富贵人家那样席上再铺皮毛或锦绣做成的软席,席上的几案也是纯色的木制品,像是平民家中常用之物。
田同在主人的席位上坐下来,将苏秦让到了离自己很近的客席上,田铭在田同的对面,离他俩还有一定的距离,带着明显的陪同服侍的意味。
苏秦让田铭靠近一些,田铭坚决不答应。苏秦看他现在的恭敬的神情,与当年自己所见的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明显不同。
苏秦暗暗称奇,觉得他经过多年的历练,成熟稳重了很多。
田同拍了拍巴掌,从堂外进来了一位管家打扮的人,田同吩咐他上菜上酒,那人领命而去,不一会儿酒菜就已上齐,四个小菜,外加两小碗米饭,还有一些清亮的醇酒。
田同举杯给苏秦敬酒,行主人待客之礼,宴会就算开始,苏秦品尝了酒菜,觉得味道鲜美,十分爽口,他很是喜欢。
他从田家的装饰和所用的酒菜,看到田同的节俭,觉得他身为齐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正卿,能简朴到这种地步,很不容易,他不由得暗赞田同的人品。
苏秦也随即以客人的礼节给田同回敬了一杯酒,一饮而尽后,再接着让宴席上服务的侍女筛了一杯酒,他举起杯来,以朋友之礼向田铭敬酒。
田铭正要一同举杯,田同说道:“苏先生是赵国的丞相,虽比老夫生年小一些,但却与老夫是平辈的,田铭作为我的公子,还是要晚一个辈分的。”
田铭听了父亲的话语,连忙放下了酒杯,起身跪伏在几案的侧面,向苏秦行了一礼,之后才举起杯来喝酒。
这明显是以晚辈的身份来对待苏秦,一时把个苏秦给窘迫得不知如何是好,因为他从与田铭开始认识时,两人就是朋友,今天却突然有了长辈和晚辈之别,很难一下子就适应这种转变。
第236章 后院的秘密()
田同对儿子田铭非常严格要求,甚至有些做作。然而,田铭看不出有丝毫不适应的表情,苏秦觉得他对父亲言听计从、奉命唯谨,与他在外面的表现大为不同,简直判若两人。
苏秦心里讶异了一下,但并未多想,觉着可能是田同从严教子所致。他马上恢复了镇定自若的一国之相气度,接着与田同一边饮酒,一边聊起了两国的一些政务上的事情。
由于两人的职位相当,遇到的事务有雷同之处,有共同的话题,所以聊得很尽兴。
当苏秦提起了赵、齐、燕等东方诸侯合纵以抗秦时,田同却有意避而不谈,苏秦很想听听田同的高见,因而,又追问了几次。
后来田同大概是认为自己终究是避不开这个话题吧,他说:“这个决定要由齐王来定夺。”人家都放话不管,苏秦也不便再揪着这个话题不放,但他隐隐感觉到此趟齐国游说之路的不易。
三个人一起饮酒到深夜,酒席间一直是苏秦和田同在侃侃而谈,田铭始终保持沉默,绝不随便插话。
这一点也让苏秦费解,他当年见到的田铭可不是这个样子,那时不该他说话的时候,他还插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