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过房地产商十几年的谆谆教导,中国人也接受这套玩法了。但是不知道你从中琢磨出什么没有,凡有一个美国老太太,就必须有一个中国老太太。如果全世界人民都按美国老太太的活法,贷款借钱,谁借给你?总有一些傻帽儿天天只干活儿不消费,勒紧裤腰带把钱借给你,富人借了这笔钱开始花天酒地,然后又用自己想的各种招,把钱还给穷人。所以,当美国老太太在壁炉前安详地摸着孙子的头讲故事的时候,总有一个中国老太太汗流浃背地举着杠铃在她身后站着。
所以,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选择美国老太太的活法,你在国际经济格局当中的位置决定了你的活法,这就是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所以中国有前途的前提是,美国这套玩法要解体。请问这有可能吗?当然很难,美国人也不是吃干饭的,美国可是世界精英荟萃之地,是一个强大而有创造性的国家。他们用战后的70年和冷战之后的20年,处心积虑地打造了这样一个体系,一个金钟罩、铁布衫,能轻易被你破掉吗?不容易。
美国第一个罩门:陷入产业空心化
但是,我坚信世界上有一个东西叫辩证法,所有东西有生必有死,有兴必有衰,有盛世必有衰亡。美国这一套东西,不过才玩了70多年,还没到一个世纪呢,这在人类历史的漫漫长河中不过是一朵浪花,这朵浪花有翻起的时候,就有落下的时候。辩证法决定了这套玩法迟早会玩不下去。
但是问题来了,美国人这一套金钟罩、铁布衫的罩门在哪儿?根据翟东升先生的分析,罩门有两个。
第一个罩门,美国人这套玩法其实也是一个诅咒,他们可以用一个花招占用别人的无偿劳动,轻易就能挣到钱,那么那些苦活儿、累活儿、脏活儿,那些很难挣的钱,他们就不会挣。换句话说,美国一定会陷入一种叫产业空心化的状态。其实,这一点已经出现了。美国的底特律,原来那么红火的汽车城,现在萧条成什么样子?就是因为他们美国人在撅腚哈腰干活的时候,觉得不过瘾了,就这么简单。
所以他们制造财富的基础是不断被掏空的,这是美国的一大罩门,现在已经呈现出一些苗头。
美国第二个罩门:大有大的难处
第二个罩门就是,美国要维持这么大的摊子得花成本,什么成本?军事开支。山姆大叔其实相当于开了一家面向全世界人民的银行。开银行需要什么?需要资本金,需要大客户,需要大规模结算的业务,需要金融产品。
首先,资本金。在二战结束的时候,美国的实力是最强悍的,占有世界黄金储备的四分之三,资本金雄厚。
其次,大客户。美国把日本、中东那些石油大国全部揽在手里,都是联盟,左牵黄,右擎苍,在亚洲牵着日本,在欧洲擎着英国,这些就是它的大客户,可以避免美国这家银行被其他客户挤兑。
再次,大笔结算的业务。二战后,美国最重要的是什么?是石油、美元,让工业时代最大宗的能源产品石油用美金去结算,这套把戏才获得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能创造出各种各样的金融衍生产品卖给全世界,这家银行就开得成。可是开这家银行,必须要有雄伟的大厦,看起来厚厚的墙壁,坚不可摧的金库,帮大客户搞定任何难题的能力,以及门口站着的保安。所以,我们看美国的军力部署,美洲司令部才几个人,因为那里不重要;但美国在全球布司令部。为什么海湾一出事他那么紧张?借用王熙凤的一句话,“大有大的难处”,要撑起这么大的场面,就得付出这么多的成本。
有本书不知道大家看过没有,已经畅销了很多年,叫大国的兴衰,作者是美国人保罗肯尼迪。书里面有一句话,我觉得是这本书的文眼——“一个大国兴衰的转捩点其实非常好计算,就是一个公式,当一个国家扩张的成本已经超过了它扩张的收益的时候,就是它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美国现在就到了这个转折点。中国的宏观经济学家王健,曾经算过这么一笔账,他说美国的国力大概在2009年达到了峰值。他是这么算的,那一年美国的入钞大概是9000多亿美金——给出的东西没有拿进来的东西多,这个就叫入钞,就是白拿的那堆东西。而那一年美国的军费支出是4000多亿美金,基本净赚5000多亿。可是到2011年的时候情况就不对了,2011年美国的入钞只有4000多亿美金,可是军费支出已经高达7000多亿美金,这将近3000亿美金就是净赔。
历史上,英国的衰落也是这样。二战之后英国为什么要把大殖民地吐出来?因为不划算了。它维持这么大的摊子,军费开支已经不划算了,所以就撤了,绝不是因为良心发现。美国现在也正好处在这样的转折点上,这是美国的第二个罩门。
总之,根据辩证法,一朵浪花喷薄而起,就一定会有衰落下去的时候。所以,美国迟早会衰落。但问题是,美国衰落之后,上位的一定是中国人吗?未必。
刚才我们说到,美国人用战后70年的时间,打造出了一个看似坚不可摧的庞大的世界经济体系,由它来主导。但是中国有一句古诗:“神龟虽寿,犹有竟时。”美国的这一套玩法总有日薄西山的那一天,那么,代之而兴的会是哪个国家?会不会是我们中国人呢?
