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就一定能帮我把家小接出咸阳。我恳请张丞相伸出援手,相助于我,我在这里顶礼相谢。今后如果我公孙延也有飞黄腾达的那一天,定会相报于张丞相之恩。”
张仪见公孙延把自己的话完听了进去,心中暗自高兴,他答道:“公孙延将军的遭遇我十分同情,因为我此前也和你一样,落魄不得志,到处被人欺。看到你今日的处境,我也是忧心忡忡,这点小忙我一定要帮你。”
“你的家小我会做出妥善的安排,国君那里我也会为你美言几句。说不定你到了他国之后,国君出于宠络你的心理,还会再给你很多的赏赐。这我也会为你安排。”
公孙延听到自己还有赏赐可以拿,眼睛顿时发亮,他心想:“看来这离开秦国有百利而无一害,我何乐而不为呢。”
他又想到了自己可能的去处,琢磨了一下,觉得还是魏国最为妥当,因为自己在那里熟人多不说,与魏王魏嗣也算是有旧交情,而且曾经有恩于他。这些有利条件加起来,公孙延对于自己离秦赴魏,博取好的前程,还是充满了信心。
然而,公孙延在渑池战场吃了败仗,他就这样灰溜溜地走掉,让天下人耻笑,而且魏王也不会重视于自己,这一点是公孙延比较担心的。
公孙延迟疑片刻,就向张仪说道:“我决心离秦,首选的目标就是魏国。可是,我就这样去见魏王,他未免会小看于我。这可如何是好?”
张仪也装出愁眉苦脸的样子,应和道:“哎呀,这是一个难题,也不知怎么办才能抬高公孙将军的身价,让你少走些弯路。”
张仪本来心中已经有了打算,他曾向国君赢驷说过,要散步谣言,言说本来要任命公孙延为秦相,后来张仪入秦,抢了他的相位。但是,张仪此时却不能直截了当地向公孙延提出来,因为公孙延也并非是傻子。
张仪如果主动讲出来,公孙延未免会觉得张仪为自己考虑得太“周到”了,如此则内心肯定会生疑。因此,张仪也故作无解,眼巴巴地望着公孙延,一副为他焦虑的模样。
公孙延自己又想了一下,他明白对自己最有利的条件是什么,那当然就是抬高身价,以一个因不得志而愤怒离秦的姿态离开,才是合适的方式。可是,这无疑又需要张仪的帮助。
公孙延于是说道:“我这里有一个不情之请,不知当讲不当讲?”
张仪满脸高兴的样子,回道:“只要公孙将军有要求,我张仪会竭尽全力来帮助你。你乃是当世的大才之人,我今天帮助你,说不定有一天我落魄了,你还能帮助于我。我们互惠互利,共同进退。”
公孙延说道:“那我就却之不恭了。我想在离秦之前,造一些舆论出来,表明我是一个秦君十分看重的人,正准备重用我时,偏偏我不领情,毅然离开秦国。这当然需要张丞相受些委屈,可能我要逢人便说,你张丞相排挤于我。希望张丞相不要因此而加害于我在秦国的秦人。”
公孙延伸出舌头,舔了舔干燥的嘴唇,他也稍微觉得这个请求有些过份,哪里有当着别人的面,言明自己要说他的坏话的。但公孙延见张仪视自己为知己,热心地要帮助自己,他也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张仪“啊”了一声出来,他一副不是很情愿的样子。之后,他又摸着下颌,拧着眉头想了一会儿,他开口回答公孙延道:“如此这般,的确对我不利,好像我张仪是个容不下贤者的心胸狭窄之人。不过,看在公孙将军的情面上,我张仪就好人做到底,帮你一下。公孙将军尽管散布去吧,我张仪心知肚明即可,绝不会心生怨恨。”
公孙延听到这里,觉得自己算是遇到了“贵人”,他离席拜伏在地,感谢张仪道:“张丞相有大恩大德于我公孙延,日后当思回报于你。”
第508章 暗中布局()
张仪摆了摆手,说道:“我帮公孙将军,根本不是图什么回报。主要是出于对公孙将军才华的珍惜,也出于对你处境的同情,所以趁着这视察前线军情之际,与公孙将军说几句心里话。”
张仪转而又说道:“不过,我猜公孙将军心里最怨恨的人,排第一位的非秦国大将军司马错莫属,这排第二位的那就是身兼六国丞相的苏秦吧。不知我猜得对还是不对。我对于那苏秦,也是满腹仇怨,他故意设置障碍,挡住了我的前程,我险些就毁在他的手里。”
张仪说出此番话语,心中其实十分地忐忑,他对于师兄苏秦当然有很多的不满意,但是怨恨谈不上,毕竟是同出一门,加之苏秦也曾出于真心帮助过自己,他也念在心里。可是,苏秦早出道一、两年,一步领先,步步领先,自己在东方的事业无疑受到了影响,这也是事实。
张仪今日在公孙延面前强调了自己与师兄苏秦的罅隙,根本目的是要鼓动公孙延与合纵联盟作对,最好能多捣乱,因而也就无形之中有利于自己所主持的秦国连横大业。
