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罗辑思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甘地在历史上就留下了这两种形象:在本土印度,他是一个大神级的人物,因为他发明的这套方法真的是行之有效;而在世界舞台上,甘地拼命推广他的这套做法,却屡次碰壁。

    当时甘地有一个旁观者,就是著名的作家乔治奥威尔。奥威尔是生于印度的英国人,所以他返回英国受教育,成年之后又回到印度就业,是印度的警察。奥威尔就说,甘地这套玩法只能适用于大英帝国统治下的印度。

    这句话其实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说首先你得看看对手是谁,必须是英国这种有起码的文明底线的国家才行。比如说英国人在南非打布尔战争的时候,包括在印度殖民统治期间,如果军纪稍微有点儿不好,英国人的暴行被批评得最激烈的是在英国本土。英国是现代化国家,民众智识发达,有起码的伦理底线。如果你的对手是希特勒,你再搞这套,那完全是不奏效的。

    第二层意思,是说必须是印度这样的民族,才有这种忍耐力。如果换成其他民族,你甘地这套玩法也一定是玩不转的。

    当然,今天我们要讲甘地,可不是为了批评他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我们是想看看,甘地在这些伟大功绩的背面,还有什么东西。

    圣徒甘地的道德观:现代化很糟糕

    大家读到这里可能会产生一个误解,以为我是要去“黑”人家甘地,真的不是,因为甘地在私人道德品质上,几乎是一个无可挑剔的圣徒。他一生走遍了印度大大小小几千个贫苦的村庄,而且他随身的物品只有两样,第一样是他每天戴的那副圆框眼镜,第二样是他的手表。

    那块手表也真不是劳力士什么的奢侈品,就是一块普通的手表。因为甘地对自己的作息时间要求极其严格,天一擦黑就睡觉,凌晨两点就起床,然后就祷告,祷告完了就沉思,沉思完了就开始回复大量的信件,天一蒙蒙亮,立即出发到村庄去演讲。他每天安排的行程大概是五到六个村庄,为了不耽误时间,就看这块手表。所以这是他生活中唯一的必需品。

    他死的时候留下的财产非常简单,一块破布做的衣服、一根拐杖、一个木制的纺车、一块手表、一本书、一个有三只猴子的雕像,还有一个洗脚盆、一个痰盂。这就是他终身所有的财产,没有房子,没有奢华的衣物,没有家具。

    这样的人老百姓能不爱戴吗?尤其是他那个“非暴力不合作”的主张又获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功,所以甘地这个人我们是黑不得的。我们只能仔细地再去推敲,他一生真实的对立面到底是什么。

    因为甘地是作为印度的国父、解放者、摆脱殖民统治的最大的功臣被载入史册的,所以经常会发生一个误解,大家以为他的敌人就是大英帝国。哪里有这么简单?甘地真实的敌人,其实是他心中那个魔鬼,是整个西方文明和现代化。

    这就要回到甘地的内心来看,他是一个几乎没有什么物欲的人,包括吃,他吃得极其简单,不吃肉就不用说了,很多印度人都不吃肉;甘地也不喝牛奶,他认为那个东西会刺激性欲;他甚至连谷物都不吃,只是偶尔吃点儿像草一样的蔬菜,还经常绝食。所以在物欲上,他完全排斥了一个人最起码的需求。

    他反对英国,反对的可不仅仅是这个政府,而是它带来的所有的文明方式。他讲过一句话:“使用曼彻斯特布,我们还只是损失了金钱,但如果在印度也产生了一个曼彻斯特,则我们虽留下了流出去的金钱,却换去了我们的血肉,因为我们生存的道德基础就要被摧毁了。”

    意思就是说,我不是反对洋布,我宁可让印度人花钱到你们英国的曼彻斯特去买洋布,但是我希望你们千万不要把工厂开在我们印度,这会让我们的道德堕落的。

    今天在中国我们似乎能听到这样的声音,一个人开始挣钱,他就是堕落;只要他搞商业,他就一定是个坏蛋;他营销成功了,他肯定就是个大忽悠。这也是甘地当时的看法。

    所以他讲过一句话:“贫穷的印度尚可得到自由,但要使一个由不道德以致富的印度再获得自由,那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了。”我们印度不能开展商业,因为我们贫穷,所以我们有自由。但如果我们在道德上堕落了,那个时候再想获得自由,就太困难了。所以他认为,过去50年从英国带来的一切现代化的东西全是坏东西,什么铁路、电报,这些东西都不能要。

    当然,甘地也不是说印度就不要发展工业,他心中也有他的工业蓝图,比如说榨油、碾米、造纸、制糖、开染坊,他认为这些都挺好的。但任何需要用机器来生产的东西,甘地都认为那是堕落。

