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罗辑思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个纠结是,理工科思维听着挺好,但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能力做到凡事相信数据、通过上网查数据来获取真相的,因为我们每个人所受的教育不一样,拥有的时间也不一样。

    那么,怎样贯彻理工科思维呢?就是相信专业人员,因为这是人类社会构成一个大协作体的基本机制,这个机制就是封装复杂、接口简单。

    此话怎讲?就是说,人类社会的大协作不是乌泱乌泱70亿人全部在一块儿,你帮我,我帮你,而是形成了一个一个的模块,然后再组装在一起,其模块内部极为复杂,这就叫封装复杂。但是,模块和模块之间的接口变得非常之简单。

    就好像电脑里面的元器件,科学原理何其复杂,但是无非就是分成主板、硬盘、内存等几个大的模块,社会分工也是围绕这些模块进行的。有一次与和菜头聊天,他曾经在航空公司工作过,他说:“什么叫修飞机?修飞机不是用螺丝刀来修每一个器件,而是看得出来问题,用机器一测量,说这个模块坏了,然后整体换掉。这才叫修飞机。”

    我们唯一的生存策略:相信专家

    既然整个现代社会是这么拼装而成的,我们唯一的生存策略是什么?就是相信专家。你可能会反驳说:“中国的专家不能信,那都是砖头的砖,他们都是忽悠你的。”带着这种不信任,我们在现代社会一天都活不下去。比如,你到医院去开刀,大夫进来了,你说“什么狗屁主任医师,我不信,把你的大学毕业证拿出来我查一查”。大学毕业证是什么?不也是医学院的专家对他的信任背书吗?你本质上不还是在信专家吗?

    现代社会的本质就是一个协作和信任背书的网络,我们每个人都身在其中。你可能会不服,万一专家错了,不是辜负了我的信任吗?那也没有办法,就像前面反反复复强调的:任何选择必有代价,从来没有绝对的好和绝对的坏。

    前不久,有一个朋友问我:“罗胖,你号称在搞知识服务。万一你说错了知识,不就误人子弟了吗?你怎么能保证在节目里说的一个都不错?”

    我还真没办法保证,我能保证的是本着良心,把每一个知识点尽可能核实一下,拿不准的观点找高水平的朋友切磋一下再说。但是,我毕竟是个人,是人就会犯错,再加上水平有限,我如何保证不犯错呢?错了怎么办?我的建议就是认了。这不是在耍赖,是因为我也是在以这种方式面对我自己的世界。

    比如,我非常喜欢万维钢先生(同人于野)的文章。他发布一篇我看一篇,因为我看得出来,他的文章中的资料、数字都是有来历的,是考证过的。万一他的哪个数字不对或者哪个观点是误信了传言,我该怎么办呢?我会保持对万先生的信任,与此同时,向未来展示我的开放性,因为这个知识点如果错了,在未来总有机会被纠正。国家还允许公开出版物有万分之一的错误率呢,错了一个字就把整本书销毁吗?不会的,再版的时候把它修订过来就好。

    所以,求知的过程是一个极其漫长的、动态的、开放的过程,越是要求真,就越不能执着于真。

    在现代社会,我们怎样做一个更好的自己,完成自己的认知升级,做一个更聪明的人、一个站在高处的人?我将自己在经济学的智慧中得到的启发,总结成了十六个字:承认代价,比较权衡,不问是非,只争高下。

    03经济学改变世界

    流氓会武术,谁也挡不住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奇怪,我不是经济学科班出身,为什么会对这门学科这么感兴趣呢?我的阅读经验告诉我,对经济学不见得要学到特别精深的程度,但是了解它的一些基本思维方法,无疑是一种改造自己世界观的最好武器。我们读一点经济学,接受了它的思维方法,就可以把自己从那种日常直觉中拯救出来,我们的世界立即焕然一新。

    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经济学是怎么改造世界的,哪些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是特别特别重要的,也许通过这个故事大家就能明白。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经济学家,叫德索托,秘鲁人,生于1941年,在日内瓦上的大学。这个人一生有无数的大头衔:关贸总协定(wto的前身)的经济专家、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执行委员会主席、瑞士银行家什么顾问团的负责人等。他甚至还当过秘鲁的中央银行行长。但是,对于德索托本人来讲,他一生最重视的头衔却是一个普通的民间学术组织“自由与民主学会”的领导人。他一生都以这个组织的领导人为荣。

    德索托是怎么改造秘鲁这个国家的呢?先简单介绍一下秘鲁。在地理上,秘鲁位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以西,往南就是特别狭长的智利了,秘鲁就在智利的北边。它的东边是玻利维亚和巴西,北边是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