公孙延果然对于司马错和苏秦满腔的怨愤,他大骂两人不止。司马错与他的结怨是属于同室操戈,而苏秦与他好像是生来就是作对的一般。
自从很多年前自己在云梦山遇到此人,就与他很不对付。苏秦所成就的很多事情,都是建立在对自己的踩踏之上,譬如曲沃之战、安邑之战,以至于如今的渑池之战,虽然说苏秦未必是要处心积虑地与自己作对,然而无形之中,公孙延都成了他的牺牲品。
公孙延本来还顾及张仪与苏秦的师兄弟之情,起初并没有破口大骂苏秦,现在听张仪说起苏秦,好像也是满腹怨愤。这可是公孙延与张仪的共同的投机话题,于是公孙延骂着骂着,矛头就对准了苏秦,说他是无耻不要脸的下流之人,又说他是阴险狡猾的小儿,等等。
公孙延所骂之语很是恶毒,就连张仪都听得面红耳燥,听不下去。张仪打断了公孙延的骂语,撺掇他道:“我知道公孙将军素有大志,你如果到了魏国,也不会甘心居于人下。既然我们两人都如此讨厌苏秦,不如将来有机会联手,将所谓的合纵给它搞掉,让别人伤心失望去吧。”
公孙延听到张仪的撺掇,高兴地拍着巴掌,叫道:“这太好了,张丞相与我简直是不谋而合。你我也算是生死相交的好朋友了。可惜现在是在前线,如果是在后方平和的环境里,我真想与张丞相摆下宴席,我们两人痛饮一番,把酒言欢!”
张仪笑着回道:“久闻公孙将军的大名,恨不能与将军深交,今日在函谷关一见,与将军一席话,才觉将军真是我张仪的知己。只要是我们都有心相交,今后有的是机会。我今天就与将军相约,他日我们如有缘再见,非痛饮一番不可。”
张仪话说得倒是很慷慨激昂,但是心里却暗笑,因为他自己也没有真把公孙延当成了知己,不过是以利而合,彼此相交,均有利于自己而已。张仪对公孙延的底细知道得一清二楚,他也深知公孙延不是纯粹靠友情就能打动得了的。
公孙延能将魏国的阴晋交给秦国,被秦国许诺的大良造的高位和丰厚的贿赂收买,可见在他眼中,利益有多么地重要。他怎么会以萍水相逢的一段所谓“友情”为重呢?
况且,在这样的竞争时代里,不追名逐利的人能有几个?听说魏王魏嗣有一位宾客名叫孟轲,一贯主张“义”先于“利”,又要君主们施行“仁政”。可是对于君主和常人而言,这些话不过是听听而已。如果真的按照孟轲的主张来做,恐怕没多久就被它国算计,国家利益受损,甚至是被亡国都说不定呢。
想来那仁政,君主也是当作口头禅来标榜一下自己,这也确实有一定的好处,但是估计魏王魏嗣,以及将孟轲延揽到魏国的魏嗣的父亲魏惠王魏罃,也没有真心相信。
张仪想着自己与公孙延的信誓旦旦的互称对方为知己之语,心中觉得很是别扭。再看看那公孙延,说起这番话来,也是面不改色心不跳,看来两人正是棋逢对手。张仪心想:“能这样也不错,总比遇到那彼此毫无交集的人强些。”
张仪见自己说服公孙延的事情已经接近完成,他于是就再添一把火,答应暂且借给公孙延一百金,让他作为入魏求仕的经费。其实,这些钱财也是秦君听从了张仪的劝告,要撺掇公孙延入魏,而特意准备出来的。张仪不过是做了一个顺水人情而已。
然而,对于公孙延,他尽管无法消除对张仪的猜忌之心,但却也懂得感谢张仪的恩德,毕竟是张仪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了自己。公孙延也打心里愿意与张仪进一步结交,联合起来互为帮衬和凭靠。
张仪完成了说服公孙延的任务,他不愿在函谷关再做耽搁,于是就在当天黄昏时分,带着出使楚国的使团,离开了前线。这次,他才取道于武关,直入楚国国境之中。
秦国与楚国虽然彼此之间经常地冲突不断,但是相互之间派驻使臣也是常事。张仪进入到楚国的国境之内,验证了自己的秦国丞相的身份,又派人先行一步,向楚国朝廷呈报上了秦君赢驷写给楚国的信函。
楚国的地方官员发现是秦国丞相亲自入楚,他们也格外地重视,也派出了传信之人,向郢都的朝廷汇报了情况。
景池大夫一直是楚国迎来送往的礼宾大臣,他受到了楚国太子芈槐的委派,就在郢都的北郊外等候着秦国丞相的到来。
因为渑池战事吃紧,亟待以连横之计化解危机。所以,张仪率领的秦国使团日夜兼程,不敢有丝毫耽搁,他们只用了两夜一天,就赶到了楚国的都城所在地郢都。
第509章 身份大不同()
这一天的上午时分,张仪到达了郢都北门外十里的郊亭,使团负责前导的秦国身着便衣的军士传回了讯息:“楚国的礼宾大夫景池在北郊外迎候秦国使臣。”
张仪听到了景池的名字,心里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