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合纵连横-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秦看了看宁钧,发觉宁钧特别忧心忡忡,他为了安抚一下宁钧,于是就让负责传令的亲随小校去追赶周绍,把他叫回来议事。

    周绍刚走到明鉴园的门口,就接到了苏秦让他回听风轩的指令,他带着疑惑,转身回了来。

    苏秦吩咐手下的亲随杂役,让他们去准备三个人的午饭,他和宁钧、周绍三个人于是就边吃午饭,边商议军情。

    苏秦嘱咐周绍:“此行到渑池,一定要密切注意前线战事发展的状况,你的主要任务是观察军情,而不是参与作战。”

    周绍躬身抱拳接令。宁钧不放心他这一去的前途,特意叮嘱道:“一旦觉察到情势有可能失控,即刻派人向洛阳传回讯息,切莫拖延误事。”周绍也答应了下来。

    周绍和魏将吕寄当天下午就由韩国申止大夫带着,前往渑池驰援。这时,韩侯已经集结了近十万大军,由韩国太尉许牧率领,到达了渑池外围的崇光城。

    周绍刚与许牧会合,就听到了渑池前线传来好消息:韩国上官城的守将李起,率领城内的军民,击溃了秦国的第十次进攻,秦国已经五日之内再无像样的攻城行动。

    周绍立即派人将这个好消息传回到洛阳城的苏秦府中,苏秦闻讯后,喜形于色。他特意把宁钧叫来,让他展读周绍所书的信函,宁钧虽然有些怀疑,但是也为此感到高兴:毕竟如果渑池如无战事,对东方诸侯是个绝好的消息。

    韩侯韩固也得到了许牧传回到新郑的利好消息,他得知上官城的李起守城有方,特意犒赏百金,再加上等绸缎十匹和稻米一百石。其他立下功劳的上官城将士,都承诺将来按照功劳薄进行封赏。

    因为上官城被包围着,韩侯不能把犒赏的财物送到李起的手中,就差遣官吏将财物送到李起的家里,交到他的父母和妻儿的手中。

    韩侯命许牧设法把犒赏的消息送到上官城中,许牧与心腹将领商量后,想出了一个计策。

    他派出十人的小分队,穿上秦兵的甲衣,扮成秦军的模样,暗暗混到了上官城下。后来,又选择时机与城中守军接上了头,趁着夜色溜进了上官城。

    李起见到了许牧派出的小分队,喜出望外,他当即召集将士,向大家宣布了韩侯的嘉奖之命。众将士高呼:“万岁!君上万岁!”军心受到嘉奖的激励,士气大振。

    然而,到了夜间,李起却秘密地将小分队的领头人叫到了中军大帐的内室。李起这时早已收敛起了欢欣的面容,转而忧形于色。

    他告诉了小分队头领城中的实际情形:他们已经几近于粮草断绝,因为保密,现在守城将士知情者尚少,但由于近几日已经减少了配给,有越来越多的人猜到了内情。

    将来一旦到了粮草彻底用尽的时候,恐怕不等敌人来攻,上官城中的军民都得活活饿死,那时再谈守城,就是一句空话了。

    李起让小分队仍然穿着秦军的征衣,在夜色的掩护下,混出城去,向韩侯韩固和太尉许牧汇报城内的实际情形,请他们务必在一个月内组织兵力前来救援。否则,上官城定不能保。

    小分队的头领受李起的委托,再次循着原来的方法,乔装改扮,带回了上官城前线的消息。

    因为在秦国的营地来回地穿梭,遮人耳目并非易事,因此,等小分队带回消息时,又已过去了十多天的时间。

    当韩侯韩固和太尉许牧接到了小分队带回的消息后,顿时傻了眼,他们对于形势的估计过分乐观。看来秦国对于上官城采取了新的策略:他们是围而不攻,并非是畏难而退。

第414章 责难() 
事情到了这般地步,韩侯硬着头皮命令在崇光城驻扎的许牧,着他算计着上官城粮草能支撑的日子,向渑池的秦军发动攻击,与上官城的守军里应外合,打开前往上官城的通道,给上官城输送给养,以备在渑池与秦军长期对峙。

    韩侯压下了上官城传回的消息,不敢令更多人知情。与此同时,他再次派出了申止,到洛阳城去找苏秦,催促苏秦率领合纵联盟的支援大军,支持韩国与秦国在渑池地区的交战。

    申止来到了洛阳城的明鉴园,求见苏秦。苏秦在听风轩接见了申止,他还以为申止是有好消息带给自己,将申止请到了客席入座,笑呵呵地说道:“申大夫今日前来敝府,不知有什么喜事?”

