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罗辑思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4万元是什么价格?就是一个普通工人10~20年的工资。可是我们今天到长春的君子兰花市上去看,顶级君子兰的价格是普通人10~20年的工资,我们怎么就不觉得今天的花市疯掉了呢?

    还有一点,在投机大热潮的时候,很多传说中的价格其实是假的。就像在1637年2月,郁金香价值五六千,都是人们在一些小酒馆里喊出来的,并不是那种有监控的交易市场的交易结果。所以很多价喊到最后,实际上并没有人接盘。就像前几年炒普洱茶,我们经常听说一块茶饼炒到多少万,但是真正成交没有?其实未必。

    给大家打一个比方,在2011年长春的君子兰花市中,有一株花的叫价是9999万,差一万就是一个亿了。但是它的成交价是多少呢?100万人民币。这其中差了100倍。

    很多投资市场或者说投机市场的价格就是这个样子,往往只是为了宣传,在所有人都冲昏头脑的时候,不免有些传播效应。

    这也牵扯到经济学界一个著名的争论:一个商品有没有确定性的价值?什么样的价格叫靠谱,什么样的价格叫虚高、不合理?这场争论在经济学界也搞了100多年。反正我上中学的时候,老师就告诉我,一个商品是有确定性的价值的,凝结在这个商品上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它的价值。

    这话有点儿绕弯,说白了就是,人们花多少劳动把它生产出来,这个商品就有多大的价值。价格就应该围绕价值进行小幅的波动,波动一旦过大,那就叫虚高,就叫不合理。

    但是,这套理论是解释不了很多经济现象的。比如说钻石,人们从地底下把它挖出来,变成珠宝放到商店里,它的价格和人们所付出的劳动相比,明显就虚高,价格严重地偏离价值。但是不管有多偏离,反正它的价格一直坚挺到了今天。你说它是合理还是不合理呢?

    收藏品市场上有一句话:“金有价,玉无价。”金子的价格可以按人民银行当日牌价来算,可是玉不能这样定价。玉是一帮喜欢这块玉的人都来出价,最高的出价就是这块玉的定价,从来没有谁说嫌哪块玉买贵了。

    再比如说艺术品,前一阵有一个中国人买了一幅凡高的画,花了三点几亿人民币。你说他疯了吗?他愿意嘛。而且,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即使是这样的超高价格,也没人认为这是投机。人家愿意,谁管得着呢?

    如果你了解这幅画的创作背景,更会觉得这个人疯了。因为凡高当年只是个穷画家,他一生用的都是很劣质的颜料,他的劳动力也不值钱,那么三点几亿,高还是不高呢?

    所以,我们不能用自己的心态去确定高还是不高。价格永远是市场供求双方在一个博弈环境当中,用自愿的交易定出来的,这是现在经济学的主流结论。

    有钱人对投资风险心知肚明

    我们再来看批判投机者的第二个理由:他们毁灭了经济。参与投机的小老百姓当然是家破人亡了,国家层面的宏观经济也会遭受重创。现在的教科书上都是这么写的,我们普通人用直觉似乎也能得出这个结论。但我们一旦回到具体的历史情境中,就会发现不是这么回事。

    1637年,荷兰的郁金香泡沫破灭的时候,正是荷兰国力蒸蒸日上的时候。荷兰经济失去光彩是在17世纪下半叶,那时才被英国人缓慢地超了过去。所以说,郁金香泡沫并没有沉重打击荷兰经济。

    那老百姓呢?国家我们且不管它,老百姓如果投机失败,自然是人间悲剧了。但这也得具体分析。

    首先,参加投机的人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一个大的发财机会出现后,往往是街谈巷议,人人都在说,连卖菜的大妈都在说股票,可是她有多少钱投在股市里呢?很少很少。

    当时的荷兰,即使是有几万人口的大城市,真正参与到郁金香投机里面的不过几百人。有些城市可能就几十个人,坐在一家小酒馆里,聊着聊着心瘾上来了,做上一两笔交易,八卦一下其他城市发生的那些高价的买卖,就是这样一种情况。

    其次,这些人都是什么人?可想而知,一定是富豪。因为富豪们挣来了钱,总不能把保险箱撑破吧,总得拿到市场上去博一些高收益的机会。荷兰人都是做生意出身的,他们对风险这件事心知肚明。

    所以有的时候,我们说经济危机让很多人破产了,好惨啊。其实这种操心根本就是多余,他们本来就是有钱人,遭受风险是他们早就预估出来的事情。

    泡沫的本质是财产的非正常转移

    有钱人在投机失败之后,往往二一添作五,哭得呼天抢地。可是他发财的时候,却不会跟别人说。就像早些年的海南房地产危机,很多人把房子、土地攥在手里,最后折了,巨额财产顿时化为泡影。可是有很多人在其中挣到了钱,然后闷声大发财,把这笔钱带到其他地方继续搞房地产。中国多少房地产大亨都是当年在海南起的步啊,这些人可不会说泡沫的坏话。