    我不知道甘地的这个观点你能不能接受,至少在印度他没有被接受。在我看来,这是印度人民的万幸。

    甘地那个号称对他极其忠诚、极其爱戴的学生尼赫鲁,就是英迪拉甘地的爸爸,一生追随他,但是在这一点上,尼赫鲁可没听甘地的。尤其是后来他跑到苏联,看到那种社会主义式的工业化,非常羡慕。所以在尼赫鲁执政期间,印度走的其实是一条大工业化的路线,这个我们暂且不谈。

    甘地的基本道理是什么?首先是我们刚才反复强调的那句话:道德不能堕落。甘地还有另外一个理由,他有一次接受外国记者访问的时候说,印度不需要现代化,我们永远不会像美国那样发达起来。

    你算算账嘛,如果印度人像美国人那样去生活,这么多人口涌出去,整个世界的资源就崩溃了。所以我们印度就当是为世界作贡献了,我们就这么穷,挺好的,我们有内心的道德。

    我不知道如果你穿越回去成为一个当年的印度人,会不会同意甘地这个说法。但是我必须得说,任何一个人,只要他相信一个道理,而且终身用自己的行为去践行,他就不是一个伪君子,这样的道德选择永远值得我们尊敬。

    其实19世纪后期,在全世界的范围内有一轮叫“后发现代化”的运动,除了欧洲,剩下的就不是原发现代化,那他们是怎么面对现代化的?

    富国强兵、迎头赶上,这是1840年以来中国人的历史主题。可是在全世界范围内,还有另外一种声音,就是以甘地为代表发出的。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现在还有一个叫阿米绪的部落。那个部落是苏格兰一个原教旨主义的新教的教派。他们讲两种语言,一种是英语,因为他们生活在美国。另一种是他们祖先留下来的高地日耳曼语,现在他们主要使用这种语言,不要求任何现代化。

    那个部落是没有电的,更不要说各种各样的电器了。每天晚上,父亲还会在火炉前给大家朗读最古老版本的圣经,教堂修得也是非常之朴素。那就是一个与世隔绝的村庄。但是说实话,我觉得这也是一种文化表演,因为大量像我这样好奇的人会赶过去看,相应地也会给当地带来一定的收入,所以他们可以以一定的物质条件,保持这种脱离现代化的生活。

    其实全世界各个角落都有这种思潮。比如说环保主义,当你追究到最后,环保主义者一定会告诉你一个哲学:整个世界都不是以人类为中心的,而是earthfirst,就是地球优先,我们只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一个寄生物而已,凭什么要发展自己?应该地球优先,我们不应该破坏地球原生的那个系统。

    从甘地到阿米绪部落,再到环保主义,其实都有一个核心,就是人的欲望是不重要的。而人的欲望一旦变得不重要,整个现代化文明的理论体系的基础就不复存在了,因为现代化就是来服务于人的欲望的。

    最典型的例子,其实发生在俄国。俄国的国徽上面是一只双头鹰,一边看着亚洲,一边看着欧洲,所以这是一个非常纠结的民族。这个民族几乎所有知识分子的心里都有这样的困惑,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普希金、车尔尼雪夫斯基,他们的人生都经历过这样的思想转折,年轻的时候特别崇拜西方、羡慕西方。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曾经到西方住了四年,结果失望透顶,觉得那么堕落的生活怎么能够继续呢?还是俄罗斯人传统、朴素的生活最吸引他。于是这些知识分子到了中老年的时候,都变成了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

第122章 活得通透的智慧(5)() 
其中最典型的一个人叫索尔仁尼琴,这个人是俄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很多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得完奖之后就再也写不出比较牛的著作了。但索尔仁尼琴则不然,他得完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还写出了古拉格群岛,晚年写了红轮,一本比一本牛。

    当然,他在当时苏联的政治生态当中,是一个极端的反对派,要自由,反对政府。美国人太希望苏联出现这样的人了,所以赶紧把他接到美国去,让他做大量的演讲。结果索尔仁尼琴下飞机后做的第一场演讲,就把美国人痛斥了一通,说你们这帮资本家都是堕落的,什么西方民主都是骗人的,等等。听演讲的人全都傻掉了。

    他不光是跟美国这么玩,跟自己的祖国也这么玩。1994年,苏联已经解体,叶利钦把他请回去做演讲。他老人家可威风了,从海参崴上车,横跨欧亚大陆,坐着火车沿途一路演讲过去。

    演讲的内容,第一,骂当时的苏联,已经倒掉了,不用说了;第二,骂西方的生活方式多么不好;第三,骂叶利钦。总而言之,你把我们那种纯朴的俄罗斯传统生活全部给毁掉了,我这把老骨头要跟你们拼了,我就是要骂你们。

    所以索尔仁尼琴这个人在西方世界也变得不可理解,20世纪70年代初,当时的基辛格就给福特总统出主意,说你可千万别接见他,这个家伙表面上是一个反苏联的斗士,可是他的很多观点让他的追随者都觉得非常之难堪。你要接见他,不仅会把苏联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