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吩咐车夫将马车停下,跳下了车来,站在官道旁、马车边,等候着赵国领兵的将军。与苏秦随行的众将,见主将下车,他们也纷纷靠近过来,下马列队,整齐地肃立。
还有那临云城中带出来的近三万齐、魏联军的将士,也正立在官道的两侧,身穿战甲,手执兵刃,精神抖擞。他们也得到了消息,知道赵国援军即将到来,欢呼雀跃了一番。
人多方才能势众,对于合纵国的联军,这是个巨大的利好讯息,对于士气的提振,无疑作用颇大。
苏秦派出身边的传令兵与赵国援军接洽,不久他就看到赵国援军中的那几辆马车迅速向前方开拔过来。
马车接近苏秦前方十丈,缓缓停下,从车上下来了六、七个人,他们疾步向苏秦所在地赶了过来。
苏秦定睛瞧着赵国援军中的领头之人,一见之下,心头不由得一惊。原来带头之人正是赵国宗室贵族赵希,那个曾经在当日封赵国丞相典礼上为难过自己的人。
后来,两个人在孟氏姐妹的斡旋下,才得和解。不过,赵希对于合纵策略,并没有多大的兴趣,他是主张先内政、后外务的。
苏秦一见到赵希,心内有些异常的情绪涌现,是一丝不快,夹杂着一丝旷达,总之并不能如同未见赵国援军前那般兴奋。
苏秦再看看随着赵希前来的人,看到了都尉周绍和孟婷等人,却不见了原本从临淄城派回去求援的孟娣,心想:“孟娣怎么没有一同前来,她可是说服赵侯赵语派出援军的正主儿。”
容不得苏秦多想,赵希领着赵国的将军们已经来到了身前。赵希身上也披挂上了战甲,他本是一个文臣,能有这身打扮确属不易。他穿着战甲,行动明显不便,但赵希努力地控制着,不显出笨拙和慌张。
苏秦上前一步,要拉住赵希的手时,却见赵希抱拳躬身,向苏秦行礼,口中说道:“苏丞相在上,请受赵希一拜。甲胄在身,不能行跪拜大礼,恳请丞相宽宥。”
赵希说出了这番话,苏秦又是一惊,心说:“这赵希平日里文绉绉的,竟然也懂得军队里的规矩,看来是行前做过充足准备的。”
赵希毕竟还是赵国的一位臣子,他此番举动,让苏秦释然不少,见赵国丞相,应行跪拜大礼,他赵希并没有因故推脱。苏秦觉得赵希应该是能顾全大局的。
苏秦连忙上前搀扶,并同时回道:“赵大夫何必多礼,军中相见,那些繁琐的礼节尽可去掉。快快免礼。”
苏秦一手扶住了赵希的胳膊,一手又向着周绍等将领挥了挥手,示意他们免去行礼,然后再望向了自己感激的心上人——孟婷姑娘。
第308章 事有曲折()
苏秦看见孟婷脸上微微渗出了香汗,面色苍白,显得憔悴困倦。他冲着孟婷充满柔情蜜意地笑着,反观孟婷却十分地平静,她也随同其他赵国将领一起,向苏秦行参见之礼。
苏秦冲着孟婷轻轻点了一下头,关切的眼神扫过孟婷的脸,目光相对时,苏秦特意多驻留了一刻,孟婷却以目光示意他多和赵希说一说话。
苏秦于是就邀请赵希,与自己同乘着丞相的马车,一起回了临云城。赵希起初连声谦让:“岂敢僭越丞相之尊。”但后来拗不过苏秦的强邀,还是被请上了车。
两人在车上时,苏秦先问起了赵国国内的政事,因为他担当着赵国的实位丞相,尽管将政事托付于肥义,但也时时关心,不敢轻忽。
赵希答道:“君上好像有意要革新朝政,最近一段时间屡次找宗室子弟和老臣们征询意见,心中酝酿着变革的步骤和措施。”
苏秦悉心倾听,他也关注赵侯赵语的动向,就问道:“那以赵大夫的观察,你觉得君上的革新能否顺利地推行呢?”
赵希低着头,思索了一小会儿,他可能在犹豫是否应该以实相告于苏秦,后来才回答道:“我不想隐瞒苏丞相,我个人觉得君上的革新意愿尽管强烈,但又过分受制于赵文、赵造、赵俊等宗室和老臣们的反对意见,恐怕一时难下决断。”
苏秦听到赵希的看法,也赞同地点了点头,说道:“赵大夫能直率说出见解,我感动于心,我也与你有同样的观感。此次革新关系重大,涉及面广,恐怕任何国君都要犹豫再三的。”
赵希叹了一口气,说道:“这一朝难以推行,但总得有推行的那一天,否则赵国积重难返,复兴无望。”
苏秦也深知赵希是个赞同革新赵国朝政的宗室子弟,在权臣和宗室势力当道的赵国是难得的有一定见识的人。
苏秦安慰赵希,说道:“赵大夫所虑,我岂能不知,但是我们不妨眼光再放长远一些,将来新君即位,或许新人新气象,那时面貌会焕然一新吧。”
苏秦所说的“新君”,就是指当今赵国的太子赵雍,孟氏姐妹的外甥,孟氏家族的希望。此人年轻有为,性格果断刚毅,见识非同一般,苏秦对他十分看好,故而也提示赵希要注意到这一点。
赵希果然眼睛一亮,他目露一些宽慰之色。说道:“有苏丞相的一席话,我赵希也就放心了。”
他打开心扉言道:“说实话,我还担心苏丞相对太子赵雍有看法,不愿支持于他。看来是我多虑了,原来苏丞相早有主见,甚慰,甚慰!”