    欧洲人没有入侵之前,印第安人在南美洲原来有两个帝国:北边的是玛雅帝国,位于今天的墨西哥一带;还有一个印加帝国,就在秘鲁。

    为什么要这么费劲地介绍这个国家呢?因为它没有新闻,如今我们看不到这个国家的任何新闻。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这个国家的新闻可多了,因为它是很典型的失败国家。要说它没政府吧,它有。可是,这政府什么也管不了,遍地狼烟,时不时就有恐怖组织暗杀、爆炸、行刺这些事,自然而然就经常上我们的新闻联播。

    这个国家为什么会闹到这步田地呢?因为一个组织——“光辉道路”。这名字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它的主要政纲还是那个年代非常流行的阶级斗争。这个组织的领导人叫古茨曼,他可不是个普通人,他是一个大知识分子,是秘鲁一所大学的哲学系教授。据说长得非常帅,而且长发飘飘,经常穿一件夹克,里面也不打领带,胳膊底下夹着一本书在校园里走来走去。那忧郁的眼神,那激昂的理想,让无数少男少女为之疯狂,把他奉为男神。他的口才又好,思想又非常新颖和新锐,在学生中的影响力特别大。

    他有一个外号叫“香波”,就是洗发水的意思。这有两层含义:第一,只要接触到他,不仅洗头,还洗脑;第二,不仅洗脑,还能留下气味,让别人也闻得到,再间接地影响到别人。可见,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非常有行动力和执行力,所谓“流氓会武术,谁也挡不住”。他不仅在校园里传播阶级斗争这一套理论,而且还深入秘鲁农村,去动员最底层的人民,渐渐地就搞出了“光辉道路”这个组织。

    “光辉道路”兴起之路

    “光辉道路”是怎么动员底层人民的呢?当时,秘鲁非常穷,70%的人都在贫困线以下。“光辉道路”就跟老百姓讲:“你们看,那个首都利马的军人政府也不管你们,把你们搞得这么穷,我有办法。你有病,我有药啊!”什么药呢?无非就是过集体生活,不要有私人产权这一套。

    然后,对外争取主权。比如,秘鲁产铜,其他国家想要买秘鲁的铜,就是欺负和剥削秘鲁。他们都不是好东西,都是帝国主义,所以我们秘鲁要断绝一切对外的经济关系。

    这不是祸国殃民吗?退出全球化之后,秘鲁想要富裕,老百姓想要过好日子,门儿都没有。我们中国人经过三十多年的教育,已经很清楚了,但是当时秘鲁那些普通农民哪里搞得清楚呢?一听说大家要抱团过日子,不让别人欺负自己,就纷纷拥护。

第12章 从经济学开始升级认知(6)() 
“光辉道路”也的确干了一些实在的事情,比如打击地主恶霸,谁有钱就把他给抢了。再比如,维护乡村起码的社会秩序,因为中央的军人政府管不了,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农民最恨偷牛贼,“光辉道路”经常组织人去抓偷牛贼,然后公审公判。这样一来,老百姓渐渐地就开始拥护它了。

    刚开始,首都利马的中央政府根本就没在乎“光辉道路”做的这些事。一直到1982年,“光辉道路”已经遍地开花了,中央政府才开始注意到它,但是为时已晚。现在搞互联网的都懂,这种分散型的组织有着极大的力量。它跟政府军作战,玩的就是游击战那一套。

    1982年,“光辉道路”已有能力直接和中央政府对着干了。那一年,它组织了200人的武装队伍,直接攻占了一座监狱,把所有犯人都给放了。此时,中央政府终于缓过神来想要对付它了,可是黄花菜都凉了,已经来不及了。形势就这么一直发展下去,从1982年到1990年,“光辉道路”整整折腾了8年。

    它最鼎盛的时候,攻城略地,控制了秘鲁将近一半的领土,眼看就要拿下整个国家了。他们还通过各种各样的恐怖主义手段,比如爆炸、刺杀,直接针对利马的中央政府机构和官员。

    他们还玩了一招邪的,用张扬的谋杀通知来威胁中央政府,比如“x年x月x日之前,x官员(x部长,x议员),你必须辞职,否则我们就暗杀你,计划已经做好了,你自己看着办”。

    那些官员也是要养家糊口的,干吗拿命来玩呢?只好辞职。最高峰的时候,居然有70%的政府官员辞职,政府整个瘫痪掉了,眼瞅着这个国家就要落入“光辉道路”的手里。

    北美洲的美国人看着也着急,但是山高水长,也拿它没有什么办法。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经说,“光辉道路”是西半球最凶残的恐怖组织,如果任由它发展,就会变成像亚洲“红色高棉”那样的组织。如果政权落到它的手里,秘鲁就会变成人间地狱。其实,所有人都知道这个局面,但是没有人能扼制这个局面的恶化。

    经济学家完胜“光辉道路”

    “光辉道路”最后是怎么完蛋的呢?这就要说到我们故事的主人公——经济学家德索托。德索托乃一个经济学家、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又不是手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