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富兰克林无师自通,也用了中国士大夫的这一招。不过他的“功过格”搞得特别复杂,横的一列7个格,为一周7天设定的;竖的一列有12个格,写了12种他特别认可的品德,比如诚实、正直、意志坚定、干净整洁等。这里面可没有什么爱国主义那一套,只是他认为一个绅士、一个好的商人应该拥有的品格。每天,他觉得这件事做得不对,就在里面画一个小点,积累一周下来再检查自己到底犯了多少错误。他还经常拿着自己这一周的成绩到处嘚瑟,给朋友们看——你看我这一周几乎没有什么黑点,这一周我对自己特别满意。
他在做生意的时候也特别勤勉,甚至勤勉到了让周围人都觉得不可思议的程度。比如说,富兰克林的一个邻居曾经在一份文件里讲过,说每天早上他起床的时候,富兰克林先生已经在工作了;他下班之后去俱乐部玩完回家的时候,他还在那儿工作。
富兰克林传里还记载了一件事。当时,还没有发明铅字,还在用活字排版,富兰克林就要求自己,每天要在印刷厂排好版才能下班。有一次他临下班的时候,一不小心把排好的版全部给打碎了,怎么办?第二天再干就来不及了,他连夜又重新排了一遍。
在富兰克林一生的事业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个勤勤恳恳的影子。有人可能会说,为了自己发财这有什么了不起的?
那让我们再来看看他性格中的第二个光明特质,就是对未来充满了好奇心。
这也是我所有商人朋友共有的一个特征。我在各个商学院、各种商业演讲场合,看到的黑压压的人群,里面基本都是小生意人。他们对未来世界、对不确定的那个世界充满了旺盛的好奇心,因为他们知道后面都是钱嘛。
富兰克林也一样。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在科学史上,富兰克林这个人好像有其地位,但他又不是大科学家,因为他对科学的终极真理没有什么兴趣,他只是从自己的生活出发,看见一个事物就手痒,就想上去改造它一下;看见一个自己不明白的东西,就想问个究竟。
所以,富兰克林那个长长的发明名单里,简直就是一地鸡毛,非常之细碎。除了前面讲到的避雷针、安乐椅,改造了个炉子,发明了导尿管,他还是全世界牙科大夫公认的祖师爷,还发明了农业用的那种颗粒化的肥料,甚至改造了纸币的防伪技术。
因为他特别热爱植物学,有一次看植物学图谱的时候发现,植物的叶子里面的花纹很有意思,所以他就把类似叶脉的花纹印在了纸钞上,提高了纸钞的防伪技术。这就是100美元上面要印他头像的原因。除了他的历史地位特别崇高之外,还因为他是印刷美元的第一代印刷厂老板。
富兰克林就是这么一个好奇心爆棚的人。
不认死理,只认利益
作为一个商人,富兰克林性格中的第三个特点,就是他没有终极目标,只忙着算账。算账可以说是商人根深蒂固的习惯。
富兰克林传里讲了几件小事,在今天听起来好像富兰克林道德上有值得挑剔的地方,但是对于一个商人来说,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他们能把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变成锱铢必较的生意。
比如说,他25岁结的婚,结婚之前,他曾全世界地寻摸媳妇。他的一个朋友,也是他的房东,就把自己的外甥女介绍给了他。他一看这个姑娘还不错,但结婚也是个买卖,所以他就提出来:你要想嫁给我,得有陪嫁。也不多,100英镑。
在当时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人家姑娘拿不出来,他就跟姑娘的家人商量,要不把你们家的房子抵押了吧,这样就可以凑得出100英镑了。最后当然闹翻了,这是他第一次找媳妇的经历。
他后来的老婆黛博拉其实是他的旧情人。那时候,黛博拉的老公刚好死了,他就想把她给娶回家,但是其中的利益关系他算不清,所以又拿出一张纸来,用“功过格”的形式,把娶这个女人的好处、坏处都列出来,然后做数学题。原则就是,一个好处和一个坏处,如果差不多,两个都删掉,最后看哪列剩得多些,以此来决定娶或不娶。看,他在婚姻大事上都是用这种商人般的计算来对待的。
一个人怎么能这么市侩呢?要知道,算账这个习惯在某些场合也是好事,因为他不认死理,只认利益。
富兰克林传中还讲了一个例子。大家都知道,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堪称少年才俊,他起草著名的独立宣言的时候,只有33岁。在此之前,他就已经把欧洲大陆的很多政治著作都记得滚瓜烂熟了。