苏秦一听,心说:“我怎么会为难太子赵雍呢,当初拥立他为储君,还是我亲自旁敲侧击地向赵侯进谏的呢!”
不过,苏秦转而想到:“那孟氏家族够守口如瓶的,至今未向旁人提及这段隐情,所以连与孟氏家族关系密切的赵希也不知情。看来孟氏家族为了甥男赵雍,下了好大的工夫。”
苏秦回答赵希道:“我没有任何理由不拥护太子赵雍的,况且我也寄希望于这个敢作敢当的年轻储君,期望他将来能有一番大作为。”
苏秦与赵希的谈话之中,颇多试探的意味,他们二人都是赵国的当权派,所以都不仅关注当前的赵国朝政,也关心未来的发展走向。一番试探之后,他们才发现:彼此对于未来赵国朝政的见解竟然是大同小异的。
赵希十分欣慰,他说道:“如此说来,我这趟辛苦算是没有白费,得到苏丞相的这个承诺,我愿意全力支持丞相在安邑一战。我虽然只是一个文臣,但如果丞相有用得着的地方,赵希绝不推辞。”
苏秦也回道:“得赵大夫之助,幸甚!幸甚!”与此同时,他心中也升起了疑团:“难道赵希之前是不愿意率领援军来安邑的吗?否则,怎么会有如此说法?”
他决心晚上与孟婷独处时,再向她仔细了解一下这次赵国派出援军的前后过程。他迟迟未见赵军,苦苦等待终于盼来救兵,心知其中一定有曲折。
苏秦也劝慰赵希道:“赵大夫过谦了,文臣怎么就不会打仗呢。我原来对此也一窍不通,但是经过了几番历练,其中的道理自然就明白过来。现在也像模像样地指挥千军万马作战。”
赵希拱手向苏秦回道:“那我就偏劳苏丞相,多多指教于我,令我开窍于军事作战吧。”
苏秦与赵希攀谈了半个时辰,赵军就全部开进了临云城内。苏秦又一通忙活,和陈需联手,指挥军中后勤杂役,将赵军安置了下来。
直到晚上,苏秦才回归到大帐之中,此时,孟婷已经安排好了酒菜,等着他的到来。苏秦入帐中,孟婷迎了上来,为他解去了甲衣,二人相携着坐了下来。
苏秦一边吃饭,一边提起了孟婷回邯郸的情况。苏秦感激地说道:“婷儿真是辛苦,能得到你的帮助,我苏秦真是有福气。”
孟婷为苏秦倒着酒,回道:“什么福气不福气的,都是小女子应该做的事,有什么辛苦处,何必与我客气。”
苏秦说道:“我这根本不是客气,是打心里的感谢。快说说你这一路的见闻吧。”
孟婷回道:“我那日从临云城出发,一路没敢耽搁,一天一夜之间就回到了邯郸城。”
苏秦拱手谢孟婷,道:“还说你不辛苦,邯郸城离此地足有五百多里,不休息就赶了回去,劳顿奔波的。怪不得我初见你时,发觉你有点打不起精神来。”
孟婷冲着苏秦笑了笑,有了情郎的这番体贴的话语,她心里无法抑制涌起欢悦的情感,回道:“没想到季子还观察得这么细致,怪不得在东门外,你盯着人家看个没完,人家都不好意思了。”
孟婷回说起东门外的情景,顿时脸上一片羞红泛起,而那时她却表现得十分镇静。苏秦看她脸儿晕红,柔情似水,都忍不住亲了亲她的香腮。
第309章 情归何处()
苏秦与孟婷亲密一回,之后,他接着问道:“你到邯郸见到孟娣了吗?她现在如何?怎么没有一同前来?”
苏秦一连三问,对孟娣的关切之意溢于言表。孟婷听后,心中难免有些醋意,不过她很快就更多地涌现出悲伤之情,回道:“我姐姐恐怕是再也不能追随季子了。”
孟婷的回答令苏秦错愕,不解地又问:“那又是为何呢?难道她遭到了什么祸难不成。”
孟婷摇了摇头,眼神中透着哀婉,手中举着盛着酒的耳杯,若有所思地回道:“她哪里有什么祸难,人还好好的。但现在是身不由己。”
苏秦侧耳倾听,更是蒙在了鼓里,他不好继续追问,目光注视着孟婷,等着孟婷进一步的讲明。
孟婷过了一会儿,幽幽地叹了一口气,说道:“姐姐其实也是为了季子的求援之事,做出了牺牲。不得已嫁作了他人妇。”
苏秦“哦”了一声,他怎么也想不到会是这样一个结果,心中五味杂陈,问道:“我猜是为了赵国援军的事吧,孟娣嫁给了什么人了呢?”
孟婷点了点头,回答:“正是如此。我前日回到邯郸,发觉赵侯仍未下定决心要派援军。朝中反对派兵的大臣甚众,尤其是宗室贵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