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还有一个故事,就是廉颇、蔺相如将相和的故事。当时我觉得廉颇是好样的,是个忠臣,以大局为重。可是后来发生的故事你知道吗?廉颇意识到赵王不再重用他了,想用别人来替代他,就出走了,先去了魏国,后来又去了楚国。十几年后,赵国就被秦国灭掉了。
在廉颇这样的人看来,你赵王重用我、待见我,我就好好对你尽忠;你不待见我,那么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我就走了。这就是先秦时代人们的价值观。
皇权时代,这种对等的关系逐渐解体,渐渐变成了单方面的义务——臣下单独对皇上尽忠。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当中,有一个瞬间很有意思。宋太祖赵匡胤有一次召见自己的宰相范质谈工作,赵匡胤突然说,我眼神不太好,你手里拿的那份文件我看不清楚,你拿过来给我看看。范质就老老实实地把这份文件送了上去。范质退回去的时候发现,旁边的小太监已经把自己的座位给撤了。要知道,宋朝以前,宰相在皇帝面前都是有座位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瞬间,从此,宰相在皇帝面前就没有座位了。
到了清朝,就变本加厉了,所有的大臣都要在军机处,在皇帝面前跪受笔录,皇上说什么,他们记下就好了,没有说话的份儿。君臣之间的义务关系越来越单向。
清代的皇帝雍正,有一次收到臣下的一份奏折,里面说了一堆漂亮话,说君恩深重,我涓埃难报。就是说,您对我的恩情实在是太重了,我怎么报答都报答不过来。
这明摆着就是拍马屁,可雍正听了很不高兴,说难道君恩不深重,你就不报君恩吗?我们之间没有对等关系,你就尽你的臣节就好,至于君恩深重不深重,不用你管。你看,对等关系一解体,皇权就没有节制了。
记得年轻的时候,我读过孟森先生的明清史讲义,里面说明朝最大的劣政有两样,一样是廷杖,一样是诏狱。廷杖就是在朝堂上直接把大臣摁翻打屁股;诏狱就是不通过国家的正常司法秩序,皇帝想抓谁就抓谁,要杀谁就杀谁。
廷杖真的是惨无人道,我在史料中看过执行廷杖的过程,就是把大臣从肩以下捆上,脱掉裤子露出屁股,直接就打,而且让大臣的脸直接贴到地面。打完之后,屁股肯定是烂掉了,嘴里也要吃上一嘴土。你以为就这样就完了吗?还要让同朝的百官都站在旁边看着。
明朝的时候,君上折辱臣下的程度,已经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皇权对士大夫和朝臣都能够摧残成这个样子,更何况是普通的老百姓呢?更是要抓就抓,要杀就杀。
很多人是从情感的角度来批判皇权,觉得它血腥、黑暗。而如果今天我们从学理上来看,皇权之所以走到这一步,就是先秦、春秋时代那种人和人之间的对等关系解体掉之后的一个必然的现实后果。
这里面还牵扯到一个话题,很多人觉得儒家和皇权是一体的,是狼狈为奸的,这可真是冤枉了儒家。因为儒家创生于西周和春秋的社会土壤里面,那时的儒家才是原汁原味的儒家。皇权时代的儒家早就面目全非了,它变成了卖东西的,卖思想的,当然要尊重顾客的意见了,而皇权是它唯一的顾客,所以这个时候的儒家早就变种了。
再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大家都知道,三国志里面的孙权是江东的大王,有一天他跟自己的臣下聊天,让大家都说说小时候读过什么书。臣子严畯说,我小时候最爱读孝经。孙权说,你背来我听听。严畯就从第一章开始背:“仲尼居,曾子侍。子曰”背到这儿的时候,突然有人喊停,说你不能这么背孝经,这是书呆子的背法,听我来背。这个人就是张昭。当时江东有一句话:“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说的就是他。张昭就开始背:“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
同样一本孝经,怎么背出了两个版本呢?因为严畯是从第一章开始背的,张昭是从第十七章开始背的。
可是张昭的解释特别有意思,他说这个时候的孝经哪还是孝经呢?“君子之事上也”,这就是忠,就是臣下对君主应该尽的孝。
所以孝经到了三国的时候,就已经变味了,它的本质已经从人伦关系的调整,变成国家政治的一个基本准则,儒家在这个时候已经变形了。
以法治国
零零碎碎讲了这么多,最后我来归纳一下。
第一,人类历史一直有一个大主题——怎么把小共同体变成大共同体。刚开始,一些发达文明的解决方案都是一样的,就是封建制或者身份社会,是一个三明治的分层结构。无论是中国的西周和春秋时代,还是欧洲的中世纪,搞的都是这一套。
第二,中国人非常聪明,早在战国时就发明了一套全新的东西,就是皇权。皇权独大,就把这根多节棍变成了一根大铁棍,就可以从上到下捅到底。
