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都当成了不祥之兆。又有几个奸臣邪将在他面前一嘀咕,胡说什么“天
象变化预示人象变化”,他就越发感到许多事情可疑可虑,朝中的功臣勋将,
被他借口谋反,一批一批杀掉。他杀人越多,疑心越大。连有的大臣给他上
庆贺表,他也疑心,把人家的好话当成坏话,立即论罪杀掉了。
这一天,朱元璋独自坐在宫中,闲着无事,疑心顿起,禁不住又打了几
个寒颤。正在这时,忽然又有检校来报,说某某大臣又在背地发了牢骚;某
某大臣又在家里邀人喝酒,聚友密会;如此等等。朱元璋一听,浑身顿时抖
动了一下,心想:这些人,非得狠狠对付不可了!
朱元璋经过一番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个主意:火烧庆功楼。随即传
谕中书,大意是:自从立朝以来,开国勋将,虽然各赐封爵,但还没有好好
为他们庆功表贺,如今皇业安定,天下太平,应即作准备,好好地再为他们
庆贺一番。另外又传谕工部,立即着手动工,建造一座富丽堂皇的大楼。
时光如水,不觉过去了几个月,一座富丽堂皇的楼房已经全部建造起来。
朱元璋亲自写了“庆功楼”三个大字,挂在楼门上。随后,他便选择吉日,
举行典礼,并亲自开列了参加表贺的功臣名单,张榜贴出。除了已加给那些
功臣的封爵以外,每个人又另加了一些名号,以表示皇上的恩宠。
但是,凡事瞒不过有心人。朱元璋的精心谋划,到底被一个人看出了破
绽,猜中了底细。这个人便是“再生诸葛”刘伯温。刘伯温感到事情有点不
对头,联系到朱元璋疑心重重,接连杀了好些个大臣的事情,越发觉得这里
面有名堂。庆功楼建好之后,他细心观察,终于发现楼房后堆了好些干柴,
而且都是由检校和锦衣卫的人员亲自动手干的,心中就格外地清楚了。
刘伯温虽然看出了破绽,但却既不敢劝阻,又不敢声张。他思索了一会,
感到事不宜迟,便立即写了一道奏折,上呈朱元璋,借口自己年已老迈,昏
聩无用,要求告老还乡。朱元璋见了刘伯温的奏折,本想不准,但又念他自
从应征以来,确曾为自己的王功帝业出了不少好主意,于是皱了皱眉头,说:
“就让他去了也罢。”随即用朱笔批了一个“准”字。
刘伯温获准还乡,便收拾细软,捆好行装。临走的时候,许多大臣都赶
来欢送,他满心酸痛,强忍眼泪,不敢透出半点风声。但是,等到他看见徐
达时,他却再也忍耐不住,泪珠一下滚了出来。徐达心中暗想:刘中丞突然
告老还乡;今日见了我,又偷偷地凄然落泪,其中一定有什么蹊跷。于是便
寻个机会,悄声问道:“刘中丞,敢是出了什么事么?”刘伯温连忙看看左
右,见没有什么人在注意他们,才吞吞吐吐地答道:“将军切莫多问!等庆
功表贺那天,你只管紧紧跟着皇上,切勿离开一步,事后便知,千万要记住
啊!”徐达听了,不敢再问,只好忍痛分手。
刘伯温走后,不久便到了朱元璋所选定的庆功表贺日期。这一天,庆功
楼前,鼓乐喧天,爆竹震响,不一会儿,文武老臣们都来了,一个个喜笑颜
… Page 295…
开,春风满面。
过了一会儿,朱元璋来了。见了众位老臣,显得分外的亲热,又是嘘寒,
又是问暖;又是夸奖,又是赞扬,满脸喜气横生。太监、侍从前来向朱元璋
奏道:“酒宴已备,请皇上及众位大人入席吧!”朱元璋转脸瞧瞧窗外,窗
外早有检校和锦衣卫人员打出暗号,示意已经准备就绪。朱元璋便高兴地说
道:“众位爱卿,既然酒宴来了,我们就快喝酒吧。”众位老臣一听,更加
高兴,随即一个个都入了座席。只有徐达站在朱元璋的近处,一步也不肯远
离。朱元璋眼看众位老臣都入了席,心中大喜,便命人将每个人的酒杯里都
斟满了酒,又带头端起酒杯说:“众位爱卿伴朕多年,南征北战,功勋盖世。
今日特为众位庆功,略表朝廷心意,众位可一定要好好地痛饮一番呀!”说
着,高高举起酒杯:“来,我先陪众位干了。”说罢一饮而尽。众位老臣激
情满怀,便齐声欢呼道:“谢主龙恩,愿圣上万岁!万万岁!”也都端起酒
杯,一饮而尽。朱元璋又假装高兴地说:“好!痛快!痛快!”随即命人:
“快再斟酒!”酒又斟满,朱元璋又陪着大家喝了下去。三杯酒过,朱元璋
站了起来,说道:“众位爱卿,恕我少陪,你们只管尽情地喝,稍迟我再来