这个结论我们先不急着下,我们先往后退,一直退到能够看到500年的大历史跨度的时候,再来看能够获得什么样的启示。
500年间大国崛起的两个动因
从1492年哥伦布的地理大发现开始直到今天,大概是500多年。在这500年的历史当中,我们会发现,坐庄的中央国家一直在换,原来的霸主会下庄,然后不断有新霸主上来。
16世纪、17世纪的霸主是谁?是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两个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加上后来的荷兰。这三个国家都是袖珍型国家,只有百万级人口,但是很牛。教皇曾经下过一纸教令,说葡萄牙和西班牙别打了,在地球上画道线,东半球归你,西半球归它,就这么把地球分了。那个时候,它俩就是地地道道的中央国家,雄霸一时。
到了18世纪、19世纪,中央国家就换成了一个更大人口级别的英国——千万人口级。
可到了20世纪,英国必须把指挥权交出来,交给亿级人口的美国和苏联作为中央国家。
从这500年的历史中,我们会发现一个规律,后来崛起的大国,永远比前一个中央国家在人口数量上高整整一个数量级。这是什么道理?翟东升先生就讲出了一套道理。
第38章 理性乐观派(2)()
大国崛起是由两个动因来决定的,第一个动因叫创新。道理很简单,谁创造了新技术,谁创造了新的制度,谁就会崛起。就像当年的荷兰,造船技术、航海技术很牛,而且创造了全新的金融制度,所以就崛起了。
可是创新有一个命运,就是所有人知道这一套很管用以后,就会学习。大清帝国被打趴下之后,爬起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展洋务运动——我又不傻,都是人类,你的创新我一定得学到自己身上。所以创新之后一定是创新的扩散,创新一旦扩散,什么会成为大国崛起的条件?
这时候,第二个条件就出现了——规模。因为你那三板斧我全会耍了,即使我的技术比你差一点儿,但是我肉大身沉,一屁股就可以把你坐趴下。这就是大国崛起的第二个规律。
这500年的历史,就是这两个动因交替起作用的结果。
下一个世界霸主会是谁
不妨再回到20世纪初,当时世界上有两个大胖子,美国和苏联。真要比创新的话,欧洲看不起这两个国家,觉得都是从欧洲偷去的。就像现在美国人指责中国人的盗版,说我们不尊重知识产权,当年英国人就是这么说美国人的,美国人也气得要死。英国人经常跟美国人开玩笑:你知道你爹是谁吗?你知道你爷爷是谁吗?你知道你爷爷的爷爷是谁吗?我们这儿都很清楚,可你们国家没历史,看看你们那些教堂,只能给上帝住经济适用房;到我们欧洲看看,教堂一造就是几百年,雕梁画栋,文化差距太大了。
再看俄国。欧洲人当时给俄国起一个外号,叫“蒸汽压路机”,就是说,俄国看似很胖、很大,但是走得太慢了,气喘吁吁。在欧洲的宫廷里,一个人不会说法语都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会被认为没文化,会被撵出去。但是,等俄国学会了欧洲的先进技术,人口又比欧洲多,欧洲还敢说什么?
二战刚开始的时候,丘吉尔找过斯大林,问他能拿出多少个师,说我们英国能拿出20个师。斯大林稍微拨了一下算盘说,我出700个师吧。这国力差距根本没法比,苏联的人口级别太大了。
说到这儿,不知道大家是否能想到我下面会说什么。对,当美国的霸主地位下庄之后,如果此前500年的规律还在起作用,请问下一任霸主该是谁?谁会继位成为中央国家呢?翻翻世界地图就会知道,只有两个候选人,一个中国,一个印度。这两个都是大胖子,都有10亿级的人口,都被西方欺负了那么多年,这两个大胖子都蹲在地上看了100多年了。现在如果美国这一套玩不转了,下面继任的会是谁呢?在印度和中国之间,你会赌谁赢呢?
我赌中国赢的几个理由
我罗胖从来不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但是在这道选择题当中,我赌中国赢。为什么?
我们再来看20世纪的历史。二战之后,想从边缘国家变成中央国家,是每一个独立民族的天然愿望,不管是谁都会这么想:得崛起,得带领这个国家强大起来。
可是有谁做到了?从目前来看,把这一步走完的国家和地区屈指可数,比如说新加坡、韩国、中国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