杰斐逊刚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觉得自己人微言轻,不太好意思,正好富兰克林也住在费城,跟他家就隔一个街区,所以就哆哆嗦嗦上门请教:“老人家,要不你来执笔起草这份文件?”富兰克林说:“不行,我是个商人,我干不了这种宏观架构的事,还是你来吧,你年轻。”
杰斐逊回家之后就笔走龙蛇,把这篇著名的文章给起草好了,然后送上门让老先生给改一改。富兰克林好歹也算是个作家,也不好意思不改,拿起笔找了半天,也没找出几处需要改的地方,也就改了一处算是比较重要的,就是开头第一句话,也是独立宣言中最著名的一句话。
杰斐逊的原稿里面写的是:“我们认为以下真理是神圣的,无可辩驳的。”富兰克林一看,太啰唆,就把俩形容词给删掉了,改成“我们认为以下真理不言而喻”。这句话在美国历史上非常著名。
这一老一少把文件起草好,就送交了大陆会议去讨论。你想,其他殖民地来的人,谁认得他们俩是谁?所以开会的时候就各种争论,把原始的起草文件做了大段的删改。
当时,杰斐逊年轻气盛,就坐在那儿生闷气。富兰克林老爷子就说:“我给你讲个段子好不好?”他这一辈子就这样,段子张嘴就来。
我年轻的时候,我家附近有一个做帽子的商人,叫汤普逊。有一天,汤普逊做了一个广告牌出来,上面写着:“汤普逊,帽商,制作并现金出售帽子。”旁边还画了一顶帽子。然后让自己的朋友来指点。
第一个朋友说,你不就是做帽子的嘛,写什么“帽商”,把这俩字抠掉吧。
第二个朋友说,谁关心这帽子是谁制作的?把“制作”这俩字也抠掉吧。
还有个朋友说,什么“现金出售”,你从来也不赊账嘛,我们这儿也没这传统,这俩字也应该抠掉。“出售”这俩字也多余,肯定不会白给嘛。
最后,大家居然认为“帽子”这个词也是多余的。你不是已经画了一顶帽子吗?所以,这个广告最后就变成了三个字“汤普逊”,旁边画了一顶帽子。这是最好的广告。
富兰克林就跟他讲:“你生什么气啊,文章就是这么改出来的,改到最后一个字不剩才是好文章。”这就是商人的思维。
对于杰斐逊来说,他刚开始是在捍卫自己的理想,但是真遇到别人批评他的时候,他就是在捍卫自己的自尊了。
可是对一个商人来讲,他只管这件事对不对,往前怎么走,是不是触及了他的自尊其实不重要。
很多政治上的交易,都得靠商人的这种精神来达成。尽管我们平时都不太看得起商人,但是富兰克林身上这种商人的特质,从美国独立战争一直到制宪会议期间,起到的作用真的是很惊人。
他起到的作用主要就是两个方面。第一,用商人式的计算来搞定各方面的人。刚开始,他这套做法还挺讨人厌的,因为美国的独立战争最后已经演变成了一种意识形态上的是非之争。当时,英国人和它的美国殖民地的小弟兄们一起打赢了法国人。对于大英帝国来说,我刚帮你们美国人打赢了一场七年战争,打仗是要花钱的好不好?我替你们打这场仗欠下了1。4亿英镑的国债,所以你们象征性给我交一点儿税吧。更何况,我大英帝国还派了1万名士兵保护你们美洲人,因为印第安人还是边患嘛。
其实一年也就11万英镑,对于伦敦的那些官老爷来说,这就是个交情。我们花钱保护你,你好歹交一点儿税。这是英国方面的理。
可是美国这方面的理是“无代表不纳税”,我在你们大英帝国的议会里面又没有代表权,凭什么交税?
双方越杠越紧,最后才导致了独立战争。所以,独立战争是双方都认死理的产物。
这个时候,富兰克林在干吗?他正代表13个美洲殖民地在伦敦和英国政府谈判。他的商人特性正好派上了用场。他在伦敦成天就左手拿着个小本,右手拿着一支笔,满议会追着那些议员和首相算账。
他跟他们说:“你们一年才收11万英镑,却搞得这么鸡飞狗跳,不划算的。去年我管邮政,发现美洲殖民地邮件的数量都降低了30%,把经济搞坏了,对谁也没有好处吧。”
独立战争爆发之后,他又追着这些人算账:你们这一仗打赢了,可是花了多少钱?600万英镑,你们不过才打死了150个美洲人,分摊到每个人头上,就是2万英镑。与此同时,美洲还出生了6万个婴儿,你算算看,你若把美洲人全部搞死,搞不搞得起?
这种做派其实英美两边都不讨好,因为他们是是非之争,你却非要拿出一个商人的逻辑来算,双方都觉得你跟我不是一头的。英国人觉得,你就是在替美国人说话,后来甚至还要在法庭上审判他,搞得他官也做不成了,只好灰溜溜地回到美国。
他回到美国之后,也不受美国人待见。美国人觉得我们都是革命家,我们有理想,我们要独立,可你这个老头儿一开会就在那儿打瞌睡,你是不是英国人派来的间谍?所以,那时候其实是他人生的最低谷。
可是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谁最重要?凭良心说,真的就是富兰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