    所以泡沫的本质是什么?就是财产的非正常转移。如果你非得说它正常不可的话,它也仅仅是财富在富人之间的一次转移而已。

    清代著名的文人郑板桥有一个亲戚叫郑选,他做木材投机生意,最后折本了。郑板桥给他写了几句话,说做生意折本这件事情,“损于己,则必利于彼,外得人情之平,内得我心之安,既平且安,福即是矣”。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就是说你做生意折了本,自然有人赚到了。既然有人赚到了,就叫外得人情之平;财去人安乐,你得到了心安,心安人安,这就是福气。

    这话虽有一点儿阿q精神,但是从经济的总量来看,不就是这么回事吗?做生意,有赔有赚,无非是有钱人兜里的钱换来换去而已。

    投机泡沫什么情况下会引发经济危机

    投机泡沫难道就没有一点儿坏处吗?它不会引发经济危机吗?这得看是什么样的泡沫。如果仅仅是把一种商品的价格炒高,这就是富人之间的零和博弈。任何交易如果从长远来看,都是正和博弈。

    什么情况下会导致经济危机呢?泡沫破灭,导致人类的协作关系发生了崩坏,这就容易导致经济危机。说白了,很多资本家都去炒作一个投机机会,最后全折了,资本家说,厂子不办了,工人都回家吧。这就是协作发生了崩坏,这个时候经济危机就会出现。

    1929年的经济危机爆发后,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饿肚子?是因为大量的工厂不生产了,人类的协作关系遭到了破坏,那才叫经济危机。一般的炒高商品价格,仅仅是投机泡沫而已。

    很多投机泡沫是有好处的好不好?比如说炒房,中国人过去十几年最恨的就是温州炒房团,可是从经济学上讲,温州炒房团还是有功劳的。

    它的功劳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迅速帮房地产商把资金回笼,让他们赶紧去开发其他房地产。房地产的供给一旦增多,城市的房价从理论上讲就该下降。

    对那些买不起房的人来说,房价可不是炒房团给炒上去的,一个城市的房价能到什么水准,炒房团只负责做预判,并不能决定市场价格。市场价格是由什么决定的?是由需求决定的。

    而且炒房团把房子全部攥在手里,接下来会怎么办?只能以很低的价格把它租出去,为了尽可能减少损失。很多穷人正是因为炒房团的存在,才能租到便宜的好房子。著名经济学家薛兆丰先生,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来论述炒房团的功劳。

    现在中国很多城市都不许炒房了,一家一户只准买一套。结果呢?房价没降下多少,房屋的租金倒是涨上去了,很多穷人的利益反而遭到了剥夺。这就是投机的好处,因为房价真不是炒上去的。

    再比如说,西方的股市上有很多做空机构,中国的很多公司都中过招。你说这些炒空、卖空的人,甚至那些恶意地对一些公司进行声誉打击的专业机构,他们不可恨吗?但是股票市场能缺得了这些人吗?他们就像啄木鸟,专门到市场当中把那些不靠谱的公司给找出来,打击他们的股价,让股民们不受骗。

    要是一个好公司被诬蔑了怎么办?放心,从来没有一家好公司能被做空机构利用舆论击倒。也许股票会有一个短暂时期的下降,但是一旦沉冤昭雪,这家公司的股价反而会获得一个更稳定的成长。

    投机让工业社会获得一种稳定性

    投机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让工业社会获得了一种稳定性。这个听起来很奇怪,炒空、卖空就是天然制造不稳定的,怎么还会制造稳定性呢?我们可以在百度百科上查一个词:套期保值。

    比如说你有一个加工厂,主要的原料是棉花,你的工业制成品一旦放到市场上,定价是很难变动的。你就会生出一种担心:棉花会不会涨价呢?你有一个方法来对冲掉这种风险,就是在年初的时候估算一下今年的使用量。假设今年要用100万吨棉花,你不可能买100万吨棉花囤在仓库里,但你可以在期货市场上卖掉100万吨棉花,就是卖空,这是典型的投机罪过。随着你的工业生产往前进,如果棉花价格上涨了,你卖空的那笔期货交易就赚了,你就能把棉花价格上涨的损失给补回来。这种行为,就叫套期保值。

    当然,套期保值也是有一定成本的,但它毕竟给工业生产制造了一个原材料价格的稳定性,对于很多以农产品、矿产为原材料的企业来说,做大宗原材料的套期保值都是标准操作。如果没有期货市场里面那些投机家来买空、卖空,工业社会稳定性的底盘就没有了。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发育,我们中国对投机这种行为的正确认识,也有一个慢慢发育的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当中,投机倒把的罪名是1997年才取消的,这个罪名当年可是适用于最高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