    申止沉着个脸,没有好气地回道:“我这里并没有什么喜事。但要问问苏丞相,韩侯委托你召集诸侯援军,现在到了多少,驻扎在哪里。我们韩国等着苏丞相来增援,以解渑池之围呢。”

    申止问起了东方诸侯驰援之事,苏秦腾地一下子就面红耳赤,因为距离他发出号令,半个月都过去了,齐、楚、魏、赵、燕五国诸侯连一兵一卒都没有增派过来。不仅不增兵,连个讯息都没有回给苏秦。

    苏秦见诸侯那里没有动静,还以为他们也得到了渑池前线韩军守住了上官城的消息,所以不急着派兵,因此,他也没有再派人催促诸侯派兵。

    到现在,苏秦还是认为秦军很快就会从渑池撤军,因为他们久攻上官城不下,军心动摇,会知难而退的。所以对于申止所问之语,不置可否,没有回答。

    申止看苏秦沉默不语,又接着说道:“秦军团团围住了上官城,摆明了是要将守军困死在那里,韩国日夜盼望苏丞相率合纵大军来救,如久旱的禾苗盼望春雨。”

    苏秦再一听申止的陈情,眉头顿时紧锁起来,他没想到申止此番前来,却传达的是相反的讯息:看来秦军这次军事行动是下了狠心的,不会轻易罢手。

    然而,此刻诸侯兵迟迟不见踪影,苏秦手头兵力十分有限,怎能击退秦国十几万围困渑池地区的大军?

    申止逼问,苏秦尴尬不已,他手头无实力,说话底气自然不足,回道:“也许是韩侯多虑了吧。渑池局势未必如他所想的那般紧迫,如今春日已接近,再坚守不到一个月,秦军会不战自解。”

    申止撇了撇嘴,说道:“苏丞相所言都是猜想,请恕小臣冒犯,斗胆问丞相一句:如果秦军到春天仍然不撤退呢?难道我们去以口舌说服他们撤退不成!”

    申止的话说得很难听,苏秦都觉得很刺耳,自从他在安邑城下击溃公孙延所率秦军以来,所到之处都受到英雄般的欢迎和接待,没有任何人向他再说过这么逆耳的话语。

    听申止话里的意思,分明是怀疑他的才能,仿佛是在质问:诸侯纷争,还是要以实力为凭,没有硬实力支撑,耍嘴皮子有什么用!

    苏秦怒从心中来,他双颊被气得发白,但是自己理亏在先:到处讲合纵的好处是联合诸侯力量抗秦,现如今却在韩国遇到秦军侵略时,联合不起其他诸侯来抗争。

    他前思后想,忍住了胸中的怒气。

    申止见苏秦大窘,他也不愿意更多地加重刺激,因为如果把苏秦逼急了,他当了“甩手掌柜”,置韩国于不顾,韩国也占不到什么便宜。当今之计,还是要适当施加压力,让苏秦赶快想办法才好。

    申止说道:“韩侯之意,是让苏丞相再多费心为韩国着想,还是抓紧催促其它诸侯派兵前来救渑池,众诸侯合力击秦,才是万全之策。”

    苏秦回道:“申止大夫转来的韩侯的谕告,我记住了。有劳你回新郑后转告韩侯,我没理由不尽力支持韩国,如果韩国被秦国侵略,合纵联盟却帮不上什么忙,于我苏秦本人也没好处,合纵联盟也就名存实亡。”

    苏秦说到这里,感觉自己心中也很委屈,接着再道:“其他诸侯大概也是和我一样,未料到渑池战局如此胶着难解吧。我自当想办法与秦国周旋,到时候我亲赴渑池前线,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申止答道:“苏丞相能如此用心,我们韩国之幸也,一旦将来苏丞相能在渑池立功,韩侯仍会加赏于你。万望苏丞相全力以赴!”

    苏秦点了点头,他不再多说话,也不拿眼睛瞧申止,静静地想着自己的心事。申止知道自己刚才出言不逊,令苏秦心中不快,自己坐着也没啥意思,他于是就起身告辞,苏秦也简单客套了两句,未强力加以挽留。

    申止离开之后,苏秦先是一个人想了一个下午。到了晚间,他派亲随小校去将宁钧请到了自己的府中,在听风轩摆下了只有他们两个人的宴席,请宁钧吃晚饭,并议论军情。

    苏秦把申止带来的消息给宁钧一讲,宁钧当时就停口不食,面色凝重。

    他说道:“以我对秦军的了解,他们向来都是占不到便宜不会轻易罢手的。现在渑池的战事不会像起初所料的那么轻松。”

    苏秦尽管在申止的刺激下,对渑池之战增添了忧虑,但他仍心存侥幸,他也在努力地猜测着秦君赢驷的心思,说道:“秦军为进攻渑池,将十几万大军投放在渑池地区,耗时近两个月,不说是人员伤亡,就是粮草也消耗甚巨,得不到任何好处,可是为什么还久拖不去呢?”

    苏秦心中实在不解,继续说道:“一年前在安邑城下,秦军眼见形势胶着,千方百计地后撤,如今却反其道而行之,岂不怪哉?”

    宁钧略一思忖,回道:“或许赢驷吸取了安邑之战的教训,看到了合纵联盟外表团结,内里散沙的弱点,所以才好勇斗狠,久战不休吧。”

    苏秦想起赢驷的狠命性格,叹息一声,说道:“赢驷其人真不能以平常人的心理猜度之,明明是一场平局,他却非要分出一个胜负来,不到最后关头绝不罢休,好难对付啊!”

第415章 大将风范() 
宁钧也深知秦君赢驷难以对付,说道:“与这种人打交道,不把他逼到绝境他不会死心。然而,如果赢驷此番在渑池再次兵败,恐怕秦国在一、二十年内再难翻身,这也是好勇斗狠的代价。”

    苏秦与宁钧详细分析了秦君赢驷的用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