看你们。”说罢,便慢慢走出楼门。徐达一看朱元璋走了,也连忙离开了席
间,紧走几步,追了上去。
朱元璋已经下了楼梯,忽听身后有脚步声响,回头一看,见是徐达,马
上吃惊地问道:“爱卿,你不在楼上喝酒,却下来干什么?”徐达低声地哀
求道:“万岁我主,您当真要一个不留吗?”朱元璋听了,两眼一愣,知道
徐达已经发现了秘密。眼珠转了两下,轻声说道:“你既已知道,我就饶了
你吧!可往后只许你知我知,如若不然,万不容你!”说罢,给徐达指了一
条去路。
朱元璋和徐达走后不久,庆功楼下便着起了熊熊大火。俗话说:“干柴
烈火,龙王难救。”转眼功夫,门窗都烧着了。整个一座楼房,火光冲天,
浓烟弥漫。“失火了!失火了!”正在楼里面喝酒的文武老臣都惊叫起来,
一个个争着往楼门口跑去。但是大火已经封住了楼门。有的拼着命往外撞,
却怎么也拉不开门。原来,楼门早被锦衣卫的人员,从外面反锁上了。不一
会儿,火舌很快便从门外烧到门里。接着,楼板也烧着了,房顶也烧着了,
火苗烧到了那些老臣们身上,衣服也都着了火,只见人人都象火人一般,楼
上楼下,一片火海。说话之间,火势越来越猛,楼顶的木梁已被烧断,一根
根断了的木梁砸了下来,一块块的瓦片落了下来,有的老臣当场被砸死过去,
没被砸着的,也已被烧得半死。那些功臣元勋在火烧楼塌之下,一刹时都化
为焦灰了。可怜他们刚才还在喜气洋洋地接受皇上的表贺,哪知一时之间,
尽都肉销骨化,命丧黄泉。他们哪里知道,这正是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后,为
了保住他朱家的万年江山而采取的大杀功臣的阴谋毒计哩!
姬树明 俞凤斌搜集整理
… Page 296…
阳山造碑
'中国'
①
南京城东面有座四方城。四方城里有块大石碑,是明成祖为他父亲朱元
璋树的“神功圣德碑”。它在当时是全国头号大的碑了,可原先明成祖叫人
做的另一块碑,比它还要大好几倍,碑身、碑座、碑帽加起来,足有廿四层
楼房那么高,到现在还躺在汤山附近的阳山上。
这么大的碑是怎么做的?后来怎么不放进四方城去呢?
原来,明成祖朱棣抢了皇位以后,处处想显示自己的才能出众,办事越
排场越好,做东西越大越好。他要替父亲树一块“神功圣德碑”,不用说,
也是要特大的大碑材了。
承办这桩差事的官儿,为这事烦了三天三夜,睡不着觉,为的是不知道
皇上到底要做多大的尺寸。头回,他去问皇上:“我主万岁,这碑要做多大?”
皇上答:“有多大料做多大,拣最大的料做。”没有讲尺寸。
二回,他硬着头皮又去问:“我主万岁,碑要做多少尺寸的?”
皇上眼一翻:“噜苏!跟你讲要大的,大的,越大越好!”还是没讲尺
寸。
那官儿不敢再问了。上哪去找皇上称心的大碑材呢?他想了三天三夜,
没想出个好主意。他跑了一山又一山,也没看到如意的碑材。急得象一只热
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总算他命大,这天来到汤山附近的阳山,放眼一看,这
阳山又高又陡,山上尽是上好的大麻石,拿来做碑,真是打着灯笼没处寻的
好料!皇上爱的是大碑材,干脆叫石匠顺着山凿下来,这样的大碑,管保是
天下第一块!皇上一高兴,他的前程就没法说了。这官儿连晚颠进宫向皇上
报告,果不其然,皇帝满心欢喜,限他九九八十一天完工。
朝廷一声令下,全国各地的名工巧匠,成千上万地集中到了阳山。路近
的不谈,那北方的石匠,丢儿抛女来到阳山,望望这海大的工程,不晓得要
凿到哪天,哪个不牵肠挂肚地想家呀。大雁飞过头顶,石匠个个要望上一阵
子,恨不能托它带个信回家,倒倒心里的苦情。因此,这阳山又得了个“雁
门山”的名。
工程一上马,皇上催得又紧又急,还派了太监来监工,规定每个石匠一
天要凿三斗三升石屑子,完不成的杀头。
这三斗三升石屑屑,说说简单,凿起来万难。阳山又高又陡,人在上面
做活,一不当心摔下来,尸首都没法收。初开工,凿下来的大石片多,一个
个从鸡叫干到鬼叫,一天下来还勉强能交足数。凿啊凿啊,活越做越细,石
屑也就越来越少,上头定的数字还是一两不减。有些年纪大、体力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