这个解决方案好不好?好。它后来形成了一个超级稳定的结构,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2000年的时间。但是它也付出了一个惨重的代价,这个代价就是,除了皇帝本人,所有人都生活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当中,没有人可以把握自己的命运,没有人能真正获得安定和有尊严的生活。
结果就是,整个国家和民族丧失了活力和创造性。如果没有1840年鸦片战争那一声炮响,没准儿我们中国人还觉得,我们搞出了这么一个超大型的稳定系统,是一个伟大的创造。
第三,超越西方人搞出的第三套方案,中国人的皇权解决方案,是从上到下解体身份社会。而西方的身份社会解体,是自下而上,它假定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套确定性的规则体系、契约体系来进行协作和交往。这就是古代法的作者梅因教授讲的,什么叫现代化?就是从身份到契约。
第四,中国人走到了今天,再也不会质疑现代化这个词了。我们经过2000年的实验,转了这么大一个弯子,发现从上到下解体身份社会也许不是一个最佳方案;从下往上去建设一个由契约、法治来构建的现代化国家,才是中国人必须要走的道路。
什么叫契约社会?本质上就是法治社会。所谓现代化,除了民主,更要靠法治保障人和人之间自由平等,按照规则构建出大共同体,才是现代化的真相。
十八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中国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就意味着一条从身份到契约的现代化道路,摊在了中国人的面前。
第44章 看不懂的中国经济(1)()
有了数据,人和人可以对话,人和人可以协作,知识和知识可以产生累进的作用。而现代化不就是这样爆发开的吗?
01阴谋是可能的吗
源远流长的阴谋论
5岁之前,我唯一还记得清楚的情境是一次惨痛的失败经历。那是一个夏天的傍晚,有一个孩子王,拿着一柄木头做的红缨枪,带着我们七八个小伙伴上街抓阶级敌人。结果走了一两个小时,我们遇到的不是面目慈祥的大人,就是面目凶恶的大人。这面目慈祥的,不像阶级敌人;这面目凶恶的,就算他是,我们也打不过。我那时候就胖,走了一两个小时,累得气喘吁吁,一看夕阳西下了,大家就哄然而散回家吃饭去了。所以那次抓阶级敌人的任务就可耻地失败了。
任务虽然失败了,但这个目标却留在了我的心里,因为世界上总有坏人,总有阶级敌人,亡我之心不死,但他是谁,又在哪儿呢?怎么才能抓得住呢?随着成长阶段的不同,我得出来的答案就不同,形形色色。有的时候觉得是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或者资本家及其走狗;有的时候觉得是日本军国主义及其极右势力,有的时候觉得是美国人及其中央情报局;后来又觉得是房地产商,他们全是坏人。
不管答案是什么,总而言之,这是一种思维模式,叫阴谋论。我们认为那些坏人不是明目张胆跟我们作对的,他们藏在这个世界的某一个角落里,在某个密室里谋划一些小阴谋,总想在我们出其不意的时候蹦出来,祸害一下我们这个由善良人构成的世界。这就叫阴谋论。
在人类历史上,阴谋论的说法真可谓源远流长,最古老也最臭名昭著的一个,就是针对犹太人的阴谋论。在中世纪的欧洲,甭管什么屎盆子都可以扣在犹太人身上。比如说黑死病、大瘟疫,肯定是犹太人干的;经济危机就更没跑了,犹太人都是银行家,不是他们干的是谁干的呢?包括革命。十月革命的时候,西欧的太太先生们都觉得,犹太人果然发动了革命,你看,第一届苏维埃中央委员会的24个中央委员中有16个犹太人,托洛茨基、捷尔任斯基、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都是犹太人,所以这当然就是犹太人阴谋的总爆发。
对犹太人的迫害在二战时期达到了顶峰,纳粹德国对犹太人实施了种族灭绝政策。二战结束之后,由于纳粹德国的失败,迫害犹太人的声音就从主流舆论界淡出了,但是边边角角、零零星星依然多得很。
你们可能认为自己不相信阴谋论,确实,有些阴谋论扯得实在不像话。例如,有人说希特勒根本就不是德国人,有大量资料证明他是英国特工机构培养出来的一个特务。你看,德国让他祸害了吧!英国终于把世仇德国人给搞下去了吧!为什么敦刻尔克大撤退,希特勒不下令追杀,反而让英国人安全撤退?桩桩件件的历史事实都证明,希特勒就是英国人培养的。
这种低级的阴谋论你当然不信,但是我们往下看,有些阴谋论你会不会信。比方说,美国有一派人说,阿波罗登月是肯尼迪政府造的一个假象,美国人从来没有登月,都是在地球上拍的。你是信还是不信呢?人家手里可有大量的证据。
还有一套说法,说“911”事件也是假的,什么拉登、伊斯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